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首辅养成记 第54章

作者:史官提笔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正剧 穿越重生

  周世景过去将安安揽到怀里,轻轻拍了几下他的背,脸贴到孩子脸上,不发烧。

  “是不是饿了?”杨思焕在一边干着急,孩子一直是周世景和刘氏带的,她什么都不会。

  秋秋直摇头,捧了个小木碗过来,碗里装的是米糊,已经凉了。

  杨思焕过去搅了两下,尝了尝,皱着眉头:“这个一点味道都没有,你叫他怎么吃?我看他就是饿的。”

  “瞎说,安安从来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今天是头一回。”说话的是刘氏,他脸色苍白,小孙子总哭,他急得慌,也跟着抹泪。

  杨思焕道:“秋秋,去请郎中。”

  刘氏直跺脚:“请了,早请了,怎么还不来?”

  话音刚落,郎中就赶到了。

  安安被他爹抱着,除了周世景,他现在谁也不要,脸哭得通红还在哭,可能是累了,现在只是干哼,伤心的浑身发抖。

  郎中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她过来轻轻摸着安安的小脑袋,又检查了他的舌苔,一番摸索之后,她坐了下来。

  刘氏连忙过去问,“郎中,我孙子怎么了?他也不发烧啊,下午还好好的。”

  郎中摆摆手:“太老爷别急,您这孙子身体好着呢。没什么毛病。”

  刘氏就叹气,这孩子没事怎么会一直哭,平常也不这样。

  就看老郎中不紧不慢地拿起桌上的小鼓锤,这鼓锤很轻很小,安安平日里最喜欢拿它敲小鼓,上面有杂乱的牙印,都是他自己啃出来的。

  郎中说:“好孩子,来,拿着这个给我看看。”

  周世景把安安抱过去,叫他去抓鼓锤,他却偏过头去,小嘴扁了扁,哭得更厉害了,左臂耷拉在身侧,右手不停揉眼睛。

  郎中想了想,然后看着周世景道:“这孩子最近是不是跌过跟头?还是他自己太用力拽什么东西,老妇怀疑,令郎胳膊脱臼了。”

  周世景听了这话面色微变,好像确实是这样,安安从刚才就不许人碰他左胳膊,左手一直没动过,就这么挂在那里。

  想到这里,他有些自责,抬眼掠过刘氏和文叔,什么话都没说。

  刘氏的目光一直在回避周世景,因为傍晚时他有事,让秋秋看了一下孩子,秋秋没听到,去收被子了,刘氏回来就看到安安趴在罗汉床上哭。

  这事说起来是他的不对,他也心疼,又怕周世景怪他,就不敢看他的眼睛。

  周世景没想那么多,他只是怪自己,两个孩子都是他带的,他就不该只顾着自己的事,将孩子丢在家里。

  妹妹周世胤小时候胳膊也爱脱臼,每次正骨时,周世景就伸手给她咬,那牙印之深,足以叫他知道正骨的滋味,安安才这么点儿,周世景低声道:“有劳郎中为小儿正骨。”

  杨思焕站出来,“我来抱吧。”

  安安长得比同龄孩子大,力气也比天佑大许多,像头小牛犊子,她怕周世景降不住他。

  周世景低着头,神情莫测,“不用。”

  老郎中先逗了逗安安,刮了一下他的鼻子,从药箱里摸出一块甘草片给他舔了几口,这时候安安就不哭了,含泪咯咯笑起来。

  然后趁他不注意,郎中从容地转了转他的胳膊。安安哭得撕心裂肺,长长嚎了一嗓子,胳膊一好,马上拽起周世景的衣领,好久才喘过气来,哭得很是伤心。

  周世景一脸淡然的说:“多谢。”声音一低:“思焕,替我送送郎中。”说着话,周世景抱着安安往正房去了。

  杨思焕着人将郎中送回去之后,将刘氏拉到一边。

  “爹,怎么回事?”

  刘氏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听女儿语气强硬,他还是有些恼火。

  杨思焕是看周世景脸色不好,他虽没说话,但她看得出来周世景心里不好受。加上儿子受苦她本就心疼,所以她就更难受了,说话语气不自觉就冲了点。

  文叔在旁边,脸色变了变,突然就跪在地上。

  “大人,您要怪就怪老奴,当时徽州来人送信,太老爷去接待,便叫老奴照看少爷和小姐。”

  杨思焕挑眉:“文叔,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你总归是长辈,这样岂不是折煞我。”

  她摆手:“罢了罢了,我去看看孩子。”

  正房西次间里,周世景正在哄安安睡觉,安安也哭累了,很快就睡着了,在梦里还皱着眉头,兴许是做了噩梦。

  看着杨思焕进来,周世景没有说话,示意她坐在旁边东坡椅上。

  “胳膊一旦脱过臼,日后就容易脱。以后你和他玩的时候注意些。”周世景低声道。

  他并没有抱怨什么,只是跟杨思焕交代了一下孩子的事。

  杨思焕只是点头,周世景说一句她就应声“是”,她怕周世景不高兴,但她纯粹想多了。

  周世景一向宽容大度,何况对方是刘氏。

  安安睡得很沉,小拳头捏在脑袋旁侧,时不时吧嗒一下小嘴。这孩子长得好,到处都是圆圆的,圆滚滚的大眼睛、圆嘴巴,看起来很像年画娃娃。

  看着儿子,杨思焕沉默了一会儿,一个想法在她脑海里盘桓了好久,她终于忍不住说出来:“哥,你们周家还有其他人吗?”

