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39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许凤台点头:“我陪你去。”

  许明月说:“你算了吧,现在村里就我们两个记工员,都走了的话,谁来记工?划船而已,我又不是不会!”

  主要是,她存的东西不赶紧卖掉一些,她房间的柜子快要装不下了。

  而且,她也要找机会,把车里东西拿出来用啊!

  *

  许凤台已经二十四岁了,年纪不小了,许老太太这边就想着,趁着农闲,赶紧先把婚结了。

  赵家那边其实也是同样的意思,毕竟女儿都二十了,在农村普遍十七八岁就成家年代,女孩过了二十岁还没成婚,就有人开始说闲话了。

  于是在赵家那边看过许家没问题后,就订了个日子,先把彩礼和聘礼送过去。

  原本聘礼只有‘四个一工程’,现在多了一个花开富贵四件套,为了凑足六样,四件套还被单被套分开放了。

  几十年后的人可能会嫌弃这样的颜色不够素雅,这个年代的人,却最是喜欢这样的热闹。

  大队长媳妇看到这大好的四件套,更是笑的合不拢嘴,这说明她给她侄女真的说了个好亲,她回娘家也有面子。

  *

  虽然五三年就提出反对封建迷信,但农村办大事,还是习惯性的跟村里老人问日子,也不知道村里老人是怎么算的,正月二十二,正是个宜合婚订婚的好日子,许凤台和三个堂兄、许凤莲、许凤发,带着新打好的木床、痰盂、热水壶、搪瓷盆、四件套,在大队长媳妇的带领下,划着两条小船去赵家村送彩礼和聘礼。

  因为有个大床在,一条小船坐不下。

  他们这里送聘礼也是有讲究的,船不能直接在赵家村挺下,而是距离赵家村有些位置,然后从村子的正上方进村,这样就可以将聘礼穿过大半个村子,所谓的晒聘礼,以示对女方家的尊重。

  于是在大队长媳妇的指挥下,年龄最小的许凤发在前面捧着花开富贵的床单和枕套,许凤莲在他身后捧着花开富贵的被套,接着是许凤起手里捧着崭新的红双喜搪瓷盆,他身后是昂首挺胸拎着热水壶和痰盂的许凤才,最后是一人挑着一担木床的徐凤翔和许凤台。

  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满脸喜气的呗大队长媳妇领着进赵家村。

  原本村头不知道这事的人,看到这么一堆人,明显是来下聘的,都出来瞧热闹,问是哪家的姑娘要嫁人。

  知道赵红莲许了人家的人,就都来赵家看热闹,想看看赵红莲到底许了个什么人。

  实在是这年头,农村人养姑娘,都是跟老黄牛一样使唤,家里家外的活姑娘们干的最多,吃的最少,年龄到了就换份彩礼回来,一个个晒的黑黢黢的,有点良心的人家,在她们结婚前两个月还能在家里捂捂,别太黑了,瞧着不好看。

  心狠点的人家,卖到山里,卖给老光棍的都有,就为多几块彩礼钱,哪管闺女死活?

  再狠心的人家,生了闺女直接就扔尿桶里溺死,或提着腿扔山里,第二天连骨头都找不到了。

  许明月小时候就有个同学,生下来就被她奶奶扔尿桶里了,被她妈妈拼死捞了上来,很多知道这事的村里人,都把这件事当做玩笑讲给那个同学听,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同学当时年纪小,还是钝感力太强,她自己都把这事当笑话说,也不知道她长大懂事了之后,突然有一天想起这事,不知道会不会心生悲凉。

  农村的姑娘大多数都是这么长大的,只有赵家的赵红莲,是村子里的极少数。

  她很少在三伏天里去地里干农活,都是做家里得家务事比较多,哪怕是双抢期间,不得不参与割稻插秧,她妈也一定扣个草帽给她戴上,生怕她晒的黢黑。

  同样是村里的闺女,就属她最白,日子过的最轻松。

  许多来提亲的小伙子都被赵家拒了,赵家虽然没说,可周围邻居哪个不晓得赵家夫妻俩想把姑娘嫁到城里去?

  以至于都二十岁都还没嫁出去,再养两年,就成老姑娘了。

  赵家村许多人都等着看她笑话呢!

  待听说赵红莲说亲的对象不是城里的,而是临河大队的许家村人,暗地里笑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就更多,有的甚至毫不避讳的就在赵家大门口哈哈大笑着高声说赵红莲说给了临河大队的村里人。

  “姑娘家在家里养的再娇有什么用?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到了人家,该干的活不还是要干?省的了?”

  “她爹妈有心气啊,想把姑娘嫁到城里,最后不还是嫁了个农村人?”

