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沈宁和裴长青对视一眼,明白了,这是报丧来的。
家里老人没了,儿孙们要尽快给亲朋报丧,然后搭灵棚、装殓、停灵,等亲朋们来吊唁。
前来吊唁的人越多越好,一是说明死者生前人缘好,死后很多人来送行,二自然是人多上的礼钱也多,家里可以收一笔,抵消办丧事的花销,毕竟丧礼比婚礼还要破费。
而他们之所以来找裴长青和沈宁,自然是因为他俩现在是这十里八乡最有名的人。
让他们去参加婚礼、葬礼,主家有面子。
当然,吴大还存了另外的心思,眼瞅着沈宁的作坊越来越大,跟县城、府城大老板们交好,裴长青也越来越能干,还跟县衙搭上关系,他们自然想恢复走动,苦于一直找不到契机。
现在老爹没了,他们要给亲朋报丧,就想顺其自然跟裴二郎恢复来往。只要两家恢复正常走动,那自家以后也能借上裴二郎的光。
这时候都是死者为大,只要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人死怨清,都不能再计较。
沈宁和裴长青自然不会跟死人计较,更何况他俩压根儿就没跟吴家置气。
当初要了赔偿分家以后,他们就把吴家抛到脑后去了。
后来诅咒事件俩人虽然怀疑是吴二却也没生气,反而顺势营销了一把,让豆腐村更团结,还让附近村子也更向豆腐村靠拢。
现在即便她家生意做得大,周边眼红说坏话的也没几个,即便有那么几个说风凉话的,也会被身边儿的村民怼得不敢再说。
而吴二也没再搞什么小动作,他们自然也就没当回事。
就算吴大存了道德绑架的心思裴长青也不怕,他和阿宁都是有原则的人,即便我和你来往,只要我不认可你,你也甭想借我的光。
宋家都不行,更何况你吴家?
这种表面的人情往来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裴母拦着要往屋里去的吴秀娥,大声道:“老大媳妇,那你快回娘家去帮忙,家里不用担心,有我和你爹呢,明儿老二会去吊唁的。”
今儿吴家忙忙叨叨的,过晌儿都未必能搭好灵棚,去了还得给他们干活儿。
吴秀娥见裴二郎和沈宁不请他们进屋说话心里很是埋怨,但是她爹刚死了,她也着实伤心,得回娘家去安慰她娘,还得给她爹装殓。
原本她一得了信儿就要去的,是大哥说要给裴二郎报丧,她才跟着来哭这一场的。
“二郎、弟媳,一定要去呀。”吴大抹着眼泪儿跟裴长青和沈宁施礼,然后和吴二互相搀扶着走了。
虽然跟吴童生没什么感情,可裴父裴母还是挺唏嘘的。
回屋,少不得又说了一阵子人生无常之类的话。
宫嬷嬷:“叫我说呀,没什么好想的,活着一天就快活一天,到日子两腿一蹬也没什么遗憾。”
水嬷嬷:“可不么,年轻时候总觉得有无限可能,争呀抢呀的,上了年纪以后发现其实自己身体硬朗,牙口结实,无病无痛的,比什么都强。”
裴母也感慨:“说俺们庄户人,也没什么争抢的,整天就和老天争粮食了,上了年纪也一样身体不硬朗牙口不结实,到老累出一身病。”
要不是分家跟着老二了,保不齐老头子已经累死了,她也好不到哪里去。
沈宁和裴长青对这些人情不大懂,就问把大伯娘也请过来,商量一下给多少礼金。
大伯娘:“普通人家不给礼金,给几个鸡蛋、一碗面也是有的,要是宽裕的就给二十文,三十文就不少,多的给五十。像吴家是大户了,讲究些,二郎和阿宁现在也宽裕,上个一百文也行,一百真不少。秀娥是闺女,上大头,那是他们的事儿,你们分家了,不相干。”
潜规则就是今日上礼给别人,他日人家会还礼。
只是丧事不像喜事那么好听,大伯娘就不多嘴。
沈宁:“那咱就给一百,面儿上过得去就行。”
甭管别人给多少,在他们这里,吴秀娥娘家和自家的关系就是这样。
第二日裴长青带了一百文去上礼,吴家兄弟俩对他倒是客客气气的,吴二也再不张牙舞爪。
他再瞧不起以前的裴二郎也得接受现在的裴长青比他能耐的事实。
裴长青送上礼金,跟家属说节哀,家属一通哭来回谢。
他隐约听见那边儿写礼金的人还唱名单,“裴二郎上礼金——一百文!”
裴长青瞬间尴尬地脚趾抓地。
这家人真是有毛病的,有这样办事的?
多了少了的,这不是让人家尴尬么?
