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她只想吃瓜看戏 第58章

作者:月照前墀 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天作之合 宅斗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柳南汐从软烟罗纱隔后走了出来,她从一开始就呆在后面,听了许久。

  “出家人不打诳语。”清音师太颔首,掀起眼帘仔细打量了柳南汐,猜到了她的身份,“姑娘便是当年火海中的那个孩子吧,长成这般模样,也不枉善妙当初竭尽全力救了你一回。佛祖在上,行此善事得此善果,善妙想必已去往了极乐之地。”

  没了人的阻拦,康乐县主一把将柳南汐揽入怀中,俶尔泪如雨下,柳南汐手僵在半空不知所措半晌,缓缓回抱康乐县主。

  母女相认,皆大欢喜,此事到这里已了结了大半,沈鸿影却骤然剑指许国公。

第74章 揽责任看来你与她还真是情深意切多年……

  “许国公,你在此处许久,却半句话都没有说。明镜师太所做之事,你可知否?”

  这场公断进行了许久,许国公大概是最沉默的那个人,沉默到旁人都忽略了他这位当事人,可现下沈鸿影显然容不得他继续隐身了。

  “回陛下,微臣……”

  许国公话卡在喉咙里还未完全出口,便被沈鸿影打断:“国公先别急着否认,明惠庵里这位明镜师太可是说得清清楚楚,她和你早就商量好了说辞。”

  许国公眼神未变,扑通跪倒在金砖上,指着明镜师太道:“请陛下治微臣隐瞒不报之罪,微臣也是被人蒙蔽多年,直到那日事发方才知道真相。臣是与这个毒妇有一段旧缘,但根本不知道当年她竟然做出了这样狠毒之事,可微臣终究养了宜人这么多年,她也是微臣的血脉,此事一旦曝光,她又该如何自处?当年,宜人亦不过一襁褓小儿,一无所知,微臣恳请陛下恕她之罪。”

  许国公一个胡子老长的中年男人俯在垂拱殿的地板上痛哭流涕,诉说着他对许宜人的父女之情,焉了许久的许宜人显然深受亲爹感染,父女俩一道哭了起来。

  张月盈看得满头黑线,暗中感叹许国公可真是个老狐狸,三句两句将自己的责任抛得一干二净,并把话题给带歪了。

  一边止住了眼泪的康乐县主最厌恶的便是许国公这副舐犊情深的模样,他既然这么爱重这个女干生女,索性就烂在一块儿。她可不管他还是柳南汐血缘上的亲爹,在她眼里,就算要改姓,女儿也应当随她姓娄。

  康乐县主出言嘲讽:“我倒不知许坚你竟是如此慈父。我听闻令女一岁便私下认这淫尼为干娘,看来你与她还真是情深意切多年不改,连亲女都能双手奉上,搏她一笑。”

  这么一说,许国公话里的逻辑便全都不成立了,若一直被瞒在鼓里,以为许宜人是康乐县主所出,为何把她交给对康乐县主颇有敌意的明镜师太照顾,难不成他还真以为明镜师太人美心善,能将许宜人待若亲女。

  突然,明镜师太爬起身,急切争辩:“县主误会了,是我不

  满你,记恨娄老将军带兵抄家,令我沦落尘埃,蓄意勾引了坚郎。也是我刻意换女,就是要我的女儿享尽尊荣,让你感受失亲丧女的切肤之痛。唯独没想到那个小贱人竟然让人给救了,还平平安安长到这么大,毁掉了我苦心安排的一切。”

  明镜师太看似隐隐有癫狂之色,实则内里清醒的不得了。反正她已经逃不掉了,只有把许国公摘出去,他还能继续照顾女儿。

  许国公瞟了眼她,心道这个女人还算识相,知道把事情都揽在她一个人头上。当年,她对康乐县主搞出那一出,起初他确实不知道,偏她还大胆至极直接找上了门和盘托出,威胁他若敢告发,她便咬死了他也是同伙。那种情况下,他说他什么都不知道,压根没有人会信,索性将错就错,还能同信阳大长公主府保留一丝姻亲关系。

  上首的皇帝听得皱了皱眉头,问:“这个明镜师太出身何处?”

  沈鸿影如实回禀:“明镜师太本名汤静璇,当年光禄寺少卿汤保卿之女。鸿禧元年,汤保卿贪墨于徽州任上贪墨赈灾银二十万两一事事发,汤保卿及其子处斩,其余子女均被发往儋州为役,只是当年其女突然暴毙。”

  这个暴毙的女儿便是明镜师太了。

  从官方的说法讲,明镜师太就是实打实的逃犯。

  楚王旋即补刀:“父皇,儿臣记得舅舅提起过许国公年少时却与汤家来往密切。”

  谁不知道许国公是成王的人,有了机会,他肯定要狠狠落井下石。

  成王自然也不愿失去这个臂膀,辩驳道:“二皇兄此言差矣,许国公为人敦厚良善,自然不忍见故交之女落入不堪的境地,遂特意照顾了一二。方才明镜师太也说了,是她因旧时心中不忿生出了歹念,这才坑害了南汐表妹。”

  敦厚仁善?

