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靳老板说得差不多了,端起茶碗滋溜了一嘴甘甜的枸杞菊花蜂蜜水,心满意足道:“沈老板,你在县城开铺子,以后咱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要多走动,你家以后的酒席我都包了,你可别跟我见外。”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麦掌柜一眼,以后你可跟我争不起了吧?
麦掌柜确实不争,他和外面做生意游刃有余,但是对杨家众人却有些力不从心。
以往他和靳老板轮流招待沈宁,外面看不出,其实关起门来杨家不少闲话。
每一次他都要力排众议,坚持和靳老板轮流做东招待沈宁。
沈老板隐然成了成阳县众商户的领头人,可她显然不热衷这种事儿,那谁站在她身边谁就是成阳县公开的领头人。
这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没看靳老板那么上凑么?
可杨家人却说什么“我杨家本身就是成阳县领头人,还用她一个妇道人家锦上添花儿?”
他们指责麦掌柜拿杨家的银钱和脸面给沈宁做脸。
麦掌柜一次次解释也累了,不争了。
杨家众人还没有认清,不只是成阳县,乃至淮州府的商户圈子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不能因为沈老板是女人,不能因为人家低调,就不把人家当回事。
当初钦差上门,你不是也带人去看了那盛况么?
怎么的,看了白看,没走心?
杨家人却觉得裴长青和沈宁是靠拍马屁走谢家门路赚了个传奉官,并非他们自己厉害,不过如此,没什么好高看的。
杨老板虽然没这么说,但是也没呵斥如此说的几人,可见一斑。
麦掌柜还有什么不懂的?
他只能感慨,聪明人是可以在安乐中突然昏聩掉的。
既然杨老板不是真心认可沈老板,麦掌柜也不想再硬撑,免得杨家说他拿杨家的银钱给沈宁摆排场。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看时间差不多,麦掌柜便告辞。
他先回酒楼安排事情,没想到杨四爷和杨二也在。
第168章 作妖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杨四爷是杨老板的庶弟,杨二是杨老板的二儿子。
杨大杨二都是嫡子,杨大在淮州府管生意,杨二之前在四海府,最近被叔叔撺掇回来。
杨四爷是杨家庶子,分家后没得着多少家业,可他贪图享受习惯了,过不得苦日子,只能做小伏低从杨老板手里拿家用。
他一直奉承杨老板,跟杨大不是很对付,便瞄上杨二,撺掇杨二多在亲爹跟前表孝心,以此跟大哥争家产。
成阳县是杨家的大本营,麦掌柜负责的生意是杨家生意的根基,他们自然眼红。
杨四爷挑拨说麦掌柜跟杨大好,让杨二想办法拉拢,拉拢不过就排挤,最好将麦掌柜踢出去。
若是正常老板,一眼就能看穿杨四叔的伎俩,不但不会上当,还会将他赶走。
可杨老板多疑又自负,既怕麦掌柜对自己不忠默许其他人试探排挤他,又觉得自己魅力很大能让麦掌柜一直效忠,自己只需要说句“公道话”,就会让麦掌柜感激涕零继续卖命。
对自己兄弟他一边抠门儿,尽可能少分他们家产,又享受他们恭维从自己手里拿钱的感觉。
他自以为拿捏住所有人,大家都效忠他,都为了争夺他的信任、偏爱而各出奇招,不惜内斗。
他享受这种感觉,也坚信他一句话就可以平息纷争。
所以他默许甚至纵容这种内斗。
洋洋得意。
杨二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为了排挤麦掌柜却做得足够嚣张,他屁股靠着案桌,双手抱胸,一只脚不断点地,下巴抬起,斜睨着麦掌柜。
“我说大掌柜,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想去给女人当掌柜呢。”
麦掌柜知道这是杨二故意挑衅,也不气,只淡淡解释两句。
杨二挑眉,“她沈老板算老几?好大的排场!”
麦掌柜蹙眉,“沈老板如今可是从七品官员,二少爷还是注意言辞。”
杨二撇嘴,“不就一个传奉官?呵,传奉官有啥了不起,本朝传奉官如牛毛,都是马屁之流。”
麦掌柜胡子颤抖,动气了,他很欣赏尊重沈宁,听不得人家恶意贬低她。
见他如此,杨二越发出言不逊。
“麦掌柜,你可要清楚自己是端谁的碗,吃谁的饭!”
反正麦掌柜不会为他所用,若是让其留在杨家,只会帮着大哥对付他,那何不将人赶走?
麦掌柜走了,大哥不就失去一大助力么?
麦掌柜不理他,顾自干活儿去。
杨二在杨四爷的眼神鼓励下,继续嚣张道:“麦掌柜,沈老板的暖房宴我和四叔去就行,你就别去凑热闹了,毕竟一群老板夹杂你一个掌柜也不好看。为了避免你尴尬,还是我去。”
说完他和杨四爷扬长而去。
“四叔,你说我这么气他,他会不会滚蛋?”
杨四爷笑了笑,“滚蛋最好,不滚咱也没损失不是?”
杨二:“这样他都不请辞的话也真是好脾气了。”
杨四爷:“说不得是你爹给他太多,他舍不得呢。”
杨二哼了一声,“那我下次就使杀手锏,他指定受不住!”
