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28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他们停在了围墙的中央,褐色的门庭前摆放了两只石狮子,沿着石狮子往上,梨花木的匾额上赫然写着“魏府”两个字。

  字迹遒劲洒脱,笔锋分明,入木三分。

  许栀和看了一眼,觉得这字迹有些眼熟,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在哪里见过。

  守门的小厮习惯了没什么人会来这清幽安静的半山坡,正倚靠墙面打盹儿,偶尔伸手驱赶蚊子。

  听到声响,他们打着哈欠睁开眼睛,看见明礼的时候,简直怀疑自己看花了眼。

  这恨不能吐着舌头喘气、汗水涔涔的小书生是明小郎君?

  明礼还记得魏家的门守,见他瞪大眼睛不敢确认,也不责怪。他直接上前几步,出声询问:“三舅舅在家吗?”

  二舅舅在应天府当值,他今日晨间才去衙门堵过,心底门清。三舅舅伤了腿,应该正在家中养伤。

  听到明礼的声音,守门的小厮才确认了真的是明小郎君。听到他的问话,小厮连忙点头,“在的在的,三郎君正在鲤鱼亭。”

  他又看了一眼后面站着的许栀和、秋儿和良吉三个人,迟疑问:“这些是?”

  “这都是我朋友。”明礼伸手一挥,催促道,“你快点带我去见三舅舅。”

第87章

  他的语气太过急切、太过理所当然,小厮将正准备脱口而出“看着也不像书院的学子”咽了下去,带着四人走入了院子。

  院子修在半山坡,松树、柳树、枫树和青竹错落有致。风吹云卷,浮云掠过九曲回廊的漏窗,在青砖地上投下粼粼竹影。东隅假山叠作云岫,太湖石嶙峋处涌出清泉,泠泠跌入半月池中,惊碎满塘碧玉。

  池西立着座悬山式水榭,檐角悬着铜铃,风过时荡起清脆声响。六角攒尖亭翼然立于叠翠之间,檐下悬着竹丝帘,帘外垂落紫藤千缕,正巧掩住“清轩”二字的匾额。

  卵石曲径蜿蜒直至青砖砌成的亭台,听台中,坐着一个散着长发,身着冰蓝色长衫的男子,倚靠在一人合抱粗细的漆红色柱子边拨弄着鱼线。

  他的动作随性,钓上了鱼,只看一眼,然后将其从鱼钩上取下来,重新扔回水里面。

  许栀和放轻了自己的脚步声,恍惚间觉得自己像是闯入了一个世外高人隐居的妙处。

  男子听到了后面的脚步声,慵懒地回头扫了一眼,明礼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哒哒哒地跑到他面前喊:“三舅舅。”

  魏清暄不动声色地往后仰了仰,没有流露出半分的嫌弃之色,他长着一双漂亮的桃花眼,说话的时候眼尾向上挑起,自带三分笑意,他说:“明礼?你怎么来了?”

  明礼昨日回去,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自家三舅舅,比起二舅舅的稳重,三舅舅多少显得有些不靠谱。

  他没有明说,而是凑近魏清暄的身边,面不红心不跳地说:“自然是想念三舅舅了。”

  魏清暄轻笑了一声,眸子落在他身上专注认真,眼中却明晃晃地写着没有信。

  “真的,我对三舅舅之心,日月苍天可鉴。”明礼更凑近了一些。

  魏清暄闻着他身上一路的汗味,默默伸手将热情想要证明自己的小外甥拦在了几步开外,他的视线落在了后面几个人的身上,“那是谁?”

  “我新认识的朋友。”明礼大大方方地说,准备和三舅舅介绍,却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许栀和的姓名。

  许栀和见状,主动说:“我姓许,名叫栀和,这位是秋儿,这是良吉。”

  魏清暄涵养很好,听到许栀和的介绍,微微笑着颔首:“许娘子。”

  招呼完,魏清暄像是笑了一下,紧接着说:“我名叫魏清暄,家中行三。你们既然是明礼的好友,可喊我一声魏三舅。”

  正如明礼来之前反复重申的一样,魏清暄是个极其好说话的性子,嗓音带着笑意,叫人如沐春风。

  他说话的时候,一阵风吹动了他散落的头发,他像是才发觉自己衣冠不整,随从折下一根竹枝当作发簪,将自己漆黑如墨的长发束起。

  鬓边垂落了几根稍短的发丝,落在眉峰处,他随手拨弄了一下,见几根碎发巍然不动,无奈地勾了勾唇,对许栀和几人说:“见笑了。”