“裴二郎,过来上座,留下喝杯水酒。”吴大亲自请他。
裴长青婉拒了,“请节哀,家里还有事儿,实在走不开,抱歉。”
他没有多停留,告辞走了。
他和吴家人没感情,就是场面儿人情,自然不会留下吃饭,多待一会儿都难受。
裴长青不知道,屋里吴秀娥和俩姊妹正在拌嘴呢。
吴秀娥给娘家上了一两银子的礼金,俩姊妹还挤兑她给的少,“你男人是童生,一年赚四十多两,还靠咱爹的关系中的童生,咋不得给爹上个十两?”
“就是呀,你小姑子咋没来呢?她婆家可是宋家,咋不得上个十两?”
“哈,你小叔子竟然就上了一百文!咋好意思拿出手的啊?”
吴秀娥虽然有些恼怒裴长青赚那么多钱就给上一百文的礼金,可这会儿被挤兑得也翻了脸,“大姐,你俩叔子也分了家,咋就来了一个?三妹,你们和大伯哥也分家了,咋不来?你们也都有姑姐,咋一个也没来?”
两姊妹又开始说他们不是忙就是不在家,又说姑姐远来不了什么的。
吴秀娥一来气就去看上礼金的单子,找到自己俩姊妹。
合着她们一人就上了五百文!
大姐来的那个叔子就上了五十文礼金!
更让她来气的是晚上吊唁的宾客走了以后,嫂子和弟妹竟然直接在邱氏的屋里掐起来。
吴二嫂:“娘,你说,你是不是偷偷给我大嫂银钱了?”
吴大嫂:“我们是大房,以后要管祭祖,分家就要多分的。”
吴二嫂:“我们不是爹娘的孩子咋滴,凭啥偏心?”
大嫂和弟妹平时明明看着很和睦,说说笑笑的,怎么爹还没下葬她们先闹起来了!
吴秀娥气得直哆嗦,她爹才死呀,还是晚上一觉没醒过来去的。
家里人都没见着最后一面儿啊!
吴家这里闹腾得哭,小谢庄那边儿就是留恋地红了眼眶。
翌日一早,小少爷和阿鹏要出发了,小谢庄也派了几个本家子弟去京城给谢相爷送年礼。
小鹤年:“师兄,路上冷,坐车吧。”
小少爷点点头,“好的。”
小珍珠也笑不出来了,“阿恒,过了年早点回来呀,我们这里草发芽很早的。”
小少爷笑了一下,“好。”
陈琦朝他摆摆手,他回之一笑。
宝儿眼泪汪汪的,泪珠子吧嗒吧嗒往下掉。
小少爷上了车,阿鹏朝几个孩子挤出一个笑容,“那么,再会啦。”
小珍珠:“师兄,我会想你的,你要想我啊。”
阿鹏翻身上马,“会的,回吧。”
孩子们追着车队走了一会儿,停下脚步,看着车队渐行渐远,心里很是不舍。
谢肃之前跟小少爷道了别,这会儿就没挤进去,他哼了一声,不稀罕!
他追上小珍珠,伸手拍她的肩膀,“珍珠……啊——”
小珍珠满脑子都是阿恒和师兄走了,好舍不得呀,有人抓她肩膀,她本能反应抓着对方的胳膊脚底就是一绊子。
谢肃毫无防备地就被拍在了地上。
【作者有话说】
很多孩子的风雨是家给的。
——
第123章 试探 王永冯彬
小少爷走后,小鹤年便在家跟裴长青和陈琦一起读书。
裴长青和陈琦以背四书为主,小鹤年却按照萧先生给的书单慢慢看,并且做详细的笔记。
他依然每天练字,先去沙坑练两刻钟到半个时辰,下午再用纸笔练半个时辰,写得有模有样,沈宁和裴长青都夸写得好。
裴长青也跟他一起练。
陈琦犹豫了一下,也加入练字行列,要想科举不练好字是不行的。
小珍珠则每天练功加读书,读一丢丢四书,再随便浏览闲书。
闲书也没有市面上那种话本子,主要是各种笔记、游记、随笔以及各家史书。
之前小少爷从书肆带来一套史记,备着大家读书背书累了可以看史书放松放松。
史书里都是故事,娱乐性强,很对小珍珠的口味。
可惜她识字量还不够,而且书面语深奥、没有句读,需要她自己看,这就不轻松了。
她便瞅着读书三人组课间休息的时候让裴长青给读。
裴长青读了半天书,好不容易课间休息当然去找媳妇儿啊,就找借口敷衍她。
小珍珠看透了爹的敷衍,转身找小鹤年。
小鹤年多有心眼儿呀,咋可能白给她讲故事?
小鹤年提条件,“我给你读三页史书故事,还给你讲相关的内容,比如飞将军李广就有很多好听的故事,你呢要背两页四书内容,可以自己选,也可以我帮你指定。”
小珍珠白眼都翻上天了!
“阿年,你太冷酷无情了!”
小鹤年不为所动,因为他觉得哪怕小珍珠不需要科举,也需要读书。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