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140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芡实藤和野生莲藕的生长地方还不同,一个长在堤坝左面,一个长在堤坝右面,互不干扰,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

  几个男红小兵倒是想去,几个抱着木仓的民兵们都站在大队部的周围看着他们呢,他们哪里敢走?

  许明月在家也没闲着,院子里的黄瓜已经挂了满架子,许明月摘了一盆新鲜黄瓜出来,拍了整整一搪瓷盆的凉拌黄瓜,在蒜泥、小米辣、小葱上浇了一大勺热腾腾的花生油,热油激发出蒜泥小米辣的香味,绿的清脆、红的鲜艳,喷香扑鼻。

  因是夏日,她也没做热菜,又用家里腌制的松花皮蛋和虎皮青椒、茄子,做了一盘皮蛋青椒擂茄子。

  这其实不是他们这里的做法,而是一道有名的湘菜,本地人从未这样吃过,许明月也是前世在湘菜馆里吃过,正好教做菜的视频火爆全网,她也跟着学了。

  她留了些自家和爷爷家吃的,叫阿锦用菜篮子给舅舅舅妈家送一盆去,自己手和腰间挎着一个装满了凉拌黄瓜的搪瓷盆,手里拎着个用草绳帮着陶盆口的青椒皮蛋擂茄子,送到大队部。

  大队部刚打完饭,民兵们正一人抱着个陶碗或坐,或站,都呼啦呼啦的喝着粉丝汤呢,老远就见许明月提着什么东西来了。

  站在门口的周宗宝多机灵的人,忙放下手中的碗,招呼自己手下的民兵跑过来接她,还没走近呢,就闻到了她手中搪瓷盆内散发出来的热油激发的蒜泥小米辣的香味,口水差点都流出来了,忙叫道:“还是老大好,跟着老大有好东西吃,我老远就闻到香味了,我来我来!”

  两人忙将许明月手中的搪瓷盆和大陶盆给接过去,提溜着一路小跑往大队部跑,一边跑一边喊:“兄弟们,老大给我们送菜来了!还不快谢谢老大!”

  一听是老大送菜来了,再大队部里面院子里吃东西的民兵们全都一溜烟的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喊:“谢谢老大!”

  “老大义气!”

  这些人全是许明月的死忠。

  这年头,想要收服部下特别简单,吃的给够!

  所有蒲河口的民兵们都想跟着许明月出差,只要是跟着老大来到临河大队,老大在吃食上就没短过他们,哪怕没有肉,可老大烧的菜,那是比肉都好吃!

  他们才刚一晚泡发的粉丝汤下肚,看到周宗宝他们提溜回来的拍黄瓜和皮蛋擂青椒,闻着那扑鼻的香味,哪里还忍得住?一群人就跟饿死鬼投胎一样,用自己的竹碗去抢盆里的菜,生怕动作慢了一步,菜就被其他人抢没了!

  四十个人呢,哪怕两大盆菜看着多,实际上一人一小碗,也就给抢完了,连最后剩下的一点汤汁都不放过,恨不能将盆都舔一遍!

  那十几个吃着民兵们剩下的粉丝汤的知青们,看着民兵们如狼似虎一样的抢菜,闻着大队部堂屋的饭桌上传来的香味,是忍不住咽了又咽口水。

  香!

  太香了!

  他们忍不住也想去吃,可脚上帮着麻绳的他们哪里是这些民兵们对手?等到他们也伸头去看一看桌上的盆子时,里面已经空空如也,连盆里的汤汁都被人倒了粉丝在里面搅拌着吃干净了。

  他们吞咽着口水,捧着自己手里可怜的破陶碗,蹲在罗喻义和叶甜他们旁边,眼巴巴的问他们:“那人是谁啊?咋还送菜过来给他们吃?”

  许明月虽因为跟着军训晒黑了些,可秀丽的五官和精神面貌并不会因为皮肤的晒黑而面相变老,甚至权利就是女人最好的补品,她面容娟秀,双眼明亮,神采奕奕,看着就跟周围人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些操着北边话的汉子们喊她‘老大’,他们可都听得真真的呢!

  罗喻义他们悄悄看了许明月一眼,一边喝粉丝汤一边头凑过来,装作正经吃饭的样子低声说:“她是蒲河口的生产主任,原来是妇女主任,蒲河口你们知道吗?”

