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49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但也不能用凉席。

  赵红莲自己布置肯定是要这样坐月子的,可张医生开口了,她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她所有的坐月子的经验,也都是上一辈人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包括老太太的经验也一样。

  老太太六十出头了,外表看着越发的苍老,但身体意外的康健,过来教训许明月,也是说的头头是道,她自己是过来人,想到自己生许凤发时,月子都没有做好,后来很多产后后遗症不足为外人道,只劝许明月说:“丫头,你听阿娘的没错,阿娘不会害你,阿娘就是月子没做好,吹了风,现在一见风,眼睛就流泪。”她说话很慢,走路做事也慢吞吞的,“你别现在不当回事,等你以后老了,就晓得厉害了!”

  许明月此时有种把车子放出来,用车载空调对着房间吹的冲动,她指着被关的严严实实的窗户说:“把窗户也打开,这也太热了。”

  吓得赵红莲和老太太连忙制止她:“我地祖宗哎,你刚生产完,咋就想着吹风啊,可千万不能吹风,以后头痛哦~!”

  不光是老太太和赵红莲劝,过来跟着看热闹,顺便看看有没有能帮忙地方的许凤翔的媳妇桂花嫂子也阻止她:“听你阿娘的吧,坐月子可千万不能见风,也就忍这一个月,过了这一个月就凉快唻~!”

  “你就忍这一个月,一个月就好了!千万不能用凉席,这要是凉气入了体,要受罪一辈子的!”

  最后只能用个本地产的粗麻布,下面也不垫保暖蓄热效果特别好的棉花褥子了,在床铺下面垫上稻草,上面盖个薄毯子,饶是如此,也是给她头上戴了她穿越过来时车里带的洗脸时用的棉绒发带,身上穿着长袖长裤的棉质睡衣,脚上还套了个棉袜。

  许明月想开窗,他们还不准开窗,怕她受了风。

  这一点孟福生也怕她身体留下不好的后遗症,不敢胡乱给她开窗,后来还是在她的坚持下,孟福生给她弄来了个竹席挡在窗户前,开窗后,竹席遮挡了外面的河风,使得房间内既能通气,河风又不会直接吹到她。

  孟福生怕她热,也不敢对着她扇风,只对着她对面的墙壁扇,一点余风到许明月这里,聊胜于无罢了。

  许凤台还给她搬来了一个他自己做的竹床。

  这个竹床他做了很久了,下面的两只脚呈向上弯曲的弧形,不推它是时候它不动,可稍微推一下,或是在竹床里面动一动,竹床就会左右摇晃,是个本地版的摇篮。

  许明月嫌热,就没让小婴儿跟自己睡,直接让她睡在了床上。

  和她头一胎生阿锦时那稀罕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倒不是她只疼阿锦不疼二宝,而是生第一个时啥经验都没有,又是头一个小孩,怎么稀罕都稀罕不够,有了第二个之后,也有了经验,知道小孩子刚出生还是独自睡小床更适合,不用担心大人睡着期间压到幼儿,或是不小心用被子盖住幼儿口鼻,导致幼儿窒息之类,这样大人能休息的好,幼儿也能休息的好。

  此刻许明月躺在床上,赵红莲、桂花嫂子等一群人围在小婴儿周围,不住的夸她好看,和江三柱去江心莲婆家时,孩子明明长的像江心莲,周围人却全都夸孩子和姑爷长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同,围在孩子周围的人全都夸孩子会长,和孩子妈妈长的一模一样!

  只有老太太左看看,右看看,对比着自己记忆中的大闺女刚出生时的模样,摇头说:“不一样哦,一点都不像大兰子!”

  “咋不像?你看看这眼睛,这眉毛,这大双眼皮,这高鼻梁,哪里不是和大兰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赵红莲最喜欢自己大姑姐,她是怎么看这小姑娘都像自己大姑姐,好听的话像不要钱一样往外冒。

  老太太只一个劲的摇头:“不像!哪里像了?一点都不像!”

  许凤翔的媳妇桂花嫂子在一旁听了就打圆场说:“那说明既像爸爸,又像妈妈,像爸爸也好啊,爸爸也生的俊!”

