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30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乡下普通火镰不好用,他俩挨个擦半天没擦着。

宫嬷嬷也不催促,非常有耐心,见他们实在打不着,这才蹲下手把手教一遍。

“我这样教,再学不会你们可以去东院儿找块豆腐撞死了。”

好不容易生上火,又发现锅里没添水,卢锦赶紧去水缸拎水。

宫嬷嬷的声音如影随形:“手脚麻利点,别跟七老八十似的,大冬天你把水洒地上,是想摔断我的胯骨吗?”

卢锦动作慢了,她又讥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今年八十八了呢。”

卢锦今年十五岁,生得唇红齿白,机灵利索,哄得太子很亲他,自然是有手段和心机的。

只要他舍得下脸皮,他可以哄任何人开心。

可在这里,在两位嬷嬷手里,他硬是没了用武之地。

他瞬间明白若是不能收起一身脾气,只怕不能好好离开这里。

他忍。

陈琦站在东间门内,借着灶膛的火光打量了张顺和卢锦一眼。

他方才似乎听见卢锦和张顺互相叫了名字,有些不确定,又仔细听一下,确实是这俩名字。

再看他们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骄矜,还有两位嬷嬷的气度,加上昨夜的顾千里,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虽然这两人现在非常年轻,跟记忆里飞扬跋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太监不太一样,可名字一模一样,模样也有五六成相似。

几年后元丰帝驾崩,少年太子即位。

这位新帝如同一个顽童,顽劣不羁,全无一点先帝勤政仁君的影子,不重用贤臣,反而亲近太监,导致太监们一个个弄权专横,搞得朝堂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而新帝年幼时的玩伴就有卢锦、张顺、王永、冯彬等人。

王永专权跋扈,抢占民田,甚至乱改田制,加征赋税,搞得当地民不聊生,甚至激起民变、藩王造反。

冯彬则在朝中弄权,结党营私,残害忠良,大肆扩张太监特务机构。

因为他们的暴行,无数人受害,无数人被连累,包括他以及很多很多人,也包括珍珠、阿年。

而卢锦和张顺虽然嚣张跋扈,但是没坏过王永冯彬等人,反而在太监争斗中死于非命。

虽然从现在看是十年以后的事儿,可他脑海中那些惨烈的经历却仿佛就在昨日,让他这些天恍恍惚惚,彷如做梦。

他有些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他现在是死了还是做梦还是像话本里说的还魂?

他还没有弄清楚。

因为眼前这一切和他记忆的小时候完全不一样。

虽然时隔很多年,小时候有些记忆都模糊了,可他九岁死了爹,娘被老太太找借口休掉,姐姐被送去府城当了冲喜娘子,而他被二哥三哥带去北方“走失”了。

实际陈三将他卖掉了。

也是他幸运,买主是宫里一位张公公,想物色一个给自己养老送终的儿子。

那时候他还小,又惊又怕又恨,恨老太太大哥二哥三哥,想把娘和姐姐救回来,又不知道要讨好张公公,反而被其他养子欺负。

后来他学会讨好张公公,过了两年终于取得他的信任,张公公却在宫中失利,被其他太监合伙扳倒,赶出宫里。

张公公带着他南下,打算回江南养老,特意绕路他老家成阳县,在那里给他买了一个小媳妇儿。

那个小媳妇儿就是12岁的珍珍。

那时候她不叫珍珠,大伯娘说她不配叫珍珠,只能算一半儿。

而且珍珍说她七岁就没了爹娘,跟着爷奶大伯和大伯娘过活,后来爷奶相继病死,她和弟弟在家里就很多余。

她说大伯以前一直想把小姑嫁给人家当妾换前程,可惜没成功,现在他们打算拿她换。

她当然不肯配合!

挨打挨饿也不肯配合。

她大伯娘就发狠给她卖掉了。

她说张公公很和善,给他儿子做媳妇儿应该不差,不过她还有个弟弟,她得偷偷带着弟弟走,还让他帮忙。

她不想让弟弟留在家里被大伯他们当下人使唤,万一也给卖掉当小厮呢?

