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他道:“这是萧先生教我的,要我每日跪坐两到三次,可以清醒明目,收心养性,师弟要学吗?”
小鹤年点头,眼睛清亮,“师兄,我要!”
小少爷微微颔首,真是个勤学的好学生。
他就给小鹤年指点要领。
小鹤年啪叽跪坐在矮榻上,连软垫都不需要。
小少爷:“呃,你……不用个垫子吗?”
小鹤年坐得笔直,“不需要啊。”
小少爷:“若是脚疼腿疼,可以先坐一刻钟。”
小鹤年笑道:“好的。”
他跪坐看书,一刻钟很快过去,又一刻钟很快过去。
小少爷时不时分心看他双腿双脚和臀部,姿势标准,没有撅臀、哈腰、塌肩。
小少爷嘴角抿了抿,师弟真是个好学生,若是萧先生在肯定要夸他了。
不知道萧先生会不会说阿年很优秀,比阿恒还要优秀呢?
阿恒跪坐一会儿就不耐烦,喊累,阿年却没有呢。
阿年真是个天生的读书人,天生的好学生。
如此想着,小少爷心绪微微浮动,有一点点酸了。
若是先生在,他把这心思告诉先生,先生会如何劝他?
“阿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为师出门游历遇到过很多大能者,即便读书也有不同的能者,有善书者,有善画者,有善文者,即便善文者又有不同。人的喜好不同,性情不同,习惯阅历不同,善者便不同。你不要随便轻视别人,因为你以为自己比他强的地方,可能只是因为你们环境不同,他若是在你的环境,可能比你学得好。同样,你也不要随便贬低自己,因为别人比你强的,也只是他和你环境不同。”
如此一想,小少爷心道:我读书多,比阿年强,阿年若是也一直读书,未必不如我。阿年生在乡野间,比我认识多花花草草,身体也比我结实柔韧,我多跑马锻炼,也不逊于他。
他笑了笑,便不酸了。
即便阿年很优秀,即便天下优秀的学生很多,可先生最爱他。
他遏制不住地开始思念萧先生了。
先生离开整十天了,是不是已经到了京城?
因为想到先生,小少爷对阿年就格外好。
傍晚下学的时间,小少爷对小鹤年道:“师弟,我明天和后天要去学堂,这两天你可以来书肆看书、抄书,也可以借书回家看,大后天再来读书。”
小鹤年虽然年纪小,却很有成算,他想的是这是第一个师兄不在的时间,我不能立刻就厚着脸皮自己过来看书、抄书,当然也不要借书回家。
还是再过些日子,我和谢掌柜越来越熟了才好。
他笑道:“师兄,我家房子这两天要上梁了,我明天后天在家给爹娘帮忙,不来看书抄书。而且这两日师兄给我讲了很多功课,我还背诵了几篇小文章和诗词,我要趁机写下来,也没空看新书,就不借了。师兄,我这样安排,不算懒学吧?”
小少爷看他又成熟稳重又天真烂漫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不懒,已经很勤奋。”
等大后日见面,吃过晌饭,他再带师弟出去骑驴遛弯。
【作者有话说】
驴:咱就是说,是非骑我不可吗?
昨晚上又忘记设定发布时间。。。。。
第60章 茱萸腐乳 上梁,姜太公在此,诸神退散
上梁这日,高里正一早就拎着一只血红冠子的大公鸡和一条肉过来,“阿宁,公鸡是我的贺礼,这条肉是我大舅兄的贺礼,你不要推辞。”
沈宁:“里正伯,只是上梁而已,不当这么重礼。”
公鸡比母鸡贵,这只公鸡也有个三斤重了,买的话至少得60文。
这条肉估计有两斤重。
乡下就算暖房,大家也顶多送个七文八文的贺礼。
高里正:“谢啥呀,过两年你有钱了,我过寿,你还能不送只鸡给我吃吃?”
沈宁笑起来,“那自然要送的。”
她领了这个人情,让高里正一会儿留下吃晌饭。
高里正笑道:“那肯定的,我就为了吃饭来的。”他现在着意跟沈宁拉近关系呢,又提醒沈宁,“公鸡血要供的啊,这是咱们的习俗。”
当地有个习俗,如果家里太穷,上梁那天可以不供猪头、不供豆腐、不供白面大饽饽,但是一定要供一碗公鸡血。
据说可以辟邪镇宅。
除此之外再找乡下神汉神婆请一个姜太公归位图,上书姜太公在此诸神退散,然后用红布拴五枚铜钱,绑一双筷子挂在顶梁当中。
说的是有吃有住有钱花,姜太公今天到我家。
实际大家伙儿口口相传的是:快捞钱!
