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5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田氏挑眉,“哟,这是分家发财了呀,说起新屋子就起新屋子。”

除了她公爹这么能干的人,谁家能随便盖新屋子?

即便干打垒、夯土墙都得准备个三年五载的。

木头不是一天长成的吧?

请人干活儿不给钱也得管饭吧?

家里哪有那么多余粮,那就得年年攒点。

对于田氏的阴阳怪气沈宁不以为忤,反而笑道:“说是新屋子,就是土坯房,砖瓦房哪敢想啊。”

她这么说,田氏脸上露出得色,因为整个裴庄就她婆家是砖瓦房!

恰在此时,高里正从外面回来,看到沈宁和小鹤年严肃的面容立刻转为和善,“鹤年,你果真会背千字文么?”

小鹤年大大方方道:“回里正爷爷,会的,都是跟我大伯大哥学的。”

高里正刚在东边碰到裴大伯说了一会儿话,知道裴二郎分家以及小鹤年悄悄跟着学识字的事儿。

他很是惊异,所以想亲眼看看,亲自考考。

田氏只知道沈宁分家并不知道小鹤年的事儿,闻言露出厌恶的神情。

这个沈氏真是虚荣,吹什么不好,吹她那个笨蛋儿子是神童,要不要脸呐?

【作者有话说】

宝子们,从23章开始入V,就是11月19日,周二早上那章就V了,入V当天会多更的,当天会发红包,宝子们多多订阅支持,么么哒。

第21章 新户帖 我娘当家

沈宁跟里正问好,里正笑呵呵地寒暄两句,朝小鹤年伸手,“来,高爷爷领着你。”

小鹤年也没犯怵,任由高里正牵着他的手往院儿里走。

他却很清楚,高里正突然对他这么热情,是因为他会背书,他不会背书的时候里正可不会这样对他。

里正对读书人都很热情,对大伯也这般。

他虽然不懂背后的道理,但是他会举一反三,悄悄记住,然后模仿。

他不慌不忙地背千字文给里正听。

高里正年轻时候也读过书参加过科举的,只可惜文才实在有限,考了五年也没考过童生,最后只得遗憾放弃。

后来他着力培养儿孙,可惜读书真的需要天赋,他几个儿子都不行,几个孙子都送去启蒙也就一个尚可,其他的启蒙识字不做睁眼瞎就拉倒。

如今他那个八岁的孙子也在柳家洼读书。

背了十几句他们就进了堂屋,高里正态度很好地让他们落座。

里正老妻这几日不在家,去探望生病的闺女了,他让大儿媳过来陪着沈宁。

田氏看得很是不满,他们家堂屋是会客的地方,公爹在除了婆婆其他儿媳妇是不能上桌的,今儿他竟然让村里有名的泼妇坐下。

这不是丢人么?

难道泼妇还能比她高一头不成?

小鹤年背了三分之一左右高里正就让他停下来,又问会不会写。

小鹤年如实道:“不是全都会写,只会写一些简单的字。”

田氏又撇嘴,会背个三字经千字文了不起?

她儿子会背得更多好吧。

高里正拿了笔墨纸砚出来,要给裴二郎家写新的户帖,温和地问小鹤年:“会用毛笔不?”

小鹤年也如实回答:“不会,小时候大伯教我,我手笨,学不会。”

田氏立刻露出鄙夷的神色,她就说嘛,平时呆呆笨笨的,怎么可能突然就能背会写了?

果然还是个笨的,只是人家裴童生会教罢了。

高里正却是个人精,一下子就明白怎么回事。

年过半百,当了二十年里正,见识过很多人和事儿,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事儿,哪里还有看不透的?

他简单和沈宁问了几句分家以及老人养老事宜,然后就拿出一份早就裁好折叠好的户帖。

巴掌大,对折。

沈宁拿出分家契书递给他。

高里正扫了一眼,虽然跟裴大伯简单聊过几句,可看到分家契书他还是颇为惊讶。

裴端竟然同意给裴母三亩地,这样裴二郎名下一共有十一亩地。

这是裴端大方?

以高里正对裴端的了解,那不可能,只能是这次分家有什么逼着裴端不得不如此。

裴二郎有如此本事?

还是眼前这个妇人?

