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66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他觉得有用,自己就用上了。

那嬷嬷给的那串钱一共是五十文,一小串,系着红绳子。

嬷嬷轻蔑道:“多的赏你了。”

小珍珠没感觉,还高兴呢,哇,多赚好多钱吧?

具体多少她不知道,她不负责算账,但是反正这么大一串呢,她一把攒不过来。

哈哈,发了发了!

娘肯定高兴!

谁知小鹤年却不要,他打开绳子,认真数出26枚放在旁边麦草编的小笸箩里,将剩下的系好还给嬷嬷。

那嬷嬷面色不悦,“说了,赏你了。”

小鹤年好看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神却清正得很,“我们是庄户,不是奴籍,除了我家长辈和县太爷,别人没资格赏我们。我们虽然穷,可我娘说了,我们不受嗟来之食!”

小小孩子,清脆的话语却掷地有声。

嬷嬷不懂什么是嗟来之食,却被小鹤年气到了。

果然是没出息的穷人家,有钱都不要。

“走吧。”马车里的老太太挥了挥手,放下帘子,不再看了。

这么好的孩子,哎,没缘分呐。

不签卖身契,她不放心外姓孩子跟在孙子孙女身边儿。

人家是庄户良家子,她自然不能将人家变成奴籍。

即便他父母愿意,她也不愿意。

如此有骨气和血性的男孩子,少了。

小鹤年冲着马车拱手,“多谢老太太善心。”

如果不是怜惜他们孩子卖东西,这样的人家是不需要停车吃东西的。

车里的老太太越发惋惜了,真是没缘分呐。

那嬷嬷拎着吃食上了车,对老太太笑道:“老太太,这东西粗得很,拉嗓子,给他们吃吧。”

老太太伸手,“给我尝尝。”

她每样都尝了尝,点点头,“是粗粮,但是手艺好,豆浆浓郁可口,用料扎实,不黑心。豆花细腻滑口,酱汁也不错,有手艺。这小米……煎饼?尝着微甜,应该是发酵过的,粗粮细作,是个心思玲珑的。”

这样一家人即便现在清苦,想必以后也会有好日子过吧。

她将吃食递给那嬷嬷,“送给前面孙少爷和小姐尝尝。”

嬷嬷心里不以为然,老太太真是作,咱是啥家庭?父兄拼命科举做官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让家里人过好日子?

老太太却是没苦硬吃,何必呢?

有那些穷庄户替你们吃苦不好吗?

待马车走远了,小珍珠好奇地问小鹤年:“哎,什么是借来指使?”

小鹤年无语地看她一眼,“是嗟来之食,就是别人丢地上,指着让你舔。”

小珍珠撇嘴,“你太作了,人家老太太也没让你舔啊,人家多好心多给咱那么一大捧钱呢。你知道大伯帮咱们收稻子,一天累得吭哧瘪肚的才赚21文呢。”

哎呀,那一捧钱是白得的啊,鹤年竟然不要。

真是跟钱有仇。

小鹤年:“娘之前就说过的,咱过来摆摊儿是卖东西的,如果碰上可怜咱们是小孩子就多给的,不能要。咱是靠吃食赚钱,不是靠卖惨赚可怜。外人的同情心是有限的,咱们的欲望是无限的,万一有了依赖性,那以后都不想正经干了。”

小珍珠想了想,要是有个人可怜她,每天都要给她钱花,那好像也没啥?

不对,关键是没人天天给,偶尔给一次罢了。

算了,还是她自己卖吃食赚钱吧。

想了想她就丢到脑后去,开心地冲着东边儿吆喝起来,“瞧一瞧看一看啊,新鲜好吃的豆浆、豆花、小米煎饼唻!”