  孟福生早几年还留着大胡子,和许明月在一起后,随着和临河大队越来越融入,早就将胡子刮去了,露出斯文俊秀的面容来。

  他也确实生的好,三十出头的人,不论是气质、相貌,都丝毫不比近些年插队到这里的年轻知青们差,反而随着岁月流转,宛若陈年佳酿一般,越发醇香。

  孟福生是没有想到自己此生还能有自己亲生的孩子的,从他和许明月在一起那天开始,许明月就和他说了,不打算再要孩子的想法,他那时候万念俱灰,又哪里会再想要生什么孩子,这么多年也只把阿锦当做亲生的一样看待,和许明月一样,也是有了阿锦万事足,有了这个孩子,也是意外之喜,更惊喜的是,许明月愿意生下来,从此他和许明月之间有了更深的羁绊。

  孟福生坐在摇床前,是怎么看叶看不够,一双过去总是温和内敛的眸子此刻却是亮晶晶的,握着许明月的手:“明月,谢谢你,辛苦你了。”

  许明月反手握住他的手,躺在床上笑着说:“也谢谢你这么多年包容我。”

  她是真的觉得孟福生很好,这些年两人连个口角都没有过,多是孟福生在包容她。

  孟福生只觉得一颗心被涨的满满的,看着许明月脸上爽朗的笑容,自己的世界都跟着有阳光洒了进来。

  放学阿锦回来,果然看到妈妈已经回到家里了,此时她已经没有了妈妈生产时痛呼的恐惧,只有家里多了个妹妹的欣喜,和许小雨凑过来看竹床里的小妹妹。

  待看到安静睡着的小婴儿后,阿锦的脸都皱巴了,一连难以置信的问许明月:“妈妈,为什么妹妹这么丑?”

  刚出生的小婴儿浑身红扑扑的,脸上一连的沟壑,丑到阿锦都难以置信。

  一句话逗的还在房间里的赵红莲她们哈哈大笑。

  许明月只说了一句:“还记得我给你看的你刚出生时候的样子吗?”

  她说的是她给前世给阿锦拍的照片,这个照片现在手机相册里还有,但无法打印出来,阿锦已经好久没见过了,但她前世穿来时已经八岁,已经有了记忆,被妈妈一提醒,已经好久没想起前世的她,忽地有些恍惚,也想起了自己前世刚出生时的照片和视频。

  阿锦刚出生时同样很丑,丑的许明月简直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生出来的。

  好在过了七八天左右,就长开了,越长越好看。

  阿锦想到自己前世小时候刚出生时候的照片的样子,也就不嫌弃小妹妹了,轻轻的拉着小婴儿的手,轻声细语地说:“妹妹要乖哦,等你长大了,也和姐姐一样好看哦~!”

  都说什么‘美而不自知’,阿锦从小被许明月各种花式马屁夸的超级自信,对自己那是相当的美而自知,在她心里,天下间最美的人是妈妈,然后就是她!

  她像是看不够般,盯着妹妹瞧了又瞧。

  倒是一旁的许小雨,也好奇地看了一会儿小婴儿,又悄悄的看了眼大姑姑,过来轻声的问许明月:“大姑姑,你还疼吗?”

  许明月也很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伸手摸了摸她的头:“不疼了,乖,去和姐姐写作业去吧。”

  许小雨最喜欢大姑姑这样摸她的头和脸了,让她有种自己也是和阿锦姐姐一样,被大姑姑疼爱的感觉。

  她将脸在许明月手心里蹭了蹭,“大姑姑你好好休息,我和阿锦姐姐去山上给你摘霉霉吃。”

  她说的霉霉,是树莓,有些地方又叫刺霉,这个季节山上生长的最多。

  之前许明月孕期就喜欢吃这些酸不溜秋的东西,她就和阿锦时常去荒山与江家村之间的溪流两边去摘树莓回来给许明月吃。

  许明月就笑着在她柔嫩的小脸上也摸了摸,“姑姑现在不能吃酸的了,你和阿锦姐姐摘了你们自己,姑姑谢谢你们了哦~”

  许小雨生的和许凤台不太像,反倒是像极了赵红莲。

  许家人包括许凤台、许凤发在内,大多都是小脸,许小雨却是和赵红莲一样,生了个大脸盘子,皮肤白嫩,许家人的双眼皮也没有继承到,有点像眼尾上翘的凤眼,也别有一番可爱。

  她一直都对这种乖乖巧巧害羞内敛的小朋友没啥抵抗力,虽然对自家孩子,她还是希望她们大方厉害一点,但每个人性格不同,她倒也没要求许小雨一定要长成她理想中的模样。

  有阿锦这一个哈士奇就够闹腾的了,要是两个都是哈士奇的性子,估计家都要被拆了。

  她目光不由投向摇篮里刚出生的二宝,也不知道这个长大了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希望她别像了她爸才好。

  孟福生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内敛太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了,还是像她比较好。

  孟福生也是希望小闺女长大了性格能多像她妈妈些。

  阿锦只稀罕了一会儿,就拉着许小雨,姐妹俩一起写作业去了。

  赵红莲留在荒山给许明月做饭,但做饭有孟福生来做,倒也不需要她,她见这里没事,就喊许小雨回家:“你大姑姑生了小妹妹,家里忙着呢,走,跟阿妈回去!”