  用这个词来形容许国公,落在其他人耳朵里,简直要人笑掉大牙。

  打压有能力的庶弟,包庇残杀亲女的情人,这可全部皆是他做过的事。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成王是在反讽呢。

  “本宫不敢劳烦成王殿下为南汐做主。”沉寂良久的大长公主忽尔启唇,“有你这样一味向着外人的表兄,别把本宫的外孙女给卖了就好。”

  大长公主亲历了两次帝位更迭,清楚这次的事情已经成了两王相斗的筏子,如今最要紧的是把柳南汐还有娄家摘出来。

  “至于楚王殿下,自有本宫向陛下陈情,严惩罪魁祸首,不必殿下再继续多言。”大长公主继续道。

  大长公主示意身侧的女官搀她起身,对皇帝道:“老身这外孙女因被人戕害之故,自幼不见亲人面,吃尽了苦楚,幸得的贵人相助才能走到老身和同玉跟前。老身今日便觍着脸请求陛下严惩涉案之人混淆皇室血脉之罪,再为南汐求份恩典。”

  年过六十的大长公主猛地跪地,姿态低成这般,皇帝都被吓了一大跳,忙走下御座亲手扶起大长公主,“姑母言重,康乐表妹和外甥女的委屈,朕俱已知晓,定不会令她们蒙受委屈。崇源,拟旨。”

  替皇帝侍奉笔墨的内侍摆好文房四宝,翰林院的诸葛学士提笔替皇帝拟旨。

  “特破例册封康乐县主之女为寿安县君,至于罪妇汤氏打入天牢,着刑部查办。至于许国公……”

  对于许国公的处置,皇帝还有些犹豫,事情的主谋乃是明镜师太,许国公则处于摘得出去摘不出去的边缘地带,但为了安抚以大长公主为首的宗室,还是少不得惩处一二。

  “许国公就酌情降爵为宁武伯。”

  爵位从公爵骤降至伯,在皇帝的心里已经是极重的处罚了。

  张月盈小心窥了眼大长公主和康乐县主的神色,心知这个结果恐怕并不能让她们满意,皇帝这才破例给了柳南汐封爵。

  恰在此刻,沈鸿影倏然吭声:“儿臣还有一要事未奏明父皇。”

  收到主子的眼色,小路子适时将一枚羽箭奉给沈鸿影,此箭便是暗卫在明惠庵缴获的那一支。

  沈鸿影拿着羽箭道:“儿臣和王妃在明惠庵遇袭,动手的人乃是许国公安排在许七姑娘身边的护卫。此箭便是从他手中所得,并非私人所有,而是军中之物。父皇请看,箭镝上刻有‘崇德四年制,京畿大营属’的字样。儿臣虽未曾接触过军事,但亦知晓军中刀剑箭矢均受兵部管制,没有流落在外的道理。”

  “且从职务考虑,许国公从前节制的乃是西山大营,此箭出现在许国公府中人手中也不合理。私藏军械乃是大罪,儿臣不敢擅专,已令兵马司、京兆府暂围许国公府,听候父皇圣裁。”

  皇帝眼底一震,换女之事于他看来算不得什么大事,但私藏军械瞬间就触到了帝王敏感的神经。

  皇帝一个示意,内侍便从沈鸿影手中取走了箭矢。

  皇帝拿着箭矢观察了一番,面色凝重如铁:“你所言是否属实?”

  沈鸿影拱手,“儿臣所说句句属实,不敢欺瞒君上。”

  太后甫一得知沈鸿影遇刺,情绪有些激动,问张月盈道:“出了这等事,影儿不说,你也跟着瞒我这个老人家。”

  张月盈用套话宽慰太后:“皇祖母放心,殿下无事,因不愿叫您老人家忧心方才缄口不言。”

  沈鸿影都那么说了,她总不能说差点儿被射到的那个倒霉蛋是她,这不是拆人的台吗?而且她有理由相信他是故意往严重了说,刺杀皇子和刺杀王妃可不是一个量级的罪名。

  再加上军械的事,许国公要彻底完蛋了。

  皇帝大手一挥:“将许国公许坚下狱,责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军械之事,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陛下,请陛下明鉴,微臣冤枉啊!”许国公待要狡辩,就被禁军殿前司殿帅拖到了殿外。

  皇帝道:“老二,老三。”

  楚王、成王浑身一激灵:“儿臣在。”

  “此案若有人胆敢随意插手,与许坚同罪。”

  “是,儿臣遵旨。”

  二王心知这是皇帝对他们的警告。

  古往今来,私藏军械均是大罪,藏那么多军械干什么,当然是拿来养兵。因此,最终都会落在谋反二字上,汉朝的一代名将周亚夫就是因为私藏甲胄而下狱,最终在狱中呕血而死。

  他们谁也不能去触帝王的虎须。

  成王的背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脖颈上青筋分明,他默默攥紧了拳头,打定了主意一回府便要将幕僚们招来商量对策,千万不能被许国公牵连。