可惜造化弄人,张公公被对头派人追杀,他和小媳妇儿被再度发卖。

他们如没有自由的草芥,在命运的洪流里苦苦挣扎,直到最后一刻。

时隔多年,这些记忆却无比清晰,清晰得他想起来都有些头晕。

清晰得他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娘和姐姐还在身边,珍珠还活着,她爹娘弟弟爷奶都在身边。

他真的好怕这只是一个梦。

仔细想想他和娘、姐姐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是……珍珠的爹娘没死。

他们没死,还变得这么厉害,不但改变了自家的命运,也间接地改变了很多别人的命运,包括他和娘、姐姐。

但,这不是他知道的过去,所以,他怕这是梦。

是自己不甘心,于临死前做的梦。

可哪怕在梦里,他也想再挣扎一次,像珍珍说的那样“我是不服气的,我就要清清白白地活着,哪怕身不由己,我的灵魂也是自由而清白的”。

清清白白地活着,哪怕粉身碎骨。

沈宁洗漱之后先和裴长青去东院儿跟苏婆子打个招呼,再去米粉作坊看看。

米粉作坊这边儿多了三盘石磨,男人们早饭之前先过来推一气米浆子。

转一圈两人回来准备吃早饭,却见陈琦蹲在西院儿影壁那边儿的墙角不知道干嘛。

沈宁:“陈琦,吃饭了。”

陈琦用力搓搓脸,擦掉睫毛上沾的泪珠,站起来应了一声。

沈宁:“眼睛怎么红了?”

陈琦笑道:“刚才墙上有只喜鹊,我想逗它,它扇起一蓬雪,给我迷了眼睛。”

沈宁歪头看看,“雪没事儿的,只要不是沙子就行,吃饭了。”

在宫嬷嬷的指导下,卢锦和张顺好歹做出一顿早饭,摊了几个卖相不佳的煎饼,煮了一盆卖相还行的米线,一人一个的水潽蛋,另外准备了几碟子下饭的小咸菜。

卢锦白净的脸上都是锅底灰,头发上还沾着草屑,张顺手上烫起两个燎泡,两人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裴父裴母落座,沈宁和裴长青也落座吃饭。

看宫嬷嬷还想教训那俩,沈宁寻思到了配合俩老太太施恩的阶段了。

黑脸红脸要一起唱嘛。

四个小厮也不是一直住她家,人家就来学几天厨艺,兴许学会拼音就走,没必要闹太严肃。

她笑道:“宫嬷嬷,咱们吃饭吧。”

宫嬷嬷这才对四人道:“沈娘子让你们吃饭,就坐下吃饭吧。”

白天他们都在堂屋吃饭,两张方桌并排摆放。

卢锦和张顺审时度势,立刻跟沈宁道谢,然后抹一把脸,勤快地帮大家摆碗筷、倒水。

沈宁:“不用忙活,你们都坐下吃吧。”

吃完饭裴长青继续和陈琦背书,沈宁去作坊忙碌,裴母和谭秀做针线。

陈玉箫先去学习班上两节课,学识字加算术,然后再回来做针线。

水嬷嬷让小全子小才子负责喂马、饮马,哦,马匹暂时被阿鹏他们赶去小谢庄了,等回来再说。

今儿水嬷嬷先领他俩去镇上熟悉一下,方便以后采买,顺便试探一下他们和另外俩小太监的身份、心思等。

知己知彼,才好管理。

顺便去书肆看看顾千里走了没,没走就见个面,走了就以后再说。

至于学拼音,下午再开始也不迟。

卢锦和张顺俩却是上午就被宫嬷嬷安排去学拼音了。

坐在八面漏风的草棚子里,卢锦和张顺心里把嫌弃的白眼翻上天了。

这寒酸的草棚子!

这一堆小孩子、半大孩子,甚至还有几个老头儿老婆儿。

我滴天呐,可真有乐子!

冬天没啥活儿,除了在家做豆制品的、练习编草席的、做针线的,有些人没活儿就跟沈宁申请也过来学习。

难得有村里大人主动过来学习,沈宁自然不拒绝,让二蛋给安排。

人多热闹,有竞争、学得快,能更好地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卢锦和张顺过来就见到仿若勾栏瓦肆看戏的场景,一群大人孩子各自坐着小板凳,仰脖儿望着前面挂着的黑木板以及挂画。

一个不知道有没有十岁的男孩子坐在前面,用根细长的棍子指着黑木板说上课,又让人先读挂画上的拼音。

“abcde——”

几个小孩子突然一声长啸,吓得卢锦和张顺一个激灵。

蒜苗、蒜头、锁头、毛蛋等人刚才看到卢锦和张顺撇嘴不屑的表情了!

敢瞧不起他们学习班!

震他!

之前沈宁看小孩子们学得挺不错,就启发小珍珠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来背诵拼音字母。

这样比小学生初学的aoeiu顺序更加朗朗上口适合背诵,而孩子们记性好,跟着唱几遍就能顺下来,顺下来以后再认、写就更容易,会认会写以后再按照元音、辅音组合来拼读又简单很多。

现在即便还没开始学拼音的孩子都会“abcd”顺到底。

不管多复杂的东西,只要几个字一组,再给安排上韵律,背诵就变得容易很多。

比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组合韵律,习惯344的听见443就会懵。

等孩子们读完,二蛋就开始分组安排功课了,老生学识字,新生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