  许小雨三四岁大就来大姑姑家里常住,根本不想回去,躲着身体往后缩,不想回去。

  对于大女儿常年住在大姑姐家里,赵红莲也没当回事。

  大女儿和大儿子之间年岁只差了一岁多,农村孩子本就是放养居多,哪怕是许爱国、许爱党两兄弟出生后,她也是放养的,两个孩子大多时间都是老太太在管着,她自己是这样长大的,自然也就没觉得大女儿喜欢在大姑姐家待着有啥奇怪的。

  主要是看她大姑姐乐意不乐意,大姑姐家的阿锦一个人,喜欢许小雨,许明月也乐意许小雨在自己家待着,吃喝穿的,她都不在意的帮许小雨一起买,赵红莲见自家大姑姐是真的不在意,把许小雨当自己姑娘一样养着,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

  她自己和许凤台都有工作,都要干活,许凤台现在还是临河大队的小队长,她自己现在在蒲河口后勤,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也忙的很,三个孩子她是一个都没法自己管。

  但现在许明月坐月子,再把许小雨放在大姑姐家就不太合适了。

  可许小雨是真的不想回去。

  阿锦见大舅妈要带许小雨回去,也是舍不得,对赵红莲说:“大舅妈,你就让小雨在我家待着呗。”

  赵红莲道:“你妈妈刚生了小妹妹,照顾你都照顾不过来,还多一个小雨……”她拉着许小雨:“乖,跟妈妈回去,妈妈给你做小鱼干吃!”

  在农村,最好的的食物也不过是小鱼干了,这还是临河大队独有的,别的大队想天天吃小鱼干都吃不到,即使是临河大队,也不能天天吃小鱼干的,也就是前断时间双抢,大家都累的很了,这段时间才能每天都闷几根小鱼干,补补身体。

  屋里头许明月听到外面的对话,朗声对赵红莲说:“嫂子,你就让小雨在这吧,她乖的很,你不用担心的哎!”

  赵红莲放开拉许小雨的手,走到许明月的房间门口说:“我哪里是担心她?她在你这我有什么担心的?也不知道有多放心!我是怕她不懂事,吵了你休息,你现在身子要紧!”

  要不是家里实在没地方住,她都想让阿锦也去她家住。

  这样想着,她不由想到已经成了婚的许凤发夫妻俩。

  随着家里新丁人口越来越多,家里房间也开始不够住了,现在孩子们小还好,要是再大点,把她和凤台的房间隔成两个都不够用。

  老太太的房间倒是够大,但这房子是大姑姐盖的,当初盖的时候就说好了,那个房间是老太太和小姑姐的,小姑姐现在日子虽好过了,可过年回娘家,总要有个住的地方,现在老太太还在呢,自然不好占了这房间。

  而且一直让凤发两口子住堂屋后面的小房间也不是个事,现在他们夫妻俩住一个房间,没孩子,自然也没矛盾,等孩子出生,人多了,地方小,摩擦自然也就多了。

  赵红莲就想着,家里的钱能不能凑一凑,他们出一些,凤发两口子自己出一些,给凤发两口子在隔壁重新盖个房子。

  老话说,树大分枝,人大分家,如今凤发也成家了,很快也将有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也好分出去了。

  只是这话不能是她这个嫂子提。

第348章 赵红莲回去后,晚上夫……

  赵红莲回去后, 晚上夫妻俩躺床上时,就把这事和许凤台说了:“也是大姑姐生孩子,我看到小雨才想起来, 大姑姐有了二姑娘,以后肯定是要跟阿锦一块儿睡的, 总不能让小雨一直住在大姑姐家吧?这小时候还好, 两姐妹感情好, 再过个两三年,阿锦都十五六岁了。”

  十五六岁,在他们这里, 都要相看婆家了,那时候小雨再和阿锦住一块儿,就不合适了。

  许凤台愣了一下, 他在这个家中就相当于父亲的角色,下面的每个弟弟妹妹都是他要照顾养大的, 在他的概念里,一家人就是要团团圆圆的住在一起才热闹, 从未想过把弟弟弟妹分出去。