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这么直白。
沈宁道了谢,又跟裴长青商量。
夫妻俩原本觉得地基夯成那天他们隆重上供了,上梁就简单供一供好了。
现在高里正送了鸡和肉,又显得挺隆重的,那就供一只鸡,一碗方肉,一大盘煎豆腐和煎饼就好了。
豆腐是大伯娘给的。
鸡先简单清炖一下,肉则煮个七八分熟,然后切成方块。
供品不用做多好吃,熟了就行。
小珍珠看着白花花的大肥肉,咧咧嘴,“神仙都喜欢大口吃肥肉吗?”
十四那顿红烧肉给小珍珠也吃出滋味儿了,还是五花三层的更好吃,大肥肉片子太腻歪了,享得她直打哆嗦,有些享受不了的感觉。
现在看见这么肥的大肉,她就觉得应该往外煸油脂。
小鹤年:“其实有钱人也不喜欢吃大肥肉,神仙肯定也不喜欢。”
师兄就不喜欢吃大肥肉。
小珍珠就捂着嘴偷偷笑,不让大人听见。
小孩子总是喜欢偷摸说大人不喜欢听的话。
裴长青带着裴父几个男人搭供桌。
裴大伯和裴三叔、四叔也过来帮忙。
裴大伯:“姜太公请了吗?”
这种可有可无还花钱的事儿裴长青和沈宁是绝对不干的。
昨晚上裴父和裴母就找谁画这个姜太公符的时候发生了分歧,裴父说柳家洼那个最好,裴母说她娘家庄那个神汉才厉害。
沈宁直接说让阿年写。
除了裴长青其他人都是一愣,阿年都惊呆了。
“娘,我写?”
沈宁:“对呀,你是未来的进士老爷,你不写谁写?那些没文化的神汉神婆哪有你厉害?”
要不是她和裴长青现在应该不会写字,他俩就自己写了。
裴父裴母已经被沈宁洗脑洗脑得接受良好,也都觉得阿年这么聪明,学习这么好,萧先生和小谢公子都那么喜欢他,他指定是未来的进士老爷。
不出去说,但是心里是这样认定的。
对,就让阿年写。
还不用花钱请人呢。
更有用!
裴父裴母俩封建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安排。
这会儿就主动给裴大伯大伯娘等人说呢,“阿年读书,贵人都夸,二郎媳妇说他比别人写得好使。”
若是过去,裴大伯只会说“她女人家家的懂什么”,现在却“二郎媳妇儿能干有见识,她说得对。”
阿宁现在是豆腐娘子,不管本村还是外村提起来都要竖大拇指都要感谢她,她说的他们下意识就觉得有道理,是对的。
这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认知习惯。
再不合理的事儿,只要豆腐娘子说行,似乎也就行。
所以贴了姜太公再烧纸上供的时候,裴长青让沈宁点纸说吉祥话,裴大伯和高里正等人也没觉得不对。
他们已经默认沈宁和别的女人不一样,传统不让女人干的事儿她干就没啥。
她是豆腐娘子啊,是教他们这么老些人点豆腐的豆腐娘子啊。
她不是一般女人,祖宗都会感谢她的。
虽然上梁这日沈宁和裴长青没宣传,可村里还是有不少人来围观。
他们听着沈宁像里正、裴端等读书人那样说话儿,虽然听不懂,却觉得非常好听。
尤其喜欢看沈宁说吉祥话,有人模仿,“敬告四方,今日屋成,上梁大吉,太公驾到,诸神退让。”
然后就是“钱来钱来,钱从四面八方来!福来福来,福从天上地下来!”
还有:“此屋坚固非凡,出入平安,风雨不侵,水火不起。”
还有他们听不懂记不住的,反正都是吉祥话。
这些就够他们学的,不管是说给别人听还是回自家屋里念念,那都是很好的呀。
尤其馋孩子们,瞬间学会了四面八方来的梗,嘴里嘟囔着:“肉来,肉来,肉从四面八方来!糖来,糖来,糖从天上地下来!”
家里老娘听着,挥了挥巴掌,“巴掌来不来?”
一天到晚就惦记吃!
馋孩子们瞬间溜了,赶紧捡柴火去。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