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62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许栀和垂眸笑,从薛娘子的视角看去,活脱脱一个乖巧女郎。

  薛娘子:“永叔在汴京城城南有一处酒窖,就在君山近邻,来日我和他不在汴京,还请栀和帮忙照看一二?”

  许栀和连忙出声:“这怎么使得?”

  君山的酒窖不缺人打理,薛娘子这么说,不过是想着许栀和酿酒需要地方,才提及了此事。

  今日过来叨扰,已经是受了帮助,再收取其他东西,许栀和心底不安定。

  “怎么使不得?”薛娘子佯装生气,板着一张脸道,“你来的时候也准备了礼物,你若是不收下,我即刻便去叫人拿过来。”

  许栀和听着薛娘子堪称赖皮的一段话,半响不知道说什么合适。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薛娘子:“那你就是同意收下了。”

  许栀和:“……”

  薛娘子打定主意,面上带着从容的微笑,“老话说‘长辈赐,不可辞’,栀和就莫要再推脱了。”

  许栀和看着旁边的丫鬟接收到薛娘子的意思,转身回门去写地址,哭笑不得道:“那,多谢薛娘子。”

  薛娘子心满意足:“这才对嘛。”

  丫鬟的腿脚轻快,很快就将酒窖的地址拿出来,她先交给薛娘子核查,确认无误之后,才重新递给许栀和。

  “这酒窖有一位老伯看管,他认得永叔的字迹,你到时候去了,和他讲清楚,”薛娘子顿了顿,道,“罢了罢了,稍后我谴人过去打声招呼。”

  薛娘子的执行力很快,一说完,就喊来一个小厮,与他吩咐了几声。

  小厮动作麻利地离开了。

  全程只用了几息,许栀和甚至来不及做出别的反应。

  薛娘子欢欢喜喜道:“这样,便再无其他担忧了。”

  许栀和心情有些复杂,她知道薛娘子对她的好来自于欧阳修的待见,而欧阳修出于和梅尧臣的交情才愿意格外照顾她。这份情谊,她心中同时感念四个人。

  薛娘子见她嘴唇翕动,伸手在她脑袋上揉了揉,“不是说还要去市集一趟吗?去吧。”

  许栀和酝酿在喉咙里的感谢重新咽了回去,扬起一抹笑,“嗯。薛娘子,我走啦。”

  薛娘子含笑目送她背影远去。她一转身,看见门框后面手里拎着两个还没收拾完的包袱的欧阳修,后者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笑容,小声说:“娘子,我刚刚真的只是在夸你呀。”

  薛娘子:“……我知道。”

  她只是不习惯和欧阳修在小辈面前发生争执——这样看着很不沉稳,但欧阳修不在意。

  ……

  许栀和将几张方子叠在一处,收好放在随身的荷包中。

  她独自来到了城中最热闹的汴河集市。这个最热闹,是相较于其他地界而言,和之前的汴河集市比起来,就显得人烟稀少。

  正午时分,北风卷地,铅云低垂。

  阳光被浓密的乌云遮挡,耳畔风声呜呜,枯叶和细小的树枝被风卷起吹到一旁,看着颇为萧索。

  许栀和走上汴河码头的时候,正好有一簇芦花从芦苇枝干上扬起,落在了她的裙边,她抬脚跨过那一缕芦花,看见早归的船只将绳索系在沿岸的枯柳上。

  桥头各色幡旗猎猎,其中不乏各种保暖用具,当中吆喝最热切的摊主前站着六七人,在当下稀疏的集市中显得格外多。

  许栀和走近看了一眼,发现是一处卖羊毛织品的摊子。

  摊主正在热切推销:“诸位瞧瞧,这都是常家布坊里面的货,用料扎实,颜色素净……来,您摸摸。”

  旁边的几个书生犹豫不决,其中有一人道:“这种东西闻所未闻,褚兄,咱们还是选择兽皮的吧!”