  且现在日子多好啊,过去他们几兄妹挤那么小的土胚屋里都过来了,如今他们住着砖瓦房, 睡着大热炕, 火炕大到再多几个孩子都睡的下。

  他不由道:“你要嫌爱国、爱党没地睡, 不如把这火炕给他们两小子睡, 我们俩在外屋隔一块一出来,弄个高架床,让小雨和妈去睡……”

  他们这边都是睡的高架床,也就是大妹心疼他腿疼, 给他弄了这个火炕,还别说,近十年的火炕睡下来,这些年他的腿没再受冻,冬天又经常泡脚,这两年天阴天冷,腿都没再疼了。

  作为一个家中顶梁柱大家长存在的他,本能的害怕分离,想要把弟弟妹妹都聚在一起,对他来说,这些都是他至亲的人,十分重感情的他,从未想过和弟弟妹妹们分开,在他看来,如今才是最幸福的,母亲康健,孩子活泼,两个妹妹一个在几步路的荒山,一个嫁在隔壁江家村,同样是几步路就能到,哪怕如今许凤莲夫妻俩搬到了公社去住,那也是水往高处流,许凤台只有替她高兴的。

  还有弟弟弟妹也成婚,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住在一起。

  赵红莲死死的拧了他一把,低声说:“你也真是个死脑筋,你觉得好,春香觉不觉好?春香肚子都四五个月大了,我们俩住着正房,他们夫妻俩住后面的小屋子,现在孩子没出生,当然都好,等孩子出生后,他们那房间小的连张摇摇床都放不下,到时候还觉得好?”

  赵红莲也是以己度人。

  她自己从小是家中长姐。

  本地虽然都重男轻女,但对长女和其他女儿的态度还是不一样的。

  赵红莲也是从小管着弟弟妹妹长大的,在家中自有权威,现在嫁人了,也是家中长媳,和许凤台一样,也是作为家中管事的人,如果是她,她自然是受不了大房两口子和老太太占着两间大正房,自己和丈夫住在朝北的小屋内。

  可她却没想过,她和闫春香自小的成长轨迹却不同。

  她和闫春香虽她是在农村长大,闫春香在城市里长大,但她生长在河边,河边的姑娘自小就要洗衣、做饭、撑船、拉菱角菜,还要时不时的看护着弟弟妹妹,别让他们掉进河里淹死了,一旦年幼的弟弟妹妹靠近大河边,就要拿棍子驱赶,不听话的还能揍屁股一顿,在这个过程中,威信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而闫春香却是生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她连小学读下来,都是因为那时候城里的政策关系,她父母若不给她读书,每天都会有街道委员会的人上门去她家,找她父母,她在家中,是连饭都没吃饱过,自己床铺都没有的人,每天家中做事最多,挨打挨骂最大的人是她。

  嫁到许家后,住的虽是堂屋后面的小屋,但在嫁过来前,许凤发就和她说了家里情况,家中房子是许书记建的,建之前三兄妹还没有一个成家的,当时就分配好,哥哥姐姐住大屋,当时年龄最小的许凤发住小屋,没道理现在他们长大了,就要把老太太赶到小屋去,让他们夫妻俩住大屋,那他们夫妻俩成什么人了?

  当初她也是接受了许家的特殊情况,才嫁过来的,嫁过来后,虽和许凤发两人住在堂屋隔出来的小房间,可当时屋子建的就不小,堂屋本就比两边的房屋建的更宽敞些,即使是后面隔出来的屋子,也有二十平左右,温暖的大炕、炕柜、木箱,该有的橱柜全都一应俱全,两床崭新的棉花被,两床崭新的床上四件套,别人家里没有的热水瓶,还有独属于她的搪瓷盆和洗脚盆,这些全都是她过去不曾拥有的东西。

  她在城里的时候,家里不比她和许凤发的房间大多少,却住了七八个人,屋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习惯了家中狭小的她,成家后,有了这么大的独属于他们夫妻俩的独立的房间,她不知道多满足,尤其是在村里还有那么多人家住着土坯房,还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时候。

  更别说丈夫体贴,嫂子也不是苛责人不说,有工作的她每天早出晚归,大伯更是忙的只有吃饭时间在家,她自己也是学校老师,午饭在学校食堂吃,见得少了,摩擦就更少了。

  是以至今为止,她在许家的生活,都是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她就感觉自己像一个飘忽在空中流浪的蒲公英,从出生起,就一直在漂泊,直到遇到许凤发,在许家落了地,才算是生了根,生活终于平静安定下来。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