  都是在门口看笑话的。

  赵家夫妻俩哪里能不知道那些人的想法,在门口高高兴兴的,逢人就说:“是她姑姑保的媒,是大队里的干部,个子高,人也体面勤快!”

  一听是大队的干部,顿时就堵住很多人的嘴,可还是有人酸溜溜地说:“体面不体面的,嘴巴说说没用,等人来了不就看到了?”

  很快就有小孩子过来喊:“来了!大姑爷来了!”

  赵家夫妻不好上赶着去村口去接人,叫了赵红莲的几个堂哥去村口迎接。

  很多看热闹的都跟着去村口瞧,老远就看到首位有个端着花床单的小少年,笑容满面的走来!

  赵红莲几个去迎接的堂哥,一看到首位是花布,还是两份,再看后面是搪瓷盆、热水壶,顿时觉得脸上有光,一个个上前去接下他们手中的聘礼,尤其是徐凤翔和许凤台挑着的大实木床架,重的很!

  至于床单和被套,他们怕自己身上不干净,也不敢去碰,依然让许凤发和许凤莲两人捧着。

  一群人笑容满面的往赵家走。

  等再门口的赵家夫妻一看到走在第一个是两个捧着花布的小孩和小姑娘,也很是惊喜。

  远远就听大队长媳妇喊:“凤台来下聘了,还不快来接一接!”

  赵母根本就抑制不住,连忙上前去迎接大队长媳妇和新姑爷,拎着他们去喝茶。

  等近距离看到许凤发和许凤莲手上捧着的色彩鲜艳的花布,更是高兴的手都不敢摸,生怕把这好布料给摸坏了,问大队长媳妇:“这……这是……?”

  待看到还有搪瓷盆,更是觉得面上有光。

  他们要的聘礼只提了‘四个一工程’,不知道后面这些布是怎么回事。

  大队长媳妇知道这些床单花布估计是许明月拿出来的,毕竟许明月前头那位在纺织厂工作是人尽皆知的事。

  但这话却不好在这时候说,因为许明月被休离回家,不好在这个场合提。

  她只笑呵呵地说:“这是凤台的弟弟妹妹们送给哥哥嫂子的结婚礼物,他们就这一个哥哥,可不是有点好的,就想给他们大哥。”

  听的赵母更是感动不已,对许凤莲和许凤发更是无比的客气,给他们倒糖水。

  糖票难得,这时候谁家有点糖,用糖水招待,那绝对是高规格待遇。

  喝到糖水的许凤莲和许凤发也很高兴。

  许凤莲左看右看,想看看未来嫂子长什么样。

  可这时候,作为过些天就要当新娘子的赵红莲怎么可能在外面,早就羞答答的躲在房间里,从窗户那里往外面看了。

  她也看到了许凤莲和许凤发手上端着的花布,还有搪瓷盆,对于即将去一个陌生的家庭和与一个陌生人生活的忐忑,总算是消散了,满心只有期待。

  赵母也拉着大队长媳妇去房间里,问她被单和搪瓷盆的事。

  有热水壶他们知道,是他们家的姑奶奶找红菱买的工业票,可有搪瓷盆这事,他们是完全不知道,姑奶奶之前也没和他们说,此时看到许家还准备了搪瓷盆和床单被套,可不就是意外之喜吗?

  这搪瓷盆加上票,少说也得两三块钱才能买的到,光是这个搪瓷盆和热水壶,就有近十块钱了,那可真是不少了。

  更难得是哪些好布料!

  农村想攒一点布票,比登天还难,都是自己种麻,织成麻布,穿的麻衣。

  种的棉花可舍不得拿来纺织成衣服,那是要做棉袄的!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一张脸吗?床单被套、搪瓷盆、热水壶的出现,可以说是给足了他们赵家面子,别说是赵家夫妻,就是他的几个哥哥们,都高兴的合不拢嘴,在外面招待客人,脸上都有光。

  哪怕这些东西最后要给闺女带走,可也证明姑爷重视他们赵家,重视他家姑娘啊!

  周围原本围观看热闹的人,看到床单被套、搪瓷盆和热水壶,也都瞥瞥嘴,一句难听的都说不出来了。

  他们就又开始打量,哪一个是赵家姑爷。

  其实过来相亲那天,大队长媳妇他们虽然低调,可还是被有心人看到了,就指着走在其间的许凤台说:“那个有点驼背的就是!”

