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44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阿年不聪明么?

若是阿年在自己的位置上,怕是比自己更聪明,读更多书呢。

这些孩子不聪明么?

若是他们也生在富贵人家,谁又说他们不聪明了?

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先生总说一个人如果能在学问、思想上启发世人,便可成圣。

这珠算、这拼音,皆可成圣吧?

他只是一个孩子,再聪明也是一个孩子,思想还没受禁锢,不会像大人那样受身份阶级限制,觉得只有名满天下的大儒才值得敬重。

在他看来,研究这珠算的豆腐娘子一家,值得天下人敬重。

因为他们会造福天下,造福这个国家。

有了珠算,从六部到地方衙门,到各大商户、粮仓等,人人皆受益。

有了拼音,普通人可学识字,识字是开启智慧的开端,开启了智慧他们就会懂礼仪知羞耻,整个国家就会进入一种文明有礼的状态。

小少爷越脑补越兴奋,很想立刻就给先生写信。

他觉得只有先生懂他这种想法,也只有先生支持他,可以跟他讨论,其他人只会斥责他不务正业!

晚上他要和阿年一起给先生写信!

因为学了一白天,所以等光线变暗,看不大清的时候小鹤年就给孩子们放学,让他们回家自学。

“如果家里人愿意,你们可以一边复习一边教他们。”

孩子们排队立正,给小鹤年鞠躬,“阿年小先生,辛苦啦。”

小鹤年笑起来,“明天见。”

明儿他也不去书肆。

小少爷:“阿年,你很有先生的样子。”

小鹤年这才有点不好意思起来,毕竟师兄比自己学问好嘛。

小少爷已经拉住他去商讨给萧先生写信的事儿了。

小鹤年听闻他要把茅厕都写在信里,表情惊恐起来,“师兄?”

不必,大可不必!

小少爷:“先生跟国子监熟,经常去讲课,让他把国子监的茅厕改改,方便以后咱俩去读书。”

小鹤年眼睛瞪得更大了。

国子监?

师兄?

不是,我连正经学堂还没去过一天呢!

就国子监了?

小少爷却不管,拉着他就往屋里走,“还有肉签子、锅包肉、煎饼果子,都要告诉先生,让他教给厨娘,这样先生也就有口福啦。”

之前红烧素鸡什么的他都告诉先生了,不知道京城能不能买到素鸡,希望成家镖局往京城走的时候会带一些给先生。

小珍珠和阿鹏练拳热气腾腾的回来。

小珍珠现在除了跑步、站桩、扎马步、打坐,还跟着阿鹏学一套简单的拳法。

非常简单,只有几个动作,无非就是出拳、踢腿,但是又有很多变化。

阿鹏要求她先练力量,让拳头又沉又重,达到一定力量以后再追求速度,让拳头又快又狠,最后一个境界就是拳头看似轻飘飘,却是快准狠,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这就是一辈子的功夫了,欲速则不达,慢慢练,而且常练常新。

