作者:桃花白茶
不过这也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本地人对好日子有多向往。
即便只是听说,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越是这样,他们越要尽心办事才对。
纪楚摇摇头,把这些闲言碎语放在一边,看向温淳温书吏。
说起如今跟着纪楚的长随等人。
基本是曲夏州出身,这点大家都知道。
可他离开,并未带着更为熟悉的谢主簿傅主簿等人。
不是谢主簿他们不想跟,而是纪楚离开时特意说了,不能他一走,就把班底全都带走了。
那安丘县跟沾桥县怎么办。
自己固然要紧,可大家更是中流砥柱。
也是这样的话,才让众人安心留下来。
带出来的,基本是成为谢主簿傅主簿的书吏们。
这温淳便是沾桥县出身,以前在傅康傅书吏手下做事。
纪大人离开时,他主动站出来,请求跟着大人。
没想到这鼓起勇气,就一路从曲夏州到原化州,再到京城,之后来了昌河州。
算是跑了三分之一的平临国。
不过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主导种植滇州棉。
这对温书吏来讲,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信任。
所以他收到种子之后,立刻带着来到广宁卫,请求一块官田,夜以继日地种棉花。
作为沾桥县出身的书吏,对种田还是颇有研究的。
但即便如此,该紧张还是紧张。
以前大人身边能人辈出,自己好不容易能熬出来,绝对不能出错。
否则就辜负大人的信任了!
这会纪楚看向温书吏后,这位温书吏先是深吸口气,然后有条不紊地说出他收到棉种后的情况。
从棉籽状况,到种了多少亩地,再到发芽,生长,浇水,施肥,还有天气对棉株的影响等等。
温书吏准备得充分,事情做得也仔细。
如果放在现代,一定是个做汇报的好手。
纪楚越听越惊喜,他是知道温书吏能力的,却没想到比想象中还要厉害。
就听纪楚开口道:“不错,非常翔实,也很用心。”
原本稳重的温书吏眼睛马上亮了,被夸得差点嘿嘿笑出来。
他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
很棒!
还被大人夸赞了!
温书吏带着的众人,自然也很兴奋。
他们先一步到昌河州,还是很有用的。
李师爷看着众人的表情,心道:“不怪大家对纪大人期待极高,谁让大人带出来的手下都如此厉害。”
广宁卫视察结束后,刘知州跟邓将军的行李收拾得也差不多了。
邓老将军在此地二十多年,颇有些感情,深深看向纪楚跟儿子邓融。
这地方,以后就交给你们了。
相信他们,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相信昌河州的未来,肯定会更好。
“不用送了。”邓老将军跟刘知州缓缓道,“照顾好百姓,也照顾好自己。”
“这般宽广的天地,大有可为。”
纪楚跟邓融两人齐齐拱手。
他们会的。
如此信任他们的昌河州,不应该失望的。
纪楚会竭尽所能,把这地方建设好!
第116章
漳兴二年, 九月初三。
昌河州送走刘知州,邓老将军等人。
以后的知州便是纪楚,将军则是邓融。
对此本地百姓早就知道。
不是不喜欢刘知州, 而是纪楚的名声更大,难免抱有极高的期望。
即使纪楚手下多番劝说, 也是拦不住的。
没办法, 纪楚在曲夏州,原化州的事情太过耀眼, 谁也阻拦不了。
不管是正常的十二个县,还是下面的广宁卫, 提起纪大人,都是喜笑颜开。
这可能就是信任?
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压力,对纪楚更多算是动力。
但外界评价只是评价,纪楚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
送走刘知州他们之后,他又带着自己的人来到广宁卫, 准确说是棉花地里。
送走大家之后, 纪楚便让人把这片地围起来, 还让纪振跟李纹亲自带着士兵巡逻,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这个消息出来, 便引来不少嘀咕。
为什么啊?
是害怕有人搞破坏?
那也不至于吧。
反正不管怎么样, 围是肯定围起来了。
原本士兵们路过, 又或者百姓们路过, 还能来看两眼棉花情况, 现在统统不许看。
这事让州城的晁同知跟杜通判都是欲言又止。
不过两人还是没说什么,纪知州做事,肯定有他的道理, 大家不用多问的。
事实上,纪楚确实有自己的道理只是现在还不能说。
要说昌河州的事情确实很少。
这也是他能泡在棉花田的原因。
李师爷跟手底下人还道:“以前在曲夏州忙习惯了,如今事情少些,反而有些不习惯。”
肯定是,曲夏州那边事情极多。
这边就是正常的军民分管,事情自然简单。
此处说的军民,就是指十二个县和州城,以及广宁卫。
本地人已经习惯把两者分开喊了。
毕竟平日交际不算太多。
纪楚如今的精力,基本在广宁卫的棉花地里。
这些滇州棉的种子得来不易,要不是林元志喊他一句老师,估计也不会给他这样多。
更不会在第一时间,就给他送过来。
远在滇州府的林元志,在滇州府五月收获棉花,剥掉棉籽,就往广宁卫送。
不仅如此,还专门找的八百里加急。
这才让温书吏他们能在五月下旬把棉籽种上。
要知道,滇州府跟广宁卫相距五六千里地。
这份神速,是花费极大力气的。
而且滇州府这第一批棉籽,加起来不过两千多斤。
除了滇州府本地保留的,还有送到京城的,给他这边一口气送了三百斤的种子。
纪楚听到数字的时候,都为之一惊。
三百斤种子,足够种三十亩地了。
温书吏非常谨慎,而且依照之前的习惯,找了不同的土地试种,差不多有五块试验田。
纪楚现在就在这五块试验田里来回走动。
从五月下旬,到如今的九月初。
田里的棉株已经开始结棉铃。
这个时候至关重要。
棉铃的大小,决定了棉花的试种是否成功。
以前西北棉在这里种了多次,都是到结棉铃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不行。
这里的棉铃,可以理解为花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