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27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和中间人,衙役说得一模一样,从头到尾,没用上一刻钟。

  见许栀和他们处理好了,在旁边快要不耐烦的壮汉连忙上前,他酝酿着措辞,准备声泪俱下讲述自己的遭遇,却发现应天府尹并没有看他。

  许栀和看了一遍地契,将其交给秋儿。

  秋儿有些诧异,“姑娘,你不带回去吗?”

  “放在你这边,有什么变动也好第一时间解决。”许栀和理所当然地说。

  秋儿顿时感觉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她对许栀和说:“姑娘放心,奴婢一定好好保管。”

  来的时候空气尚且清润,回去的路上太阳升起,地面白灿灿地散发着热量,许栀和原先还能与秋儿说几句话,等走了一半路程,连张口的力气都没有了。

  秋儿在旁边鼓励着许栀和说:“昨夜我叫厨娘熬了绿豆水,等放了冰糖用冰块镇过,清热解暑。”

  许栀和提起了兴趣,对秋儿点了点头。

  一路上,蝉鸣声不绝。

  回到和乐小灶的时候,铺子里面只有两个食客,天气太热,除非生计所迫,否则大部分人都选择在家中闭门不出。

  明礼是两人当中的其一。

  许栀和与良吉一路上心心念念的绿豆水他已经先喝上,他一边喝着绿豆水,一边抬头朝着街巷张望,见到许栀和与方梨回来,立刻站了起身,“东家姐姐,秋儿掌柜。”

  他面前放着两道凉菜,一道凉拌胡瓜,一道凉拌豆腐,米饭还没怎么动,菜已经少了大半。

  许栀和看见桌上的菜,才后知后觉地看向秋儿……刚刚回来路上太热,他们三个将去的时候计划着要吃的猪骨汤、卤肉、炊饼忘在了脑后。

  只能寻找下次机会了,许栀和本来还觉得有些可惜,等刚拍好的胡瓜清脆,许栀和被碧色吸引,在明礼的对面坐下,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寻常食客,点了两道凉菜,又加了一碗梅子姜。

  三人在明礼的座位旁边坐下,厨娘准备期间,明礼好奇地望着额头上带着微微汗意的三人,问:“东家姐姐,你们是去做什么了?怎么一个个热成这样?”

  许栀和说:“去了一趟府衙。”

  秋儿补充道:“原先去的时候还有拂面的小风,谁知道回来就热成这样。”

  明礼蹭地一下站起身。

  正在说话的秋儿被吓了一跳,她准备伸手去接瘦猴端来托盘的手一顿,下意识地朝着他看去,“怎么了?”

  这天气热成这样,还不许人说了?

  明礼自知失态,站起来后身子就僵硬了,半响后才恢复了动作,慢慢坐下,同时说:“没什么。”

  他也想不出来自己是应该庆幸自己走得早,没让东家姐姐和秋儿掌柜看见自己孩子气的一面,还是遗憾自己走得太快……要是知道东家姐姐今日也去了府衙,他们两个人同时和二舅舅说,说不定……说不定能问出来一些东西。

  但也不一定,二舅舅一身戒律清规,哪里会告诉他们。

  凉菜和绿豆水端上桌,许栀和直直冲着绿豆水而去,刚伸出筷子,被秋儿拦下,“先垫垫肚子,再吃凉的。”

  也不知道昨晚她睡着之后方梨与秋儿说了什么。两人提醒她不要贪凉的神态、动作,简直一模一样。

  许栀和眨了眨眼睛,没有反驳秋儿的话,反正她点的都是凉菜,吃起来清脆爽口。

  吃了小半碗胡瓜,许栀和端起了绿豆水,她浅浅啜饮一口,然后伸手将自己散落的一缕发丝别到耳后,对明礼说:“你今日不去书院?”

  明礼正在将面前的两碗菜收尾,听到许栀和说话,立刻将自己嘴巴的菜快速咀嚼咽了下去,“今日不用去,昨日书院月试,今日教习要阅卷,明日再去书院。”

  许栀和喝了两口绿豆水解渴后,端庄地拿起一枚汤匙,一下一下舀着碗中的绿豆。

  绿豆昨日用水浸泡,煮了一个时辰,绿豆不约而同地绽开了豆花,吃起来有股沙质的感觉,冰凉粉糯。

  许栀和捕捉到关键词,偏头看向他:“月试?”

