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39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不会的。”牛河邦说。

  岳宁很认真地说:“烟灰也不行。”

  四目相对,牛河邦猛抽了几口,掐灭了烟:“这下行了吧?”

  岳宁笑着和他走进福运楼。

  牛河邦朝二楼望去,休息的大多是服务员和勤杂工。厨房的那些人,还是聚在厨房,围着岳宝华。岳宝华正在指导刚才那个炒河粉的小伙子熬滴珠油,小伙子生怕做错,抬头看着岳宝华。岳宝华说:“火候还没到,慢慢来。”

  绝大多数人还是想好好学手艺的。

  岳宁退出去,拍了拍马耀星的肩膀,问:“国强去哪儿了?”

  她吃完饭回来就没见罗国强,马耀星说:“陪我师傅回家了,领导让我师傅回家。”

  “走吧!我们去看看两只鸡怎么样了?”

  马耀星带着岳宁去风干间,风干间里有一大堆正在吹干的鹅、鸭,这是准备晚上晚市用的。

  马耀星摸着他们的两只鸡说:“这干得好像比其他鸡鸭快。”

  “方子做过调整,主要是因为今天时间紧。要是有足够时间,晾干一晚,减少白醋和米酒的用量,效果会更好。”

  “我知道了。”

  “走吧!晚上才是重头戏,我们去准备。”

  两人走进厨房,岳宁把一块五花肉递给马耀星,比划着方向:“给我切成能透光的薄片。”

  “菜单上,没有肉片这道菜啊?”

  “冰镇咕噜肉。”岳宁说。

  马耀星挠挠头:“冰镇咕噜肉不是切成小块吗?怎么会是薄片呢?”

  “我今天做的菜,那可是达官贵人云集的福运楼出品,就为了口感上的细微差别,就得穷折腾、死折腾。”

  马耀星连连点头:“对对对,我来切。”

  咕噜肉如此,百花酿鸭掌也是这样,古法蒸鲈鱼更是如此,主打一个怎么麻烦怎么来。

  传统的百花酿鸭掌,是用虾滑酿在脱骨鸭掌上,岳宁在虾滑里还要加上墨鱼粒,吃起来要有颗粒感。

  周老爷子作为一个老饕,向宋局长介绍,咕噜肉为什么要用五花肉切片,为什么要用蛋黄和淀粉上浆后,卷成一个小球再炸,这和五花肉切小块之间的细微区别。

  宋自强出身无产阶级,只觉得这么做纯粹是多此一举。可他还得附和周老爷子,说这是中国美食文化。

  晚市开始了,似乎没人觉得罗世昌不在有什么问题。

  下午岳宝华教了这群厨子怎么做滴珠油之后,大家已经熟悉了流程。那些孩子一有问题就问他,他欣然解答。他本就是酒楼老板,福运楼这么多年来变化不大,这会儿他自然而然地替代了罗世昌,巡视起厨房来。

  “哇,这谁下得了口啊?”小学徒惊叹道。

  岳宁用山药、红薯分别加牛奶炼乳,调制成了山药泥和红薯泥,又用红苋菜汁与山药泥混合。可惜现在没有紫山药和紫薯,苋菜汁在口味上总归差了一点。

  粉红到纯白渐变的荷花瓣,橙色红薯做的花蕊,一朵娇艳欲滴的荷花出现在盘子里。菠菜汁和山药泥做成的荷叶,上面叶片脉络都清晰可见。绿色的莲蓬上有白色的莲子,最绝的是,用白色山药泥和橙色红薯泥做成的一大一小两条金鱼。

  宋自强这会儿告诉自己,这就是文化,还真是文化。

  小学徒发出赞叹声,岳宁抬头问:“想学?”

  小学徒先点头,又摇头:“我没这本事。”

  “我教你个简单的。”

  “真的吗?”

  “嗯。”

  岳宁给小学徒展示了切芹菜的手法,问他:“看会了没?”

  “会了,会了,我都做两年切墩了。”

  “那就好,你切好了,放进这盆凉水里,等会儿我来教你调汁。”

  岳宁去拿卷好的猪蹄,等她回来,小学徒喊道:“小岳师傅,我切好了。”

  她看了一眼盆里,拿了洋葱、香菜和香葱给小伙子:“洋葱切块,香菜和香葱切段。”

  小学徒很快就弄好了,问道:“小岳师傅,接下来呢?”

  岳宁一边切猪蹄卷,一边说:“去把芹菜捞起来。”

  “小岳师傅,它卷成花了。”小学徒惊叫起来。

  马耀星端着他做好的蛏子莴笋卷走过来,敲了敲小学徒的脑袋:“你平时切葱丝不也会卷起来,一个道理。”

  小学徒举起一片芹菜:“你看,你看,这就是一朵凤凰花呀!”