  垂拱殿内人员散去,张月盈和沈鸿影朝宫外去的路上,大长公主和康乐县主特意带着柳南汐过来致谢。

  康乐县主极为感激:“若不是襄王殿下查明了真相,我与南汐母女怕是难以相认。”

  再者,沈鸿影若未拿出那支羽箭,许国公只怕就要逃过责罚。

  大长公主道:“还要谢过四哥媳妇,南汐之前被那个小贱人为难欺负,是你帮的忙。这个情大长公主府承了,日后你如有所请,本宫定会相帮。”

  沈鸿影亦是皇子,身份敏感,大长公主不敢对他许下承诺,但对张月盈就没有这个顾忌了。

  张月盈道:“本是应有之义,姑祖母言重了。”

  “谢过襄王殿下,谢过王妃殿下。”柳南汐也亲自道谢,“养母和善妙师太对我有再造之恩,大长公主和县主已经答应我可继续认她们为母。”

  柳南汐言笑晏晏,并未因身份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而另一边,皇帝的余怒未消,张月盈和沈鸿影刚刚离开垂拱殿的地界不久,福宁殿便传来了皇帝晕倒的消息。

  晚间,谭清淮却来了襄王府,准备为沈鸿影解毒。

第75章 樱桃蜜饯男色当前,要是不看,那他生……

  秋夜微寒,树影迷离,薄雾溶溶飘散在地上,廊下琉璃灯里灯火摇曳,一撇月影落在裂冰纹窗棂格上,淡淡的月光和灯光一齐透进了浣花阁的西暖阁里面 。

  两个月来,谭清淮已成了襄王府的常客,沈鸿影身上的余毒也解了七八分,只待最后这一遭了。

  谭清淮指腹搁在沈鸿影脉门,仔细诊过片刻,徐徐道:“我之前要的药既已备齐,今日便索性将剩下的都解掉。”

  “父皇的病如何?”

  皇帝的身体状况向来被奉为机密,刻意打探皆会被认为是图谋不轨,然而,沈鸿影就这样堂而皇之地问了出来。

  谭清淮竟也毫不避讳,直接说:“陛下内伤气血,至使经络堵塞风疾,气血不畅,风疾之症日盛。若得名医诊治,下一剂猛药,再加之修身养性,许能暂且维持现状。若不得,六邪进一步侵入,日后等着陛下的便是口歪眼斜、半身不遂。”

  而太医院的惯例,针对这种慢性病,只会开出无功无过的太平方子,作为其中一员的谭清淮自然亦随了大流,不会去做那出头之鸟。如若不然,一不小心便成了华佗那般下场。

  沈鸿影就着一盏羊角灯翻看着京兆府的一本案卷,“今日在皇祖母处听闻父皇今日频频昭重阳观的仙师进宫,可确有此事?”

  谭清淮道:“医者力有不逮,陛下另寻他法也是自然。早闻重阳观的南谷子炼丹之术炉火纯青,所制丹药定能令陛下药到病除。至于我一个小小太医,承蒙许充媛引荐,也只能配些不入流的药替陛下舒缓头疼一二罢了。”

  丹药这种东西里面全是朱砂水银,古往今来不知道吃死了多少人,但对一个被病痛折磨、渴望长生的帝王来说,仍具有莫大的诱惑,一旦痴迷其中,便再无法停下来。

  沈鸿影道:“许充媛由皇祖母引荐入内,常伴于父皇身侧,自然为父皇的身体操心,等时机合适,你再引荐几副新药给她,保她继续荣宠不衰。”

  许宜年在宫中扶摇直上,不久前再次进位,从正三品的婕妤晋升到了九嫔之末的充媛,这当中也有献药侍奉的功劳。

  “早已备好,只需充媛开口便有。”谭清淮立刻道。

  沈鸿影刚刚看完卷宗的最后一页,就听见叩门声,旋即打了个手势,与谭清淮止住了话头。

  “谭太医这边可预备好了?”张月盈推门而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湿意,手里端着一个汝窑荷花碗,浅青色的容器里盛着乌黑的汤汁,苦味直冲鼻间,“药引已熬好,我正巧从小厨房过,便送了过来。”

  谭清淮扇闻了药气,闻出熬药火候正好,道:“已备好了,只待殿下服了药,便可开始。”

  谭清淮方才捯饬了好一会儿,将一套长短不一的金针理顺。张月盈打眼望去,金针在灯光下反射着锋利的银光,颇有些瘆人,于是便别过眼不再多看。

  被谭清淮和张月盈两个人一块儿盯着,沈鸿影顺从地端起药碗,将药汁一饮而尽,方一入喉,他就尝出这碗药近乎是他有生以来最苦的一回,仿佛放了正常计量百倍的黄连,苦到能够叫人把胃里的酸汁都吐出来。

  他有些怀疑谭清淮这个家伙是不是故意的。

  沈鸿影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眉毛紧紧地蜷成一团,久久未能舒展。张月盈瞥了眼他的神色,舔了舔嘴唇问他:“这药是不是很难喝?”

  谭清淮不以为意:“为追求药效,此药所用的药材无一不年份久远,苦是自然的。”

  “多谢谭太医说明,但我问得是殿下。”张月盈轻轻笑了下,声音软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