  “每月一试。”明礼一想到月试,脸上灿烂的笑容淡了淡,转而换上一张苦瓜脸,“这个月月试完,甲乙丙三班的书生都可以下场科举,可我还要考三年、甚至更久。”

  一想到这里,明礼只觉得眼前一片惨淡。

  以父亲应天府明家的权势,或者母亲汴京魏家的权势,给他一个荫封官不算难事,但明魏两家家风极正,单看家中子侄念书用功——尤其是二舅舅摘得庆历元年的探花,便可见一般。

  三舅舅虽然行事随性洒脱了一些,那也是正经的进士及第。

  许栀和看着他脸上的愁容惨淡,忽然想到了梅丰羽,她笑吟吟地说:“我有一位友人,性子和你相似,若是你们遇见,应当很能聊得来。”

  明礼歪了歪脑袋。

  想起梅丰羽,自然不可避免地会想起和他一道会太平州参加州试的陈允渡,许栀和将手中的汤匙放下,看着落入铺子中的光线在方形窗棂的裁剪下投下一小片灿色的阴影。

  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估计还在回太平州的船上没下来,天气热成这样,带着的干粮不知道坏了没有。

  他路上还顺利吗?吃得好不好?睡得可安稳?

  她收回自己发散的思绪,看向露出好奇心的明礼,对他说:“等你到了汴京,我介绍与你认识。他年长你几岁,前些日子刚启程回乡参与州试。”

  明礼闻言,立刻点了点头:“那就相约今年冬日吧。冬日书院按理有两月假日供学子归乡过年,东家姐姐,我去找你。”

  许栀和:“好啊,我等你过来找我。”

  四人都吃饱喝足,等桌上的吃完的空碗被收下去后,明礼像是下定了决心,对许栀和说:“东家姐姐,你既然介绍我好友,我也想给你介绍一个人。”

  许栀和见他一本正经,十分严肃,不禁被他感染了几分,坐直了身子静静等待他的后文。

  “……”明礼紧张地望着许栀和的眼睛,然后语气认真说,“我想带你去见我三舅舅。”

  秋儿在旁边愣了一下,见许栀和沉默着没有说话,好奇问:“敢问,你三舅舅今年多大年纪?”

  因为长期与梅丰羽、以及梅丰羽的小叔父梅尧臣打交道,一听到舅舅、叔父之类的词汇,许栀和、秋儿和良吉的脑袋中第一反应都是一个有些年岁,和善可亲的先生。

  明礼看三人一脸即将要见夫子的认真,便知道是刚刚自己的脸色带误会了,连忙摆了摆手,说:“我三舅舅今年才二十二,今年年初才订亲,为人可好说话了。”

  听到二十二岁,众人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幸好幸好,秋闱临近,书生个个都和腿上恨不能长出轮子一样,着急忙慌,且看昨日的夫子天团,连茶水都没喝几盏,又急哄哄地忙着回去批阅文章了。

  在这般强烈的读书氛围中,许栀和对学问尊敬,但却不想自己成为读书中的一份子。

  动辄千字有余的策论文章,引经据典,她写不出来。

  明礼看着他们从挺直脖子,又到不约而同地趴在桌面上,恍惚间看到了自己逢年过节被父亲和母亲带着,去见不同的祖宗、老太太以及一些声名远扬,归乡隐居的大儒。

  那时候,他和反应简直和他们如出一辙,听到长辈一词立刻绷紧身子,听到不考校学问,那口迟迟未吐纳的气息,才渐渐平稳。

  原来即便成为了大人,听到“长辈”也会露出这样的反应。明礼觉得有趣的同时,又不禁为自己的未来捏了一把汗。

  明魏两家太过于庞大,即便每年都会去不同的府上、或者不同的人在自家府上拜年,但十三年过去,每年依旧会出现几张过去从未见过的新面孔,然后在母亲的提醒下跟着喊“舅公”、“太叔公”之类。

  明礼摇头晃脑,将逢年过节需要应付的亲长从自己的脑海中移除,偏头对许栀和说:“东家姐姐,我三舅舅的院子依山傍水,院中修得极具野趣,是纳凉的好去处。等休息好了,我们再过去?”

