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32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秋儿听了一圈,发现并无一人提起和乐小灶,也不意外。

  用姑娘的话说,他们这些店铺的目标受众不一样。现在能站在这儿说笑谈天看热闹的,都是些有些银钱的富贵人家,和他们的目标食客并不是一类人。

  但她也不泄气,姑娘又说了,只要这次办得漂亮,便能转化新的客源——

  那个词汇叫什么来着,哦哦哦,拉新。

  秋儿拍了拍自己的脑门,重新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的交谈,听说逍遥楼并没有参选的打算,松了一大口气,“姑娘,逍遥楼没有派人过来!”

  许栀和看了一眼逍遥楼所在的方向。

  逍遥楼如今在应天府的地位,就好比潘楼、樊楼在汴京城的地位,它坐落在人流量最大的府前大街,对面即是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每日自晨起便客似云来,自然不用担心食客问题。

  再者,以现在逍遥楼的档次去接待这些尚且无功名傍身、且兜里掏不出一两银的学子书生,无异于自降身价。

  许栀和将自己的推论与秋儿说了,秋儿一脸崇拜地看着她。

  姑娘不愧是姑娘,懂的就是多。

  如果逍遥楼掌柜能听到她的分析,定然要将她引为知己。

  台阶上,闻夫子等他们讨论了个尽兴,才宣布下一项流程。

  “现在,请要参与遴选的食肆到我这里来登记造册。”闻夫子亲自坐在一旁,准备磨墨动笔记录。

  许栀和没争抢,等到前面十一家食肆写完了名讳,她才不慌不忙地上前,“和乐小灶。”

  闻夫子笑意吟吟地看着她。他今日被明礼缠了一会儿,闹着让他多多关注和乐小灶的表现,闻夫子被缠的没办法,到了现场后在人海中找到许栀和的身影,才松了一口气。

  但众目睽睽之下,闻夫子自然不会做出什么影响裁决结果的出格之举,他端着一张端庄严肃的脸,对许栀和微微颔首,将写着“十二”的木牌交给了她。

  “现在,许娘子可以开始准备了。”

  应天府书院原先的食堂的灶膛足够多,只不过判监事的本家接管之后,使用的灶膛越来越少,蒙尘了而已。前几日府尹大人来过下了决断,立刻就有人将它们收拾了出来。

  许栀和接过牌子,带着秋儿他们一道去了十二号灶膛。

  灶台上的事情她帮不到什么,只能像个吉祥物一样站在十二号灶台前站着。许栀和摇了摇头,什么吉祥物,明明是和乐小灶的定海神针。

  瘦猴一边忙着剥菜,一边对厨娘叮嘱,“记得放酱,记得放盐,记得放油。”

  厨娘一开始还会好声好气地说着“知道了”,到了后来听得多了,忍不住伸出巴掌在他脑门上重重一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做菜闭着眼睛都能炒,用你这小儿操心?”

  厨娘今年已经快要五十,瘦猴却才二十不到,称为小儿,也无不妥。

  瘦猴被骂了也不气恼,依旧是捧着笑脸,“几位婆婆都是顶顶厉害之人,定然能发挥如常,不不不,发挥超常。”

  厨娘被他三两句哄好了,其中一人还笑着说:“从前不懂为何孙儿一去县学就哭声震天响,月试之前必然大哭大闹,现在切身体验了一把,倒明白了孙儿的心思。”

  此话立刻获得了旁边一位厨娘的赞同,“谁说不是,我家小儿也正是承受不住其中辛苦,读了三年书撑不住与人做了账房,原先我还觉着他不争气,现在回头想想,每个月都要经历一遭这样的比试,心中如何不慌张?”