  大家一听是个‘驼子’,就又哈哈地笑话起来,然后就顺着指着的人的手,看到了许凤台身上穿的干净整洁的新棉衣,脖子处露出的灰色毛衣领,和一点补丁都没有的裤子。

第40章 从此,她的娘家不再是……

  许凤台日常无比的珍惜他的新棉袄、新裤子, 加上家里穷惯了,怕突然穿上好衣服,惹人眼红, 平时他都是在衣服裤子外面套上一件打满补丁的旧衣服。

  他上一次新衣外穿,还是过来相亲的时候。

  当时大队长媳妇看到他身上崭新的棉袄和没有补丁的裤子, 还诧异了一下, 不过只想了想, 就笑了笑,没有再问。

  即使她年初一那天她没主动来看,也是听说了王家村的那狗东西, 被人扒光了外衣、鞋子扔在坟堆里的事。

  虽然后面大家都传是吊死鬼做的,可现在看到许凤台身上穿的好衣服,她哪里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估计那天许凤台担心妹妹, 就是睡在荒山的,发现了王家村那狗东西, 将他打晕,扒了他的衣服扔坟堆了。

  谁不知道王家村那狗东西在纺织厂上班, 估计最不缺的就是新棉袄新裤子这些了。

  自认为猜到了的大队长媳妇心里有数,也不说出来,管它怎么来的, 东西是好的就成。

  此时赵家村的人看许凤台穿的这么好, 也是没话说了, 心里酸的不行, 心想赵家姑娘咋都这么好命,姑奶奶嫁的男人当了大队长,又把侄女说给了大队干部。

  此时赵母拉着赵红莲去房间,看到给女儿准备的大红木箱子上面, 放着一摞崭新的四件套被单,手也不敢去摸,可望着上面鲜艳漂亮的图案,还是忍不住说:“这估计真是你那大姑子拿出来的手笔了,听你姑姑说,她前头的男人在纺织厂上班,普通人家,要攒多少年布票,才能攒上一尺这样的好布料啊,你大姑子一出手就是这么厚厚一摞,说是给你当床单用。”赵母咋舌不已地说:“这样的好布料,当床单!”

  她拿起最上面的两个枕头套,在赵红莲身上比划:“这要是能给你做一件新袄子,你结婚那天穿,多好看!”

  许明月是给小爷爷买的四件套,当然不能买差的,当时看到批发市场有反季节倾销,就拿了两床冬季斜纹磨毛全棉四季套,料子又厚实又紧密也很柔软,赵母摸在手上简直是爱不释手,她甚至看着眼红,想留下来一块,给家里人做衣裳了。

  “就这两个枕套都能给你做套衣裳了。”赵母说。

  她又拎着被单的两个角,将被单打开:“这么大的被单?那他家的床该多大啊?”

  现代买床单,可不是床是多大,床单就买多大。

  许明月一家都是大高个,床一般也都是两米乘两米二的床,最小也得是一米八的大床才够睡,她在选择床品的时候,条件反射就喜欢选最大号的,也就是240cm×250cm的床单。

  而这个年代的床单,真的就是,床有多大,床单就有多大,只有小的,没有多的。

  赵家人个子没许家人那么高,这么大的床单她们见都没见过。

  赵母说:“你这大姑子对她哥哥是真舍得,人也是个可怜的,你以后要跟她好好相处,知不知道?”

  赵红莲本就性格温和,红着脸点头:“阿妈,我知道的。”

  赵母看着女儿这软和的模样,叹了口气。

  以她女儿的相貌,不是没有城里人可以嫁,但她想把女儿嫁到城里,是为了让女儿享福的,可愿意娶农村姑娘的,基本都是在城里娶不到老婆,或者家里公婆特别苛责的人。

  他们这里距离邻市不远,有什么消息,划个船过去,打听一下,就什么都打听到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家,家里人好不好相处了。

  她要是真什么都不看,一心只把女儿往城里送的人,女儿早就嫁出去了。

  赵母说:“你嫁过去有什么不顺心的,也别担心,你姑父好歹是大队长,她们不敢欺负你,谁敢欺负你,你也别忍着,自己干不过,就跟你姑姑说,或者回来跟我们说!”

  一段话,说的赵红莲眼泪落了下来,哭着点头。

  赵母见女儿掉眼泪,她也掉,哭着说:“快把眼泪收收,到出嫁的那天再哭。”

  他们这里风俗是哭嫁,女儿嫁人那天,娘家哭的越狠,表示对女儿越看重,因为舍不得女儿出嫁,所以哭。

  这时候因为最是铺张浪费的时候,许凤台他们过来送聘礼,居然还被邀请到大食堂吃了午饭才回去。

  看到赵家村大食堂正常的饭菜,大队长媳妇吃惊的问她弟妹:“你们就一直这么吃?”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