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紫
只是辞去了她在公社里担任的职务,和许明月一起复习罢了,早就对高考有所准备的她,在学习之余,还能教一下许明月呢。
这个季节,知青们都在田地里种油菜和冬小麦,听到广播声后,都站起了声,生怕自己听错了,想要再听一遍,然后整个田地里都充满了激动的欢笑声,呼喊声,嚎啕大哭声。
他们也不种地了,把手里干农活的工具一丢,就要跑回去看书去。
气的各小队的小队长跟在后面大喊:“都回去!都回去!先把地里的活干完!谁要是活不干完,不许回去!”
有人不停,猴子似的往知青点跑。
小队长在后面又追又急。
大队长许凤台是个性格憨厚绵软的,看到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让他们去吧,就剩一点活,我们干完就没了,他们也干不了什么活。”
除了老知青外,每年都有新来的知青,新来的知青们干活不拖后腿就算好了,想让他们真干多少活,很难。
别看许凤台好说话,本大队的干部们却没人敢欺负他老实。
因为他有个当书记的妹妹。
随着临河大队近几年越发的好,村里红砖黛瓦的砖瓦房建的越来越多,临河大队和周围的灰暗的土砖村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不是过去那些土坯房还在,还有老人在里面住着,临河大队的几个村子,与周围灰突突的世界,就像是个崭新的村子,红的鲜明,红的热烈!
也是在高考这个消息恢复后,许明月才正式从公社书记这个职位上退下来,回到了临河大队的荒山。
临河大队的队员和村民们,得知许明月好好的一个公社一把手的书记不当了,要去跟知青和学生们一起去参加那什么高考,全都是一个反应:
许书记疯了!
大队部的人像是一下子吃到了巨大的,不可置信的瓜一般,看孟福生的眼神,简直就像看在世的男狐狸精:
“许书记肯定是被孟技术员迷的昏了头了!”
“许书记为她那个男人哦,书记都不当了!”
第370章 “许书记可怜哦,她前……
“许书记可怜哦, 她前头那个不当人,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个孟技术员,可不就想好好过日子嘛!可人家孟技术员是京城的, 哪里会一直待在我们这边?许书记肯定是发现孟技术员要回京了,她连书记都不做了, 要跟着人家回京捏~!”
“她也是傻, 她长的那么体面, 什么样的男的找不到,咋就死磕孟技术员?她连工作都没了,真的回京, 人家还不一定要她哦~!”
“那话也不能这么说,人家孟技术员还是挺好的,这么多年都没见过他们两口子红过脸!”
“你懂个啥咧?过去许书记是公社书记, 孟技术员又是远嫁到我们这里滴,住的还是书记的房子, 他敢和许书记呲牙嘛?许书记的娘家兄弟还不得把他打的满地找牙?现在可不同咧,你没听那广播上说嘛?高考恢复咧, 知青们能回城捏,孟技术员应该也能回城咧,那回了城, 还能和现在一样吗?两个人连个儿子都没有!哪个男人不想要儿子?那不得断了根?孟技术员能愿意?你也不瞅瞅许书记多大年纪了, 还能不能生!”
“那咋不能生?大栓他媳妇, 五十岁了还替他生了个小闺女, 许书记看着也就三十岁不到,年轻地很呢!”
“你也真是昏了头,还不到三十岁,大队长跟我同年地, 许书记也就比我小几岁,快四十咧!我都抱孙子了!许书记要是能生儿子,早就生啦!”
十月底,已经过了农忙季节,大队里的一群大老爷们儿、大婶儿聚集在村口的高地上,对着下面的荒山,一边吃着花生,一边指指点点。
“唉,两人孩子都上小学了,也难怪许书记好好的书记不当,要辞职考大学,她都被休离过一次婚了,要是孟技术员不要她,她就离两次婚了,谁还能再要她嘛?女人!工作那都不重要,还是家庭重要!”
“工作咋就不重要了?那可是公社书记,咱公社最大的官!”
一时间,村头的叔伯们和婶子们,因为对女人来说,是工作重要还是家庭重要吵了起来。
男人普遍认为,家庭更重要,女人就应该为了家庭牺牲工作,许书记这样的做法才是对的,是个好女人!
这个理论也得到半数的大娘们的支持。
还有半数的婶儿大娘们认为,官都做到许书记这么大了,还要啥子男人?再小十岁的都能找的到,为个男人官都不当了,是个傻女人!
她们都没好意思骂许明月是个蠢女人,她们都知道她们有现在的好日子是谁带来的,许书记肯定不蠢,甚至比她们大部分人都聪明,但是傻!太傻了!
