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69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她没有说全部,比如油豆腐、腐乳、豆豉、腐竹、素鸡这些。

豆腐豆花这些是各家做了吃的,有些就是用来做生意的。

她要给自己留几手。

裴三叔当即道:“二郎媳妇,这个揭油皮做千张啥的,能不能别教他们?”

说着笑起来,这样他们几家能多学几样,回头说不定真能靠这个赚点小钱呢?

他还想拿这个跟大舅兄帮二郎砍砍木材的价儿。

沈宁:“当然啊,我说了只教他们做豆腐,那就是做豆腐。”

多教自家长辈揭油皮、做千张,也是感谢他们,而且以后还要互相帮助呢。

当然有那聪明手巧的,做豆腐多了保不齐就琢磨出怎么做豆干、豆皮、揭油皮了。

这下连裴大伯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也不说二郎媳妇儿不过日子了。

这摆明二郎媳妇还会其他的啊。

虽然不知道她怎么会的,也不耽误他佩服啊。

他们回去一说,家里人自然又是好一个激动。

裴三叔跟老妻商量今儿就去一趟舅兄家。

舅兄家前年砍了一些树,有高达十丈的松木和杉木,好像一直没卖掉。

本身舅兄啥也不给,他也是要教的,这么多年他有什么好事儿都没瞒过舅兄,但是二郎需要木头,那能便宜就便宜些呗。

裴三叔临走前找裴长青商量一下。

裴长青笑道:“三叔,给别人什么价儿给我什么价儿就行,要是愿意分次付钱更好。”

他们现在没钱,买什么都恨不得分期付款。

实在是好木头难买,像做房梁的好松木杉木只能从木材商手里买,一般人家没有。

偶尔有那么几棵长成就没了,不是自用就是被人买走,轮不到他。

恰好三叔亲戚家有,就挺好。

裴三叔:“那行,我跟他说好,要是做豆腐赚钱了,第一年也得给你分红抵那个木头钱。”

裴长青:“千万别,三叔,谁靠豆腐赚了钱那是自己的本事,我和媳妇儿不眼馋的。”

他和阿宁毕竟是现代穿越者,觉得现代都吃够的东西这里明明也有,怎么还藏着掖着不给老百姓吃?

豆腐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不给老百姓吃就太过分了。

所以他们要教大家做豆腐,还能顺便盖自家的房子。

一举两得。

裴三叔见他如此也松口气,二郎是敞亮人,拍拍裴长青的肩膀,“二郎,你仁义,我这就去问。”

他丈人家距离裴庄差不多九里路,他小跑去用不了太长时间。

裴长青干活儿累了就进堂屋歇歇脚,免得把伤腿累复发。

不干体力活他也不闲着,就开始设计房子。

标出尺寸,计算石头、青砖、土坯砖、房梁、檩木、椽子以及麦草等的数量。

甚至还算了瓦片的数目,预备以后有钱了好换。

为了以后能换瓦片,这房梁和檩木就得粗一点,檩木排列也得密一点,免得经不住。

虽然早就心中有数,可越算他眉头越紧缩。

15檩那样十来米的大进深他就不想了。

九檩六米开间七米进深在他看来房屋大小正好,既能盘大炕还能靠墙添置家具,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可惜,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盖不起。

于是房梁檩木不断缩短,减少数量,改为7檩,调整间距变成五米开间六米进深。

可即便如此,依然盖不起。

因为好木头太贵,长出一尺,可能就贵上两百文,而粗上一寸可能就得贵一两银。

沈宁和裴母刚帮裴大柱又卸下一车稻子摆在院子里晒着,她回屋喝口水,就见裴长青坐在堂屋桌前眉头紧缩,一副我穷我真穷的表情。

她噗嗤笑起来,凑过去,“裴总为钱犯难呢?”

裴长青飞快地亲了她一下,叹气,“打脸了。我算了算,即便减少到7檩,三间就得21根,一尺出头胸径的房梁得三根,共10.2两,另外18根可以细一些,2.1两一根,总共也需要……48两。”

这是之前跟高里正询问的。

他这都省略了所有柱子,地面承重全用墙壁。

沈宁:“⊙▽⊙”

恐怖如斯!

怪不得即便泥草屋子,很多人家也要攒十年之久!

