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62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泼妇啥时候学会的做豆腐?

做了豆腐也不给她这个大嫂送一份!

都不教她这个大嫂做豆腐,就要教外人?

真他娘的大显摆,和裴二郎一路货色!

一家子大显摆!大显摆!臭显摆!

她本来想看沈宁和裴二郎的笑话,看他们住谭家漏风的破屋子,看他们冬天冻得抖成抱窝鸡。

结果裴长青和沈宁这就要靠教人做豆腐盖新屋子了。

怎么能不气?

真是一顿气没生完,一顿气又排着队来了。

这不,二蔫巴媳妇儿来给她安排新一顿气了。

二蔫巴媳妇儿嘚吧嘚吧地把沈宁要换什么什么跟吴秀娥说得清清楚楚,“可不老少人换呢,我看照她这样新屋子自家一文钱不用出就盖起来了。”

这纯粹是她说气话,但是说人家坏话不就是这样么,尽可能抹杀人家的功劳,只提她自己的。

她说这话是为了发泄怨气,却正正好给吴秀娥添堵,给吴秀娥本来就气得憋屈的胸口堵得满满的,一丝风不透。

二蔫巴媳妇儿一边瞅着童生娘子头上的银簪子,一边眼馋对方嘴里嚼的香芝麻,继续道:“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怎么巴结上里正了,里正给他们打包票说她会做豆腐,也指定会跟人换,啧啧……”

“嘎嘣”,吴秀娥嚼到一块小砂子,差点蹦了牙,气得“呸呸”两声。

二蔫巴媳妇儿被她吐出来的芝麻渣滓溅到,慌忙往后退了退。

刚要再奉承吴秀娥两句,打眼瞅着裴父挑着一担子稻谷从胡同口过来,便赶紧转身走了。

裴父累得腰弯背驼,好不容易到家,赶紧把稻谷小心翼翼地卸在院子里。

放在家里晒晒,晚上能搓谷粒,还有些放在地里晒晒,回头拖着打谷桶去地里摔。

稻谷要交秋粮,得早点收拾出来。

吴秀娥拉着脸,“他爷,他爹说了让你只把粮食收回来就成,别把庄稼秸秆挑回来,弄得家里乱糟糟跟猪窝一样,不像样子。”

自打分家以后她也不叫爹了,直接叫他爷。

裴父一愣,下意识道:“不挑回来,家里烧啥?”

吴秀娥撇嘴,“他爹挣银钱呢,一个月将近二两银,啥柴火买不来用得着烧这点儿?”

说是这样说,可如果裴父真的把庄稼秸秆丢了不收回来,那她照样不干的。

裴父也拉了脸,闷哼一声,没再说话。

他不说话,吴秀娥也不痛快。

她用簪子剔着牙花子上的芝麻,“爹,咱可分家了,是你愿意跟着我们大房过的,你咋还身在曹营心在汉呢?你一天到晚儿地去给老二家干活儿,多偏心呐。”

裴父:“我没帮他干,是你娘叫我去白吃饭来着。”

吴秀娥更不爽了,咋滴,骂我不舍得给你吃饱呢?哪天不是给你一碗豆子?还不够你吃的?

在她眼里,给一个碗底那也是一碗,反正给出去就要往多里说的。

她不能直接说这个,就问打谷桶,“那个可分给咱家的,怎么不见了?”

裴父:“干活儿的家什儿就一份儿,分不开,都是谁用谁拿,等我摔稻谷就扛回来。老二家的水桶扁担可是我一直在用呢。”

吴秀娥竖眉瞪眼的,“那你还给他们挑水了呢。”

裴父想说我就给他们挑了两回,后面人家自己挑的。

可他又没力气分辩,也觉得没意思,他分辨了她还有更多话要说。

再者他现在干重体力活儿,一天到晚吃不饱,得亏在老二家吃了小豆腐和小米煎饼,否则早晕地里了。

老大媳妇儿不给他吃饱,他还得忙秋收,他还不能跟人说。

说出去那都是自己丢丑。

他头晕,就坐下歇歇。

吴秀娥越发不满。

本来麦收秋收以及播种的时候她也要帮忙的,不下地也得在家做饭,帮着晾晒粮食、脱粒等。

否则那么多粮食,还得急着交税粮,要是遇上连雨天更麻烦,家里不好她也好不了。

可分家给她分伤了。

她一直钻牛角尖想那二十吊钱几亩地,想那都是自己的,想公婆偏心二房,想这想那。

她性子就开始偏激扭曲。

加上她觉得公爹总去帮二房干活,又不能盯着他,就越发不满,寻思你帮老二干活儿,那我看家里的活儿没人干你还有功夫去帮老二的。

秋收下地你还那么空能帮老二干活儿,那你就把家里的也干着吧。

她去西厢把闺女的被褥抱出来晒晒,发现西厢太潮,闺女的被褥湿漉漉的。

她出来对坐在灶房门口喝豆子汤的裴父道:“爹,成业大了,也别让他住东厢了。”

