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官提笔
“这位是?”
杨见敏躬身道:“大人,我乃思焕的大哥哥,这喜钱我替她封了。感谢大人不辞辛苦跑这一趟。”
杨思焕这才缓了口气,向报喜官再次见礼:“大人稍等,我这还有些私事需要处理,请您随我大哥哥一道先去我家喝茶,我…”
那位倒是个爽快人,没等杨思焕说完,便笑着接道:“好说,小的这便先去您府上张贴喜报。”说完很干脆地御马而去。
马蹄声渐渐消失,这下人都回过神来,场面尴尬至极,这么一番闹腾,众人很快又想起方才许耀琦说的那句:“凭我现在中了举,你杨家却连饭都吃不上。”
现在倒好,人家不仅也中了举,而且还是第二名。瞧热闹的越瞧越带劲,皆暗自偷笑,三三两两议论开来。
这下寇氏纵是皮厚也觉难堪,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缓过神来马上转移话题,向杨见敏逼问:“你哪来的银子?莫不是偷了我的钱?”
边说边往杨思焕脸上瞟,声音莫名低了又
低。
这时许耀琦也开口,冷声道:“这不是钱的事,当初说好的夫妻之间坦诚相待,你这般究竟意欲何为?你心里可还有我这个妻主?
难道真如他们所说,我不在家时…你…“她攥了拳头,冷哼一声:“龌龊之极!”
杨思焕听这话里不好,唤了声:“大哥…”
杨见敏低眉扯了扯嘴角:“我没事。”语毕,多的话也不再说,从房中取了纸笔,当着众人的面写下和离书:
愿妻主相离之后,重展宏图,再创伟业,巧娶尔雅谦君,选聘高门之子,以延后嗣。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写罢,起身抬头道:“既是你提起当初,我便同你说说所谓的当初,你答应我不二娶,可你如今又是如何做的?”
许耀琦咬牙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我已然有了功名,便是纳侍也不会薄待你。”偏过头去复道,“左右是你妒心太重…”
院外看戏的闲人越攒越多,寇氏纵然嚣张,当下也知道丢人了,当即没好气地接过话头:“说钱的事,你扯东扯西做什么?”边说边将杨见敏往屋里扯。
杨见敏却后退两步,弹了弹衣袖,道:“既然你们非要说钱的事,那我也不再隐瞒,不如就此把话说清楚,免得日后纠缠不清。
耀琦,我嫁与你算起,至今总共五年零两个月,我每日叫卖豆腐脑,挣来的钱全给你花。
你乡试四次皆是不中,我恐你一直不中,便每日留五文钱攒起来,其余一文不少交给公公。
这钱原本就是给你将来做生意用的,如今看来用不到了,剩下的几千文我亦不打算带走,只求你放过我和孩子。”
方才报喜官来时,不少小墩村的跟过来瞧热闹,听到这里忿忿不平地呼道:“真是不像话!”
