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67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陛下头疼太子殿下顽劣,又溺爱殿下舍不得打骂,就想给殿下定一门别致的亲事。

最好能跟他玩到一起去,得他欢心,又品行端正,能规劝他。

看多了两位嬷嬷以及顾千里等人的信,又听谢恒说了不少裴家的事情,皇帝陛下就动了心思,觉得珍珠非常适合自己儿子。

这样一个聪慧、可爱、坚强、活泼、会玩、正直的女孩子,可太适合当太子妃了呀!

当然,得悄悄观察,绝对不能露出来。

张公公捧过旁边备好的一个小箱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一对沉甸甸的实心金镯子送给小珍珠,又送给她一个沉甸甸的金项圈,上面坠着沉甸甸的金锁。

这绝对符合珍珠的喜好。

大家都说珍珠喜欢金疙瘩。

皇家即便出金疙瘩,那也是精工巧匠打制的金疙瘩,造型纹饰十分精美。

他又拿出几块玉,将最好的一块温润油亮的羊脂白玉给小鹤年,将另外一块给宝儿,还有两块,一块给陈琦一块给二蛋。

陈琦和裴长青、阿年一起读书,二蛋是豆腐娘子的助手,还是阿年亲口承认的兄弟,要送自然不会落下他们。

这两块他一并交给小鹤年让他自己送。

小珍珠:“张爷爷,这可太贵重啦,我们不能要。再说,我有金疙瘩啦。”

她从自己衣领内拽出红绳,笑眯眯地显摆自己的金貔貅,“你们看,这是我的金麒麟,阿年和阿恒也有。”

宝儿立刻也勾出自己的,骄傲道:“我也有!”

他正月初二跟着爹娘来姥儿家拜年,发现姐姐哥哥都有,他没有,那能干呢?

都顾不得住下了,回家就找奶要金麒麟。

宋母的确有,就给他一个。

这东西戴着不小心就咯得慌,也就他俩天天戴着,小鹤年一天也没戴,都是放在书箱里看书的时候拿出来摆着把玩。

张公公和许大人曾大人被俩孩子逗乐了。

张公公笑道:“你的是你的,这是我送的。”

应该说是皇帝赏赐的,只是不能太打眼,所以不过明路,以他的名义送。

裴长青和沈宁也说过于贵重,之前两位嬷嬷过来还带了一堆金镯子呢,这会儿又送孩子这么实诚的金子。

说实话,戴的机会真不多,太打眼了。

在乡下戴着突兀,去城里戴着像暴发户。

真就小孩子贪玩才戴。

张公公:“二郎、沈娘子,不必推辞,咱家和孩子们投缘。这辈子咱家也没送过几个孩子东西。”

他想到什么,对小鹤年道:“你那个玉,你师兄也有一个,他收了,你也收下吧。”

小鹤年这才致谢,收下了。

小珍珠见爹娘同意,她也乐颠颠收下了。

张公公顺便把那珠宝匣子也送她了。

装黄金饰品的匣子是颜色厚重的紫檀木,里面铺着黑色的绒布,匣子外面雕着精美的纹饰。

这样的匣子市面上怕是也得五六两银子,是会让人买椟还珠的那种。

小珍珠爱不释手,“给王爷爷看看,让他也学着雕这样漂亮的花纹。”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张公公这才想起正事儿,得跟裴二郎和沈氏说。

他是太监,没有自己的孩子,年纪大了就格外稀罕孩子,见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一时间刹不住。

小鹤年很懂事儿地告辞,让大人们说话他们先下去玩儿。

张公公同意了,大人说正事儿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还是让他们自己玩更自在。

他又转达了皇帝的话,夸赞沈宁和裴长青帮助淮州府肃清官场的事儿,“在你夫妇二人的带动下,顾大人联合淮州二卫,协助刘知府展开了彻查牙行、青楼等地方拐卖人口、逼良为娼的行动,如今整个南直隶也参与进来了,陛下说你二人是福星,居功至伟!”

沈宁和裴长青对视一眼。

等等,什么他俩带动?

居功至伟?

他俩就把马明于光绑到县衙而已啊。

后面是曾大人和陆典史将人押回府衙,又是府衙破案的,不是他们的功劳啊。

不敢冒功。

曾大人知道他俩的心思,笑着解释道:“马明于光牵扯出汪通判和钟推官,进而又被陆典史查出黄牙子,又有顾大人调动地方卫所协助彻查府城车行、店家、船家、脚行等,直接扯出一连串大案。知府大人广发文书,要求各县配合严格排查此等触犯律法的行径,如今南直隶也发出公文,要求各府配合,整个南直隶展开严打行动。”

