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431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那些小人以为,这算是纪楚的补救措施,准备继续诋毁。

  现在呢?

  现在谁敢诋毁。

  事实上,京城大部分人都没反应过来。

  就连提前知道消息的皇上跟阁老们都有点恍惚。

  “答应吗?”

  “肯定答应啊。”

  皇上说完,自己都觉得他不庄重了。

  但谁遇到这种事能庄重起来?

  眼看朝臣们并不反对,皇上自己乐起来:“准!以后岐国便为岐州。”

  “纪知州的提议很好,免岐州三年赋税,让当地百姓休养生息。”

  “另派佛道儒大家前去岐国讲正统学说,以慰民心。”

  说到这,皇上最后一条,倒是不出大家所料。

  “昌河州纪知州,扶济岐州有功,令他监管昌河,岐州两地,为东北总督,官至正四品。”

  监管昌河岐州两地?

  东北总督?

  还正四品,看似跟普通的知府平级。

  可实际的权力,却远超其他知府。

  不说昌河州的军务。

  只讲岐州百废待兴,无论军务还是政务,肯定都是他监管。

  听这意见,还允许他带自己的班子过去。

  这般信任,在整个平临国都前所未有啊。

  今年的纪楚,不过三十三岁。

  距离他当官还不到十年。

  但看着他的政绩,有谁不服啊。

  去了昌河州不过两年时间,就帮平临国开疆扩土了。

  放你身上,你行吗?

  而且眼看昌河州人口越来越多,未来估计也是富庶之地。

  能把那样的地方建设起来,实在是厉害的。

  好消息在京城转了一圈,京城百姓终于反应过来。

  随后迅速扩散到整个平临国。

  平临国的面积又大了!

  以后的岐国是岐州了!

  对普通人有什么好处?

  自然是边关更加安全了,听说今年草原部落,都收了打谷草的想法。

  往年这个时候都要准备行动,今年却老老实实的,明显知道岐国属于平临国之后,他们稍微有点动静,就会被发现。

  而且地方大了,能产的物资更多。

  那么多土地,总会有用处的!

  京城朝廷加紧赶制官服,像这种总督的职位,平临国十分稀有,要不是礼部周大人博文强记,都不知道怎么走这个流程。

  三十三岁的东北总督,兼管两州。

  这般升迁的速度,羡慕的普通官员流口水啊。

第138章

  漳兴四年, 七月初。

  皇上的文书正式下来。

  虽说岐国变为岐州,还有许多礼仪流程需要走,到时候钮海等人估计还要去一趟京城。

  再有礼部官员前来举行仪式。

  但有这道圣旨在, 岐国已经是岐州了,更是平临国的一部分。

  甚至平临国的界碑都已经运到, 只等岐州第一位知州纪楚前去封土。

  有了新的界碑, 意味着国境线已经延长。

  倘若有敌国踏入其中,便是跟平临国作对。

  原本在昌河州休息的滇州府差役们, 几乎围观了全程,要不是还有公务在身, 他们恨不得再拖一段时间。

  这种开疆扩土的大事,一辈子也赶不上几次啊,肯定要好好看看,回去也有谈资。

  可惜,纪大人他们启程去岐州,他们这些人则要回老家了。

  哎, 这么大的热闹, 真可惜啊。

  看热闹果然是人们的天性?

  不过也是, 这种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谁遇到不想多看几眼。

  昌河州州城官员们还在发蒙。

  怎么回事啊。

  好好的昌河州官员, 现在要调出来一拨人, 直接去管岐州的事?

  这跟直接升迁有什么区别。

  纪楚提前说道:“都是暂代职务, 等到明年朝廷派人过来, 才有正式的官职。”

  意思就是, 先代领,谁做得好,让杜忠杜通判满意, 以及朝廷满意,才能任实际的职务。

  等于说,给一个升迁考察期。

  这种机会简直千载难逢,肯定轮不到平日偷懒的官员。

  倒是之前冒着风雪,也要跟纪楚前去查看棉花的两个县令被额外调动,让他们跟着纪楚一起到岐州“开荒”。

  前年那会,棉花的事还没着落,这两位县令一听说纪大人要去广宁卫看棉花,争抢着跟过去。

  因此,去年学习种植棉花的名额也多给了他们一些。

  今年两人都到任期了,眼看着明年要挪地方,纪大人再带他们去岐州,这不是提拔,还能是什么啊。

  这两位县令别提多兴奋了。

  岐州虽然远,但那是开荒啊,需要做的事极多,他们不怕事多,就怕有劲没地方用!

  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是天大的好事。

  没被选到的官员则扼腕叹息。

  让他们之前躲懒,现在好了吧?

  当然,也有勤勤恳恳做事,却没被带走的。

  这一部分则因为昌河州离不开他们。

  比如李师爷,以及州衙门各司主事。

  纪楚带走的,基本是下面有才干的副手。

  各司主事欲言又止,把他们得力手下都给挖走了,他们怎么办啊?

  不过纪大人开口,没人不听的。

  七月初五,纪楚告别家人,又跟李师爷交代事情,带着随从,官员等人前往岐州。

  他走得很是低调,现在过去就是收拾烂摊子,没必要大张旗鼓。

  路过广宁卫时,又把李纹,纪振,还有邓将军挑出来的几位精壮将士,以及两队士兵。

  这算是文武官员都有了。

  文官共计十二人,武官九人。

  其余书吏差役士兵则有三十七位。

  如此的班底放在其他州,人数肯定不多。

  但在仅有二十六万人的岐州,已经算不错的了。

  再加上本地官员,一定能治理好岐州。

  纪楚跟岐州打过不少交道,还是头一次过来,看着岐州低矮的房屋,荒废的土地,还有眼神怯懦的百姓,实在让人心里不忍。

  跟着纪楚身边的石天一石县令道:“大人不必忧心,咱们很快就能把这里建设起来的。”

  另一位县令卞恺也道:“是啊大人,我们可是信心十足。”

  而钮海则带着众人州城门前等着,别看他今年只有十七,但心里稳得住,他爹话不多,却也是靠谱的。

  只是他们到底离开岐国多年,物是人非,很多东西本就无力去管,如今更是如此。

  这也是钮海父子两人,确定要把岐国变为岐州的原因。

  钮海再次看到纪大人,心里简直无比敬佩。

  无数人都说他只有十七岁,可心思拿得准,做事很有谋略。

  但钮海却明白,不管是那些计策,还是带过来的金银,以及跟着的士兵谋士,都是纪大人带来的。

  每一步都告诉他了,甚至各方反应都在他预料之中。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