  “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却听人提起过京城最近时兴这种羊毛。”被成为褚兄的书生略显迟疑,“我想试试。”

  旁边的几个书生连忙再劝:“褚兄三思,这……这羊毛护膝可不便宜。咱们从益州一路过来,花费了不少银钱,现在盘缠所剩无几。”

  到时候若是再买兽皮,囊中可就没余钱了。

  “是啊,”另一个稍显年轻的也道,“咱们此行状况频出,本就比寻常书生来得晚些……不宜再生波折了。”

  要是能亲眼见到汴京城书生的选择,也不至于让他们几个没见识过的一头雾水。

  褚兄听到身后一众反对的声音,略显无奈道:“既然我们观点不一致,便按照自己心仪选择就是了。我刚刚瞧见往前走几家就有卖兽皮的,你们自去便是……”

  几个书生闻言,对视一眼。

  见他们真准备离开,费尽嗓门将人张罗过来的摊主顿时极了:“各位郎君,真不是我弄虚作假骗你们!从前兽皮常见,可现在不少学子都更喜欢羊毛护膝,轻便保暖。如今啊,就连馆阁的大学士们都在用呢!”

  许栀和挑了挑眉,这摊主竟然在紧迫之中,无师自通学会了名人效应。

  准备扭头离开的几个书生闻言,将信将疑地回头:“真的?”

  摊主并作三指朝天:“千真万确,但凡一句虚言,便叫我此后卖不出一样东西。”

  他说的毫无心理负担,旁人不知道,但常家铺子还有一位常大学士坐镇,他肯定会用的。

  书生心照不宣,但心底已经信了七八成。能用自己的财运做赌,就好像有书生举手起誓时说“要是骗你这辈子我都中不了举”一样严重。他们愿意相信。

  依旧是最开始劝说褚兄放弃羊毛护膝的书生,他别扭地开口:“既如此,给我来一双吧。”

  褚兄一开始便有意羊毛护膝,见状,紧随其后,余下众人对视一眼,咬咬牙也买了。

  摊主顿时眉眼绽开了笑意,笑声满面:“几位郎君慧眼,日后必定是当大官的料子!在下祝各位郎君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他嘴皮子利索,一段话下来,原先尚且还不确定的几个书生顿时眉梢带笑,仿佛已经在他的描绘下,成功被录用。

  摊主趁热打铁,“不过啊,除了这护膝,京城还有另一宝,便是这羊毛手衣,戴在手上,便是晚间写上两个时辰,都不会冷。”

  “两个时辰?!”

  “真的假的?”

  摊主:“护膝不方便现在撩开衣摆绑在腿上,但手衣却没什么讲究,诸位郎君不妨自己动手试一试?”

  在摊主的热切招呼下,几个书生轮流试了一遍羊毛手衣,旋即,面露惊奇。

  “汴京不愧是汴京,这稀奇好用的东西就是多。”

  “我这一路上手生冻疮,要是早知道有这等稀罕好物,也不至于现在开裂生疼。”

  几个书生上手之后,心底对这羊毛织品越发满意,交头接耳了几句,咬了咬牙再买了一双手衣。

  怕摊主又拿出旁的好东西,几个书生连忙抱着自己买的手衣和护膝离开,生怕自己禁不住诱惑,又咬咬牙掏出钱——随后几日吃饭都要成问题。

  目睹了全程的许栀和站在原地,半响,将自己跨出去的脚默默收了回去。

  她今日当真是心神不宁,满脑子兽皮护膝……那东西她缝不出来,羊毛还不会弄吗?倒是自己给自己找到了难题,非要学着人家缝兽皮。

  许栀和打算动作轻微地离开,最好不要惊动摊主。

  但摊主是个人精,早在许栀和刚开始出现在视野当中的时候,他就已经暗自留心。

  眼前姑娘一开始像是寻觅什么,但后来流露出一抹懊恼之色,像是突然间想起了什么——这都不碍事。摊主淡定地想,连兜里本身就没什么闲钱的书生他都能成功说服,还愁说服不了眼前这个衣着清雅,不显廉价的姑娘吗?

  摊主笑着喊住了许栀和:“这位娘子,可是也准备买一双护膝?猜娘子年岁,当是家中父兄、或者夫婿应试吧?”