那个孟技术员就是个男狐狸精,才让许书记做出这么傻的决定。
她们决定,晚上再去许家劝劝大队长,让大队长夫妻劝劝许书记,再去许明月家里去劝劝许明月。
她们是真心为许明月好的。
不光是有婶子们,还有叔伯们。
许明月这些年给临河大队,给整个大河以南,给整个水埠公社带来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有许明月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不知道多少辈,换个人当书记,谁知道以后大家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儿?
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许明月辞去公社书记一职已成定局,全都找到许凤台和赵红莲,让他们劝劝,他们一个是长兄,一个是长嫂,在很多人眼中,若还有谁能劝得动许明月,也就只有他们了:“你们可千万要劝劝许书记哦,好好的书记不当,考什么大学?大学考出来有什么用啊?多少大学生都到了蒲河口当劳改啊?”
在当地的很多人看来,读书识字是好事,但考大学不一定是好事,实在是前面这十年,光是一个蒲河口下放的大学生,就有好几个,还全都是过去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名牌大学的大学生。
你看临河小学里教书的那几个专家学者,听说有的还是大学教授,不一样下放到蒲河口当劳改了?
许书记居然还主动往火坑里跳!
还有人拉着赵红莲,低声说:“许书记傻,你们可不能跟着犯傻,放孟技术员回去,这孟技术员一放回去,那不得跟鱼儿进了竹子河,放回去容易,收回来可就难了!你就让他在咱们临河大队和许书记好好过日子,许书记一个公社书记,还配不上他一个个小小的技术员?”
“就是!现在到哪儿都要开证明,你是大队长,你就不给他开证明,他能跑到哪儿去?”
很多人还以为以后和过去的政策一样,只要不给别人开证明,就能将人永远的困在这里。
他们不光对孟福生如此,还对许多娶了本地姑娘和嫁了本地小伙子的男女知青们也如此。
很多已经对未来绝望,选择在本地结婚生子的男女知青们,听到高考恢复了的消息,也都十分疯狂,要在家中看书高考,这可急坏了村里把姑娘嫁给了知青的人家父母,和娶了知青媳妇的人家。
他们也都是日夜把姑娘儿子叫回到跟前开会,小声嘀咕着要怎么处理这事。
“菊花,你听阿妈的话,可千万不能让志明去参加高考!”许红菊的母亲面对这个老来得女的小女儿,也是耳提面命。
作为第一批插队下乡的男知青,沈志明终究也没有熬过时间,他比罗喻义和叶甜还要早结婚,娶的不是知青,而是许家村的许红菊。
“你可千万别犯傻你知道不?志明现在在小学里当老师,每天能拿十个工分,每个月还有工资,多少的日子!你自己也有工作,是双职工,要是回了城里,他能干啥?你能干啥?咱大队的日子有多好?要是志明真考回去了,不要你了,你还活不活了?红歌红旗还要不要爹了?”
许红菊也处在纠结和痛苦之中。
高考的消息一出来,整个临河大队的人都处在可以通过高考回城的狂喜当中,尤其是临河大队的知青们,这么些年来,因为临河大队每年都有招聘老师的考试,临河大队的男女知青们就没有停止过学习,很多人都对高考回城的事情很有信心。
沈志明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第一反应当然也是回城!
他已经二十八岁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许红菊也早不是当初为了考上养鸡场的工作,紧张不已的小姑娘。
许红菊向来听母亲的话,回去就和沈志明商议这个事情。
沈志明正处于高考恢复的极度兴奋当中,突然听到妻子提起,想让他不要参加高考的消息,忽地像有一盆冷水,当头泼到头上,让他从恢复高考的喜悦中清醒过来,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娶妻生子,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许红菊在被窝里抱着沈志明:“志明,咱们临河大队不好吗?你在临河大队里有工作,有工资,我也有工作,有工资,咱们现在可是双职工家庭,今后红歌红旗进学校读书,也能考大学,就算你现在回城了,能找到工作吗?我能找到工作吗?红歌红旗可要怎么办?”
沈红歌明年才到入小学的年纪,沈红旗才三岁。
可回城,是所有知青自下乡以来,就心心念念的事情。
不光是许红菊家,江映荷家一样。
江映荷的父母一共就生了一子一女,他们虽然疼爱大儿子,可对江映荷这个小女儿也是如珠如宝。
此时他们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江映荷的母亲不由的和大队会计急道:“你倒是说句话呀?”
