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37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抓了许久的黄鳝,愣是一次都没送出去过,连话都不曾和许明月说过一句。

  江嫂子也直言不讳地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你跟她根本不可能!”

  这事很快就过去了,反倒是许凤台的亲事,有了进展。

  和前世许凤台娶不到老婆,一直到两年后灾难越发严重,饿死了许多人的情况下,她奶奶带着幼弟走投无路,才来到江家村讨饭,被人说给了爷爷。

  今生爷爷因为考上了记工员,且他的记工员身份不像许明月,随时可能会被人顶替掉,加上他家的砖瓦房,嫁过来生了娃,不怕娃没地方住,让大队长的媳妇上了心。

  大队长媳妇虽然也要干活,但因为大队长的身份,她在村子里可谓是日子过的最舒心的妇人了,现在许家村大食堂就是她在管着的。

  身在农村的女人,除非像大队长的女儿,长得特别的漂亮,不然想脱离现在的环境,嫁到河对岸得工人家庭去,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大队长的女儿,凭借她是大队长的女儿的身份,又长得漂亮,才嫁到河对岸。

  除了嫁到河对岸炭山的工人家庭,还有什么比嫁给大队干部更好的呢?

  许凤台家过去虽然穷,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的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小莲翻过年就十六了,最多还能留两年,就要嫁出去了,而且这么大的姑娘,都已经是家里的壮劳力了,家里家外干活一把好手。

  小的那个也十三了,就算要给他娶亲,房子都是现成的,处的好嘛,将来就把小莲和老太太的房间给他当婚房,处的不好,可以把下面的老屋分给他。

  上面虽然有个老婆婆,老婆婆却是性格绵软的小脚女人,做不得事,当不了家,她侄女是嫁过来就能当家做主。

  至于许凤台年龄比她侄女大四五岁,大几岁才懂疼人呢!

  她先是将想法跟大队长说了,大队长沉吟了一下,说:“你问过你兄弟了没有?”

  “这不先知会你一声吗?”她凑近了跟许大队长说:“要是跟凤台成了亲家,我们两家关系也更亲近,今后红桦在大队部,也有个帮衬。”

  现在许家村四个小队长,只有许凤台、许明月和他们是三房的,剩下的三个小队长,都是别的房的,心思各异,都盯着他屁股下的大队长位置呢。

  许大队长也觉得这事能成,拉过被子说:“你先去问问你兄弟。”

  许家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有个被休离回来的大姑子,一般人不一定愿意嫁到这样复杂的家庭中。

  许大队长媳妇却觉得这不是问题。

  她并不是水埠公社的人,甚至和他们都不是一个县一个市的,她娘家虽离的不算远,实际上算是邻市的。

  他们这里恰好位于与邻市的交界处,所以和隔壁建设大队相隔不到五里路,却是完全不同的口音。

  但因为一直通婚,大家口音虽不同,相互之间也能听的懂。

  大队长媳妇跟许大队长通过气之后,就赶紧往娘家去了。

  她要说的,是她小兄弟的长女,性子温柔和善,和她长得有几分相像,她能生出许红菱那么漂亮的闺女,她侄女长得自然也不差。

  有她这个嫁给村长家的姑姑在前头,她弟弟就想把女儿嫁到邻市的城里去,可城里哪里是那么好嫁的?她长的再好看,别人一听是河对岸农村里的,就不太乐意了。

  这也导致她婚事稍微耽误了些,翻过年都二十了,还没对象。

  这个年龄在农村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算小了。

  她当然不是嫁不出去,她长的好看,十六七岁时门槛都快被媒人踏破了。

  可她爹妈都不愿意她嫁的太差,即使不能嫁到城里,至少跟她姑姑一样,嫁个家庭殷实点的。

  可在农村,哪有什么殷实点的家庭?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大队长媳妇也是个精明的女人,知道许凤台现在是个香饽饽,怕夜长梦多,赶紧划了条小船,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她娘家村子。

  她弟弟弟妹一听是村里的记工员,是大队的干部,家里又有砖瓦房,嫁过去不缺住的,就愿意了,不过还是问道:“既然条件这么好,咋二十四了还没找人(结婚)?”

  大队长媳妇又将许凤台家之前的情况说了一下:“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他爹死的早,他娘是个性子软和的小脚女人,能担什么事?他十二岁就要养活几个弟弟妹妹,又没有个房子,家里那种情况,哪家愿意把姑娘推到这样的火坑里?”