  周世景眼中寒光一闪,却笑了笑,温声问她:“为什么会这么问?”

  杨思焕倒没多想,她只是想再添个孩子,叫她姓周,也许这样周世景心里会松快些。

  但待她将这一想法说出来,周世景先是一怔,而后摇摇头:“你不必如此,你能这样为我考虑,我已经很感激了。”

  

第76章 。

  说了一会儿话,杨思焕就开始犯困,有些睁不开眼睛。

  先帝驾崩之后,礼部就在筹备新皇登基的事,每天天不亮就去衙门,都没觉得有多累,沐休在家反倒倦得不行。

  周世景见杨思焕有了倦意,着人打了温水过来让她洗脸。

  可能是在太师府端着,回到家里又有事的原因,杨思焕今天是真累了,洗个脸的功夫就打了三个哈欠。

  周世景去正屋铺床,回到次卧却看杨思焕已经趴在安安身边睡着了,他就给她稍稍挪了一下身子,掖好被子。

  被子上鼓着的一大一小两个包,周世景把安安的小拳头塞进被窝,吹灭蜡烛去了书房。

  正月里春寒料峭,凛冽的寒风拍打着窗纸,亥时已过,书房的灯还亮着,屋里摆了炭盆,暖烘烘的。

  周世景坐在书案前,手捧书卷在看,这书是他白天从老街买回来的。

  卖书的是个中

  年男子,摆了个小摊,专门卖旧书。周世景不知怎的就走到摊前,一眼看到这本卷边泛黄的《八股文选》。

  不像摊上其他小说一类的书,这本书既旧又无趣,被摊主丢在旁边,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纸张都脆了,翻的时候要轻,否则很容易就会撕坏它。

  周世景默默丢下五文钱,把它带了回来。

  书皮上简笔画了只猴子,扉页写了“润之”二字,润之是周自横的字。

  书的年纪比周世景都大,周自横用过之后留给周世景,上面的猴子是周世胤画的,他就是看到那只猴子,一眼认了出来。

  当年周家被抄,上千本藏书都丢了,没想到时隔多年,居然能在街头再次碰到它。仿佛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

  捧着书,周世景的思绪漫散开来。

  周家系钟鼎之家,世代书香,家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能识文断字。祖上出过宰相也有过首辅,是有名的世家大族。

  周世景出生时父亲难产去世,周自横就是在那个时候突然性情大变,原本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因为周世景父亲的离世,她变得越来越固执,我行我素。

  周自横不愿续弦,将儿子当女儿养,五岁请名师为周世景开蒙,叫他读《四书》、《五经》,背八股文、写八股文。

  先生看完周世景写的文章扼腕叹息。

  “若是个女孩儿,将来多少个状元都中得了!”可惜他是个男孩子。

  周自横听到这话,背手就走了过来,居高临下地说:“男孩怎么了?男孩照样可以顶天立地,景哥儿,记住为娘的话。读书是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兴家立命的根本,男孩尤甚,你若无知,女女孙孙都跟着昏庸,知道了吗?”

  诚然,周家人读书不单是为了功名,她们读的是一种信仰,是传家的品格。

  半夜有人来敲书房的门。

  周世景正在看书,听到敲门声,他从书页里抬起头,静静的看着窗上的人影。

  这个时候还会有谁?

  他淡淡地开口:“请进。”

  门外人似有犹豫,慢慢推开门,寒风透过门缝狰狞地钻了进来,翻得案上的书卷哗哗作响。

  来人是文叔,他合上身后的门,久久地看着周世景。

  周世景也望着他。

  屋里一片寂静,唯有窗外的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良久,文叔先开了口:“我是来道歉的,安哥儿的事,是我的错。”

  周世景面无表情地看着文叔,抿着嘴不说话。

  “但你要信我,这事真是个意外,再怎么说......”文叔慢慢低下头,声音也柔了下去:“再怎么说,那也是我外孙,我怎会害他......”

  周世景平静地回:“这我知道。”

  语气淡漠疏离。

  文叔的目光因此抖了抖,没有回话。他原是商贾人家的儿子,士农工商,文叔能嫁到周家,给周自横做继室是他修来的福分。

  嫁过去之后,周自横对他很是漠然,直到他生下女儿周世胤,周自横依旧不大和他说话。反倒是周世景这个继子对他恭敬有加,把他当作亲生父亲对待。

  当初周自横续弦也是因为周世景的请求,周世景这一辈,周家没有女丁,况且周自横还年轻......

  父子二人在逃亡的路上走散,好不容易重逢,文叔本在云溪镇的文王庙礼佛,趁周世景离开杨家时闯入杨家人的生活。

  周世景知道,他是想利用杨思焕来报周家和他女儿的仇。

  如今先帝已崩,盛家已垮,文叔仇心不减。所以周世景才会权衡利弊留下来。

  今日之事,周世景倒没有怀疑他,他宁可相信这是意外。

  小孩子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他不怪他,却是周世景自己心怀愧疚。

  周世胤还活在世上的事,周世景知道,却不能说。

  他自己也是做父亲的人了,自然晓得孩子对一个父亲的意义。

  只是周世胤现在执意不认文叔,那孩子心思颇重了些,千锤百炼的心智,周世景也猜不透。

  周世景抬眸,注意到文叔鬓角又多了不少白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多岁。

  他记得当年文叔嫁给他母亲的时候,还是个羞涩的少年郎,现在算起来也才四十左右,怎么就老成了这副模样?

上一篇:在年代文中咸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