  还真有不少新来的知青们不知道蒲河口。

  有八卦可说的叶甜忙凑过来,瞪大了她的圆眼睛,“蒲河口是个劳改农场,关押犯人的地方,她就是蒲河口劳改农场的老大!”她朝他们挤挤眼睛,一副分享八卦的样子。

  这些过来串联的红小兵们也都看着许明月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民兵排长周宗宝格外有眼力见,见搪瓷盆和陶盆都空了,放下碗,就拎着两个盆去后院打水清洗干净了才拎出来。

  许明月也笑眯眯的:“那你们慢慢吃,我就先回去了,晚上就辛苦你们在这里守下夜,别让人跑了。”她声音不高不低,也不知道是说给民兵们听,还是说给红小兵们听,道:“毕竟人跑了不要紧,要是有人晚上被狼群吃了,那麻烦就大了!”

  有吃着饭,还想着晚上逃跑的红小兵,顿时心头一凛,半点不敢逃跑了。

  他们这些被插队到五公山公社的知青们,可是夜夜听着狼嚎声入睡的,他们插队的大队,夜夜都有狼群光临,不是偷大队部养的鸡,就是偷大队部养的任务猪,任务牛,哪怕他们插队的大队已经将猪栏、牛栏加固的很结实了,他们晚上依然能听到猪、牛、羊们晚上惊悚凄厉的惊叫声。

  大队部的人听着猪牛羊们的惊叫声也不敢出来管,就这么任由着猪牛羊惊恐的叫了一夜,有时候还有狼在他们煮的院子们上用爪子挠门,第二天早上起来,木门上全是狼挠出来的爪印。

  这里是真的有狼群!

  拎着搪瓷盆和陶盆回家的许明月,难得的有空坐下来,和阿锦、孟福生一起,吃了个安生又丰富的晚饭。

  尤其是阿锦,现在都九岁多了,因为每天在蒲河口跟着孟福生和郑老师上课学习,一下课,她就跟监狱里的犯人放了风一样,一溜烟的钻到河里。

  她喜欢游泳,也就不怕水,尤其这边的水和游泳馆还不同,里面莲蓬、菱角、鱼虾、螃蟹,全是这年代小孩子难得的零食,她一天到晚带着许小雨,拎着许明月给她做的渔网,许小雨给她拎桶,她在河里抓鱼虾、螃蟹。

  她自己不能吃鱼,知道老母亲喜欢吃螃蟹,天天抓鱼虾螃蟹来孝顺她这个老母亲!

  关键是让她涂防晒她也不涂,让她戴帽子她也不戴,八九岁的小姑娘,脸黑的都快赶上军训后的她了,整个人都晒成了蜜色,尤其是她游泳的时候穿的带袖子的五分裤泳衣,晚上洗澡的时候泳衣一脱,一个完整的白色泳衣便镶嵌在她皮肤上,格外的搞笑。

  吃过晚饭,躺在自家四面窗户都蒙上了防蚊纱网的家中,鼻尖萦绕的是辣蓼草和荔枝味的淡雅香气,总算睡了个安然的好梦。

  这些天因为担心王根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河大队捣乱,每天早出晚归,还要和蒲河口的民兵们一起军训,操心生产任务和养猪场的建设,一直没有睡好,这次回到自己家中,总算是睡了个好觉。

  就是天气太热了,身边的孟福生别这么磨人就好了。

  天气太热,真的只想睡觉,什么都不想干!

第183章 第二天知青们依然要上……

  第二天知青们依然要上山捡石头、铲石子, 临河大队半点没有要放他们走的意思。

  王根生他们一连在临河大队的地窖里关了两天,也将他们饿了两天,第三天一大早, 才将他们从关押他们的地窖里拉出来。

  三十多个浑身脏兮兮臭烘烘的红小兵们,比他们来的头一批知青红小兵们关押在地窖里时, 脏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王根生他们在地窖里大吼大叫, 他们应该是能听见才对的, 可惜原地主家的大宅子太大了,厨房又地处大宅子最里面院子,知青小兵们晚上住的是外面废弃的房间, 中间还隔了两个院子,两道大门,白天他们干了一天的活, 又累的厉害,晚上住进了正常的屋子, 哪怕没有床,只有几床破旧的芦苇席, 他们也依然躺在地上,呼噜声打的震天响,他们本就是插队到五公山公社的知青, 这么长时间都习惯了每天晚上山里传来的狼嚎, 晚上猪牛羊们惊悚的惨叫声、夜里狼爪子的磨门声, 后院厨房的地窖里传出来的那点轻微的叫声, 在他们耳里,都比不得外面呱呱不断的蛙声。