高里正以前对裴二郎和沈宁都没什么印象,只是村里一对普通的愚夫愚妇,不值当他正眼看的。

可现在他们能成功跟裴童生分家,还能分到这些田地,又有如此一个聪慧的小儿,就让他不得不正眼相看。

高里正有自己的交际准则,需要巴结的,需要平等相交的,需要耍手段的,需要……

裴二郎夫妻有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小儿,那是可以待价而沽的。

他心里想着,脸上却挂着温和的笑容,时不时还让小鹤年看看他写的字,问认不认识,让他给娘念念。

小鹤年就把他写的户帖念了一遍。

【一户裴长青,淮洲府成阳县裴庄民户,计家五口。

男子两口。成丁一口,本身年二十六岁。

不成丁一口,男鹤年七岁。

妇女三口。妻沈氏,年二十四岁。女珍珠,七岁。

事产

地一十一亩。熟地八亩,荒地三亩。

草房两间。】

下面是立户帖人,还有皇帝年号时间等。

高里正笑着摸摸他的小揪揪,“是个聪慧的孩子。”

他看对面的沈宁目露疑惑,笑问:“鹤年娘,这是有什么疑惑?”

沈宁小声道:“里正伯,我们家那三亩荒地……”

那是三年前裴二郎开的荒地,免税三年,今年秋天应该交税了。

高里正闻言呵呵一笑,“那片地我看过的,地薄,收成不行,还是按荒地来吧,过两年侍弄熟了再交税。”

沈宁便不再多问,只谢谢里正。

她心里虽有疑惑却不会多问,留待以后和裴长青慢慢观察。

她又问了一下房屋,分家登记的是两间草屋,等他们划了宅基地,自己家是不是可以盖三间?

高里正笑道:“那是自然,别说三间草屋,就是三间瓦房,你们以后想盖就盖。”

在旁边作陪的田氏又忍不住歪嘴,还想盖就盖,以为是焖豆饭那么容易呢?

看沈氏那穷酸样,怕是一辈子也盖不起砖瓦房,等他儿子成亲能盖草房就不错了。

户帖无误,高里正就盖上里正的小印,然后交给小鹤年,让他拿好。

他对沈宁道:“户帖新立,你们就是单独一户,以后单独交夏税秋粮,单独服徭役,税额届时会通知的。”

本朝正税低,但是其他附加税、损耗多,而且每年可能不一样,所以需要里正到时挨家挨户地通知。

户帖是给民户保管的,高里正一般会积攒几户或者有事去县里的时候顺带去县衙户房把他们的户籍信息也更新过来。

沈宁应了,又拿出一串钱,问高里正应该交多少润笔费和纸墨钱。

听裴大伯说以前是32文,后来朝廷有新规定便宜了几文,现在只需要24文。

当然,裴端那边也得交24文。

高里正笑着摇头,“近来朝廷为了鼓励民间兄弟析户,增加户口,颁布了一些新条令,允许里正根据各家情况酌情减免新户的立户费用。你和二郎刚分家,处处用钱,这个钱就给你们免了。”

沈宁一怔,不管原主印象还是听公婆的意思高里正不是多好打交道的一个人,怎么今儿这么好说话?

随和得让她怀疑记忆里的高里正是不是眼前这人。

原主记忆里高里正不苟言笑,每次见面都非常严肃、吓人,她大气都不敢喘。

今儿不但和和气气,还给减免立户费用?

不是有什么猫腻儿吧?

虽然疑惑,沈宁也没表露出来,只再三致谢。

旁边的田氏不满之情都要从脸上摔地下了,公爹是不是老糊涂了,都没给别人减免,凭什么给这泼妇减免?

那可是24文,一斤猪肉还多呢。

实际她们都不知道朝廷这两年为了增加徭役赋税的数额,鼓励析户,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减免立户费用以及减免新户当年一部分赋税就是其中两项。

但是里正们并不会跟民户交代清楚,依然延续从前的旧规定,该收钱收钱,该收税收税,只有他们想交好的人家才会由他们送出这个人情,让对方感激他们。

有本事知道朝廷新规定的人家,基本都是官宦乡绅之家,这些人家大部分不需要纳税。

而纳税的普通百姓,也不可能知道这些规定。

甚至他们从来都不清楚他们这一辈子到底要交什么税,交多少税,反正都是里正说收多少就是多少。

别说朝廷新规定,即便是县令的规定他们也不知道的。

立完户帖,沈宁又询问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