  许栀和摇头,“冒昧打扰,本就是我们失礼在先。”

  换言之,魏清暄在自己家中,想什么发型,哪里轮得他们说嘴。

  魏清暄站起身,他身量极高,将垂钓用的鱼线和竹竿放在一旁,招呼站在水榭尽头的丫鬟准备茶饮和冰块。

  丫鬟微微俯身,转身离开去准备需要的东西。

  魏清暄收鱼线的时候很耐心,修长的指节翻动,将银白色的鱼线卷成小小一团,然后打开旁边的木匣子将其妥善放好。

  明礼抢在魏清暄亲自动手收拾东西之前,将他的鱼竿从地上捡起来,竖着倚靠在漆红色的柱子上。

  许栀和默默看着这对舅甥的动作,看了一会儿,又悄悄看向了水榭后方的置景。

  北墙开扇月洞门,门内芭蕉叶底藏着方砚池,池畔立着瘦透的英石,石纹似米南宫的雨点皴。西厢轩窗半启,可见内里悬着幅阳光灿烂的山水画卷。水光在阳光下荡漾着粼粼波光,蒸腾的水露冲散了属于盛夏的燥热。

  如果人生当有一处终老,选在这样的地方必定极妙。

  更多的内容,就需要继续深入去探索了。她才刚到这里,不宜随意走动,只好收回视线,重新将目光落在正在收拾的鱼竿上。这根鱼竿看起来新做不久,竹竿泛着青翠的颜色,竹节处也没有一点点打磨平整……语气说是一根鱼竿,倒更像是随手选中的一根青竹。

  许栀和想着,不动声色看着沉默但默契十足的舅甥两人……这两人的相处模式竟然是这般安静吗?

  魏清暄慢条斯理地收拾完了东西,然后才看向明礼:“你找我什么事?若是要说‘想我’之类,还是免了。”

  明礼堆着脸上的笑容,说:“哪有什么要事,不过是想带着新交的朋友来舅舅这儿避暑。舅舅,我帮你放鱼线。”

  魏清暄看着主动积极的外甥,含着笑意任他动作。

  丫鬟端来了葡萄、香梨和茶水,站在水榭外面请示:“三郎君,瓜果送到了。”

  魏清暄说:“放桌上。”

  丫鬟领命,将瓜果摆放在水榭正居中的大理石桌上,俯身恭敬退下。

  她离开后,魏清暄扶着柱子起身,挪动自己的脚步到了大理石桌旁边的石凳上坐下,“不必拘谨。”

  许栀和敏锐地感觉到了魏清暄右腿姿态的不同,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现在才能赋闲在家荫处垂钓。

  因为不清楚魏清暄的性格,许栀和装成什么都没有感受到的样子,被明礼拽到了大理石桌前坐下。

  葡萄用泉水清洗过,水珠挂在上面,显得颗颗晶莹饱满。明礼捧着晶莹剔透的葡萄,献宝似的捧给许栀和:“东……姐姐你尝尝。”

  许栀和被他热切的目光注视着,略迟疑一下,便坦然伸手接过。

  魏清暄看着两个人的动作,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笑了笑。

  但笑了没一会儿,又嘎然而止,他看向明礼,带上了一分严厉。

  明礼不知道为什么舅舅突然露出这样的表情,但这不妨碍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他眼珠子一转,然后故意压低了自己的声音,“还是舅舅这里的东西好吃。”

  魏清暄的指尖无规律地轻点桌面,听到明礼的声音,瞥他一眼。

  “你若是喜欢,叫你母亲每隔几日过来取用即可。”

  “家中自然是不缺的,”明礼咬了咬下唇,“只不过书院里面的吃食太过磕碜,舅舅你瞧瞧,我脸是不是瘦了些?”

  明礼把自己当作三岁小孩,直接站起身跑到魏清暄的面前,指着自己的白里透红、圆润的脸蛋问。

  魏清暄伸手在他的脸上用力地掐了一把,似乎是想从他的脸蛋中掐出水分,等到明礼的脸蛋浮现出一抹红痕,他才实话实说:“没看出来。”

  明礼:“……”

  他这几日自然没瘦。这几日他天天跑和乐小灶,动辄两三碗米饭下肚,能瘦才有鬼了。

  不过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在他问的时候,三舅舅心疼地说“怎么瘦了?是不是在书院吃的不好?”,然后他顺着这个话题顺理成章地引出后面的话题,打听书院食堂的消息。

