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164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今天,陈家父子想必也是如此。

  熊掌是压轴大菜,上完一道山药粥后,美女们为宾客奉上告别茶水。

  今天的宴席就此结束。总得来说这位陈大师不愧是鲁菜大师。作为专业人员,这场宴会看点真不少,也能让大家长长见识。

  岳宁跟大家道别,让大家好好睡一觉,准备明天的宴席。

第190章 宁宴直播

  谁能想到,在港城和日本,港城厨师观看《满汉全席》重播的剪辑片,收视率居然比《满汉全席》首播还高。

  岳宁粉丝众多,陈大师跟岳宁打嘴仗,粉丝都认为他为老不尊、倚老卖老,无端指责后辈。后来又说要做满汉全席,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蹭岳宁的热度。

  港城的观众发现,那家酒楼除了装修奢华,用美女和帅哥上菜之外,菜品真的没什么可看的,尤其是在装盘方面,除了使用看上去特别昂贵的器具,他们实在看不出这些菜与港城普通酒楼的菜品有什么区别。他们甚至觉得宝华楼的装盘都比直播里的要漂亮得多。

  宝华楼的装盘自然比不上宁宴考究,不过厨子们的手艺和审美在不断提高。小学徒们想学手艺,宁宴要求高,宝华楼要求相对低一些。比如龙雕得有点憨态可掬,凤雕得有点呆萌,这样的作品宁宴不能用,但宝华楼觉得有总比没有好。港城观众不禁质疑:“就这?”

  日本的收视率同样不高。底层日料便宜量大,高端日料讲究禅意、留白,量少却精致。隔着屏幕,菜好不好吃感受不到,但好不好看却是一目了然。陈大师的菜,器皿华丽,装盘却量大且粗糙,日本观众完全欣赏不来。

  大家都蹲守宁宴的花絮剪辑,预告片里说岳宁和陆培德要看录像偷师。

  第二天早上九点,TS和HTV同时播放了这个花絮,收视率极高,蔡致远笑得合不拢嘴。

  前两天在赛马会见到对家那个老色胚,被他问最近是不是力不从心,身边连女人都没有,蔡致远心里不爽,便打电话给对手电视台的老板,调侃说要不他们再重播一回,兴许今天收视率就能上去了。

  那家电视台其实也在盯着宁宴这边。他们看到花絮里,岳宁和陆培德对满汉全席的解释,比那家酒楼自己说得还清楚明白,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夸赞之词。

  对于那道红烧熊掌,宾客吃不惯,他俩还分析了原因,强调不是厨师手艺不好。

  电视台正打算重播,恰好接到蔡致远的电话。这位电视台老板调侃道:“蔡生,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亨通的女星要是不够漂亮,要不要来我这儿挑挑?”

  蔡致远愣了一下,懊悔给这色胚打电话,冷哼一声说:“下午四点我们就全程直播了。趁现在还有人看,赶紧行动吧!”挂了电话,蔡致远点了一支烟,抽了起来。

  这时,秘书敲门说道:“蔡先生,TS总裁山野先生到了。”蔡致远站起来,整了整西服,迎了出去。他下楼后,看到接山野一行的三辆车停在了电视台大楼门口。

  除了TS的三位高层,日方还邀请了怀石料理大师宫本、铁板烧大师岩西、美食家渡边、书画家小野、超级巨星中村美伊。

  最后一位是超级重量级人物,正是上一期做了膀胱鸡的法餐大厨卢卡斯。

  当下,大家都在努力吸引全世界热衷消费的日本游客,欧洲是日本富裕阶层的旅行目的地。

  这位卢卡斯大厨接受拍摄上一期节目,也是想宣传自家餐厅,没想到最终效果很不理想。

  这次石川亲自飞了一趟法国,跟他探讨一个港城大厨在日本爆火、吸引众多日本人赴港旅行的事情。当然,港城和欧洲无法相提并论,毕竟港城与日本之间航程才四五个小时。可中餐能和法餐比吗?卢卡斯又问石川,这位中餐大厨有什么荣誉。

  石川回答:“没有。”

  当他看到录像里的大厨是个少女时,更是感到奇怪。他知道中餐的做法和法餐不同,但是录像里,这个少女,调料不讲定量,温度不用温度计,甚至很少见她用计时器,就是凭借经验去做。炒菜时,食材在炒锅里翻滚,看似像表演,却又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决定来一探究竟。

