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71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谭秀觉察到有些严肃的气氛,小声道:“阿宁,发生什么事儿了?”

沈宁:“萧先生给人做西席,奈何学生过于顽劣,他虽然学问极好却没有对付顽童的经验,正犯愁,阿恒说问问咱们。”

她两手一摊,“来,咱们开个会,集思广益一下。”

陈琦下意识握紧了拳头。

在安夏王府那些年月,他听王爷说了不少宫内和朝堂的事儿。

安夏苦寒,皇帝也不屑派人监视他,所以安夏王比较自由,时常酒后吐槽。

这位太子岂止顽劣,简直恶劣。

八/九岁的时候是顽劣,顶多不爱读书,贪玩。

过了十一二开始懂人事自然变本加厉,身边的太监们为了争宠竞相讨他欢心,拐带得他更坏百倍!

他时常带着八个亲信太监满京城跑马,那叫一个“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十几岁的太子破坏力是巨大的。

而他十五岁便登基亲政,正式张狂贪玩的年纪,哪里肯勤政?

只恨不得满天下撒欢儿!

捞不着出去浪,就把外面的风情搬进宫里,在宫里开集市、菜场、勾栏瓦肆,带着宫女太监扮演商人巨贾老爷。

想出去游玩儿被大臣以没钱为由拒绝,便屡次偷跑出宫,美其名曰去北地巡查,非要自封大将军上战场。

他信任身边的大太监,将奏章公务统统交给他们批阅,放纵身边的大太监王永冯彬之流卖官大肆敛财,王永冯彬等人还在各地大肆圈地、吃卡拿要,搅得地方民不聊生,激起数次民变,后来更是逼得王爷谋反。

更有甚者,大太监王永为了敛财,竟然勾结漠西瓦剌南下入侵,最终导致安夏王、珍珠、谢恒等人的惨死。

陈琦对这位太子如王永冯彬等人一般恨之入骨。

叫他说还教导什么?

早点掐死他换个太子是正经。

宝儿举手,“让我姐姐打一顿!”

小珍珠握拳:“对,一顿不行打两顿。”

沈宁:“这户人家位高权重,不能打。”

小珍珠:“知道了,是阿恒的弟弟侄子?”

沈宁:“差不多吧,总之不能打,不能辱骂。”

小珍珠转身:“二蛋,二蛋,你快来!”

二蛋作为学习班的代课老师,日常跟孩子们打交道比她和小鹤年还多,自然了解村里那些熊孩子的命脉。

很快二蛋跑过来,双眼亮晶晶的。

闻言,他犹豫道:“咱村的调皮孩子特别好拿捏,只要断了肉和糖,他们乖乖听话。”

乡下孩子不怕打骂,不怕干活儿,就怕拿走他们已经能吃的肉和糖。

起初不少皮孩子是冲着豆腐娘子会给卤素鸡香干卤蛋以及饴糖来的,来了以后就变成乖孩子,不但乖乖学拼音数字,下课还主动找活儿干,更是迅速学会“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这个东翁家的顽童,不许打骂,那饿肚子管用吗?

裴长青:“饿肚子不行,但是估计断掉锦衣玉食,照平常孩子吃穿用度还是可以的。”

这对太子来说就算很大的惩罚了。

沈宁:“得隔离,否则周边杂音太多,巴结他的,护着他的,心疼他的,用不了两天就回去了。”

沈宁让小鹤年领着孩子们去开讨论会,把有用的观点总结下来,让谭秀和裴母给驿差做点吃的,她则拉着裴长青出去溜达,一边散步一边商量。

裴长青顺手给她拿了一件厚披风裹上,虽然二月初,春寒料峭,也挺冷的。

两人牵着手信步往田间小道去。

田野里积雪大多已经消融,大片沉绿色的麦田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新绿,那些冬天休耕的褐色土地上也悄然钻出零星野草,嫩绿纤细,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

夫妻俩自穿越以后难得这样悠闲。

沈宁噗嗤笑起来,“咱俩没生过孩子的居然被人请教怎么教育熊孩子,哈哈,真是好玩。”

裴长青:“没吃过猪肉,总归见过猪跑,你不是接触过幼儿园老师,还去幼儿园参加过几次活动嘛,福利院咱也去过很多次,或多或少有些经验的。”

裴长青和沈宁虽然前世没养育过孩子,但每个人都是孩子长大的,只要沉下心认真探索还是能感受到自己童年时候的想法与欲望,提供一些叛逆孩童的心理路程。

裴长青幼年不幸,渣爹只提供了精子,亲妈管生不管养,外公对他极为苛刻。

在这种环境里,他没有变成柔顺的孩子,反而激发了骨子里的叛逆倔强,气得外公骂他跟爹妈一模一样。

实际他小时候叛逆、敏感自卑、自弃、直到作死却又活下来之后才大彻大悟,彻底脱胎换骨。

后来不管组建施工队还是开公司,他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说实话有些成年人没比熊孩子好多少,没有半点本事却有天大的骄傲和脾气,只吃软不吃硬,恨不得全世界围着自己转。

这些人可以踹出自己的团队,可这个顽童却无法踹出去,必须当硬骨头来啃。

如何教育孩子?

