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晨练又是跑步又是打拳的,一会儿就出汗,不能穿厚了。
王永和冯彬也没逃掉,跟着阿鹏一起去集合了。
二蛋、锁头、蒜苗几个陪练弟子是必要到场的,其他孩子如果急着下地就去下地,不急的也来晨练。
还有运输队轮休的几个青年也都乐意抽时间来练练。
他们现在都想通了,运输队比他们种地赚钱,宁愿赚钱雇人种地也要跟着唐师父学几招拳脚棍棒功夫,这样就能更安全、更好的运货,这是必须的。
见到谢恒,孩子们又是一阵热闹,纷纷给他行礼问好。
他们不敢随意跟他开玩笑、打闹,极为尊重他,奉为小先生。
谢恒笑着回礼,“我给你们带了礼物,不过要等等,在后面马车上。”
孩子们纷纷说小少爷来了就好,他们不图礼物。
现在他们家也能吃肉吃糖啦,没那么馋了。
小珍珠:“晨练完给你们发糖。”
“嗷嗷嗷,谢珍珠!”
那还是馋的。
大人们下地也特意拐过来跟谢恒问个好,表示欢迎小少爷。
谢恒也都记得他们,一一问好,聊两句家常。
村民们惊讶又惊喜,纷纷道:“谢小公子竟然还记得我嘞,我可真有脸。”
晨练完,小珍珠果不食言,给大家分糖。
二丫也大方地拿她的糖给珍珠一起分。
她们这一次回来住几天,然后还要去县里。
乡下起得早,晨练完还不到早饭时间,裴长青是照旧要晨读的,小鹤年、二蛋、蒜苗等孩子也跟着读,各背各的书。
裴长青、小鹤年跟谢恒是能背到一起去的,这俩孩子会背的书比裴长青还多。
他也不觉得跟小孩子请教掉价儿,就和谢恒请教做文章。
谢恒在东宫陪读,除了背书、听先生讲书,也看了很多文章。
虽然先生没要求他写文章,可他已经会,自然能给裴长青提供指导。
裴长青有之前萧先生和谢恒给整理的书籍、文章,加上刘知府、詹通判以及曾知县的指点,他也算入了门,现在能对着格式写文章。
八股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用固定的格式,按要求写文章,内容既要歌功颂德还得言之有物、引经据典,而且必须有新意。
要求很高,所以能取中生员的就算水平不错,能取中举人就相当不错。
当朝举人都能做官的。
那进士自然更加了不得,说几千里挑一也不为过,个个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做得一手锦绣文章,写得一手漂亮小楷。
裴长青自认距离进士的要求何止千里,只怕不沉下心扎扎实实读个十年书是不成的。
好在……他是应试教育出来的,不求出彩,只求考试过关还是很会的。
阿宁给他出谋划策,已经找到破题的窍门儿了呢。
再说他也没非要考进士,先取个生员资格再说。
至于自己这个从七品的育种司司正?
裴长青觉得应该是暂时的,只要玉米种子普及开来,那他这个育种司就没啥用。
主要他对种地兴趣不大,宁愿帮朝廷培养几个有此兴趣的人才,到时候让他们研究怎么培育更优良的种子。
他和阿宁只负责把现代那些生物知识找机会露给他们,给他们打个基础。
谢恒试了试裴长青的底,见他背书非常流利,破题也有了窍门儿,很为他高兴。
“裴叔,你真是读书的人才,进步飞速。”
今年裴叔的学识就比去年精进很多,简直判若两人。
裴长青谦虚道:“这都得益于你们的帮助。”
他又问谢恒今儿去不去镇上,用不用给小谢庄送信等。
谢恒:“不急,先迎接钦差,其他的过几日再说。”
小珍珠:“阿鹏师兄,你和我一起去接宝儿呀。”
宝儿知道阿恒哥哥回来,肯定会第一时间过来的。
谢恒也挺想他的呢。
目送珍珠和阿鹏出去,小鹤年道:“原本以为先生会是钦差呢。”
他寻思萧先生对种子的事儿非常上心,送种子的时候对他们也诸多叮嘱,说不定会以钦差的身份过来呢。
萧先生如今也认可了他弟子的身份,他非常憧憬能跟先生一起读书。
没想到皇帝派了另外一个国子监司正,不派萧先生。
谢恒嘴唇动了动,很想告诉他,却又忍住了。
虽然知道阿年不会乱说,但是有些事儿不想人家议论就最好不要透露,免得招祸。
原本皇帝是想派萧先生来宣旨的,让他下来看看,结果太子又作妖!
