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55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下不为例不会啊?

送汪通判他们一个人情,你成阳县以后有事儿,他们敢不通融?

再说了,你这每年的考核还在府衙管着呢。

对,就这几天了,呶,这一份文件就是下面几知县以及府衙诸官吏的考核文书,要他这个府衙主官来写考评语。

他虽然吐槽曾知县,却在翻阅以及回顾成阳县赋税、案件处理、河道修建维护、治安等信息以后给了一个优。

就冲着曾义秀不徇私枉法,知道护着县内有前途的人才,也值当这个优了。

也是曾义秀的运气,县内有这样一个人才,不但能带来更多商税,还能给很多农户提供活计,赚不少外快,让他们轻松完成夏税秋粮,过好日子。

瞧,成阳县今年粮税缴纳情况就比往年好,未缴税人家比去年少了三成,而其他县不是持平就是加了两三成。

谷同知、优。

詹通判、优。

汪通判……,算了给他个中。

他若是不高兴,就瞅瞅这份案卷,自己给他这个面子,考评的面子就得算了。

他看了一眼那份卷宗,这种瞎子也知道怎么回事压根儿不用审的案子,搁谁手里不得和稀泥?

上官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儿就撸了一个通判,顶多训斥两句,罚俸一个月,小惩大诫,下不为例,严格一点就把那俩差役打顿板子赶回家好了。

曾义秀太不活泛了,为这种小案子得罪人得不偿失啊。

至于被汪通判他们勒索的商户作坊?

刘知府跟他们不是一个阶层的,无法共情,他觉得商户给官吏送孝敬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俸禄这般低,你们商户赚钱那般容易,你不送我们花啥?

你不送我们凭啥给你方便?

他对成阳县下面村的一个作坊自然没什么了解,更没感情,这种作坊、商户多的是,顶多夸一句曾知县运气好。

不过为了安抚曾知县,他还是在卷宗上批了几句话,申明乡下作坊不进入市场售卖不需要缴商税,凡入市货品,皆须缴税。

作坊从粮店进的粮食,已经缴税,作坊出产的货品,在商铺出售也会缴税,自然不必再从作坊重复收缴。

而周边百姓去作坊买少量货品自用,不进入市场,自不必缴说。

作坊卖给周边农户的货品肯定相当便宜,无利可图,再收税作坊宁愿不卖,那是堵死农户们的便利。

写了几行字,刘知府又开始不耐烦了,哎,真累。

他把那份卷宗丢给师爷,“给汪通判吧,让他自己看着办好了。”

就算他放过汪通判,给这个面子,也得敲打一下不是?

免得汪通判以为自己真的老昏聩,什么都不懂呢。

汪通判原本以为一个拖字诀,就把案子拖黄了,他就不用跟钟推官凑这笔封口费了呢。

一个人一百两,这就省了。

结果哪个王八羔子递给知府大人的?

知府大人知道了,还还给自己,那不就是让他严判吗?

他的流程没问题,那不就得打马明和于光一顿,给他们赶回家永不录用么?

那他不就得凑这个钱了吗?

他娘的,没捞着钱,却要先破财!

他把钟推官叫来,拉着脸,“府台大人交给我的。”

钟尧愕然,“怎么可能?我给压在待定卷宗里,府台大人怎么可能看到?”

汪通判咬牙切齿,“肯定哪个王八羔子搞的鬼!”

不用说,肯定是詹通判!

钟尧也是看得火大又纳闷:“府台大人为何要维护一个乡下作坊?难道那作坊真有大靠山?”

汪通判:“他这是给曾义秀面子呢。”

曾义秀如果今明年考核都是优,那后年就能升迁,保不齐就要升通判了。

淮洲府一府二卫,地理位置重要,曾义秀升迁的话估计就是来府衙。

他们几个通判……

汪通判越发焦躁,刘知府走后,保不齐就是谷同知升任,他们几个通判有一个可以直升同知。

他当然想!

孙通判够呛,但是詹通判肯定想!

他阴狠道:“不能让姓詹的和姓曾的抓住我把柄,多给马明于光一些钱,让他们家人来探监。”

然后他就直接审案结案,给俩人打几板子赶回家。

肉疼!

姓詹的,老子和你不共戴天!