杨四爷哈哈笑起来,夸他聪明绝伦,“添香楼来了俩新人,好侄儿不去疼疼人家?”
杨二立刻来了兴致,“四叔,走着。”
有裴大柱和张本力帮忙,不几日的功夫铺子装潢就完工了。
沈宁带着张氏、阮荷花几个参观一番,简约大气,空间通透阔朗,很是满意。
铺子里用的花隔、板材都不是新鲜的,而是宋福瑞跟禚元杰淘换的现成品,油润丰盈带着包浆,瞅着都有岁月的积淀,却没有腐朽陈旧之气,只给人温润静谧的感觉。
沈宁点头夸道:“福瑞越来越能干了,审美在线。”
宋福瑞骄傲又谦逊道:“这不都是二舅哥和嫂子的设计嘛,我就负责干活儿了。”
沈宁笑道:“你活儿也干得好,去跟阿云说上一批针织品吧。”
宋福瑞立刻乐颠颠地去找媳妇儿了。
沈宁验收合格,二蛋和石榴就负责挨个结算工钱。
阮荷花安排三个妇女过来再细致地收拾一遍卫生,该擦的擦净,该磨的磨光滑,不留一个死角。
再在门洞、窗旁根据设计挂上珠帘、门帘,又在隔而不断的地方放上屏风等,将原本空旷的铺子隔成几个区域。
目前针织品可以上不少货,还有一部分糖果也能摆上来。
这几天沈宁也没闲着,她把阮荷花带来的几个女孩子组织起来做糖果。
现在市面上主要是饴糖、黑糖以及黄砂糖,还没有后世的白糖和冰糖。
铺子里只上这两种也够轰动的。
不过白糖和冰糖只能当原料,想多赚钱自然还得深加工。
毕竟白糖冰糖成本高,售价贵,一开始也不会卖给普通百姓,还是有钱人消费。
有钱人爱甜食,但是一般也不会捧着饴糖、红糖、白糖、冰糖的吃,还是要加工成美食才行。
县城有两三家点心铺子,沈宁就不做这个,而是卖各种好吃好看的糖果。
她们用现成的白糖熬制糖浆,有纯糖的,也有根据口味融入一定饴糖增加黏性的,还有加入桂花蜜、茉莉花、牛乳、茶粉、艾草汁、牛乳、薄荷、玫瑰花油的。
她还从靳老板、陈家、霍家以及其他点心铺子借了不少糖果和点心花模,将糖浆、糖泥注入模具,脱模以后就得到各种形状的糖果。
圆环、圆饼、海棠花、橘子瓣、方块、如意、万胜、糖塔等形状,再把专门的点心纸裁小将糖包起来,还可以趁着糖块未凝固的时候插入干净的小木棍,做成棒棒糖,方便小孩子食用。
十来岁的女孩子学了识字算术,开了智慧,越发心灵手巧,还能自己开发新花样。
她们编了辫子糖,还拿小兔子、小老虎、金鱼等的模具也做了动物糖,一个个都巴掌大。
阮荷花的侄女阮小鱼手巧,琢磨着用糖浆画画,阮荷花怕她祸祸糖浆,不许。
沈宁知道以后不但不阻止,还把阮小鱼好一个夸,让她只管试,画好了就给她涨工钱。
一时间阮小鱼几个小姑娘趴在糖果制作间,一人守着一个小炭炉专心致志地研究怎么画糖画儿呢。
沈宁也不打扰她们,对阮荷花道:“她们又勤快又手巧,有什么新点子只管试试,不要太拘着。”
阮荷花笑道:“我寻思这白糖多贵啊,做坏了太可惜。”
虽然做坏了可以回炉重融,但是天天烧着那糖也会变少吧?
沈宁只说没事儿,让她们只管练。
即便外面有好的手艺人她也没想请回来,坚持自家培养。
自己培养起来的,尤其自己村的和外面请来的肯定不一样。
就说裴云那边儿,从县里请的针线娘子和从村里带来的就差别很大。
虽然不排除村里跟着出来的有人会自恃与东家亲近,会排挤外面请来的,可大部分村里跟着出来的会更上心为东家考虑,觉得他们是一起的。
而且选人的时候就精挑细选,又把丑话说在头里,做不好、惹是生非就被赶回村里,他们反而更要强,都怕被赶回去丢人,至今没有太出格的。
迄今为止裴云从豆腐村选的针线娘,沈宁从村里选出来的作坊帮工,还没有一个是被赶回去的。
谁有不足的,身边人就会约束他,再有张氏、高里正等人管着,都专心做工赚钱。
这边铺子自然也延续这样的惯例。
沈宁去制糖间转一圈,出来跟阮荷花道:“人手还不够,嫂子带来的侄子侄女都勤快麻利,他们可还有一样的兄弟姊妹?再找几个来,我们还要做其他产品。”
阮荷花早就对沈宁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会儿也没有什么惊讶震惊的了,只想想谁还能立刻过来干活儿。
她掰着手指头又数了几个,豆腐村找三个,她大姐家一个外甥二姐家一个外甥女也不错。
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生怕人家说这作坊都是她亲戚了,“阿宁,要不还是从咱村里找。”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