  又说许明月被休离回家的事:“大兰子的情况你们放心,她虽然被休离回来,却不跟她哥哥一起住,自己在荒山建了个砖瓦房,围了个高院墙,等闲也没人去荒山找不自在,他一双弟妹现在也大了,不像小时候家里家外就靠他一个人,现在他弟弟妹妹都能挣工分干活了。”大队长媳妇看着红着脸坐在一边的大侄女,压低声音说:“你们可别眼皮子浅,看到小姑子小叔子,就想嫁出去分出去,都养这么大了,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傻子才急吼吼的嫁出去!”

  听的她弟弟两口子直点头,说:“是是是。”

  他们家就这当了大队长媳妇的姑奶奶最是精明,自是听的直点头。

  大队长媳妇怕大侄女不同意,说:“他人是没得说,老实肯干,个子也高,人长得也体面,老娘和小姑子小叔子也都是老实巴交不搅事的,你过去就能当家,要不是我真觉得是门好亲,我也不会火急火燎的就过来跟你们说,不少人在盯着呢!”她对她大侄女说:“你们要是觉得可以,我回去就跟他阿娘说,先见个面。”

  *

  大队长媳妇怕夜长梦多,回去后,就赶紧到许家,找老太太说了这事。

  老太太一听,是大队长媳妇的侄女,哪有什么不愿意的?

  之前她就操心大儿子二十四了还没结婚,成了老光棍,以后可怎么办!

  要知道,农村的男的,年龄越大娶媳妇就越不容易,渐渐就给人造成一种既定印象——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

  那是农村食物链的最底层,谁都看不起的那种。

  现在有人愿意和他说亲,还是大队长媳妇的侄女,她是千万个同意。

  毕竟是大队长媳妇的侄女,她又怕彩礼过高,有些忐忑地说:“叫凤台过去,要带哪些礼节,你和我说。”

  这些年许凤台钻碳洞挣的钱,除了没开大食堂前,维持生活日常的开支,剩下的她全部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就为了给大儿子建房子。

  之前许凤台塞了一些给许明月,剩下的也够支付彩礼了。

  只是除了彩礼外,聘礼也是有讲究的,她也怕大队长媳妇那边的彩礼和聘礼过高,她支付不起。

  对于这一点,大队长媳妇倒是很实在,说:“两个孩子先见面,要是都看上了,再说别的!”她也知道许家情况,拉着老太太的手说:“老嫂子,你家情况我也清楚,要是讲究那些,我也不会把我亲侄女说给凤台了,你别太担心。”

  她低声说:“彩礼就不说了,按照市面的给就成,聘礼嘛,也照市面上的四个一就成。”

  她说的四个一,是指这个年代普遍的‘四个一工程’,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一个热水壶。

  这‘四个一’看起来简单,其实也不容易。

  床和痰盂都好说,现在农村都用木质的,脸盆,讲究的人家,买搪瓷盆,不行用木盆也可以。

  最难得的,是后面的一个热水壶。

  买热水壶,它要票啊!

第38章 所以这‘四个一’里面的……

  所以这‘四个一’里面的‘一个热水壶’, 其实也有考较男方家实力的意思。

  因为纯农村家庭,是绝拿不出买到热水壶的工业票的,如果你真在聘礼中放上热水壶, 说明你家至少有工人的亲戚、朋友等人脉资源。

  如果再能拿出来一个搪瓷盆,那就会让整个女方家族都高看新郎一眼。

  搪瓷盆也是要搪瓷盆票的, 就连买个搪瓷杯, 都需要搪瓷杯票, 这些票证,非工人家庭是不可能拿的出来的。

  老太太一听还要热水壶,顿时面露难色。

  许明月那里有热水壶这事, 老太太并不知道,她只知道许凤台有个可以保温的杯子,日常被他当做宝贝一样, 藏在怀里,别人都动不得。

  有时候看他拿出那外表编织着竹编的保温杯, 喝一口里面的冰糖姜水,他脸上露出的满足的表情, 仿佛喝的不是水,而是琼浆玉液。

  见老太太面有难色,大队长媳妇体贴地说:“热水壶你们要是没票的话, 我帮你们去问问红菱, 看她那里有没有, 有的话匀一张给凤台。”

  这当然不是免费的。

  老太太自然是满脸感激, 等大队长媳妇回去后,她又回到她屋里,从她破旧的床头柜里翻出一个布包,一分两分的数起里面的钱, 不知道够不够再买个热水壶。

  因为事关女方名声,这样的事在确定之前,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相互没看上,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为免结亲不成反结仇。

  所以许凤台和大队长媳妇的侄女要相亲的事,许明月、许凤莲、许凤发他们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只有大队长夫妻俩,和老太太知道,老太太晚上把这事告诉了许凤台。

  许凤台懵了一下,他完全没有想过娶媳妇,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说他家太穷,不可能有人会嫁给他,就连老太太也时常为此忧虑,他是许家村出了名的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他自己也接受了自己娶不到媳妇这个事实。

  突然告诉他,要去相亲,相亲对象还是大队长媳妇的侄女,他有些惊讶,惊讶的同时,有些期待,也有些担忧。

  作为一个男子,谁不想成家?

