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57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虽然裴家没院儿,但人家晒了粮食,堆了柴火,所以也等于有院儿,来人就得从大门位置入内。

两人起身打招呼。

高里正笑道:“我听人说你们家做豆腐啦?我来换点。”

裴长青笑道:“里正伯说什么外道话,想吃说一声我给您送去。”

虽然都是客套话,可高里正听得舒坦,村里人可没几个这么会说话的。

夫妻俩引着高里正进了堂屋,请他落座。

高里正坐下,却又左右看看,观察一下裴二郎家搬过来以后生活如何。

虽然没有什么家什儿,但是屋里拾掇得干净整齐。

嗯,是个过日子的。

他随口说起砖窑的事儿,让裴长青需要买砖的时候跟他讲,他可以同去帮忙说说价钱。

夫妻俩跟他致谢。

沈宁问他要不要先喝碗豆浆,还有豆花要不要来碗。

豆花和豆浆在锅里温着。

高里正:“哦,我尝尝。”

他们家没少喝豆浆,就是做不出豆花和豆腐来,他多方打探,从柳家一个子弟嘴里听说是用什么秘方材料点出来的,那材料是从外地高价采买的。

没有那材料,压根儿做不出来豆腐。

他心里疑惑沈宁哪里来的秘密材料。

难道是去镇上弄的?

要么就是她小姑子婆家给弄的?

毕竟宋家布庄也是镇上有名的铺子。

沈宁给他倒了半碗原味豆浆,就当喝水解渴,另外调了多半碗咸豆花。

高里正喝了一大口豆浆,点点头,“味儿正。”

豆浆其实都差不多,他家也这味儿,关键是水和豆子比例多少,熬浆子的时候火候咋样,有没有糊锅啥的。

他眼睛发亮地盯着豆花,说实话他在县城、镇上,吃了太多豆花,可就是琢磨不出来怎么做的。

豆浆还有豆腥气,豆花味道就很淡了,都是调料的味儿。

小媳妇儿这酱汁儿调的也不错,咸鲜可口。

他一口气吃完,连连点头,“我尝着比县里和镇上的手艺还好呢。”

沈宁可没当真,笑道:“里正伯太会夸人啦。”

趁着高里正吃豆花的时候,沈宁又跟他打听村里咋没几个养鹅的。

高里正:“咋,你要买大鹅?”

沈宁笑道:“这不是家里没院墙嘛,铁锅在院子里,每天往屋里拔锅也费劲,就寻思养两只大鹅看门。”

高里正忍不住笑了,这媳妇儿真有意思,人家都养狗看门,她养大鹅,

“要不要小狗崽?冬天我家大狗就能抱小狗,送你一只。”

沈宁觉得自家住在村头,靠着官道,的确需要一只狗。

小狗崽得养几个月才能看门,这段时间还是需要大鹅。

她和裴长青对视一眼,裴长青点头,她道:“里正伯,那感情好,到时候帮我们留一只,不过大鹅也需要,大鹅嗓门大,能吃草也能下水觅食,好养活。”

高里正:“是个有成算的。”

他家里养猪养鸡,自然也想过养鸭养鹅,最后没养但是也了解价格。

“要想看门那就得成鹅,刚要下蛋的那种一只也有个五斤,母鹅得两斗豆子,公鹅要多一升豆子。”

沈宁:“……”

嘎贵的!!!

沈宁又心疼钱箱子了。

裴长青一看沈宁的表情就知道媳妇儿心疼肉疼上了,他道:“要是不想孵小鹅咱要两只母鹅也行,一大一小。”

一只太孤单,两只可以作伴,一大一小能便宜一些,大的还能带小的。

到时候两只大鹅又看门又下蛋,一举两得。

沈宁瞬间开心了,“好,就这样,里正伯那可麻烦你啦。”

高里正也笑起来,心道这夫妻俩真有意思,明明老夫老妻的,瞅着咋跟新婚小夫妻似的?