  岳宁招呼小学徒:“我们来摆盘。”

  卷成凤羽状的芹菜错落有致地堆在白瓷盘中,撒上红黄彩椒粒,小伙子说:“好漂亮。”

  “简单吧?”岳宁问。

  “嗯。”

  “我们一起熬个辣椒油。”

  不光是粤菜,整个粤省几个流派的菜都很少用辣椒。在西北生活了这么多年,岳宁早已离不开那一口油泼辣子。

  西北人家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油泼辣子,而且西北家家户户的油泼辣子又各有不同。

  岳宁让小徒弟把粗细两种辣椒面混合,再加上盐、芝麻和花椒粉,用白酒打湿。

  做油泼辣子的油必须用菜籽油,岳宁自己的配方是,这油里还得加葱姜蒜和香菜,把这些调味菜的香味炸出来。

  “小岳师傅,可以了吗?”小学徒已经问了岳宁很多次。

  “可以了,捞出葱姜蒜,泼油。”

  这次他终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一勺热油“滋啦”一声冲入辣椒面里,辣椒面犹如海浪一般翻滚起来。岳宁拿起筷子,搅动着碗里的辣椒,一股热辣的香气升腾而起。

  岳宁又依次说出调料,让小伙子调汁,最后在他调好的料汁里加入这一勺红亮如朝霞的辣椒油,她说:“浇汁儿。”

  料汁从上而下淋在芹菜上,这一盘凉拌芹菜居然有了一种活色生香的美感。

  小学徒有些不敢相信,这一盘漂亮得不像话的芹菜居然出自自己之手。

  “是不是很简单?”

  “嗯,嗯!”小学徒弯腰仔细看着。

  岳宁心想,这个时候,要是像上辈子一样有手机就好了,小学徒就能拍下来发朋友圈了。

  “小岳师傅,您真的好厉害啊!”

  “你也很有天赋。”

  得到这样的夸奖,小学徒高兴得差点飞起来。

  虽然爸爸和莫伯伯对她很严格,但他们从不吝啬夸奖,常常夸得她心花怒放,心甘情愿地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小学徒来说尤其如此。

  岳宁用黄瓜搭了扇骨,白卤猪蹄为扇面,做好了最后一道凉菜。

  她说:“凉菜先出。阿星,你可以去烤鸡了,先烤二十五分钟,根据上色情况再做调整。”

  “好嘞!”

  凉菜送出去后,岳宁伸手示意:“周爷爷,可以落座了。”

  周老爷子呼出一口气:“阿女啊!你周爷爷见多识广,你做的这个菜我见过,可这样有韵致的摆盘,我还真没见过。”

  “啊?连周爷爷都没见过吗?我被我爸给骗了,他骗我说周爷爷要求可高了,能得到周爷爷的夸奖,是他做厨子最大的荣耀。”岳宁把原因都推到她爸头上。

  “能吃到你爸的菜,是食客最大的享受。现在看来你比你爸更胜一筹了。”

  风雨飘摇的民国,怎么能比得上稳定繁华的二十一世纪?福运楼的巅峰时刻,最多也就和她的宁宴相当。她亲手做菜的那家餐厅,吃的哪里是菜,分明是一种格调。

  “岳师傅,出去坐吧。”周老爷子喊岳宝华。

  “稍等,我去换身厨师服。”

  四个与劳动人民日常饮食完全不同的冷菜上桌,旁边桌的客人看到后,都站起来围观:“这是什么呀?你们福运楼有这些菜?”

  “这是菜吗?怎么这么好看?”

  有一个人站起来,就有第二个人站起来,接着一大群人都站起来了。

  “听说今天有解放前从福运楼去港城的大厨回福运楼指导,所以今天的干炒牛河特别好吃。我就是听我们科室的大姐说了,特地过来的。”

  “这是解放前的大厨做的?”

  “可真厉害啊!”

  “这么说现在的福运楼和解放前的福运楼其实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福运楼就剩下个招牌了吧?实际上菜早就不是以前福运楼的菜了?”

  “当年福运楼……”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福运楼的盛况。中国人爱围观,等岳宝华准备换掉厨师服,他们几个人过来的时候,这张桌子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我跟你们说,以前真该设包房雅座。”周老爷子忍不住说道,“以前二楼全是包房雅座。”

  周老爷子耿直了一辈子,这脾气改不了。

  看到他们过来,围观的人问:“这是港城的大师傅做的?”

  岳宝华骄傲地说:“不是,是我孙女做的。”

  “孙……孙女?”

  “老师傅,您看着也就五十来岁,您孙女能有多大啊?”

  港城人显年轻,这人猜错了。岳宝华说:“我六十了,孙女今年十八。这孩子在做菜上很有天赋,刚好会这些。”

  周老爷子说:“大家都去吃饭吧,别互相影响。领导意识到福运楼的菜和以前比有差距,正在想办法改进。”

  大家确实是来吃饭的,而且这些菜显然不是给他们吃的,那还能怎样,于是纷纷散开,各自吃自己的饭去了。

  周老爷子夹了一片白卤猪蹄,这猪蹄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样子,是用北方做肘花的方法,去骨卷紧后切成薄片。红卤可以直接吃,白卤口味清淡的人可以直接品尝其鲜香,要是口味重的,边上还有一碟红亮的蘸料。

  宋自强老家在湘江边上,湘粤交界,但两地口味却大不相同。这片卤猪蹄裹上红油放进他嘴里,那才真合他的胃口。再来一口脆爽的凉拌芹菜,舒服!

  张经理还是喜欢碧绿的莴笋片裹着柔软的蛏子。

  几个人谁都没动那盘金鱼荷花,周老爷子见大家都不动,便伸出勺子,准备下手。他先把勺子伸向小金鱼,想了想又舍不得,又转向荷花……吃吧!吃吧!早晚得吃。一勺下去,半朵荷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