  女生那边也一样,之前在地窖里关了两个晚上,没有一个人能睡好, 今天晚上好不容易能睡个安稳觉,谁还管后院传出的微弱的喊声。

  而且王根生他们在地窖里喊也是喊的本地土话,这些知青们也听不懂。

  至于第四天一早,王根生他们从后面厨房里拉出来时,之前来的知青小兵们已经被江阿三他们赶到山上继续去捡石头,铲石子去了。

  从头到尾只有那个腿受伤的女知青在大队部。

  只是她被关在了房间里,一天只有一顿粉丝汤裹腹不说,也听不懂外面的鸟语,以至于王根生他们被拉出来时,她明明从窗户那里看到了一群臭烘烘的人,也没反应过来,那就是之前找他们来去批斗石涧大队丁书记,又找他们来临河大队批斗许明月和江建军的五公山革委会成员。

  尤其是为首的几个人,脸上还红红的,还有两人脸上鼓着几个水泡,看着像拉□□背上的皮,格外的吓人。

  被关了两天两夜的王根生眼神怨毒的看着周围看守他们的临河大队的人,心里在想着等他回去一定要弄死他们,弄死许凤兰,弄死她们一家,弄死江建军一家。

  他心里想着复仇的事,无比的痛快,头却低着,很是低眉顺眼的模样。

  住在大队部的民兵们在临河大队休息了两个晚上不用干活,出来闻到他们身上屎尿的味道,都不愿意和他们坐在同一条船上,用麻绳把他们一个个拽到大队部门前的大水沟里,拿着竹竿像赶鸭子一样,将他们一个个都赶到水里,让他们洗干净再上来。

  这些人被关在地窖,两天没有喝过一口水,等他们被赶到大水沟里,头一件事居然不是洗澡,而是匆忙间喝了几口大水沟里的生水,等看到水流冲刷着别人身上黄色的物体从面前飘过的时候,又一个个忍不住干呕着吐酸水。

  许明月他们过来时,只划了两条五米的船,还是江建军和许红桦各从村里找了一条五米的船,把五公山革委会的三十多人给送到了蒲河口。

  说是送到蒲河口也不准确,因为并没有让他们上蒲河口监狱,而是一直向前划了十里,来到了许明月选址建猪场的地方。

  现在蒲河口农场附近堤坝全部修建完成,现在的堤坝在往邻市方向,也就是养猪场附近修了。

  养猪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郑济河的带领下,现在养猪场已经打好了地基,正要开始建猪舍。

  猪场面积不小,水泥、砖瓦厂又要提供给水电站水泥砖瓦,又要给堤坝提供水泥砖瓦,给养猪场送来的这两船水泥、砖瓦,看着挺多,实际上对于许明月要养殖的猪数量规模来说,远远不够。

  砖头不够,石头来凑。

  对于建在河边的建筑来说,石头建筑远比砖头建筑更加牢固,更加能够抵御洪水泡发。

  不止临河大队那边的山里人挑石头往临河大队运送,蒲河口这边同样是忙忙碌碌,一队队的人宛如工蚁一样,从山里缓缓的往蒲河口方向的堤坝运送石头和石子,他们大多都是蒲河口的罪犯和山里田地太少,种不了太多粮食,往蒲河口方向挑石头,换口饭吃的人。

  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些手里提着麻袋的老人、妇女、小孩子,她们手里提着的是一些山里采摘的药材。

  蒲河口卫生所开了后,目前只针对蒲河口内部的人治疗,许明月也让手下看守监督他们的民兵们打了招呼,跟送石头来蒲河口的山民们发出求购山里药材的消息。

  可惜消息发出去许久,出来卖药材的山民极少。

  一来,山民们大多都不认识药材,有认识的,采了不会炮制,反而让药材失了药性。

  二来,即使有会采药、炮制药材的山民,采药、炮制药材也是要时间的,许明月的蒲河口卫生所才开了没多久,收集药材的消息想要普及开,也没那么快。

  现在通知出去的消息,就是有不认识药材,不会炮制药材的,就先来蒲河口认两天药材,认识药材后,再采摘药材往蒲河口送。

  山里人大多都怕蒲河口劳改农场的威名,生怕他们进了蒲河口农场,就被抓到里面挑石头,不给出来了,毕竟蒲河口农场如今的名声,在大河以南及大山里面,有小儿止啼的效果。

  但也有一些长期往蒲河口送石头的山民,受蒲河口一直以来良好的信誉所致,知道只要不是干了坏事的,蒲河口的民兵就不会抓他们,他们回去后,就将家里五岁以上的小孩带到蒲河口来认草药,学习炮制草药之法。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蒲河口学习认识药草、炮制药材,只要是被带到蒲河口学习的小孩儿,许明月都管他们两顿野菜粉丝汤。