木头不易得啊。

裴家之前住的屋子,正屋三间算不错的,房梁檩木也没那么齐整。

其他人家就更别说了,檩木都用自家攒的榆木、槐木、榉木之类的,檩木甚至都不直,根本没条件讲究风水美观。

沈宁抬头瞅瞅谭家这屋子,为了防止夯土墙开裂不能一直承重,他们做了三角形屋架,用的木头多,但是好木头、长木头少。

为什么房梁被虫蛀了,自然是本身木头就不好,容易招虫子,又没舍得用够桐油大漆这些。

像高里正家盖房子用的松木和杉木、樟木、香椿木这些,不但有香味,还防虫,又刷够了桐油大漆等防腐防水防虫的材料,那自然扛用。

别说一百年,五百年都不待坏的。

城里那些好房子,一个小院子动辄数百两,这么一算也合理。

当地木头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山林,不产大量做檩木的松木和杉木。

大户人家可以从木材商手里买,普通人家就是有什么用什么。

他们家……不想那么将就凑合,又没有人家的经济实力。

这就不上不下的难受了。

难道真要先盖两间?

可他们要盘火炕的,那外间的灶台直接连着炕?

这样的话……也不是不行?

西北很多窑洞式民居不就是锅灶砌在炕头么?

只要不爆炒激起油烟,单纯蒸煮炖的话应该没关系。

想炒菜的话可以在外面草棚子那里起锅。

不不,还是不行,不管多注意卫生,烧柴火还是烟熏火燎,没有隔墙直接连着炕的话不两年屋子就黑乎乎的。

沈宁看他眉头紧锁就帮他减压,“你刚开始是不是想盖15檩像宫殿那么宽敞来着?”

裴长青:“媳妇儿,别笑话人,咱还是好朋友。”

沈宁笑得更大声,15檩变成11檩,又变成9檩,现在成了7檩,结果还是不行?

她认真道:“我觉得开间不用五米,进深也不需要六米那么大。开间四米……连墙四米,实际三米三左右就行,进深五米足够了。”

一个房间15平方,似乎也能接受?

两米宽三米长的炕足够睡的,房间还有三米的余地呢,放一米的柜子桌椅,还有两米的动线以供活动。

裴长青伸手环住她的腰,她总是这样体谅人,从来不主动加码提要求,反而想办法减轻他的负担。

沈宁笑道:“这就跟我小时候和奶住的屋子差不多大了,挺好的。”

裴长青想了想,“进深缩小,这样还是7檩,但是两个檐檩可以用细一些的,胸径10公分足够,能便宜不少。”

因为小鹤年不在,他俩尽情说现代尺寸单位,等落在纸上再换算成现在的丈、尺即可。

被沈宁这么一说,房檩变短变细,就省了不少钱。

三根脊檩也就是最顶上的房梁,这个不能省,因为它们责任最重。

四根精檩因为缩短了尺寸,受力要求就降低,可以适当缩减胸径尺寸,檐檩就更好说。

当然裴长青还是考虑以后改泥草为瓦片,瓦片重量大得多,房檩承重就大,所以木头不能太细。

但是开间改小,房檩变短,一根大木头也能多锯一根檩木出来,单独买檩木也便宜。

“如此三根房梁一共8.4两,12根精檩就是15.2,再有6根檐檩5.4一共29两。”裴长青写出这个数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咱们只需要赊账十五两就够。”

虽然家里有二十两左右,但是不能花光,手上一文钱都没有于他来说比裸奔还不安全。

过些天还要交朝廷的秋粮呢,虽然正税地租不多,但是杂税不少,有些要兑钱,有些还得加损耗。

七七八八的也不轻省。

沈宁:“希望三叔给力点,能帮咱们买两根大木头。”

裴长青:“三叔这里两棵树就能解决一半问题,另外再跟里正家买几根。”

里正家的就得看尺寸了,长度若是太大就浪费了。

他们去里正家的时候裴长青观察过了,里正家正屋进深有六米,开间有四米多不到五米的样子。

不过正房一般更高大宽敞,厢房和耳房会小一些,那木头估计就是他们需要的长度。

如果里正家能帮忙凑几根,那缺口就很小了,裴长青瞬间看不上自家那些杂木了。

他分的几棵都是杨树槐树柳树,这些木头容易被虫蛀,不适合当房檩。

其他人家用杂木是不得已,他这不是能凑凑么。

如果还不够再跟村里人买香椿木,最次也要用榆木。

香椿木虽然容易开裂,但是他有防开裂的法子,就是得花点钱。

而且香椿木防腐防虫防潮,也是挺好的檩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