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50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沈宁笑道:“咱村这一茬儿顶用的孩子都来差不多了,剩下的还得在村里学学。”

从外村选可靠好用的,相当于直接掐尖儿,把聪明伶俐的找来直接上手。

不识字没关系,来了一边做工一边学。

作坊和铺子在哪里,识字班就在哪里。

见沈宁一点都不介意,阮荷花就留意跟运输队说一声,让回去的时候给她公婆带个话儿。

沈宁原本以为傍晚高里正和公婆会跟着运输队过来,结果她和裴长青吃过晚饭也不见人来。

过来的运输队也还未到。

若是平时沈宁也不会担心,运输队路上时不时也会遇到点意外情况,人畜生病、车坏了、车翻了等,也是可能的,有时候也会半夜到县城。

可还有裴父裴母沈宁就有些担心了。

“不会生病了吧?”

裴长青安抚地揉搓两下她的后背,“不至于,若是生病运输队该先回来说一声,估计天冷要下雪,路上耽搁了。”

正说着前院儿传来张本力几个的声音,“下雪了,赶紧把院子收拾一下。”

后院的妇女们也动起来,把怕淋的家什儿搬进屋里。

沈宁:“可能家里下雪他们耽搁了。不过这会儿还没进城,他们今夜怕是要在外面投宿了。”

十里开外的气候就不尽相同,更不用说几十里了。

夏天县城下雨家里不下,冬天家里下雪县城不下,也是常有的。

裴长青:“明儿我和大哥带人往路上迎一迎。”

沈宁同意了,心里却想但愿是下雪耽搁,不要生病。

这古代医疗不发达,不少老人冬天感个冒就恶化成风寒,拖拖拉拉人就没了。

不过自打家里条件好了,沈宁有意让公婆吃好些,他们又一直劳动,体质是越来越好的,即便感冒也会扛过去的。

翌日大家伙儿起来发现外面积了一层白雪,虽然没有没脚踝,却也有三指厚。

男人们拿了扫帚铁锨去铲雪扫雪,女人们抱柴做饭,女孩子们趁着早饭前去制糖间忙活。

很快街上传来敲锣敲梆子的声音,随即里正的声音响起,“各家各户抓紧清扫门前积雪,轮到徭役的各家抓紧出人清扫大街积雪。”

县城没有坊的规划,也按照百户一里的制度设立里正,负责周边居民的基本行政事务。

成阳县地处淮河流域,冬天虽然下雪结冰,又不像北方那样形成冻土,虽不像南方那般雨夹雪很快化成泥水,但是被车压脚踩的也容易变成烂泥,不但伤路面还容易结冰打滑,所以曾知县规定但凡有积雪就要尽快清扫。

沈宁这边也派了人去帮忙扫雪。

厨下婆子又来汇报存炭和柴火多少,需要再采购多少。

沈宁都让石榴协助阮荷花去办。

吃过早饭,裴长青和裴大柱两人骑骡子往城外去迎运输队,沈宁则带着石榴和香蒲准备试制肥皂的材料。

肥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皂化,从备料到上架差不多得俩月,没法现做现卖,年前能上架就不错。

前世她和团队为了拍视频复原了不少古法产品,手工皂、精油、洗发膏、面脂、口脂等都做过。

那些用料不复杂,工序也不算复杂的她做过就记住了,现在也能试着复刻。

制作肥皂的原材料,主要是碱水和油脂。

作坊平时常备着自制的碱水,少了就会补作,不至于用的时候短缺。

为了增加碱性使得油脂充分皂化,她还要加一些烧贝壳粉。

成阳县离四海府近,海货不缺,贝壳也多的。

至于油料,猪油、葎草籽油、茶油都可以。

葎草俗称拉拉藤,河边地头随处可见,生命力旺盛,一长一大片。

这也是一味草药,药铺能买到葎草籽。

另外无患子果实、乌桕种子、皂荚都是天然的清洁剂,掺在肥皂里能提供天然的皂苷,表面活性剂能够帮助肥皂除污去油,效果更好。

若想做点花头,还可以做艾草肥皂、茶枯肥皂、桂花茉莉花玫瑰花等的香皂。

现在铺子里有皂荚做的肥皂团,是一种浓稠的液体,稍有钱的人家用来沐浴、洗手净面。

不过这种液体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更有钱的人家会用猪胰子、豆面、香料等做成的香皂,过去叫澡豆。

没钱的人家就用草木灰、皂角、无患子之类的果实直接搓洗了。

沈宁要做的自然是高档品,集造型、味道、效果于一体,而且她也不想做太多,毕竟高档品就要供不应求,量少、专供,这样才上档次。

材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备好的,她也不急,把单子交给香蒲和石榴,让她俩分别准备。

吃过午饭,没多久高进禄就飞奔来后院给沈宁汇报:“婶子,你家二叔把我爷他们接来了。”

他虽然想跟着阿年去成家堡玩,但是还不够熟不好意思,就在家里跟着裴长青读书。

裴长青白天去县学,他就跟着沈宁,和二蛋一起做事儿,顺便学拼音算术什么的。

闻言沈宁立刻起身出去。

高里正和裴父裴母都来了。

沈宁高兴地上前招呼,先问路上辛苦,“里正伯怎么不带大娘一起来?”