没有什么花哨的招式,就是练,在一天天的练习中自己发掘招式,拳头从不同的角度打出去,从不同的角度收回来,不管直拳、冲拳还是左勾拳右勾拳的,都是出拳。

你只要把拳头练好了,什么招式都是信手拈来。

这是阿鹏教给小珍珠的。

小珍珠是个好徒弟,毫不质疑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一个练,一点都不打折扣。

阿鹏告诉小珍珠,以后你会认识很多人,会有很多人想当你的师父,告诉你他有什么什么独门武功。

那些说自己飞天遁地的,无敌剑术刀法的,都是骗人的。

招式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打的。

你只要练好了自己的拳脚、眼睛、耳朵和感觉,不管敌人从哪里出招,你都能瞬间破解。

只要你找到对方的弱点,你够快、够狠,敌人再花哨的招数也不够看。

所谓一力降十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便是这个道理。

阿鹏说如果性命攸关,不要管任何招式,也不要管别人出什么招式,你只需要尽快杀掉对方,这比什么都强。

哪怕你没有招式,哪怕你参加不了什么比武大赛,那你也是赢家。

小珍珠还小,一下子听不懂,但是她会牢牢记住阿鹏的话。

晚上小鹤年和小少爷一起给萧先生写信。

阿鹏则回镇上取他和小少爷的被褥。

阿年家还没脱贫啊,家里都没待客的被褥,不是,是自家盖的也不够。

没看珍珠还和娘一个被窝么。

阿鹏临走前小少爷给了他一个隐晦的眼神儿。

以阿鹏对小少爷的了解,这是叮嘱他别拿平时的被褥。

他们平时盖的是蚕丝被,这边儿谢家给准备的还是丝绸的。

以前他没觉得如何,就是被子么,现在看着阿年家朴素的被褥,他觉得要是阿鹏把七奶奶给他准备的奢华被褥拿过来会很奇怪。

阿鹏自己骑马回镇上速度是很快的,不多久就回来了,驮着两个铺盖卷。

小少爷看到以后松口气,还好是棉布的普通被褥,不打眼。

阿鹏朝他笑了笑,表示自己怎么会那么没眼力见儿呢?

为了招待小少爷和阿鹏,裴母晚上搬到沈宁炕上,小鹤年和宝儿则回去。

男人一炕,女人一炕。

毕竟大户人家讲究男女七岁不同席嘛。

信写到一半儿,宝儿困得里倒歪斜的,时候不早了他们也收拾睡觉。

小鹤年就邀请师兄一起去茅厕。

沈宁在西间听着就笑,虽然俩孩子早慧聪明,可孩子就是孩子,小学生么,结伴儿上厕所。

为了招待阿恒,小珍珠很大方地把给娘摘的野花放到东间窗台了,这样阿恒明早一醒来就能看到美丽的野花。

睡着热乎乎的暖炕,小少爷的心就被填得满满的,那个凄风冷雨的夜晚生出来的那点遗憾就被补满了。

京城,萧宅。

萧先生前儿偶感风寒,怕给宫里过了病气,便告假在家休息。

他既不出门也不待客,而是关门闭户亲自指点庖厨做红烧素鸡、油焖素鸡、素烧鹅以及油炸豆腐再塞肉。

他的习惯使然,庖厨一直用俩,多是三十大几的夫妻。

这个年纪懂事,又不爱惹事,会踏踏实实钻研厨艺。

一边指挥庖厨,他一边看看来信。

信是成家镖局来的。

他把心爱的阿恒留在乡下,自然不会全然不管,小谢庄谢家就是场面上的照顾人,实际是成阳镖局。

但是为了避嫌,成家和阿恒又没多少接触,只是从旁保护。

成家来信比阿恒快,阿恒的信走正常途径,镖局的信会加急。

他让成家帮忙关注裴二郎一家,如果有麻烦就帮一把,但是不必告知。

镖局定期给他写信,他对裴二郎和豆腐娘子的事儿自然了如指掌,也知道不少趣事儿。

既然让阿恒跟这家人接触,他自然不会不加调查。

信里说裴二郎夫妻俩挺谨慎周到的,即便做着豆腐坊的生意也没得罪什么人。

柳家大爷只是打听素鸡方子,收买不到也没出下三滥手段,县城各大酒楼和饭馆甚至茶楼戏楼青楼的都跟豆腐村做生意,因为进货价公道,所以大家合作愉快。

成家没帮上什么忙,倒是通过酒楼饭馆的拉拉杂杂下了不少单子,还学了几个新菜式。

新学的菜方还在路上,之前的素鸡素烧鹅什么的就到了。

顺便也给萧先生送了一篓子素鸡。

得亏天凉,北方都冷了,素鸡一路坐车坐船骑马的,到了萧先生手里也没变质。

闻着香喷喷的红烧素鸡,萧先生看看信纸,上面还说豆腐娘子有比别家更好吃的腐乳、腌白菜,只是还没拿到货,听说还有一种神奇的变蛋、麻酱鸡蛋。

因为各酒楼饭馆也还没见过,他们自然也不知道变蛋和麻酱鸡蛋什么样儿。

萧先生的好奇心却被勾起来了。

这些年大江南北的他什么没吃过?却没听过变蛋。

不会是腌咸鸭蛋臭掉了吧?

有人专门爱吃臭掉的咸鸭蛋,也叫变蛋,不过想必豆腐娘子不会如此。

“先生,红烧素鸡和素烧鹅好了,油炸豆腐慢一些。”

毕竟还要塞肉嘛。

萧先生也不讲究,就在厨房空地落座,面前是做熟食的面桌,摆着几盘新菜。

为了品尝素鸡的味道,他特意让庖厨做了两种,一种不加配菜,一种加上木耳香菇等。

他夹起一块红烧素鸡,因为事先炸过,外酥里嫩,再下锅红烧,又香浓又软嫩丝滑,吃到嘴里都是说不出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