  忧虑的是,弟弟妹妹还没长大成人,要是娶的媳妇不喜欢弟弟妹妹怎么办?

  老太太见儿子担忧,没好气地拍了他一下:“小莲和凤发都长这么大了,都能自己挣工分了,都不需要你操心了,还担心个啥?以前还担心粮食不够吃,让他俩饿肚子,现在都吃大食堂了!”老太太说:“大兰子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她自己有房子,即使不得嫂子喜欢,又不住在一起!”

  农村女人为什么怕离婚?不就是娘家不是家,婆家不是家,被休离了只有死路一条吗?

  老太太虽然还是担心许明月孤儿寡母以后日子不好过,却不担心她没地方去了,要是大儿媳妇实在容不下她们,她们还能去荒山,和大女儿她们作伴,再不行还有个老房子呢。

  老房子过去住他们一家五口人都住了,现在凤兰有了房子,凤台也有了砖瓦房,最多就是她和凤莲两个人去住老房子,总归是有地方去的。

  有房子住,有大食堂饿不着,还怕啥呢?

  老太太低声说:“家里没啥好东西,明儿早上带两条咸鱼,两斤藕粉,我和你,还有你队长婶子一起去赵家村。”

  大队长媳妇姓赵,叫赵秀云,她侄女赵红莲。

  是的,和许凤莲小名重了,生活在水边的人,取名不是山里的花儿草儿,就是水里的花儿草儿,重名太正常了。

  许家不缺鱼,许家村的人整日里在河滩挖莲藕,河圩的淤泥里头,藏着许许多多的黑鱼、甲鱼、河蚌、黑口蚌等生物,通常都是挖莲藕,挖着挖着就抓到一条大鱼,这些鱼都是许凤发挖莲藕的时候抓回来的。

  只是抓回来的鱼,很少人会吃掉,要拿去炭山和人换粗盐的。

  这年头,盐可不好买,去供销社买盐是要票的,很多人家抓了鱼,就悄悄去炭山,用鲜鱼跟人换粗盐。

  别的地方买鱼,是要有鱼票的。

  换的粗盐回来,将鱼都制成鱼干,等着农忙时节蒸一块咸鱼,既能补充些营养,也能补充些盐。

  两条大咸鱼,于农村人来说,真是大礼了,反而是两斤藕粉,因当地到处都是野生莲藕的缘故,真不算什么,主要是表达对女方家族重视的态度。

  果然,第二天早上,大队长媳妇看到许家带的礼,心下就更满意了几分。

  许凤台一路上都很忐忑,尤其是大队长媳妇,把她侄女夸的天上有地下无,天底下就没有比她侄女更好的姑娘,什么标志体面、温柔贤惠、勤劳能干……把许凤台说的脸越来越红,心中对可能是他未来媳妇的人,也更期待起来。

  赵家也一早就在等着许家人上门了。

  远远的看到笑容满面的大队长媳妇,赵家人就迎了出来,赵秀云的弟弟是稳坐高堂的,赵红莲则站在房间内的窗户那里,悄悄的往外面看许凤台的模样。

  不得不说,许凤台是真的高,一米八二的身高,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非常少见。

  因是相亲,他今日是将他最好的衣服鞋子都穿了出来。

  只见他脖子那里露出一截高领毛衣的领子,外面是一件九成新的干净棉袄,穿着一件不知材质的黑色长裤,脚下是一双过年老太太给他新做的棉鞋。

  棉鞋里的棉花还是许明月提供的棉花被,扯出的棉花,老太太擅针线,冬季寒冷,她这小脚又干不了外面的活,整个冬天,她都坐在屋子里,就着白日窗户打开的日光,用蓼叶纳千层底。

  他脚上的新棉鞋,就是今年过年老太太先给他做的,千层底棉鞋。

  再观他面容。

  这时候的农村人,整日里风吹日晒的干农活,要说多帅,还真的少见,但许凤台的面容却生的十分周正,脸上绝找不出一个丑的五官。

  唯一让人有些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他年纪轻轻,背就有些驼了。

  可这已经比他们想象的,好了十倍不止了,实在是听说了他十二岁就钻碳洞背煤炭养活一家子弟弟妹妹,之前的生活特别贫苦,哪怕他们的大姑子说的再好听,他们也自动脑补出一个被碳洞沉重的活计压的长不高,干瘦的皮包骨的,没有精气神、未老先衰的小老头来。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