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裴长青也想媳妇儿呢,他悄悄拿了沈宁一条发带,其实就是染色的麻布,卷起来当发带用。
他把发带放在枕边,好像能闻到阿宁的气息。
也没想多一会儿,毕竟累啊,想一想媳妇儿,他就睡得酣沉。
第二日裴长青他们继续去杨家盘炕,沈宁家里也照旧忙忙碌碌。
裴父和老头子们都打了鸡血,一早就去地窨子编席。
有人端了个破瓦盆过来,放在角落,丢些木头进去点个火盆照亮。
他们要在早饭前把另外一领炕席编好。
依然是中间开光大福字,看着就喜庆。
阿年和珍珠各自做完早课,也给大丫二丫几个孩子继续上拼音和算术课。
现在他们进行到听音标拼音以及的步骤。
阿年写一个字,他们不认识,他领着他们读,然后他们自己标注拼音。
标注完的就要记住字的读音和模样,先不要求会写,但是要求认识。
这是给大丫二丫的突击课。
先尽量多认识字,慢慢地再学写法。
今儿阿年和珍珠要去书肆,所以就早上晚上教,其他时间他们复习,或者跟着二蛋学一点。
沈宁的员工手册最初版也好了,给阿年请他白天帮忙誊抄并标注拼音和声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部分繁体字沈宁还不会写,她就写别字或者简体字,让阿年给润色修改。
小鹤年翻着看了看,又看沈宁,“娘,你……”
沈宁:“哪里不对吗?”
小鹤年笑道:“没有,挺好,娘想得真好,我看爹的建筑队也可以学。”
沈宁笑道:“回头村里人都可以学。”
这就是最基本的识字手册了。
珍珠跑过来,“娘,你放心吧,我肯定会帮阿年整理好的。”
沈宁就笑,指定是小少爷帮阿年,你就一个挂名儿的。
三婶儿刚回来也不在家收拾,一早就跟着大伯娘、四婶儿几个过来干活儿。
“阿宁,你也给我指派个活儿,我指定干好。”
三婶儿看大嫂当生产管理,四弟妹做后勤主管,她也眼热。
沈宁:“三婶儿,你专门负责收发货吧,这些坛子缸的,哪个先发哪个后发,我都做了标记的。哎呀,你们也得学学拼音和数字,要不看不懂先后,发错可麻烦。”
大伯娘几个一听瞬间紧张了,“学,俺们学!”
沈宁:“大丫二丫,你们任务艰巨,还要负责教奶她们学习啊。”
先教她们认识几个数字和字母就好,用来标记先后。
这个简单好记,比单纯写汉字容易。
等吃早饭的时候裴父和裴大伯几个把另外一领红席给抬出来。
一个人抱着就行,但是他们为了隆重的仪式感,几个汉子给抬出来的。
就……沈宁默然。
虽然赶得急,但是活儿和之前那领一样好,篾子细腻光洁,没有一丝毛刺儿。
红色抢眼,所以尽管红色的篾子和淡黄色的一般多,看起来也红红火火的。
高粱红配淡金色啊,不只是乡下人爱,生意人更爱。
红色和黄色是生意人最爱的两个颜色,一个红火,一个象征金子、财富,肯定会受欢迎的。
裴母也跟沈宁说了裴父想继续招工的事儿。
沈宁摩挲着新的红席,笑道:“爹,冬天活儿少,很多汉子都闲着呢,要不给你招几个年轻的?他们学得快。”
裴父摇头,“阿宁,年轻人来年还得耕地种庄稼,不能一直编席。我寻摸着还是找那些本身手艺好的,再就是身体有点毛病又不耽误干活儿的。”
还是半大老头子更好,诸如腿脚不那么利索的、耳朵不那么灵敏的,他们不适合下地干活儿,那就过来学编席,也当上工一样天天过来呗?
因为沈宁和裴长青总拉拔那些家境贫寒的,裴父也有意识地这样学。
他还没怜贫惜弱的想法,毕竟自家也才脱贫,而是寻思给二郎和阿宁造好名声。
二郎不是说他也要读书吗?
可一把年纪再读书终归是晚了,吃亏。
他就寻思要是二郎有个好名声,那以后读书兴许也能得先生们高看?
保不齐哪个当官儿的高抬贵手,二郎就考过了?