即便是沈氏作坊抓了马明于光,即便是成阳县知县将人给押送回来,可汪通判最恨的还是詹通判。

因为詹通判是他最大最直接的对手。

对曾知县还有点感觉,对乡下作坊他就半点感觉也没,就当是不小心湿了鞋的河。

因为预备府衙会找他们问询,裴长青和裴大柱、张本力哪里都没去,就在蔺承君的宅子里等消息。

蔺大掌柜要忙酒楼的事务,自然不能一直陪着他们,但是却打发了消息灵通的人过来给他们讲府衙诸官吏的脾性、派系划分等。

虽然知道裴长青沉得住气,不会焦躁,沈宁也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听,让方管事领着小珍珠和小鹤年出去逛街,买书、玩具点心什么的。

顾千里也出去办事了。

陆典史交付了案子,干等也闹心,就留俩差役在府衙等信儿,他先去拜访了一下有帮助的亲朋,傍晚也过来找裴长青他们聊聊。

陆典史:“他们打定主意拖着了,我看八成要拖黄了。”

其实他和曾知县一早就料到这个情况的,只是他俩都需要一个功劳给自己的成绩加码,而且人家手伸到自己碗里,自己如果不表态,那回头人家就能把自己的碗端走,所以得罪汪通判也得来这一趟。

他们当然没指望这事儿能处置了汪通判,毕竟汪通判顶多就是越级,道个歉就行了。

可有这一遭,就不会有第二遭。

还是值得的。

裴长青笑道:“陆典史不必介意,你将人押送回来他们就得忌惮一二,知道你是铁面无私的性子,面对上官也毫不畏缩,府衙明白你的硬气,以后也会客气些,百姓知道你的硬气,也会更加敬重你,更会遵纪守法的。”

陆典史哈哈笑起来,“二郎谬赞,说多少次了,不要叫我典史三爷的,叫陆哥、三哥都行。”

裴长青也没拒绝,改称陆三哥。

被裴长青一分析,陆典史也畅快很多,越发觉得没白来。

背后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收获。

裴长青和沈宁就更不生气了。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官场上的事儿可比玄学的事儿复杂多了。

他们捆了差役送往县衙,也是强硬表态,不强硬,还会有下次、下下次,其他蝗虫也会扑上来,作坊是不是自己的还另说。

另外,他们也要给村民、合作伙伴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软柿子,跟着自己他们不会亏。

至于府衙判不判,那其实无所谓,毕竟自家没有实际损失,反而扬名立威。

没人敢再来亮爪子就好,再来就真剁了!

原以为府衙会拖下去,将案子拖黄,陆典史都准备明儿再等一天,如果还不审,后天就回县里了。

结果第二日上午,差役就送信过来:汪通判将案子审结了,让陆典史去领结案回执以及给作坊的赔偿和给成阳县县衙的差旅费补偿。

陆典史很是吃惊,没让自己去问话,也没让裴长青等人去问话,就痛快结案赔偿?

他火速赶过去,见了汪通判和钟推官。

汪通判脸色很臭,态度却还算客气,“陆典史,这事儿是本官欠考虑。”

陆典史:“大人,裴长青和沈氏同来了府城,您可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招他们来问询。”

汪通判牙疼肉疼心疼,这些赔偿都是他的银子!

他娘的,知府都写了批示,他还问什么?

他直接把刘知府的批示给陆典史看了。

陆典史笑道:“府台大人英明,汪通判也是尽职尽责。”

汪通判自然没心情和他闲聊,给了他结案回执,让他麻溜润了。

陆典史拿了回执和银钱去找裴长青和沈宁,将事情说了一番。

沈宁笑道:“这位汪通判如此痛快?”

原以为不了了之,谁知道人家雷厉风行。

不过没了马明于光,还会有张明陈光的,只要汪通判在,这种恶行只怕就不会消失。

只希望经此一事儿,汪通判也能被震慑,以后会收敛一下不再随便祸害人。

案子了了,裴长青和沈宁也有心情逛街了。

他老早就想陪媳妇儿逛街买首饰来着!

镇上太小,县里款式也有限,还是府城好。

这也是他如此热衷过来的原因之一,不用读书,可以休息几天,还能陪媳妇儿逛街。

陆典史:“二郎,弟妹,晚上我做东,带上孩子们去我家吃饭。”

两人应了,送陆典史出门,然后带上裴大柱和张本力出去逛逛,开开眼界,顺便给家里买点东西。

钱不够不要紧,裴长青带了,先借给他们,回家再还。

不还也没关系,来年干活儿用工钱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