但凡政治嗅觉敏锐的,或者家里有官场浸淫多年长辈的,再或者有京官儿亲朋的,大部分也会知道一个官场公开的秘密。

京城顺天府和金陵应天府之间关系微妙,时不时就要别苗头。

应天府是迁都之前的朝廷,即便迁都之后南直隶也保留了应天府,以及应天府的六部等各衙门。

他们虽然不能干预朝廷,但是南直隶位置十分重要,这里的官员时不时就有与顺天府抗衡的苗头。

皇帝自然也要敲打敲打他们。

明眼人就知道这是皇帝早有预谋,借机敲打应天府,掀翻南直隶官场。

当然,不排除严打效果显著,皇帝会下令全国推进。

沈宁和裴长青又对视一眼,是了。

如果不是顾千里调动卫所军队,只怕没那么容易抓到黄牙子那条线上的其余犯人。

如果只是马明于光,汪通判和钟推官徇私枉法,刘知府只怕也不会那么勤快,保不齐还得官官相护呢。

被顾千里这么一逼,刘知府瞬间咸鱼打挺变成了奋斗鱼,那叫一个卷,过年都没休息。

不但自己勤奋,还逼着下面十县县衙也勤奋,还给南直隶发公文督促上官勤奋。

他应该是掩饰自己的失职吧,如果平时多注意,黄牙子也没这么容易发展成流水线,还跟其他府联动呢。

裴长青起身拱手,“这都是诸位大人和差役们的功劳,我们……只是不想被敲诈,找曾大人告状而已。”

许知县笑道:“实际上被敲诈的人多,敢告状的却没几个。”

裴长青:“这又是……”他顿了顿,“自然是陛下早有觉察,运筹帷幄,提前派顾大人下来调查的功劳。”

如果不是提前得到消息,顾千里又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里揪出一条犯罪流水线?

张公公三人立刻拱手向北,“陛下圣明。”

许知县和曾知县也不动声色对视一眼,这裴二郎天生做官的料,若没有人指点,只是他自己的判断,那这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是非常出色的。

张公公想的是:陛下啊,如果看上裴二郎的闺女可得早定,万一过几年他下场考试,发挥过于突出连中秀才举人进士呢?中进士就得做官,做官以后就想升职,前途远大的话怕是不乐意做太子岳丈。

张公公有些大逆不道地吐槽:主要是殿下那性子,裴二郎和沈娘子这般疼闺女的,怕是……不乐意结亲啊。

第131章 皇家难题 六百里加急

这时候饭菜好了,水嬷嬷和宫嬷嬷带着四个小太监上酒菜。

沈宁笑道:“虽然农家饭菜简单,可这是两位嬷嬷的手艺,三位慢用。”

张公公邀请裴长青一家一起用饭,让老人孩子都过来。

沈宁知道裴母裴父不敢,强行拉过来也会战战兢兢吃不好,还不如不来。

因为有许大人和曾大人,沈宁也不留下同吃,她只让裴长青带着几个孩子陪张公公和两位大人吃饭。

他们家孩子又乖又漂亮,而且孩子只要不熊怎么看都可爱,也不怕得罪人。

张公公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招呼道:“陆典史可在,一同用饭吧。”

他看得出来,陆裕和裴长青关系不错,给他这个体面,陆裕自然知道是沾裴长青的光。

陆裕拱手道谢,就和裴长青在下手帮忙上菜、倒酒。

这一次小珍珠把陈琦也拉过来了,原本她让二蛋一起过来的,二蛋却不肯。

小珍珠把陈琦介绍给张公公,“张爷爷,这是陈琦,他来和我们一起读书的。”

陈琦上了炕,规规矩矩给张公公行礼,磕了个头。

张公公哈哈笑道:“这是怎么说的?怎么行如此大礼呢?”

陈琦却不多说,只做出一副害羞小孩子的表情。

张公公夸道:“这孩子长得真俊。”他又跟许知县和曾知县夸,“裴二郎和沈娘子会教导孩子,但凡来他们家的孩子,个顶个乖巧听话。”

裴长青:“公公谬赞了,近朱者赤,孩子天性会模仿,愿意跟他们佩服的孩子学。”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两位大人点头赞许,“却是如此。不只是孩子,咱们亦如是呀。”

陛下崇尚朴素节俭,大臣就以朴素清贵为美,陛下奢靡,臣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勤政,臣子们就勤奋且更倾向于清正廉明,陛下懒政,朝廷就会乌烟瘴气。

所谓上行下效,不外如是。

吃过晌饭,裴长青又陪着张公公、许知县和曾知县参观了一下作坊。

村民们打了鸡血一样,干活儿那叫一个利索,张公公和两位大人问话的时候他们回答得都口吃清楚,不结巴。

作为福气娘子的伙计们,必须表现一流!

实际真的很紧张,脑子都晕乎乎的,全凭熟练的本能完成各项工作回答问题。

等贵人们离开以后,他们瞬间长舒一口气,张老三几个差点双脚打跌摔在地上。

“哎呀娘呀,可吓死我了,我刚才说啥了?没乱说话吧?”

其他人小声笑道:“没,你说的可好了。”

他们又迅速挺直腰杆子,倍感自豪!

他们又参观了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