  几个人在电视台稍作交谈后,便出发前往宁宴。

  此刻,宁宴的后厨,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众人不免聊起昨天对家的宴席。马耀星正和陆培德、岳宁一起准备盘饰,他看着陆培德用胡萝卜雕刻蟠龙门柱。

  马耀星问道:“我说阿德,我看你这雕刻手艺挺不错,你也说你们家菜受鲁菜影响,那鲁菜就没受粤菜影响?昨天我可没见他们用雕花。”

  陆培德说:“粤菜大厨也不是个个都会雕花。我们家做官府菜,才注重这门手艺,其他厨子很少学。不过,陈大师那儿摆盘不讲究,还有另外原因。”

  “什么原因?”

  “鲁菜本是八大菜系之首,底蕴深厚,御厨里一半是山东厨子,还发展出了京鲁一派。那时的鲁菜雍容华贵、精致讲究。可后来日本……”陆培德看了一眼正在拍摄的日本摄影师,挺直腰背接着说,“日本全面侵华,百姓越来越穷,饭庄要活下去,很多有名的高级鲁菜酒楼也开始做量大实惠的菜品。抗战结束后,这些酒楼厨子做菜手艺还行,可像雕花这类旁枝末节的技艺就差了。”

  “就跟现在的福运楼一样,很多菜已经不会做了。梁实秋先生在1926年时,曾在北京最好的东兴楼与朋友相聚,那一餐让他念念不忘,尤其是一道‘芙蓉鸡片’,他还专门撰文详细描述。抗战期间,东兴楼被日军占领,战后东兴楼重新开业,梁先生评价说‘大失所望,名存实亡,无复当年手艺。菜用大盘,粗劣庸俗。’”岳宁手中一朵用红心萝卜雕成的牡丹花完成了,她轻轻叹了口气,“盐商豪富,让淮扬厨子不仅刀工了得,甚至还要有书画技能。而战争导致经济萧条,让鲁菜从宫廷御膳变成量大管饱的平民饭菜。”

  今天是日本电视台来拍片子,这个话题不能深入讨论,身为中国人,大家只能沉默。

  “宁宁,客人到了。”秘书李小姐进来提醒她。

  岳宁走出去,苏菲已经在门口迎接客人。石川为她介绍来宾,岳宁和大家一一握手。宫本先生笑着说:“上次看岳小姐做刺身,非常惊艳,今天不知会带来什么惊喜?”“今天有鱼生,是我们港城的做法,欢迎品鉴。”

  介绍完客人,岳宁带着他们进去,前往二楼最大的包间。宁宴接手了辉煌的摊子,装修走的是金碧辉煌的风格,硬装修改成本太高,只能在软装方面调整,统一使用浅米色调的家具,倒也和谐。但这与他们主打的高端中餐,多少还是有些不搭。要是能像上辈子那样,是中式庭院风格的餐厅就更好了。

  中村美伊的目光被茶几上的糕点吸引,说了一串日语,大家都看向茶几。米色的茶几上摆了四盘糕点,扇形的白色瓷盘里,两块白色奶糕上飘落着几片桃花,旁边是刚露出嫩黄色花蕊的娇嫩浅紫色芍药花苞模样的芍药酥;圆形盘子里是荷花酥、荷叶饼、金鱼菓;第三个方盘里是柿子和花生形状的糕点;最后一盘是两只栩栩如生的小猫酥,配上两个白色圆球奶菓。

  书画家小野眼睛盯着盘子问了一句,翻译说:“小野先生想问,这几个字是你写的吗?”