“当初我就说,不要找外地的知青,就找本地的小伙子,非不听!说什么看不上,就看上知青了,知青能有什么好的?现在好了!”江映荷的母亲急的嘴角都长了燎泡,着急上火。
反倒是江映荷的父亲,大队会计喝了口本地产的五公茶,闲适的很,放下茶杯说道:“你急个什么?郑东想参加高考,就让他去考就是了,他考不考得上先不说,咱们映荷还怕考不上?”
江映荷是大队会计的骄傲。
她虽不像许书记那么厉害,当了水埠公社的父母官,但江映荷的聪颖,也是在临河大队有目共睹的。
从小读书就聪明,临河中学毕业后,就去了蒲河口的研究所上班,搞什么机械研发。
这些他不懂,但他知道机械有多么难,未来国家的大方向上,肯定是越来越依靠机械设备,机械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他是半点不担心女儿考不上大学,在城里找不到工作。
他又吹了吹陶碗里的茶叶,喝了一口,笑眯眯地说:“你语气担忧映荷,还不如担心郑东能不能考得上吧。”
郑东作为临河小学第二批来到大河以南插队的知青,一连考了五年,才考上临河小学的老师,考上之后就把书本扔了好几年,没再看过,不看书本好多年,这突然间恢复高考,距离考试时间只有两个月,他能考的上?
他闺女能考上,他都不一定能考上。
江映荷母亲被大队会计这么说,皱着眉头坐下,也不再多说。
另一头,许爱红、许金凤这些找了知青当另一半的人家里,也是各种这样的事情。
许爱红的妻子是七零年以后插队来的知青,因为吃不了下乡干农活的苦,第一年没考上临河小学的教师岗位,第二年就主动找上了许爱红,嫁给了许爱红,两年前才生了个儿子,现在肚子里又怀了一个,都四五个月大了。
得知能回城了,她的一个反应,就是打掉肚子里的孩子,回城去!
这一点她还不敢和许爱红和许爱红的家人说,只急在心头。
她当初选择嫁给许爱红,除了许爱红在临河大队有正式的工作外,许爱红也长的好,她没有更好的选择,可让她一辈子待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生活,她肯定是不愿意的,她无论如何也要回城!
反倒是许金凤,半点都不担心,过去笑嘻嘻的,现在依然笑嘻嘻的。
她同样是嫁给了知青,还是当初来临河大队闹事的红小兵之一,在第一次考试时,就考上了临河小学老师的张树鸣。
张树鸣原本也没打算在乡下找人结婚的,可他也是六六年插队来的知青,一眨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和他一起下乡的知青们,除了个别还在坚持的,就连罗喻义都结婚了。
他自然也耐不住无休止的绝望,追求了许金凤,如今和许金凤也是有了两个孩子。
张树鸣在家里看书,要回城。
他是一定要回城的,哪怕他在临河小学里当老师,除了下乡的前两年,实际上也就每年双抢那段时间累了些,其它时间还真没受什么。
他本就生的俊朗,如今快三十岁了,依然一表人才的模样。
许金凤抱着怀里的小孩子哄着,两人在荒山申请了宅基地,另起了屋子住着。
过去荒凉阴森的荒山,住了很多在乡下结婚成家的知青,从许明月第一个在荒山申请了宅基地起,就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女子在荒山申请了宅基地,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
如今的荒山已经半点不见过去的荒凉,一排排砖瓦小院建了起来,不像村子,像公社大院里的干部宿舍。
她是大队部的妇女主任,哪怕她有信心考上大学,她也离不开。
不过她丝毫不慌,双手抱着小儿子摇晃着,笑眯眯的看向张树鸣:“你真要回城啊?”
张树鸣从书中抬眼,看向许金凤:“对不起。”他推了推眼镜,顿了顿才说:“城里才是我的根。”
许金凤点点头,把怀中小儿子往张树鸣怀里一塞,抽出他手中的书本笑着说:“你想回就回呗,说的好像只有你会考试,我不会考一样!”
许金凤想要考大学,还真不是为了张树鸣,而是因为她的偶像许明月。
连许书记都甘愿放下公社书记的工作,先考大学,那考上大学,今后肯定是对她当干部有帮助吧?
她可没打算这辈子就当个大队部的妇女主任,她要和许书记一样,今后也当主任,当公社书记!
古人做官,都还要先考个进士呢,现在有许明月在前面做榜样,她自然也想考个大学。
她又不是考不上!
许金凤才二十一岁,放下课本的时间比张树鸣要短的多,她原本就聪慧,在临河大队这么的学生当中,她的聪慧是能排到前三的,她从来都不惧怕考试,也有信心不会比任何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