此言一出,纷纷有人附和:“是啊,是啊。”
杨思焕适时拿起笔,一只手背在身后,踱到许耀琦眼前,道:“嫂子,请吧。”
许耀琦沉默片刻,抿唇接过笔,也写了一份和离书,温声向杨见敏的方向说道:“六六是长子,必须留下。”
***
杨思焕回到家中,报喜官已在堂屋里侯着了,前来道喜的宗亲积得满院子都是,众人过来帮忙,烧火的烧火,择菜的择菜。
东家出瓜果、西家凑茶叶,杨家二儿婿胡四也风风火火拖了十斤大肉过来,小院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却说刘氏这一乐竟然晕了过去,倒把周世景吓得不轻,以为当年的事又要重演一遍,又是掐人中又是灌热水。
还好刘氏只是睡了一觉,醒来乡里乡亲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
杨思焕就坐在报喜官对面陪着,闲聊中得知这次喜报之所以来迟,是因为考官们对于谁做解元意见不一,最后只好先发后面的。
之后主考官又将她们二人的院试答卷取出来,综合考量,将杨思焕取作亚元。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报喜官没说,其实榜早就出来了,只不过她一开始喝了小酒,走错了官道,南辕北辙的跑了大半天,这等糗事她自然不能让人知道。
听她这样说,杨思焕心中大概就有了谱,解元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张珏那厮了,只是这样想着,却也没问。
果不其然,三巡酒后报喜官道:“解元姓张,也是山河县的。你们县真是风水宝地。”
当日下午,报喜官就回城去了。杨家小院却越发热闹起来,小小的院子堆满大箱小件,堂屋也叫人堵得水泄不通。
逼仄的田埂前停了六七辆马车,大红绸子缠好的箱子大小不一,里头也不知装了什么,前前后后挑了十多抬进门。
各路闻所未闻的贵人进门就拱手,和杨思焕称姐道妹,都来巴结她。刚送走一批,又来一批。
消息不胫而走,人都说杨家风水好,方圆几里的人,家里有读书的,都寻思在她家后院挖两锹土,拿回去供起来沾喜气。
一时间杨家房前屋后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当中也有识得几个字的,一心一意对着她家贴着的报贴看,一边看,一边念:“喜报贵府少儁杨思焕,应本科徽州乡试…”
这人刚念到一半,就被一个男人抬手拂开,那男人凑上前一看,笑了:“第二名,没错,是这家。”说完径直进了杨家堂屋,笑着进门的,没多久就一脸晦气的出来。
原来他是替人说媒的,县里有人有心攀附杨思焕,想把自家公子许给她,这已经是第二个了。
杨思焕早就见怪不怪,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回道:“已有婚配。”说完有意无意地朝书房的方向看。
接连几日陆续有人过来讨好,杨家光是银子就收了一百多两,此外锦缎、字画更不必说,还有送房子的,这些她本都不打算要。
“在下有心交您这个朋友,您这样可是看不起在下?”第一个送礼的这样说,她便不好意思拒绝。
之后来的又说:“她们送的您都接,偏不收在下的,是何道理?”
收一个拒绝一个确实不好,她便只好照单全收。况且哪一个新科举人不是这般过来的,人人巴望着中举,不就是为了这日?
短暂的热闹之后,日子渐渐归于平静,杨家三口依旧住在老房子里。
杨思焕每每看着日益丰盛的饭食,都有大业已成的满足感,用乡里乡亲的话来说,这就是发达了。
什么功名利禄都是虚的,丰衣足食才是实在的,差不多够了,能有今天这样,她已经知足了。
这天夜里,杨思焕坐在书房捧着小说,眼睛却朝窗外看,扬着嘴角,心思早就不知飞到何处去了。
却听耳畔响起周世景的声音:“焕姐儿,你觉得她们为什么要巴结你?”
杨思焕随口应道:“因为我中了举。”
周世景坐在她身后,缓声继续发问:“那又为何攀附你的人,要远多于攀附许耀琦的?”
杨思焕一笑,却不说话,听周世景道:“因为你的名次高于她,无利不起早,她们攀附你不仅仅是因为你中举,更多的是赌你将来能中进士。举人和举人之间却本没有什么不同。”言至于此,他看到杨思焕转过头,脸色微变。
她挑眉问:“哥,你想说什么?”
“举人当官,有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当真有抱负,就不该安于现状。”周世景道,“会试在即,你该收心了。”一语中的,说完转身就走了。
杨思焕闻言自是不悦,但不高兴归不高兴,道理她还是懂的。
近来她着实过于放松了,这夜她辗转难眠,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又想起一件事:再有不到十天,她就该元服了,可看周世景的样子,好像并不想与她成亲…
第35章 二更合一
天南海北的想了一夜,天快亮时,杨思焕才迷迷糊糊的睡去。
她做了个梦,梦里有个衣衫褴褛的老者腰间别了一个酒葫芦,半眯着眼睛,打着破蒲扇,一面笑,一面吟:
“老史皤皤发似银,龙钟带病少精神。
贵班请问居何职?四十年前老举人!”