  许栀和没有第一时间答应,现在别说是院子修得有野趣,便是这能将她带到山野流泉,她也不愿意在阳光下走动。

  “东家姐姐,秋儿掌柜。”明礼放轻了声音,睁着圆溜溜水灵灵的眼睛看着两个人,“你们昨日可是主动许诺过的,应天府书院食堂的事情,如需帮助,尽管开口……现在可不能说话不算话。”

  “去。”许栀和单手撑着下巴,看他故作委屈的神情,明知道是装的,竟都有些于心不忍。

  怪不得昨日闻道夫子严苛端肃,却依旧屡屡重重拿起轻轻放下明礼的诸多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将他养成了这样处事波澜不惊的性子。

  “区区太阳算什么,既然明礼说了,那是一定要去的。”许栀和看着他的眼睛,顺着他想听的话语往后说。

  秋儿也笑着颔首:“嗯,说了如需帮助尽管开口,怎么会出尔反尔。”

  明礼达成所愿,笑容灿烂。

  门外,风裹挟着热浪,卷起树叶发出沙沙声。

  准备出发之前,三人准备先休息好。许栀和将自己的五指合并,当作一把小小的扇子,在自己的耳边扇着风。

  扇了一会儿,一声不吭的小升忽然过来,递来两把蒲扇。

  她愣了一下,没有第一时间去接。

  不止是她,就连秋儿都有些意外——好像小升比之前做事更用心了。

  在从前,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小升是绝对想不出来可以主动给人做些什么。秋儿看着那两把扇子,顺着握着扇子的手往上移,看见小升的脸。

  他依旧寡言,但依旧开始改变。而这种改变,发生在她前两日问他——愿不愿意跟在姑娘的身后做事?

  他现在的行为举止和姑娘当时反问她的话对应上了,姑娘问“你有没有问过他是否愿意?”,现在结合小升的表现来看,他是想留在自己身边?

  秋儿还在纠结,许栀和伸手接过蒲扇,她取了其中一把,将剩下的一把放在桌面,目光看向另外三个人。

  良吉率先移开了视线,秋儿年纪比他小,又是女孩子,他是把秋儿当成妹妹看待的;至于明礼,还不及秋儿大的小孩,他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最重要的是,他觉得铺子里留下来的这几把有些年头的蒲扇,远不如他亲手做的好。

  早知道应天府铺子缺蒲扇,他当初就应该多做几把,带过来。

  许栀和对良吉的反应并不意外,她看向秋儿和明礼。

  秋儿说:“我不用,明礼年纪小,给他吧。”

  明礼不甘示弱,谦让道:“秋儿掌柜是女孩子,我堂堂男子汉,应该学会照顾姐姐。”

  母亲说过,在外面遇见女子,不论年纪相貌,都应当谦让有礼,这样才会更讨人喜欢。

  “没事儿,我不热。”秋儿坚持,“你看你,鬓角都出汗了。”

  明礼脸上隐隐约约的笑意消失了个一干二净,他诧异地抬头看向许栀和、良吉,得到两人的点头后,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低声说:“这不是热的,这是我情绪激动的。”

  秋儿胜了一筹。自从跟在姑娘身后,就数她年纪最小,姑娘姑爷、方梨姐姐、良吉大哥诸事都让着她,后来管了铺子,翠雁、小槐、小升和瘦猴年岁都长于她,口中喊着她“掌柜”,但不涉及铺子经营、生活上依旧将她当成妹妹,现在终于遇见了一个年纪比她小的明礼,她终于可以学着姑娘他们说话了。

  她将扇子摆在明礼面前,“我心静自然凉。明礼不要推辞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明礼不再推辞,许栀和见他们终于商议完了扇子分配,像是随口说:“你们这般谦让,显得我很不合群。”

  她语带轻柔笑意,其他三人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她的意思,却能猜出来她正在缓合气氛。

  明礼用袖子悄悄擦着额头,见汗水洇湿了小一片衣袖,才将自己恨不能现在就走的心压抑下来。

  又坐了片刻,许栀和等到了理想的状态。风吹来一片庞大的云,遮挡了炽热的阳光。四人趁着这段短暂的天阴,朝着明礼三舅舅的府邸走去。

  还没走到一半,云被风吹散,几人加快了脚步,在树荫下穿梭。

  走了差不多一盏茶功夫,秋儿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带着我们走错了?”

  她记得刚刚看过这家清苑茶馆,这是第二次见了。

  明礼有些心虚,从前到三舅舅家,都是跟在家中长辈、或者坐在马车中过来,自己独自走来,这还是第一遭。

  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模糊的印象和方向感走,

  就当他准备承认自己不认识路的时候,忽然余光瞥见了一道向上的小路,他立刻恢复了精神,“没走错没走错,顺着这条路往上走一会儿就到了。”

  秋儿将信将疑,旁边的良吉安慰她:“来都来了。信他吧。”

  许栀和双手撑在膝盖上,小口小口地喘着气,听到明礼的声音,强迫自己打起精神。

  四人顺着往上的山路走了片刻,才发现山路上靠左手边的灰白色围墙都是一户人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