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430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不,不是。

  这些都是他们主动送给国王的,希望自己能攒够功德,修得来世圆满。

  狗国王!

  害得他们好惨!

  钮海按照纪大人的计划,一步步做事。

  再看看排队领粮的岐国百姓,以及谄媚的本地官吏,心里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岐国。

  要改为岐州。

  如今岐国的贫苦百姓,只有平临国能救。

  就在关外各方都在感慨,这国王王后死得不冤时,原本的王室后人钮海又宣布一个惊天消息。

  岐国,以后就是岐州了!

  与此同时的昌河州。

  户司跟李师爷正在清点从滇州府来的棉籽。

  那边有林元志在,对纪楚必然是不吝啬的,一口气送来五万斤棉籽。

  谁让滇州府棉花大爆发。

  而滇州府的白家,以及炙手可热的林元志,都向着他?

  滇州府今年的棉花,至少种了五十万亩,说是大爆发一点也不为过。

  押送棉花过来的官吏更是道:“我们那开了好多棉布的作坊,许多布商都去预定,不论咱们国内,还运到海外,都极受欢迎。”

  “我们那不需要棉衣,不过能做成品棉衣买到外地,也是供不应求。”

  再加上棉花路的便利,还方便了除棉花之外的药材,玉石等等的货物的运出。

  那棉花水泥路一修路,车马就没停过。

  纪楚从白家白大人,以及林元志林大人的信里都听说此事。

  现在听着押送的官吏再说,同样觉得欣喜。

  棉花种植,终于初现成功了。

  这东西比数科,比水泥都要先一步。

  可后两样不用管,全国各地都在争着做。

  也就棉花发展得极为艰难。

  要不是滇州府物产丰富,更不会有今日的盛况。

  昌河州这边的棉花种植,本就发展得不错。

  现在多了五万斤棉籽,则有更多用途。

  梁国需要安抚之外,马上到来的岐州同样需要安抚。

  就在滇州府押送棉籽的官吏们休息时,突然传过来的消息,让他们都措手不及。

  一封文书从岐国传来。

  王室后人钮海亲自发来归顺文书,请求归顺平临国。

  钮海携岐国二十六万百姓,归于平临国,并愿改地名为岐州。

  最先反对的,肯定是隔壁梁国。

  大家挨得那样近,你们说并入平临国,就并入里面了?!

  不行啊!

  那我们怎么办。

  甚至草原部落也反对。

  总觉得这事不妥当,甚至明里暗里说,是不是平临国威胁你们了?

  说出来!

  大家替你做主!

  钮海直接道:“怎么做主?是送我们兵马,还是帮我们整顿岐国事务,帮本地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

  此话一出,大家都闭嘴了。

  如今岐国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们自己还自顾不暇呢,怎么可能帮岐国。

  那是不是平临国威胁的?

  肯定不是。

  “平临国帮我报了血海深仇,还能扶济百姓,所以我们成为岐州。”

  “那样的话,本地二十六万百姓就有救了。”

  明明相隔不远,大家过得却是两种生活。

  钮海知道自己能力不够,只能依靠平临国,再说,这也是当初说好的。

  关外如此震动。

  关外昌河州吃瓜百姓同样一头问号。

  不管本地官吏,还是滇州府来的差役们,全都在问:“真的假的啊。”

  州城衙门都有人道:“大人最近频繁去广宁卫,就是在做这件事?”

  甚至有人看了看地势。

  如果岐国变为岐州,两地联合起来,甚至能有效抵挡草原部落。

  两地互相驰援,任谁有难,都有兵马可以出城帮忙。

  再者,那岐州虽然比昌河州要冷一点。

  但大片肥沃土地,加上渔猎习性,其实跟昌河州差不多。

  要不了三五年时间,岐州便能融入昌河州,融入平临国。

  不管从哪里分析,多一块土地总是好的啊。

  可之前怎么一点风声也没有。

  搞得很突然啊!

  岐国钮海的文书送过来之后,纪楚他们自然第一时间送到京城。

  纪楚和邓将军早就写过密信,皇上他们心里有数。

  心里有数跟看到实际请求归顺的文书,以及上面盖着岐国国王印章,再附上印章本身,那是两回事啊。

  许阁老看着印章,感慨万千道:“这还是先朝时,他们国王请求中原王朝帮忙刻的印章,没想到竟然又送回来了。”

  对于岐国来说,没有好玉料没有好石匠,雕刻精美的印章自然费劲。

  可对先朝却是简单的,就派了最好的匠人帮忙。

  兜兜转转几百年,竟然又到了他们手中。

  皇上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啊。

  这就成了?

  四五月份给他发的密信,说岐国要变成岐州。

  现在六月上旬,就告诉他事情成了?

  他还沉浸在即将开疆扩土的喜悦当中。

  现在就已经成了?!

  纪楚?

  你到底是什么人!

  要说纪楚这样年轻,却坐上高位,还深得皇上信赖,没人嫉妒他是不可能的。

  有人不止一次挑拨纪楚跟皇上的关系,还有人怂恿跟纪楚“关系不好”的周大人生事。

  可人家两个,一个比一个稳得住。

  棉花事情纷纷扰扰,周大人就是不吭声。

  事实上,周大人说什么啊,作为伺候皇上笔墨的礼部官员,他备受宠信,否则能第一时间给纪楚写信,让他赶紧送马过来?

  而且他也得到实际了。

  棉花稀少的时候,他全家都用上了。

  最近还得了一套上好的画笔,一共三十二支,选用草原上最好的马鬃,又送到曲夏州数科作坊园设计,蔡夫子亲自帮他制作。

  现在摆出去,多少老友羡慕不已。

  还有人奇怪呢,这草原上的马鬃哪来的?

  价值不菲吧?

  周大人直接道:“没花钱!小友送的!”

  谁?

  你的哪个小友,我们怎么不知道!

  也有聪明人猜出来,多半是昌河州知州纪楚,又或者那广宁卫邓将军。

  不管是谁,这一套画笔,看着就让人眼馋。

  周大人稳得住不说,皇上也稳得住。

  以他的名义问关外换马,马匹没送来,皇上只是私底下嘟囔,实际上并不计较。

  等黄骠马送过来,更是没话说。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