  魏清暄自然没错过明礼脸上幽怨的表情,仿佛自己的实话实说造成了多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许栀和看到现在,大抵猜到了明礼想要说的话,不禁在心底笑了笑。

  “明明就是瘦了,”明礼放大自己的声音,像是说给魏清暄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不过是因为三舅舅不关心我,不知道我变化罢了。”

  明礼的理不直气也壮,魏清暄并不是第一次领会,但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一丝微妙的感觉。

  在他的挚友面前,说长辈不关心他,他是想在自己面前讨关心,还是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明礼说:“我懂,三舅舅腿伤快要痊愈,圣上的旨意估计要不了多久也该派下来了,三舅舅如今人贵事多,明礼就不应该来叨扰的。”

  许栀和闻到了空气中飘荡的茶香。

  一直淡定的魏清暄被踩了痛脚,扶额苦笑说:“你可别提这件事了。”

  他腿上快要痊愈的消息被自己兄长一封折子送到御前,便是想要趁着病中多休息一会儿都不能。比起日日点卯,他更喜欢这样随性垂钓、赏花的日子。但家里人并不这么想,甚至他最贴身伺候的小厮,也会觉得腿伤是他不可触碰、触之即伤的伤心事。

  他们竭尽所能地避开双腿健全地行事,避免自己的行为刺激到魏清暄,而忽略了魏清暄数次的强调——他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

  真的不在意!

  他甚至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好,因公腿伤,官家表示慰问,赠了不少银钱以示慰问,甚至比他勤勤恳恳当值的银钱更多。每日无需睁眼便是一堆卷轴,只需要担心早膳吃什么,午膳吃什么和晚膳吃什么。

  神仙莫及的日子,终究会随着他腿伤一点点康复而远去,有时候魏清暄甚至想装病算了,但面对兄长淡漠又威严的目光,不敢造次。

  “说吧。”魏清暄偏了一下脑袋,束住长发的竹枝三片竹叶轻微晃动了一下,他问:“趁着现在我还闲着,想做什么坏事?”

  明礼得到这句话,立即切换了自己的表情,笑眯眯地看着魏清暄,“哪是什么坏事啊?只不过是书院食堂的菜色太难吃。”为了作证自己说的话,他流利地背出了闻夫子写的两首诗。

  “三舅舅不信我,总应该信闻夫子吧?”明礼一本正经地开口,“闻夫子都觉得难吃,可见食堂当真需要整改。”

  魏清暄明礼铺垫半响,只为了给出这么一个结论,顿时有些无语凝噎。

  “既然如此,便和判监事反映此事啊。”

  这问句正中明礼的下怀,明礼说:“我请求闻夫子和判监事反映此事,闻夫子却告诉我,食堂和判监事关系匪浅,怕是不会愿意轻易改动,我实在没有旁的法子,才过来问三舅舅的意思。”

  “什么问关系?”魏清暄睨着他,“判监事和食堂有干系,你不过是想借着我的名头,趁机换一批人。”

  明礼张了张嘴:“三舅舅,你都看出来了啊?”

  魏清暄:“我又不瞎,自然能看得出来。”

  其实有一点不对,明礼一开始没想过借助三舅舅的势,而是打算蹭蹭二舅舅。

  不过看着面前人的脸色,明礼识相地没有开口,接着道:“三舅舅,你帮帮我吧?”

  魏清暄在他脑门上轻轻一敲,“判监事照拂家中人,并不算什么出格行为,以势压人故然可以帮你争取到这次机会,但是你清醒一点,现在的应天府尹是你二舅舅!”

  许栀和正在剥葡萄的手微微一顿,然后诧异地看向旁边的秋儿和良吉。

  秋儿一脸茫然,然后仔细比对着相貌,最后得出结论,两兄弟看着像是一家的。

  依稀中,许栀和忽然想起衙役那会儿说的话:当今应天府尹是汴京魏家的二郎魏清晏。魏清晏和魏清暄……原来明礼挂在嘴边的舅舅,竟然是这两人。

  魏清暄没有注意到这边的眉眼来往,而是用一种你我心知肚明的语气说:“若是找不出合理正当的理由,你二舅舅什么性格,不必我再说了吧……这样,你若是能取得你二舅舅的首肯,我便去帮你出头。”

  明礼哭丧着一张脸,“就是因为和二舅舅说不通,我才退而求其次来找你。”

  要是能说服他,他还来找二舅舅做什么。

  魏清暄将一颗葡萄在掌心捏碎,晶莹的果汁溅了几滴,他像是气笑了,但语气依旧轻柔:“什么叫作‘退而求其次’?”

  明礼捂住自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