  每个盘子的留白处,岳宁都题了字,分别是“春色满园”“夏日荷塘”“秋日丰收”“冬日闲趣”。

  岳宁答:“是。”

  侍应生上茶后,中村美伊犹豫该吃哪个,岳宁推荐了桃花酪,说它奶香浓郁,热量还不高。

  喝过茶,吃过茶点,照拍摄计划,几位大厨要先参观后厨,摄制组已经准备就绪。岳宁带着他们下楼。

  拍摄开始,岳宁先介绍了一下宁宴后厨的布局,今天,宁宴后厨的每个功能区域都辟出了专门区域用于节目拍摄,这样能减少拍摄对营业的影响。即便做了准备,人手和空间还是得为今天的拍摄让步,宁宴减少了今天晚市三成的接待量。

  宁宴晚市的后厨人员现在已经到岗,正在忙碌。

  另外一边,陆培德拿了一团面正在搓揉,岳宁说:“陆大厨在做今天要用的龙须面。”

  只见陆培德双手按住面团两端,手腕一抖一抻间,面团被拉长。他退后三步,将面团抛向空中,接住时面条已成了拇指粗细的长条。

  日本宫本问:“这是在做拉面吗?”

  “是,但是要拉到能够穿过缝衣针。”岳宁说道。

  宫本听了翻译的话,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穿缝衣针?”

  陆培德把面条拉开对扣,洒粉再对扣,这般反复百十回合,随着最后一扣的完成,他将面条一端轻放案板,另一端缓缓举过头顶,手腕抖动间,细如发丝的面条,倾泻而下。

  岳宁从秘书手里接过缝衣针,递给石川:“石川先生,随便取一根面条,看看能不能穿过这根缝衣针?”

  那位法国大厨显然比石川更加心急,他先一步去面条那里,问了一句,翻译说:“卢卡斯问,他可以拿一根看看吗?”

  石川把缝衣针给他,跟他说可以穿针。

  “真的?”卢卡斯问归问,他已经用那根细细的面条穿过了缝衣针。

  这是今天直播的第一幕。

第191章 乾坤烧鹅

  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了从后厨开始的直播画面。砧板洁净,各类食材按色系分区码放得整整齐齐,人员有序忙碌着。

  当镜头对准陆培德,只见他双手一抻一拉,便拉出了细如发丝的龙须面,令人称奇的是,那面条居然还能穿过针眼,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参观完后厨,岳宁送众人上楼,包厢里周老爷子正坐着品茶。

  岳宁邀请老爷子作为HTV的嘉宾参加宴席,老爷子起初是拒绝的,他说跟日本人一起吃饭,容易勾起往昔的回忆。

  岳宁劝说道:“当下正值中日交流,国家正大力引入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往小了说,这次宴席若能成功,能促进港城的旅游业;往大了讲,也是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吸引更多人来中国投资和旅行。”

  老爷子这才答应赴宴。

  蔡致远抢先一步,向来宾介绍周老爷子:“这位是粤菜领域的美食家。当然,今天请周老先生来,不是让他点评菜品,而是请他介绍这些菜肴的来历典故。”

  待众人相互介绍完毕,岳宁跟大家打了声招呼,便前往厨房做菜,宾客们纷纷落座。

  此时,桌上已摆好了六道凉菜。岳宁将绘画技法融入凉菜拼盘中,这一手技艺本就足以在香江独树一帜,更何况还有陆培德加入。

  岳宁随性,陆培德规整,二人合作,犹如江南画师与宫廷画师相遇,相得益彰。

  就拿其中一盘鱼生来说,在一个长两尺、宽一尺的白磁盘里,嫩绿的葱丝、嫣红的辣椒丝、金黄的姜丝,还有切成细丝的柠檬叶……众多配菜在盘子左边拼出春山、茅屋、柴扉、桃花树,以及短短的芦苇、杂草。右边下方是切得薄如蝉翼、晶莹剔透且排列整齐的鱼片,鱼片透明,排列之后宛如凌凌波光,再加上几条葱丝弯曲成水流状,竟营造出一池春水的意境。而鱼片上,是两只绿头鸭,一只安静地游弋,一只则直立展翅。在大片留白的上方,是岳宁用酱汁书写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蔡致远看向周老爷子:“周老先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这便是我们粤省人喜爱的鱼生,这个季节刚好是河豚上市,所以用河豚做鱼生。”老爷子介绍得简简单单。

  穿着浅灰色制服的侍应生拿来筷子,将材料混合,浇上料汁。

  正拿着菜单欣赏的画家小野,眼见这么一幅“画”被破坏,有些心疼。好在还有这菜单,听说这菜单是岳大厨亲笔书写的?就凭这字,这位大厨在书法界也该有一席之地啊!

  听石川说这是河豚,卢卡斯颇为惊讶:“中国人也吃河豚?”