  许栀和笑了笑,不置可否。她目光落在摊子上的各种手衣、护膝上,佯装随意道:“这手衣生意不是常家在做吗?怎么还有你这样零散的摊子?”

  摊主摆了摆手:“原先是没有的,常家的那些铺子地段好,哪里需要挤这样的集会。”

  许栀和:“那你是?”

  “我运气好,那日常大姑娘来汴河集市,选中了我,才有了现在这门生意。也不怕娘子知道了笑话,常大姑娘只许诺我做三个月的生意,从十七一直到殿试结束。”摊主语气略带遗憾,旋即笑出了声,“但光是这几天,我便赚了从前卖十天半月不止的银钱!”

  说到此处,他望周围瞧了一眼,见没有起来商贩盯着这边,压低声音神秘道:“娘子可知道常大姑娘为何这样做?”

  许栀和见他仿佛在说一个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的神情,顺从他的期待往下问:“你知道?”

  “常大姑娘没说,但是我自个儿琢磨了出来,”摊主略显几分骄傲,“集市上人多,但常家拉不开这张脸,所以随意找人于此代售,好大大赚一笔书生的银钱。”

  许栀和:“……”

  摊主见她不说话,有些生气地道:“你觉得不对?”

  许栀和摇头:“也对,但不完全对。”

  从州府到京城路途遥远,很多举子来到汴京的花销需要全村人,甚至当地县老爷的资助才能凑齐,他们来到汴京之后,顶多只会在这样零散的集市上转转,鲜少会选择去汴河大街、潘楼街那样的商铺。

  常庆妤在此处设置了一个摊子,其一是摊主老板说的,让那些银钱不多的书生也能买一双羊毛护膝、手衣,其二,便是常家的暗自押宝……说不定今年就有寒门学子一句高中。到时候常大学士和常稷轩要想与人结交,也能多一条门路。

  许栀和脑子转得很快,其实这个想法,她甚至觉得是旁人在常庆妤面前提及的。

  怕摊主追问,许栀和连忙低头做出挑选状,伸手在摊子前拿起一双护膝,“这一双瞧着不错。”

  常家的织娘手巧,将缝边的线都细细藏好,握在手中跟一块没有线头的整布一样。

  护膝摸着柔软舒适,没有寻常铺子里挑染的颜色,能直接带进贡院。

  摊主想要问的话卡在了喉咙里,本能地开始热络道:“那可不是,这针法,这手感,找遍汴京城你都找不着比这这轻柔的了!”

  许栀和微微颔首,对他道:“这一双我要了。”

  摊主似乎没想到许栀和这般爽快,一时间怔在了原地。

  他还有好多话没说出口呢!

  许栀和将银钱放在摊子上,拿起那双被她一眼选中的护膝离开。

  回去之后,方梨已经将饭菜做好。许栀和一边吃着饭,一边小声和方梨说着刚刚发生的事情。

  方梨也瞪大了眼睛,半响后和她露出了如出一辙的惊讶:“对哦,姑娘你说我们怎么就把羊毛护膝给忘了。”

  许栀和扒拉着碗中的米饭。

  方梨见许栀和避开问题,也不追问,安静了片刻,她抬头,“既然姑娘能自己制作,为什么还要再买一双呢?”

  如果是她自己就算了。她了解自己,只要和摊主对视上,基本上无论自己需不需要那样东西,都会买下来。当然,前提是她能掏得出这笔钱。

  譬如上次的馅饼。

  可姑娘不是的,只要姑娘没瞧上,任是摊主舌灿莲花、口若悬河,也不会为之动容分毫。

  许栀和看了一眼今日显得格外安静乖巧的王维熙,又看了一眼方梨,没留什么悬念,“小舅舅差不多这几日到京,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所以先给他买一双准备着。”

  方梨:“对哦,舅老爷今年也要省试,我差点忘记这回事了。”

  她像是担心王维熙不记得,主动提醒道:“姑娘的小舅舅,你还记得吗?就是那日烤鱼的那个人。”

  “方梨姐姐,我记性没那么差。”王维熙说完,见方梨隐隐有站起身的动作,连忙改口,“确实印象有些模糊了,幸好姐姐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