末了喝了口酒,拿扇柄指着她:“说得就是你。”
她被惊出一身冷汗,醒来已是正午时分,揉着眉心,仿佛头都大了几圈。
她在县学时,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读书,这会儿想起昨夜周世景说的话,自觉近来着实太懒散,一时羞愧难当,连忙爬坐起来。
“你总算醒了。”
她闻声才发觉有人站在不远处,背身而立,手中攥了本书。
“你…你怎么在这?”
张珏转过身来,气定神闲地说道:“我能做什么?自然是来巴结你的。”说着就向杨思焕走来,在床边坐定之后,低头翻着手中的书。
“如今你成大官人了,鬼见了你都要抬举一番,我自然也要过来攀你一攀。”张珏头也不抬地说着。
杨思焕瞥了那厮一眼,闭目轻捶额头,启唇淡淡说:“听说你又是第一,恭喜。”
张珏扯了扯嘴角:“这种台面话,我是不稀罕的。”
听这厮阴阳怪气说
了一通,杨思焕忍不住问:“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绕来绕去做什么?”
张珏合书端坐,正色道:“你想多了,我是没功夫跟你绕的。”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来,“我真是来巴结你的。”
杨思焕坐床上,仰头靠在交叠的手掌上,微微一笑:“你是病得不轻。别开玩笑了。”
张珏:“谁开玩笑了?”说着就将银票拍在席子上,“你不是最喜欢和贵人结-党吗?”顿了顿又道:“听说近日你忙得很,连字都没功夫练了,不知到了会试的那日,可还握得起笔来?”
被这厮拐着弯的一顿贬,杨思焕终于坐不住了,下床开始穿衣,沉默许久才道:“你的意思我懂。”
听她这样说,张珏起身打起折扇,边扇边道:“懂就好。
这银票你收下,到了京城银子就成石头,区区五十两也就够你打个牙祭。话就说到这里,我去应天了,日后有缘再见到,讲不准是敌是友了。”
杨思焕正弯腰穿着鞋,闻言怔了怔,问:“你这话什么意思?”
张珏回头笑道:“逗你一逗。”
那厮这一趟,来无影、去无踪,说话也阴阳怪气的。杨思焕却是明白的,她和周世景一样,都在试图敲打她:是时候收心准备会试了。
与清朝相似,举人在犁朝是一种正式科名,即便日后会试落榜,依然具备做官的资格。
只是可任的官职不多,譬如知县、官学教官等,俗话说举人“头顶知县,脚踏教官”。
每三年一次的拣选,由吏部文选司负责,参加三次会试皆不中,就可以拣挑知县。
不过,毕竟官职有限,每三年就有新举人产生,同时还有新进士出来,想凭举人的身份任官,实在是不大现实,有多少举人苦等一辈子,到老才被拣上,可惜已然无法赴任了。
张珏那话虽夸张,但也不算离谱,若省着点用,百把两银子足以在山河县吃喝享乐一辈子,但若是到了京城,听说在茶楼喝口茶都要一两银子。
将来若有幸成了贡士,可能还得参加殿试,在京城一待就是个把月,即便不参加殿试,她在京城等榜也要吃喝,这样的过程来上几次,她想都不敢想。
蹉跎半个月后,杨思焕才将心思收了回来,开始准备会试。
犁朝会试时间为二月,初九考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考最后一场。和乡试一样,前一日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
会试以经义为主,不考试帖诗,说到试帖诗,她原认为这是最好写的,心想以宋之后的诗词加持,她想诹什么都好说。
但自那次犯了驼顺风旗后,她就有了阴影,凡写试帖诗,她心里总打鼓,会试不考试帖诗,说不定是好事。
却说杨思焕刚收了心,开始为会试做准备,就听说了一件事,许耀琦当真娶了个暴发户的公子,举家搬到县里去了。
刘氏气得整宿整宿睡不着,一面却不忘杨思焕元服的事。
“儿啊,而今家里的负担轻了,日子也好过,你该成家了,趁爹这把老骨头还能动,你和世景早些添个把孩子,我给你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