  “东亚人都吃,日本、中国和韩国,都有河豚料理。”石川向卢卡斯解释道。

  “宫本先生,您是河豚料理大师,您先来品鉴一下。”岩西说道。

  宫本一直秉持着河豚刺身就得品尝其本身鲜甜的理念,调料要简单,考究的是厨师的刀工。刚才见识了那位厨师的拉面技艺,拉面都能穿针,这些配料细丝想必也能穿针。他做河豚刺身,通常将鱼片切得很薄,摆盘精致简约,常用素雅的瓷盘盛放,注重展现鱼的天然色泽和纹理。自问是没本事把书画与摆盘结合。

  此刻,他夹起一筷子混合了各种配料的河豚鱼生放入口中。河豚鱼生本身的味道纯净且带着鲜甜,加了这么多配料和调料后……唔……这些味道相互交织,层次丰富,与日本刺身单纯依靠酱油和芥末来提味大相径庭。这哪里只是一道菜,分明更像是一场味觉的狂欢。

  宫本细细品味着,随后放下筷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实在无法评判哪种做法更美味。只能说日本河豚刺身更注重本味,而中国河豚鱼生更注重味道的调和。”

  岩西重重地点头:“宫本先生说出了我心里的话。”

  听了两位日本大厨的话,卢卡斯深表赞同:“岳小姐很擅长调味。”

  石川轻轻松了一口气,幸亏听取了岳宁的建议。他们原本挑选的宾客,也和NC电视台一样,挑名气大、影响力大的人。是岳宁跟他说,可以邀请几位名人,但最好多请几位品格不错的大厨。当时他还问原因,毕竟大厨不如名人那么有号召力。

  岳宁反问:“要是你拍膀胱鸡那期节目时带上我,那期的收视率至于那样吗?名人有人气固然好,但大厨更具专业权威性。”

  当然,在食材选材上,岳宁也是斟酌再三,选河豚打头阵,正是因为初春时节,恰好是河豚上市的季节。

  昨天他看NC电视台的直播,一道中国传统滋补的蛤士蟆汤,宾客们都不吃,不得不说,岳宁的预判真准。

  等卢卡斯品尝过鱼生,石川请卢卡斯试试中国的鹅肝。

  卢卡斯看向那带着汁水的鹅肝,鹅肝色泽深沉,表面渗透出油光。

  他欣然夹起一块鹅肝,先是闻到一股诱人的香气,各种香料的味道浓郁。若是法国鹅肝,这个时候应该闻到的是淡淡的油脂香气。

  鹅肝入口的瞬间,他的眼睛微微睁大。明明都是绵密柔软的口感,可就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法式鹅肝入口即化,口腔里会被丰沛的油脂香气充斥。而这块鹅肝也很嫩,甚至可以说同样入口即化,不过它散发的是鹅肝的本味。也不能简单说是鹅肝本味,这块鹅肝的调味很复杂,法国鹅肝调味较少,可没有这块鹅肝这般浓郁的“肝味”。

  卢卡斯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形容,他说:“对我而言,这种味道有些奇特,但很好吃。”

  他思索了一下,又说:“确实很好吃,就像用豪华镶嵌工艺衬托大颗粒珠宝一样。我的膀胱鸡也是如此,用好的食材,再以复杂的工艺去彰显它的价值。”

  他心里还是很在意自己的拿手菜膀胱鸡,日本观众并不欣赏,借此机会忍不住提了一句。

  倒过酒之后,第一道羹汤上桌。天青色的汤盅,每人一盅。揭开盖子,里面是奶白色的汤底,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

  “这是春风楼邱大厨的潮汕河豚萝卜汤,请慢用。”侍应生介绍道。

  岩西看着汤,心里暗暗想:河豚是日本的传统料理,鱼皮可以凉拌或者做皮冻,鱼肉能做刺身,也可以做成天妇罗,鱼骨则用来做河豚杂炊,这道汤应该也是用鱼骨熬制的吧?刺身和鱼生类似却又不同,不知这道汤滋味如何?

  岩西舀起一汤匙汤,瞧见汤里不仅有萝卜丝,还有一块河豚肝,河豚肝看上去是煎过的。他知道,河豚肝里的油有特殊的香气,能为汤品增添更美妙的风味。

  “这个汤有种特别的味道。”宫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