顶风冒雪走了一天,还在村里投宿一宿,高里正脸上难掩疲惫之色,精神却很兴奋。

他笑道:“家里离不开她,不是烧窑嘛,得看着点儿。”

烧窑有窑匠师傅,安排吃饭也有大伯娘,自然不用陶氏。

陶氏主要是在家看着三个儿媳妇,免得她们弄幺蛾子。

跟高里正招呼完,沈宁上前扶着裴母,又关心他们路上冷,招呼他们赶紧进屋吃饭。

她对高里正道:“里正伯一起来,晚上就住后院儿这里,住得开。”

裴母小声道:“阿宁,那啥……”她朝后看了看,伸手扯了扯,“宝珠,咋不叫你二婶?”

躲在她身后的裴宝珠这才蹭了出来,咬着唇瞥了沈宁一眼,期期艾艾地叫了一声二婶。

沈宁这才看到她,裴宝珠穿着不合身的冬衣,神情畏缩,不见当初欺负珍珠和阿年的傲娇模样了。

小丫头和珍珠阿年同岁,但是大了半年多,原本比俩孩子长得高,圆润,头发也黑,现在瞅着身量倒比俩孩子还小呢。

瘦骨伶仃,畏畏缩缩,惹人可怜,也不怪裴母给她带身边儿了。

毕竟是亲孙女。

沈宁面色没有任何异样,笑了笑,“宝珠冻坏了吧,进屋暖和暖和,喝碗肉汤就不冷了。”

裴母和裴父见沈宁没恼才松了口气。

瞧着儿媳妇比儿子还大度些,上午二郎见他们带了宝珠过来,脸色还有些不悦呢,不过也没说什么。

现在沈宁态度没异样,他们就更放松些。

高进禄跑来送信的时候二蛋已经去厨房安排备饭了。

中午沈宁说过给裴长青他们留饭,这会儿直接出锅端上去。

冬天冷,菜凉得快,家里基本吃炖菜。

今儿是大骨头炖豆腐,里面还放了萝卜白菜,一锅出,热乎又省事。

裴母有心跟沈宁说说家里的事儿,无奈孙女在跟前,她也不好开口,只得说路上下雨下雪耽误赶路的事儿。

沈宁看裴宝珠跟个受惊的小老鼠似的,畏缩在裴母身边儿不敢吃不敢喝的,便道:“想吃什么只管吃,不用害羞。”

裴母就给她夹了一块肉多的骨头,“来,用手拿着啃。”

裴宝珠咕咚吞了口唾沫,自打分家以后她就没吃过这么香的肉骨头了。

一开始家里的肉都给爹和哥哥吃,后来爹娘吵架,娘就背着爹做好吃的,她看见不但捞不着,还会挨骂甚至挨打。

每天她都羡慕珍珠和阿年分家过上了好日子,每天每天都想再回到大家一起住的日子。

奶有时候会悄悄给她拿好吃的,可那有啥用呀?

她不想偷偷摸摸的,她想跟珍珠一样顿顿吃肉。

这么想着,她万分委屈,眼眶就红了,泪珠吧嗒吧嗒掉下来。

裴母赶紧给她擦泪,“这是怎的了?吃肉咋还哭上了?吃吧,没人嫌你的。”

裴长青先吃好了,让高里正和爹娘慢慢吃,他去前院看看。

沈宁便起身跟上。

裴母见状想过去跟儿子媳妇说说悄悄话,结果裴宝珠害怕地立刻拉住她的衣袖,小声道:“奶,别丢下我。”

裴母安抚道:“宝珠呀,没事的,你搁这里跟你爷和里正爷爷吃肉,我去上个茅房。”

裴宝珠依然不肯。

二蛋和高进禄要带她去玩儿她也不肯,只黏着裴母。

没辙,裴母只得陪着她。

沈宁和裴长青去前院儿转一转,跟今儿来的运输队队员们聊几句,道一声辛苦了,让他们好好歇着,又跟带队的高三郎和陶启明聊聊。

沈宁:“这边儿作坊步入正轨以后,就不用这么频繁地运货了。”

陶启明几个一听都紧张起来,不用频繁运货,那他们不是没用了?

那……岂不是赚不到钱了?

他还想攒钱去媳妇儿呢。

沈宁看他们神色,笑道:“不用从村里往县里运货,却还得从咱家里往桃源等地方运呢。”

他们还有皇家特供呢,皇家不会派人来取,都得他们运往指定仓库或者码头,由专人运进京,有些地方都要自己直接运进京去呢。

等奢侈品铺子开起来,沈宁就想让运输队往南去扬州、金陵、苏杭等地,往北去徐州、济南、通州、京城等地去。

大城市才是奢侈品的消费地,也是赚钱的地方。

众汉子们一听又高兴起来,纷纷道:“沈老板,俺们不怕累不怕冷,就怕没活儿啊。哈哈。”

沈宁:“放心吧,不会没活儿的,到你们儿子孙子都能出来跑运输了,也会一直有活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