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51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钟主簿打断他,“陈三顶屁用?找陈老爷。”

这种时候陈大陈二都不顶用,必须陈老爷出面。

钟达仁立刻从后门溜出去,瞅着没人的地方钻,拐去前院儿想悄悄离开。

“哎,钟典吏,这里有份文书需要你签字。”崔书吏从六房院儿快速跑出来。

钟达仁气得够呛,这个混蛋是不是搁那儿盯着自己呢?

他拉着脸沉声道:“我有要事,回来再说。”

崔书吏还想去拉他,他却快速出门跑了。

崔书吏撇嘴,呸了一声,转身去找裴长青。

陆典史平日里勤奋,缉捕、治安都管理到位,不需要年底焦头烂额,这会儿反而轻松。

看到裴长青过来他还挺惊喜的,刚想挽着膀子说去吃酒,就看到外面马明和于光几人。

裴长青不等他问就把缘由说了一下。

陆典史都惊呆了,不是惊呆马明于光想勒索这事儿,毕竟他身为典史也清楚有些差役、官吏的投机行为,他只是惊呆于这俩人为什么这么蠢竟然试图越过成阳县父母官和他这个负责治安的典史去勒索人。

笃定他和曾知县不管?

应该是笃定被勒索人不敢反抗,也不敢声张,只会乖乖顺从地破财消灾?

若是别人说不定几十两银子给打发了,可裴二郎和沈老板肯定不会。

陆典史有一种被冒犯的恶心感和愤怒。

即便府衙要差人捉拿犯人,都不能越过他这个典史呢,除非他和犯人有勾结,上级明令瞒着他,否则就是蔑视!

欺负人!

他瞬间不爽了。

于光:“陆典史,你可帮忙通融一二呀,我兄弟真不是有意的。”

马明的手还被捆着,满脸恼怒,“陆典史,先给我松绑吧,这事儿就是个误会,且听我们仔细说。”

陆典史看了他一瞬,“马明,你腰牌呢?”

马明:“不知道掉哪里了,陆典史,这真的是误会。”

陆典史挑眉轻哼。

其他混子都用力低头含胸,生怕陆典史认出自己。

可惜虽然陆典史认不全他们,其他差役能呀。

陆典史的几个心腹差役上前就对他们一顿捶打,“大过年的,给三爷添堵,找不痛快是吧?”

不能打于光和马明,还不能打你们了?

府城几个混子也没逃脱挨揍。

几人不敢辩驳,只能哎呀哎呀地求饶,“三爷饶命,几位差爷饶命!”

马明于光就知道这是陆典史给自己下马威呢,也不敢再说什么。

陆典史便和裴长青一起去找曾知县。

曾知县正和林师爷在总结今年的工作内容,顺便安排一下来年的计划,盘算一下有哪些难题应该如何解决等等,再预测一下自己考绩中等还是优等。

按照他的总结估计是中等,不升不降,除非来年有新突破。

曾知县:“富贵险中求,成阳县不好不坏,没有那种意外表现机会,中等也不错。”

那些边境县时有外敌进犯,遇到一次只要扛住且活下来,妥妥地就会升职。

贫困县如果能增加赋税,也可以升职。

成阳县没什么意外,只能按部就班而已。

林师爷站在烛光下翻着自己的账本,缓缓道:“东翁,也不是全无机会。”

他一边翻一遍给曾知县讲。

裴庄沈氏的作坊出产了不少好食材,连带着各大酒楼、饭馆、铺子等出货量增大,商税都比去年增加不少。

这也是政绩。

另外因为沈氏公开了做豆腐的方子,还教大家做煎饼,提高了乡下农户的生活水平,变相增加了口粮,今年没有上报一例饿死的案件。

没有格外丰收也没有免税,更没有其他特殊原因,那只能是沈氏的功劳。

曾知县静静地听着,眼睛越来越亮,如此说来确实还有机会。

希望来年沈氏再努努力,让本县商税再多增长一些,那自己升职还真有希望。

林师爷笑道:“东翁,今年修了县衙,其他还罢了,吏舍、监狱、六房火炕却值得书写一番。书吏们不再受冷冻之苦,能更快更好地为朝廷办差为百姓办事呀。监狱修好,不会发生犯人越狱、被砸死、淋病死掉的意外。吏舍修好,吏员们才能安心办差呢。”

曾知县哈哈笑起来,“确实,我都不曾想这个。”

林师爷恭维道:“东翁谦逊,不给自己贴金罢了,该说还是要说的。”

曾知县美滋滋。

他思忖一下,“林师爷,你想一想,过年给沈氏和裴二郎一个合适的嘉奖,激励他们来年继续努力。”

两人正商量呢,负责守门的随从进来汇报:“大人,陆典史和裴长青求见,说有重要案子。”

哟,才说他们呢,就来了?