这想法他就和老婆子说了,可不和外人说,免得人家说他家不安好心啥的。
沈宁看裴父有自己的主见,也挺高兴的,“成,就按爹说的来,我给吆喝一声。”
她就去村头跟妇女们说一声,“谁家亲戚做编活儿好的,可以过来找我公爹试试,还有那些腿脚不利索不能下地但是手巧的,能学编活儿的,也过来试试。”
说完她叹口气,“要是咱村都识字多好,以后写个通知往土地庙上一贴,大家都能看见。”
得不断给她们洗脑,让她们知道识字的好处,让她们主动把孩子送出来学拼音数字。
这些孩子经过十来年的培养和成长,将来都是她和裴长青以及阿年珍珠的助力啊。
从娃娃抓起,根红苗正,比心思驳杂的大人好管理。
妇女们一听,都瞪圆了眼睛。
诶呀,不愧是豆腐娘子啊,真敢想啊。
还让她们都识字,可太看得起她们了吧,哈哈。
沈宁笑了笑,“都忙去吧。”
妇女们目送她离去,立刻给后头村民传消息。
“豆腐娘子公爹继续招人编席呢,要手艺好的,不会编席的就要手巧学得快的。”
“要年纪大些的,腿脚不那么灵便的。老爹也怜贫惜弱呢,知道这些人日子艰难特意拉拔,都帮忙传传话儿。”
现在对村民们来说豆腐娘子一家就是真善美的化身,连阿年和珍珠都被尊称为小公子、小娘子了。
裴父裴母更是受人尊重。
沈宁开豆腐坊,除了每天来帮工的,村里家家户户都能送豆制品参选,只要干净、质量到位,都能选上。
全村跟着受益。
同时,豆腐娘子家的生意也惠及周边几个村子。
他们来送豆子、白菜、秫秸、柴火、粗麻布,豆子白菜秫秸这些卖完就得,但是柴火只要能打来就可以一直送,还有粗麻布,只要能割到野生麻搓麻线织粗麻布,就能一直送。
现在裴老爹又招人编席,还专门要腿脚不好平时不能干活儿的老头子,不说这些老头子们感激涕零,就是年轻人也感激呀。
这些老头子不能下地,自家人都嫌弃,出门更找不到活儿。
现在人家裴老爹要,这是多大的仁义啊!
种完麦子,大家都没什么活儿了,又找不到赚钱的营生,多少人在家里急呢。
所以附近村子都动起来了。
那些会点编活儿、学得快的老头子,自己能走的就主动来报名,不方便走动的就让儿孙给背过来、推过来。
能赚钱的营生,只要选上就烧高香了,谁能错过啊?
要招工,自然也得有地方。
裴父又跟沈宁商量,还得挖几个地窨子,得用木头、椽子、茅草什么的。
沈宁大手一挥,挖,用什么材料管够儿!
家里换来的那些椽子挑挑拣拣已经用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烂了就是太细不堪大用,只能留着烧火。
再用就得跟人买,沈宁给支钱。
麦草什么的倒是没问题,甭管稻草、茅草、芦苇的都能用来盖顶,上面再糊黄泥草就行。
这活儿裴父不让会编席的人干,而是从村里找种完麦子闲在家的劳力。
他觉得不是什么大活儿,不用给太多工钱,20文他舍不得,一人15文好了。
得给儿子媳妇省钱。
即便这样,大家伙儿也乐不得。
裴父选了大伯家的裴二柱,三叔家的二民,另外从村里找了几个汉子,让他们争取一天半就把另外三个地窨子挖好盖起来。
四叔家的小儿子裴金子今年十四岁,也跟着帮忙。
四叔和四婶儿不好意思要钱,说小子没长大,不算整劳力,裴金子却不肯,说自己都下地干活儿了,必须给钱。
裴父就给他七文,他乐得很,干活儿那叫一个卖力。
而龙庙镇,今儿王大、裴大柱几个用裴大伯家的木板车拉了两个炕柜,两张炕桌,还有一领炕席。
把阿年和珍珠送到书肆之后,他们就飞奔去找宋福瑞。
宋福瑞看到成品以后哇哇赞叹了半天,也只是说什么“哇,好看!哇,真好看!”
然后又找上禚元杰显摆。
禚元杰当即就爱了,“兄弟,这是二舅兄为我的炕订做的,你看大小正好,你的炕有点长了。”
宋福瑞也猜到这是裴长青自家炕上的了,而他的炕是顺着山墙砌的,比人家的都长,自然得另外订做。
即便如此,他也得拿捏一番才让给禚元杰,“兄弟,我对你可是掏心掏肺的。”
禚元杰揽着他的肩膀,“哥哥知道呢,放心,哥哥不会亏待你的。我把炕席和炕柜放在铺子里,那些买材料的看到还能不心动?”
为了做宣传,他也忍痛割爱,不往自己炕上铺。
毕竟买材料的去铺子,又不会来他房里,再带人去看多浪费时间啊?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