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19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为了不受盖房子灰尘影响,沈宁把作坊拆分在裴大伯、三叔四叔等人家的院子里。

试行后发现不错,暂时没搬回来,打算盖好新房再说。

现在秋收阶段,作坊生意也一点都没受影响,大家做活儿的做活儿,发货的发货,人骡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今儿沈宁正在东边儿原本的米粉作坊做臭豆腐。

不能在自己家,也不能在中间院儿,毕竟苏婆子和唐钜住那里呢。

臭豆腐比做豆腐乳的时间还久,步骤更多,因为除了发酵霉豆腐,还得发酵臭卤水。

不过只要做好臭卤水,后续做臭豆腐就会方便很多,因为那些卤水是可以一直添加卤料、水反复发酵反复使用的,就和百年老店的高汤一样。

臭卤水当然不需要加粪便,因为发酵出来的臭卤水比大粪可臭多了。

毕竟臭鳜鱼、臭苋菜、臭冬瓜,鲱鱼罐头以及蓝纹奶酪都是无与伦比的臭。

她用棉花堵着鼻孔,又戴了五层纱布的口罩,给自己憋得满头汗水,呼吸不畅,眼睛疼。

臭卤水里有高浓度碱水、青矾等物质,发酵出二氧化硫的气体,那是相当熏人的,甚至辣眼。

她检查一下臭卤水,发酵得很成功。

霉豆腐也做好了,捡一笸箩泡进臭卤水里,再捡一笸箩拿回去直接下油锅炸。

发酵好的霉豆腐已经有臭味儿,可以当臭豆腐吃,不过浸泡一下臭卤水会更加入味儿。

油炸出来会非常香!

沈宁端着一笸箩臭豆腐往家走,却见东南边儿卷起一阵烟尘,瞅着好像来了大队人马。

什么情况?

不一会儿就有马蹄声疾驰而来。

透过路边还没长成的小树,她看到陆典史策马疾驰,直觉是奔着自家来的。

看来顾千里回京上奏的事儿有回信了?

沈宁立刻疾步往家走,“裴长青!裴长青!”

原本看到她端着笸箩过来,以为能混点好吃的几只大白鹅嗅着一股子臭味儿,“嘎嘎”扑棱着翅膀飞速逃窜了。

裴长青在院子里一边溜达一边背书,今儿唐钜领着孩子们进行红蓝对抗赛,小珍珠和小鹤年把陈琦也拉走了,他只能一个人背书。

他听见东南边儿的动静也从墙门出来看看,听见沈宁的声音就无奈地迎上她,“媳妇儿,你就不能叫得亲热点?”

整天裴长青裴长青的,满村子人就她叫得最生分。

沈宁软软地横了他一眼,好意思说,昨晚上她已经下定决心要跟他冷战三天,叫他一个月的裴长青!

冷战是不可能冷战的。

裴长青皱着鼻子把笸箩接过去,牵着她的手往南边儿迎了迎。

陆典史已经骑着快马到了跟前,他翻身下马,朝着两人大笑道:“二郎、弟妹,恭喜、恭喜!”

裴长青:“陆哥,喜从何来?”

陆典史靠前,想跟裴长青亲近地挽挽膀子,结果就被一阵臭气熏得倒退两步。

“二郎、弟妹,这是何物?”

沈宁哎呀一声,嗔怪裴长青:“迎接客人,你咋还把它端出来。”她给陆典史笑道:“这是臭豆腐,油炸吃格外香,一会儿我给你们做。”

虽然臭,陆典史还是下意识吞了口唾沫,又想起正事儿,忙道:“知府刘大人、知县曾大人眼瞅着就到,先迎接两位大人。”

“呀!”沈宁瞅瞅自己有点衣衫不整,虽然八月了可白天很热,所以她还是穿着到肘部的短袖,头发也没盘发髻,就用发网兜着。

裴长青更是,他仗着谭秀和陈玉箫在高里正家做活儿,在家穿着大背心大短裤、踩着草拖鞋,跟现代路边儿不修边幅的大爷一样。

陆典史来的次数多,习惯他们这样打扮,可刘大人是知府,人家要规矩的。

夫妻俩跟陆典史说一声陆哥随意,然后赶紧回家洗漱更衣去。

陆典史捧着被裴长青塞进怀里的一笸箩发霉长白毛的臭豆腐,有点茫然。

这、这么臭,油炸了就能变香?

别是忽悠他的吧?