裴父下意识要问不住东厢难道住西厢,随即意识到什么,瞪大了眼睛。

一阵风吹过来,刺得他眼珠子疼。

他低头揉眼睛,闷声道:“那就住我西屋,我住……”

“爹,宝珠还小,小姑娘身子骨弱,还是让她住东厢吧。”

东厢宽敞,干爽,西厢太小了,还晒不到光。

裴父重重地点头,“成呀。”

都是自己孩子,他愿意把最好的给孩子。

他喝了豆子汤还是饿,又想去锅里捞点豆子吃,结果清汤寡水的连豆子都没几粒。

“哎……”

他叹口气,放下木勺子。

吴秀娥晒完被子,又道:“爹,老二媳妇儿会点豆腐,你知道吧?”

裴父嗯了一声。

吴秀娥:“她给大伯他们三家送豆腐,咋不给咱家送?”

裴父没吭声,因为他吃了。

吴秀娥:“她要教满村人做豆腐,却没说教你这个爹我这个大嫂,可真是胳膊肘子往外拐,不分亲疏的东西。”

裴父原本不想和她搭腔,可她这样骂老二媳妇儿他就不乐意。

“老大家的,你弟妹这样做也是为了盖房子,他们总不能一直住人家透风漏雨的屋子。你们不帮衬就算了,不要说难听话。”

看他带气,吴秀娥倒是不敢继续骂,只摔摔打打地收拾东西去了。

她把闺女的被褥衣物等收拾出来,再让裴父把他的褥子、草垫子、衣物等搬到西厢去。

裴父自己收拾了,还拿笤帚把西屋边角打扫一遍,免得大孙女嫌埋汰。

裴宝珠听见娘和爷拌嘴,一直躲在东屋没露头,这会儿看爷爷佝偻着背又有些不忍心。

虽然她生气奶被二婶儿挑唆得只偏心二房不疼她了,可爷爷却一直疼她的。

等裴父要出门继续下地的时候她趁娘不注意追出去,往裴父手里塞了一个掺了细面的豆面饼子,“爷,给你吃。”

这是吴秀娥背着爷偷摸给她做的。

自打分家以后,只要爷下地,娘就做两样饭。

她觉得这样不好,二婶他们又不在,就她俩和爷爷,都是自己人,何必做两样饭?

可娘不许她说。

今儿爷没咋吃饭,锅里也没一把豆子,爷肯定吃不饱,还得下地干活儿,她就不忍心。

裴父一怔,差点没忍住,急忙道:“孙女,爷不饿,你吃。”

裴宝珠硬塞给他,“我吃了。”

说完就转身跑回家。

娘最近逼着她做针线,要学着给哥哥和爹缝衣裳了。

望着大孙女的身影,再看看手里的饼子,裴父终归没忍住,豆大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

他忙擦了一把眼泪,吸吸鼻子,赶紧下地去了。

裴端今儿爽歪歪的,有一种志得意满的感觉。

别看二弟分家占了他便宜,可自己是童生,和泥腿子终归云泥之别。

分家后他照样当先生,一年三十两银的赚着,而且因为分家受气心性沉淀,他于学问一道有更深的感悟,就觉得好像顿悟突破了什么瓶颈一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前儿好友从县城给他们发了帖子,邀请过去聚会。

昨儿他和赵先生一起去的,住了一宿。

这两日聚会,他们少不得还要以文会友,作诗写文,他自觉心境、意境、文才更上一层。

果然好友们纷纷抚掌称赞,夸他于学问大有进益。

甚至还有人夸他不但做学问有一手,教书育人也独树一帜。

当场就有一位谢家公子说要推荐叔父家的子弟去他任教的柳家洼学堂借读。

谢家啊,那是一门三进士的谢家,当朝左相的家人。

成阳县谢家虽然是旁支子弟,却也是他们县第一豪门乡绅之家。

谢家的聚文书院、聚文学馆、聚文书肆,那都是天下有名的。

更让他得意的是谢家在各地开着书院书肆学堂,却还让子弟来他的学堂读书,这是多么大的脸面,这是对他多么高的肯定!

他的同僚赵先生嫉妒得眼睛都红了呢。

扬眉吐气!

分家以后的郁闷都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