同时又惊讶好奇,过去裴二郎对媳妇儿没啥好脸色,都说他瞧不上外地来的便宜小媳妇儿,现在瞅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瞅瞅他那双眼,只要不和他说话,就一直黏在媳妇儿身上。

那个黏糊啊,说是新婚小夫妻蜜里调油都不为过。

【作者有话说】

宝子们,明天的更新在晚上11点。明天上收藏夹。求订阅和收藏,么么哒。

本章留言继续发红包。

第33章 路边摊儿 炒起来

沈宁对公鹅比母鹅贵也有些不解,便跟里正请教。

高里正笑道:“这公鹅多了没用,基本早早杀了吃肉,可你要是抓小鹅来养,母鹅下蛋,还想要两只公鹅配种,那卖家就会贵点。”

沈宁点头,明白,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公鹅留存数量少,卖价肯定贵一些。

虽然贵,可鹅生命力顽强,不像小鸡那么容易死。

他们就决定要两只母鹅,一大一小。

高里正:“那这么着,我给你们买一只六个月开始下蛋的成鹅,再买一只小鹅,小鹅只需要半斗。养鹅其实不亏的,回头养大了一只八/九斤也有个两百文呢,若是多养个一年半载的,就能卖上三百来文,老鹅肥更值钱。”

见他如此说,沈宁就好奇地问了之前和裴长青都没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村里人养鸭养鹅的少,里正家养那么多鸡,怎么不养鸭子和鹅呢?

高里正哈哈笑起来,“你们小两口脑子活泛,会琢磨,别人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是这么的,你娘家是桃源县吧?你们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湖泊子,水多,鸭子大鹅都是成群成群的,对吧?”

沈宁点头。

高里正:“那边养的多,鸭肉鹅肉,鸭蛋鹅蛋自然也就便宜了。不只卖自己县里,也往咱这边发,还走大运河往北去徐城、济城甚至到京城。他们的鸭蛋都做出名了,沙黄,好吃还便宜,咱们县各大酒楼也从那里进,咱们要是再养多了那根本没人收,顶多养两只自己吃吃罢了。”

他又吃了口豆花,“当然啦,你要是想买便宜的鸭蛋那也不能够的。”

沈宁和裴长青立刻明白了。

那些大客商把控着货源,优惠价给酒楼、大户人家供货,普通人想买自然还是市价。

高里正有个闺女嫁给县里霍家酒坊的庶子,能拿到便宜酒糟喂猪喂鸡,但肉蛋也是为了卖而不是自用,所以鸭肉蛋自然竞争不过人家,那也就不必养了。

高里正家都不养鸭子不要鸭蛋,村里人养了没地儿卖,去镇上还被压价儿,也就不张罗。

沈宁心下了然,那他们也不能养多,养两只看门下蛋就行。

她由衷赞道:“咱只会看皮毛,里正伯却是看到问题的根子。”

高里正很受用,他感觉自己的本事被人看到了。

平时他在家里给儿子们分析赚钱的门道,他们不以为然,殊不知他就靠这个本领保住家业扩大规模,给家里盖起一排砖瓦房呢。

他可以不赚大钱,但是不会亏钱,他很为自己这个本事骄傲。

夫妻俩显然懂他这个本领,挠到他的痒痒处,让他很有成就感。

聊了一会儿,他也吃完豆花,又要豆腐。

他看今儿豆腐比昨儿送去的卖相更好,显然是做熟练了,心里也越发高看夫妻俩。

他要两斤,让帮忙切成四块。

裴长青把刀用清水洗过切好豆腐,又从沈宁手里接过槲叶和浸泡的野麻皮,利索地包起来打结,递给高里正。

高里正瞅着裴长青干脆利索的刀功,还有那一手漂亮的打结功夫,感觉都是享受。

人家豆腐坊的箱子都是大小相等的格子,一个格子是一斤,他们是一大块。

裴二郎就那么唰唰切完了。

啧啧,都不用称的?

沈宁看出他的疑惑,笑道:“二哥手上能掂重量,一斤半斤的基本没差。”

他肯定多给点,绝对不会少给。

高里正并不知道大儿媳卖面粉缺斤少两的事儿,他不住地夸夫妻俩能干,好话不要钱地说。

他从袖袋里摸出十一个钱,两斤豆腐六文钱,一碗豆浆二文,一碗豆腐脑三文,这都是外面镇上的价格。

沈宁忙道:“里正伯,不要给钱了,回头送碗黄豆就行。”

高里正笑道:“你们要用黄豆,只管去我家里说,今儿我就当去镇上溜达一下。”

两人送里正出去。

到了院门口位置,裴长青笑道:“里正伯,您要是有兴趣学做豆腐,得空来看看,不用花钱。”

高里正脚下一踉跄,刚才营造出来的悠闲田舍翁人设差点崩了,眼珠子一瞪,“你们要白教我点豆腐?”

裴长青点头,“我媳妇儿说不当什么,要教给大家伙儿。”

高里正:大家伙儿?

他以为夫妻俩想讨好自己,结果要教给大家伙儿?

你们这么……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