早上那会儿她还不会吆喝,下午见多了商贩加上货郎的指点,她就无师自通学会卖货了。

豆浆豆花肯定不新鲜了,但是也不会吃坏肚子就是。

小米煎饼是新鲜的啊,她觉得自己没骗人。

“这位大叔,这两天往龙庙镇去的人可多呢,龙庙镇的吃食住宿肯定涨价,你不如在我这里吃饱了再去呀,省了晚饭钱。”

他们家晚饭要吃的小米煎饼可都被她给搬来了呢。

天色将晚,路人行色匆匆,原本要埋头赶路直接抵达龙庙镇客栈的都被这脆生生的吆喝给吸引了。

有人带了饼子,水喝完了,正好喝碗豆浆。

也不耽误功夫,反正还有五六里路到客栈,两刻钟而已,不怕。

而有水没带干粮的这会儿饥肠辘辘,正好吃俩煎饼。

眼瞅着煎饼要没了,家里也没了,小珍珠给小鹤年叽咕眼睛。

示意他要不要涨价啊,不剩两个了,天要黑了,三文呗。

小鹤年摇头。

他们和龙庙镇一样的价格,别人不会觉得贵,小东西也不会还价,如果他们比镇上还贵,那些人精一下子就反感了。

实在不行可能吃一次,只要能熬一熬就不会吃。

毕竟真正不差钱的路人不会吃他们的,人家会带足吃的,像那个马车老太太。

他想在这里摆久一点的摊儿,多赚点钱。

他听爹娘商量说做生意要靠口碑,让大家伙儿信任不能唯利是图,为了一点利益把口碑做坏了不值当。

就因为爹娘不唯利是图,豆腐换得便宜,豆腐方子卖的便宜,才有那么多人来帮忙打地基换东西呢。

他们卖煎饼也是这个道理。

要是把名声做坏了,人家就会说裴庄那里有俩小滑头,乡下吃食比城里卖的还贵,纯靠卖惨装可怜骗钱呢。

那可就不好了。

再说了豆浆和豆花赚头已经很大了。

豆浆两文一碗,是因为一般人喝一碗就可以。

小米煎饼若是三文一个,他们第一印象就是贵,舍不得吃。

两文一个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和城里一样,不贵,吃的时候觉得好吃又会寻思两文真划算,再吃俩。

下午人多,他们卖得好,差不多就要卖光了。

这时候高里正又溜达过来,“下午生意咋样?”

小鹤年规规矩矩给里正爷行礼问好,小珍珠不耐烦这些,却也学着小鹤年行礼问好了。

她即便迟钝也知道高里正重男轻女,看鹤年眼睛冒光,对她就很平常,她才不上杆子讨好他呢。

小鹤年如实跟里正说了,并不藏着。

里正挺惊讶的,这俩孩子一下午竟然卖了四十文。

真是……了不起!

说起来他咋就没想过可以在路边摆摊儿卖吃食呢?

他好像压根儿就没想过,就觉得龙庙镇有客栈饭馆儿,离这里也不远,人家不需要在这里歇脚吃饭。

主要是他家养猪养鸡,还有地,平时也要去看长工佃户干活儿,也没时间弄这个。

小钱而已,他不眼红。

他就是越发稀罕阿年这孩子。

要是他孙儿,哎,咋不是他孙儿呢?

很快他们真的把吃食都卖完了,一共回钱45文。

小鹤年也有些不敢置信,“明儿是不是可以卖更多?”

高里正:“明儿上午人还会这么多,下午就会变少,后儿人还少。”

小珍珠:“那他们回来呢?吃不吃?”

高里正笑道:“回来路过龙庙镇,多半不吃。”

小珍珠遗憾道:“要是我家住在龙庙镇就好了,就能天天摆摊儿。”

高里正:“……”

你想的怪好的,我还想住在龙庙镇呢。

【作者有话说】

裴二郎:我会阴谋?阴谋是什么?我是老黄牛!

————

第36章 买木材 遭贼,但无损失

龙庙镇人要么是户籍土生土长在那里的,要么是下面大户去买了宅子铺子的。

别看只是一个镇,可地理位置实在是重要。

关键是就算你有钱也没地儿买,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人家不出败家子儿,不卖铺子宅子,你就买不着。

这么说吧,龙庙镇主街上的铺子宅子,比县城的还难买。

天色已晚,沈宁和裴母过来接俩崽儿,看到高里正在又聊几句。

高里正对着沈宁把小鹤年夸了又夸,叮嘱一定要让小鹤年读书。

沈宁笑着应了,谢里正伯欣赏孩子。

到了家里,沈宁先领着俩孩子把该洗刷的洗刷了,该归位的归位,这是养成习惯的一环,不能用过的瓦罐和瓦盆丢在一边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