第156章 盖衙门 臭豆腐

裴长青和沈宁回屋迅速换好衣服,又互相整理了头发。

裴长青的头发和沈宁的一样,发量多且黑硬,盘发髻比较麻烦。

不过不管男人女人头发都是定期修理的,只要过长影响生活就可以挑一个吉日将头发清洗干净然后修剪一下。

沈宁还给裴长青把头发打薄了,如此盘法的时候不至于顶着一大坨,再包上头巾就清清爽爽了。

现在他也算半个读书人,今儿沈宁特意给他戴上网巾,把头发和半拉额头兜住。

这两年裴长青没像裴二郎以往那样下地暴晒,伙食又好,养得清爽利索,瞅着极为俊朗。

沈宁顺嘴夸了一句,“也是个玉面郎君呢。”

她本想说玉面大叔来说,不过想想他不到三十,放过他了。

裴长青读书腻歪之余靠着给沈宁梳头也练了一手盘发的手艺,扭一扭,嗖嗖几下先盘个白娘子睡觉那样的飞机头,发绳和U型小钗齐上阵,然后把后面的头发又分股嗖嗖扭起来,在脑后盘成发髻。

托尼·裴得意得很,“媳妇儿,我给你梳头都是头包脸,两边鬓发鼓起来,薄如蝉翼,还留了空气刘海儿,后面发髻也盘得规规整整,兜上发网插上银簪,好看得紧。”

什么男人不懂女人的化妆品、服饰发型,那都是不上心。

裴长青给沈宁梳头,听她说一遍就记住了,而且每次都必然头包脸,绝对不会让头发紧贴头皮。

他欣赏一下给媳妇儿梳得发型,看得心神荡漾,“阿宁,你在哪里都这么好看。”

沈宁脸颊一热,拍了他一巴掌,让他收敛点,别没个正形。

陆典史还在家里呢,刘知府和曾知县一会儿也要到了。

穿戴好,再净面擦脸,八月空气干燥,洗了脸紧绷绷的不舒服,沈宁又挖了一坨谭秀送的面脂,自己抹抹脸,再顺手给裴长青也抹一抹。

裴长青今儿刚刮了脸,皮肤滑滑的,弹性又干净,手感极好。

沈宁忍不住轻轻拍了拍,笑道:“啧啧,这手感,真好。”

正好陆裕溜达回来走到屋门口,闻言不由得替裴长青害臊,他倒是脸一红。

啧啧,这夫妻俩,怪恩爱的。

他只好抱着笸箩又往院子参观去了。

木匠们现在都盖房子去了,不搁家,所以院子里静悄悄的。

等夫妻俩收拾利索,携手出来,刘知府一行人还没到,只是又来了两个开路的差役。

差役是开路通知村里黄土垫路、洒水压尘的,不过陆典史先到了也没如此吩咐,他们自然也不好多话。

谁敢跟裴二郎夫妻俩摆谱儿啊,人家可以上达天听!

人家可是皇帝的红人儿,朝廷因人设衙的人儿!

那俩差役跟裴长青和沈宁问了好,自去村里借水桶扁担,再叫几个村民一起去垫路洒水了。

只要他们动手做,再让村民帮忙,那就不叫欺负老百姓,而是请老百姓帮忙。

很快在作坊、地窨子、工地忙活的高里正、裴父裴母以及裴大伯几个过来问怎么回事,要不要帮忙。

谭秀最懂分寸,若是裴家来了客人,她比谁都能张罗招待,今儿来了贵人她自然不上凑,只在陶家盯着针织工们做活儿。

沈宁简单说了一下,让裴长青几个陪着陆裕去路边儿迎接两位大人,她教裴母炸臭豆腐。

裴母现在很会掌勺,只要沈宁说怎么炸、炸成什么火候,需要复炸,那她就能做的差不离。

沈宁又把臭豆腐的料汁做法教给她。

一碟子蒜蓉蘸料,一碟麻酱,半碗腐乳花椒油,还有韭菜花酱什么的,谁爱吃什么味儿就可以现调。

裴母如今做饭也是一把好手,快手快脚地准备好酱料。

此时刘知府和曾知县的车架也到了牌坊下。

裴长青带着高里正、裴父跟随陆裕上前迎接。

他口称草民见过知府大人、知县大人,就要撩衣摆下跪,却被刘知府的胖手稳稳地扶住。

刘知府和气得很,对裴长青没有一点架子:“二郎无须多礼。”

待钦差大人抵达以后两人也算同僚了,且裴长青是新晋红人儿,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曾知县看向裴长青的眼神颇为复杂,有欣慰、羡慕甚至还有一点酸溜溜的嫉妒。

他们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十数年,花费钱财无数,四处拜师、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付出了无数辛劳以后才能踏进官员行列?

人家裴长青竟然就靠种庄稼变成了七品官儿,不是吏,是官儿。

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

虽然只是一个育种司,不是什么实权衙门。

可人家是皇帝因人设职,专门为他设立的这么一个衙门。

若不是因为他,为什么要设在豆腐村?

这根本就不合规矩。

这份殊荣简直比中了状元还要荣耀万分。

状元虽然难得,可每届殿试都会钦点一名,状元虽多,可青史留名的有几个?

人家裴长青是第一任育种司司正,第一,甭管在哪朝哪代都会被记录在册。

青史留名啊!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名!

有些文官为了能够青史留名,不惜死谏,故意惹怒皇帝杖毙或者当廷触柱而死。

曾知县心里酸溜溜的,对裴长青却如兄弟般热情。

陆裕从旁看着知府和知县两位大人对裴长青那么随和亲切,早就过了嫉妒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