裴长青前世和沈宁没有孩子,他把沈宁当孩子养,可她很会沟通,从不让他受苦,所以这里没有经验可寻。

倒是沈宁说想收养孩子,他如临大敌,悄悄看了很多育儿书、养育女孩子/男孩儿的一百个细节等等,也看了很多怎么养叛逆孩子的教程。

越看越头大,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养。

养,凭空多一百倍的麻烦。

不养,两耳清净,夫妻幸福。

可这个顽童不能弃养。

或者……让帝后速速生个小号更现实?

不过,这夫妻俩大概率生不出来,否则也不会一直没有。

至于立妃嫔什么的,皇帝应该没兴趣,否则不会只有皇后一人。

甚至,裴长青大胆猜测一下,皇帝可能身体不算好,精子质量不高,兴许已经不孕。

所以,种种客观条件决定了皇帝只有这一个太子,唯一的继承人,好赖都是他了。

他好,天下百姓好。

他坏,全天下为他的恶劣行径买单。

裴长青的想法比较悲观,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是很难改变的,尤其顶级继承人顺风顺水,他没有改变的契机。

沈宁的看法比较乐观,她小时候虽然父母双亡,可爷奶对她很好,姥儿姥爷以及姑姨等人对她也不错,虽然有一些磕碰,可总体来说他们都是好的,没有那种极端的、没人性的极品亲戚。

他们可能会说两句不中听的,可能会攀比嫉妒一下,但是他们对她的关心也是真的。

这个太子生下来也是个纯真的孩子,只不过养育的过程让他知道了自己可以任性妄为。

他应该不是那种天生坏种儿、超雄、残暴的孩子吧?

前世她看过不少案例,有些人生来残忍,孩童时期就喜欢虐杀小动物,这是本性便坏。

而像北齐高家那种残暴的帝王应该也少见,更何况即便高洋年轻时候也是聪明非凡,英明神武的。

听萧先生的意思太子虽然性情顽劣,可实际非常聪明,最初启蒙的时候先生教的功课他很快就能学会。

正因为他聪明,萧先生才慎之又慎,不能把他当普通孩子对待。

沈宁就觉得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他能端正态度,肯定大有可为呀。

最怕的是聪明还不肯走正道的人,尤其还是未来的皇帝,那危害可比普通人翻多少倍都不知道了。

她缓缓道:“我觉得这样一个聪明又顽劣的太子,最要紧的是既不能有引诱纵容他的狐朋狗友和靠山,又不能有表面为他好背后却算计他的师长。

帝后肯定溺爱纵容他,太监们巴结奉承他,整天绞尽脑汁哄他开心,给他提供玩乐项目,再聪明能干的人也会废掉。

那些大臣表面忧国忧民,操心皇帝和太子,实际上谁知道他们打什么算盘?

文官集团和皇权的争斗也是无解的,那些文官集团也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所以皇帝请萧先生做太子的老师还是挺明智的。”

裴长青:“确实,萧先生不想做官,精于学问,他对太子的教导就会比较客观。”

若是其他老师,要么直接开讲,要么训诫规劝一番,要么破罐子破摔随他去。

对于文臣们来说,这个皇帝不行,也不是不能换一个。

就好比历史上正德帝没有子嗣,大臣们也并不着急,因为祖宗礼法规定了“兄终弟及”,等他驾崩大臣们可以从诸位王爷、皇侄中选下一任新君。

他们对正德帝不满,可等新帝继位,他们又一副万分维护正德的架势打压新帝,而等嘉靖强势出击把正德尊为皇伯父的时候他们也默认了。

所以臣子和皇帝能有几分真心?

萧先生却会真心为太子打算,引导他做一个正常的储君。

沈宁和裴长青也真心希望太子好,毕竟现在没有力量可以走向共和,必须延续封建帝制,那好皇帝就至关重要。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如果元丰帝父子不能力挽狂澜,大庆朝也会以不可逆的趋势下滑,直到朝堂黑暗、民不聊生、外忧内患,然后灭亡。

第二次见萧先生的时候他们就想到这个问题,定下了带领全族、全村致富的基本策略。

他们要培养自己的人脉,将来裴长青和阿年走科举仕途,而村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发展农业、经商积累财富、进入成阳县乃至淮洲府基层左右上官意识。

他们计划用十年打基础,二十年见成效,三十年肯定会成为一股力量。

如此以民间影响朝堂,尽量延缓朝廷没落的趋势,即便最终也会灭亡,那也等阿年和珍珠寿终正寝以后再灭亡,免他们晚年还要遭遇国破流离之苦。

现在眼前似乎出现一条捷径,他们可以实施旧计划的同时,通过萧先生影响皇帝和继承人?

这个继承人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就是洪水猛兽,堵不如疏。

强行压制只会适得其反,让他更加叛逆,所以必须讲究方法。

聊了好一会儿,风还是有点凉,裴长青怕沈宁着凉,“先回家吧,把想法都列下来,再琢磨一下。”

两人回家,驿差正坐在堂屋饭桌前揉着肚子跟几个孩子聊天。

裴母和谭秀给他做了米线和煎饼果子,还切了一盘卤肉,装了一盘卤素鸡,一盘炸响铃。

他们这种常年奔波的驿差饭量很大,除了卤肉和炸响铃,其他他都吃光了。

他饭量太大,直接把小珍珠和宝儿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