  这些被带出大山的小孩子们来到河边都异常兴奋,尤其是看到蒲河口近在咫尺的野生莲蓬时。

  有胆子大的小孩直接就跳下水摘莲蓬,采藕带去。

  等他们学了认识一些本地产的常用草药后,就回家教他们家里的老人、妇女,家里老人妇女们学了,采了草药,就让家里小孩子们跟着他们的父亲、叔叔们出山,到蒲河口换口粮。

  哪怕是再少、炮制的再差的药材,在刚开始收的时候,蒲河口都会给他们一点红薯、粉丝等粮食,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只是药材采摘正确、炮制的越好的,蒲河口给的是粉丝,药材采集错了,或者炮制错了的,就会给红薯,还有完全错误的,就送一两块红薯渣饼,并且严肃交待,且重新教他们如何辨认药材和炮制方法,实在不会炮制的,就采好了拿新鲜的来换口粮。

  因为有粮食在前面吊着,原本不认真学辨别草药的小孩们,也都会认真学起来。

  只要是带着药草来蒲河口的小孩,至少都能换几根红薯回去,别的不说,就本地产的一种开紫色小花的塔状,名为‘夏菇草’的药草,本地不说漫山遍野,山脚下、山谷里、菜地里到处都是,只要是长了手就会摘,摘了晒干拿过来卖,就是现成的草药,人人都认识,人人都会摘。

  还有蒲公英、车前草、刺耳草、筋骨草等很多本地常见草药,特征都非常明显,过去山里人都当做是路边牛都不吃的野草,现在知道是可以兑换粮食的药草了,都抢着挖!

  现在才刚开始,来往蒲河口用草药兑换粮食的山民还很少。

  王根生刚被带到蒲河口的时候,望着远处那座坞堡一样伫立的监狱,也是有些害怕的,但他不相信许凤兰敢真的抓他。

  他到了蒲河口都还不忘威胁许明月:“我来临河大队,我爹妈、我三个姐姐都知道,只要我两天没回去,他们肯定回去吴城举报,你要是现在放我回去,我还能放你一马!”

  许明月把他的话当放屁一样,叫人拿了臭袜子将他的嘴巴堵了,拉到山上挑石头去。

  现在蒲河口明明有独轮车,许明月偏偏不给这些人用,挑的动的就挑石头,跳不动的就抬石条。

  这些红小兵原来都是吴城和吴城下面公社的混子组成,属于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打架斗殴闹事最在行,许明月不能让他们霍霍自己的养猪场,就让新组成的一排民兵看押着他们,敢偷懒就用竹丝鞭子抽。

  竹丝鞭上竹丝多,一鞭子抽下去,身上全是道道血痕,偏偏又不会将人真的打伤到无法干活。

  王根生是万万没想到,许明月居然真的把他抓到蒲河口来挑石头,完全没有放他回去的意思,他这辈子都没有受过这样的苦,哪怕他一再威胁恐吓,甚至贿赂这些看押他们的民兵们,求他们放他回去,也依然没有人理会他。

  看守他们的人,全都是许明月从这批新招收的民兵中挑选出来的,全都来自北边逃过来,想在本地安家的难民中选出来的,他们好不容易在蒲河口当上了民兵,不仅在本地落户,还有了身份地位,又岂是王根生贿赂两句就能收买的?

  他们要是敢把王根生放回去,别说他们丢了好不容易得的民兵队铁饭碗,就是许明月和许金虎也不会放过他们。

  在蒲河口已经待了七年的他们,可是眼睁睁的看着许金虎和许明月是怎么对待背叛他们和罪犯们的,想到他们要是放走了王根生,今后要在蒲河口挑石头挑一辈子,脚都发软,一鞭子抽在王根生他们身上:“抬个石头都慢吞吞的,没吃饭啊!”

  在地窖里一连关了两天,饿了两天,真没吃饭的王根生,差点没被看守他的民兵一鞭子给打趴在地上起不来!

  就这么在蒲河口一连挑了好几天石头,他觉得他这辈子的苦都在这几天都受尽了,每天都眼巴巴看着五公山方向,期待着他三个姐姐能带人来找他,救他回去。

  五公山是由五座巨大巨高的山峰组成,别说在蒲河口了,就是远在水埠公社,都能看到那五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被抓着天天去山上捡石头、铲石子的知青们,也每天眼巴巴看着五公山方向。

  他们还等着五公山革委会的人见他们没回去,会过来救他们呢,每天干完活回来,望眼欲穿的望着五公山公社方向,期待着什么时候五公山革委会的人发现他们没有回去,来把他们接回去。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