太子听说萧先生要下乡,他竟然恐吓小太监假扮他,他则打扮成下乡学艺的小太监混在钦差队伍里。
谢恒跟萧先生对太子无比了解,第一时间就给他“揪”出来。
太子就耍赖,说萧先生和谢恒走的话红蓝队就散架了,不许谢恒走。
萧先生便主动跟陛下进言他留下主持东宫读书,由国子监卫司正做钦差,又让谢恒随行。
他留下,太子就无话可说。
太子虽然聪明,但是无论他们出什么招数,总要被萧先生和谢恒识破,不能偷偷跟随出宫下乡。
谢恒出发的时候太子还气得吱哇叫呢。
他道:“东宫功课紧,先生一时走不脱。不过先生非常挂念裴叔和阿年的功课,特意托了卫先生来指点。届时裴叔不用紧张,有什么要请教的只管问就是,卫先生是个很和气的人。”
裴长青虽然没进学,跟其他读书人接触也少,可他知道国子监司正的分量。
若是给别人听见不知道得多羡慕呢。
这年头良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书读得再好,要想写好策论、懂得安邦治国的理论却需要良师指导,不是自己能悟出来的。
他感激得很,少不得心中又发狠必得尽快中个秀才,否则对不起这么多顶级资源啊。
裴长青带着孩子们学习,沈宁先去作坊转一圈。
作坊今儿继续上工,照旧发货,依然人来车往得很忙碌。
如今大伯娘、三婶儿、四婶儿、荷花嫂子、黑壮嫂子、张老三等人各司其职,领着自己小组按部就班地上工,不需要沈宁多操心。
发货也有清晰的账目对接,不只是二蛋等孩子能识字记账,运输队的小队长、作坊的组长、管事也都认识工作常用字,也能记账。
即便识字不够多的,也能用拼音记明白。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可以写得丑,绝对不能记错。
丑可以练,不会可以学,马虎可不行。
从作坊出来,沈宁顺便去地窨子看看。
地窨子做活儿的基本都是五十以上的人,他们计件儿赚钱,压根儿不用人管,一个个都埋头干活儿。
沈宁是去让他们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的,若是不注意休息,整天蹲坐、低头的,做不两年身体就该废了。
尤其几个残疾人,以前形同废人,不能下地也不可能打工赚钱,吃白饭遭嫌弃。
现在编席赚钱,东家不克扣工钱,还给肉汤喝,逢年过节还发节礼,家里人对他们也尊重起来,嘘寒问暖,吃饱穿暖的,一家子又和和气气的,他们又拼命想给家里多赚些钱。
有的想给自己娶个媳妇,有个想给儿子去媳妇儿,有的想给儿孙攒钱,各有各的动力。
“过个时辰要上来活动活动,喝喝水、上上厕所、晒晒太阳呀,咱要长长久久地赚钱,不是就赚两三年拉倒。”
众人纷纷笑道:“东家放心吧,俺们可注意呢。”
腿脚不好的男人双臂撑地,登时就来了几个别样俯卧撑,笑道:“东家瞧,俺也跟唐师父学了两招,且练着呢。”
其他人也纷纷练两招给沈宁看,让她放心。
沈宁笑道:“你们注意就行,今儿傍晚估计钦差会来,你们到时候也可以磕个头再走。”
众人连声说好,不会给东家丢脸。
他们以前半点见识也无,自打来了作坊那见识可嗖嗖涨。
宫里来人、知府、知县、锦衣卫的,啥没见过呀。
别的不会,磕头能不会么?
刘知府问话,他们都能答两句呢,好不好不知道,反正裴老爹说没丢人,知府大人挺高兴。
钦差来了也照办。
沈宁叮嘱一圈,然后回去琢磨菜单子。
小珍珠和阿鹏去接宝儿,顺便会把猪蹄子拿回来。
家里再杀一只大鹅?
听见外面嘎嘎的声音,沈宁寻思算了,别杀自家这些看门的功臣了。
正盘算呢,高里正和高二郎推着鸡公车过来,一车鸡鸭和蛋,一车米面油。
高里正:“阿宁,钦差来,咱得杀猪吧?现在杀,来了正好吃席。”
沈宁想了想,也行,“再去柳家洼买两头羊。”
京里贵人讲究,牛羊肉是好肉,猪肉次一等。
高二郎主动道:“我这就去买。买回来和猪一堆儿杀,到时候直接抬过来,免得把这里弄上味儿。”
高二郎如今也信服了爹的话,紧跟沈宁和裴二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自己那点产业算啥?
跟着沈宁和裴长青,家业不但越来越多,还会更牢靠呢。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