  如今设身处地,原先那些不理解,都慢慢化作了感同身受。

  东家说了,不管今日成或不成,都会给二十文钱的赏钱,等今日忙完了,她去晚市看看有没有肉,买些好肉给孩子补补身子。

  几位厨娘说话归说话,但手上一刻功夫没有耽误,等把菜收拾完,立刻起锅烧油。

  沾了水的菜落入呛油的锅中,发出“刺啦”一声,白烟缭绕。

  正在雕花的几家食肆睁大眼睛:别人还在择菜,你都开始烧锅了?

  另外几家食肆则是面无表情地想:假的吧,也就是今日来参加遴选,才舍得倒这么多油。

  厨娘烧菜的时候都闭紧嘴巴,生怕有唾沫溅到菜里。

  太阳开始向中天移动,许栀和往后挪了挪,将自己完整地嵌在了阴影中,往身后看看,自和乐小灶登记之后,又来了三家。

  今日应天府书院,一共来了十五家食肆参选,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午时一到,许栀和便确信了今日只会有十五家参选,现在即便食肆的厨子过来了,时间也是不够充裕的。

  散课的铃声敲响的刹那,许栀和听到一阵千军万马踏过平地一般的声响,然后看清了乌泱泱跑过来的一堆学子。

  “谢天谢地,谢谢菩萨天尊保佑,终于不用吃那泔水饭了。”

  “竟然这么多菜式,一时间看花了眼。”

  书生七嘴八舌地交流着。

  许栀和很想往后跑,避开这堆像是饿了五百年没吃饭的书生,但秋儿坚定地拉着她,两个人像门神一样站在十二号灶台边。

  效果立竿见影,有书生远远看见她们两人,立刻围了上来,同时边走边喊,“和乐小灶在这儿!”

  许栀和眼睁睁看着一群书生眼睛冒光朝着她们……身后的灶台围上来,闻着飘散的烟火气息,长叹一口气:“这才是人该吃的饭!”

  夫子为了管制秩序,现在只放了甲乙丙三个班的人,等他们散得差不多了,才会接着放下一批。

  不慌不忙地饱食一顿,书生飞快与许栀和、秋儿招呼一声,准备去投票。

  厨娘笑着看着眼前这一幕,“东家,掌柜,这算是开了个好头。”

  许栀和点了点头。

  应天府书院根据学习进度将学子分为十个班,甲乙丙三班正是今年秋闱的主力军,身上的银钱、家境比后续的班级来说,总体情况要好一些。

  现在只有甲乙丙三班存在,和乐小灶还能和久负盛名的山鲜海味斋、香米阁打成平手,后面自然不会逊色。

  她心中的石头差不多快要落地,但是面上还装作一派矜持,“还是不可大意,今日来参选的食肆众多,其中不乏佼佼者。”

  门外的百姓笑眯眯地看着书生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投票。

  “看看看,果然还得是山鲜海味斋!现在已经四十二票了!遥遥领先啊!”

  “嗯?那现在香米阁是多少?”

  “我瞧了,香米阁现在才二十三票,不如啊不如。”

  “那这般说来,确实是山鲜海味斋更有机会获得头名……不对,那角落里是哪一家?”

  因为号数靠后,它被对称地摆在了靠边角的位置,一时间没被人注意到。

  正在说话的百姓踮起脚尖,“和乐小灶……没听说过啊!”

  旁边那人也没听说过,他本是坚定不移地山鲜海味斋的支持者,现在见到此情状,倒是有些拿不准主意,“这……这好吃吗?”

  票数都是书生一票票投出来的,能收买一个,还能收买五十七不成?

  他产生了动摇,第一反应是:想尝尝味道。

  “不知道啊!”发现边角处和乐小灶的百姓说,“等今日比试结束,我要去试试口味。”

第90章

  他话音刚落下,就得到了一片附和声。反正这些日子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顺道一起结伴去和乐小灶打打牙祭。

  如果说甲乙丙三班只是让人注意到了角落里面不起眼的和乐小灶,那么紧随其后的丁戊己庚四个班则让众人瞪大了眼睛。

  好歹前面三个班还会在各家食肆面前稍作逗留,犹豫再三,可是这四个班出来的书生目的极其明确,几乎是直挺挺地冲着和乐小灶而去。

  原先还算淡定的百姓纷纷变了脸色,纷纷向身边人打听:“这和乐小灶是何方神圣,竟然有这么多书生学子青眼相看。”

  “不知道啊!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应天府城之人,若是有这样一家老店,没道理我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有人摸着下巴,“话说,等比试结束,可以直接问问和乐小灶地址何在吗?”