曾大人摆手,“有请。”

陆典史和裴长青入内,给曾大人行礼,又跟林师爷问好。

曾大人让免礼,简单寒暄两句,问问裴长青书读得怎么样。

裴长青简单回话,便请大人为民做主。

曾大人猜到这是有紧急事儿找自己,否则裴二郎不会出现。

陆典史简单说两句,就让裴长青陈述案情。

裴长青拱手,恭敬道:“曾大人,此事涉及府衙通判大人和差役,小民没有请讼师写诉状,特意来请曾大人和陆典史做主。”

他这是表态给曾大人和陆典史面子,让他们看着办,无论他们怎么判他都会接受。

但是他相信县衙会给他们做主。

他将事情经过复述一遍,又将马明带的公文呈上。

曾大人眉头能夹死苍蝇,岂有此理!

这汪通判是把他当死人吗?

朝廷有令官员不能越级办案,只能在自己辖区能行事。

即便知府也不能不知会知县直接去人家辖区内审案提人,除非你是几府巡案,有那个特权,否则就是越级。

从下往上越不行,从上往下也不行。

他对汪通判的手段也略有耳闻。

可你在府城伸伸手就算了,这是多自信、多胆大直接往下面县伸手?

俺们这些县有多穷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到底是知府大人过于守旧无能所致。

刘知府年近五旬,晋升无望,便不思进取,也不着意约束府衙佐贰官们,就很容易滋生各种矛盾。

汪通判只怕也是仗着知府不作为才如此胆大妄为的。

他起身拍拍裴长青的肩膀,“裴二郎,你放心,本官一定会给你和沈氏一个交代。”

他也不等明天,直接让人在二堂掌灯,把于光、马明带上来审问。

十二个小混混争先恐后交代,生怕晚一步就挨板子。

听到于光马明雇佣他们,曾大人很是无语。

人证物证都在,马明和于光知道无法辩驳,痛快认罪。

既没有攀咬汪通判和钟推官,连钟典吏和陈三都没提,他们知道钟典吏会想办法。

这不是什么重罪,但是会影响汪通判、钟推官、钟典吏等人的前程。

这些人比他们着急,只要给够钱他们会一力担责的。

审案过程中曾大人问了裴大柱等人事情的经过,着重问了沈宁当时如何应对等,自然也知道顾千里阻止于光马明二人的事儿。

曾大人并不知道顾千里是谁,便问裴长青。

裴长青解释为萧先生派来的,家里有两位嬷嬷和几位小厮在学厨艺,顾千里是护送他们的护卫。

曾大人便顺势理解为阿鹏那种。

大户人家出远门都会雇佣保镖,更多的自家培养护卫。

萧先生有护卫自然不奇怪。

这个案子过于奇葩,牵扯府衙通判和差役,曾大人没有任何耽搁,直接签发文书让陆典史明天带人押送马明于光和另外四名混子去府衙。

为了节省开支,本县十名混子暂时拘押在县衙监狱内,又派人给他们家属送信,让连夜来交钱。

县衙可不白养犯人。

因为有案子,曾大人知道裴长青没心情,便也没再询问读书的事儿。

他打算等案子了了,裴长青从府衙回来之后再好好聊聊。

他隐约感觉这夫妻二人不简单了。

萧先生派俩嬷嬷和四个小厮来学厨艺?还专门安排护卫?

离开二堂,陆典史带着裴长回差役院儿,又嘱咐差役们把于光马明二人看好,将四个混混和另外八个一起关到监狱去。

陆典史带着裴长青等人进了一间文书房,亲自拿了纸笔,笑道:“二郎,家里有什么财物损失,尽管报来。”

这又是一处可以合法做文章的地方。

马明他们去作坊一顿折腾,又是打人又是砸东西的,那不得赔偿么?

即便知道被人多要赔偿,也只能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