  旁边几人猜测:“既然是府尹和判监事亲自应允,应当能打听到位置。”

  在众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之际,刚好推着板车准备回家的担菜工经过,听到他们言辞之中的“和乐小灶”,只当耳旁风从耳边吹过。

  他下午还要给主家运两趟菜了,时间快赶不上了。

  等等,和乐小灶。

  担菜工的步伐硬生生地停下,回头看了一眼正在聚在一处私语的众人,“你们是在讨论和乐小灶吗?”

  正在说话的几人声音嘎然而止,原先说话声音最大的那个眯着眼睛看着面前干瘦的担菜工,“对啊,你知道?”

  “应天府……应当只有一个和乐小灶吧?”担菜工在心中给自己打气,小声嘀咕了一声,紧接着说出了自己的后文,“我知道啊,就在明水巷街道,开了快一年左右,量大实惠,管饱。”

  原先讨论着要去和乐小灶见识一番的几人纷纷沉默。

  明水巷他们自然是知道的,从应天府书院往那边走,约莫半盏茶多点的功夫就能到,不过和府前大街这边的盛况不一样,明水巷后面是一片民居区,他们大多家境不似土著殷实,多是其他州府到应天府谋求生路的。

  单看常客担菜工,便能对和乐小灶的客源可见一斑。

  担菜工简要介绍了几句,不等几人回应,便自顾自道:“糟了糟了,耽误了这么久的时辰,怕是要误了主家的事。”

  说完,他招呼了一声,拉着板车就在街道上小跑了起来,只留下围在旁边几个差不多在风中凌乱的百姓。

  “……明水巷啊,”最开始提议的那个食客说,“我今晚家中还有要事,方才所约,便等下次一道吧。”

  “也好也好,反正食肆开在那儿,又不会长腿跑了。”另一人附和。

  他们到底顾及脸皮,不肯自甘与担菜工同席而坐。

  这点小插曲并未影响到内堂的许栀和。

  等最后的辛壬癸三个班的书生被放出来,明礼并未急着填饱自己的口舌之欲,而是先到门外投了手中的选票。

  四百六十三票!

  再瞧第二名,足足落后将近两百多票。

  稳了稳了。明礼平复心中澎湃的内心,颤抖着双手投下自己的一票,然后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告诉许栀和与其他人这个好消息。

  食肆都在食堂忙活,看不到这边的结果,东家姐姐和秋儿掌柜应该已经等急了。

  明礼来去如同一阵风,旁边的教授认出了明礼的身影,与闻道夫子说:“刚刚那位,正是府尹的外甥,你的学生吧?”

  闻道本想装作高人轻轻颔首,没想到还没开口,就看见说话教授眼底的一闪而过的笑意:“瞧他那神态,足像是好几日没吃饭。”

  闻夫子:“……”

  他淡定的表情上出现了一道裂缝,但他强撑着,没有露出一丝脆弱。

  学生是自己收的,还能赶出去不成?

  教授看出闻夫子强撑着的、不叫人查觉的脆弱,体贴安抚道:“不过想来是我看错了,明小郎君可是明家独子,府尹外甥,哪能真的吃不饱饭,一定是我瞧错了、瞧错了。”

  闻道不想说话。

  ……

  许栀和站了整整半个时辰的功夫。

  期间她只能动作幅度轻微地伸手捶一捶有些发酸的腿弯,然后抬眸看向第三拨人。好在,再坚持一盏茶功夫,今日这场比试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