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207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天暖和了啊。以前从后厨端过来不立刻吃,像这样的菜就凉了。”林知了又问,“猪肚鸡的胡椒多不多?”

女客:“我觉得辣味刚好。胡椒少了味就淡了,多了就只能喝到胡椒味。”

林知了闻言怀疑别的酒楼有这道菜,亦或者女客在家试过,否则她的表情不会跟吃过似的,“您慢用。”又去别处看看。

二楼的食客招呼一遍,林知了才下楼。

一楼仍然人声鼎沸。也跟以往一样,多是吃面喝汤吃馒头花卷的匠人。

林知了从楼梯口到柜台,没有刻意打量食客,也可以看出他们对面和饼很满意。

食客满意,林知了就满意。

林知了到柜台后面没有看到二哥二嫂:“鱼儿,二哥二嫂呢?”

薛瑜起身叫她坐下歇息:“买药去了。二哥说家里缺药,现在买好以后就不用特意进城抓药。”

林知了:“这个时候?”

薛瑜点头:“二嫂可能在店里呆够了,想早点回去。”

林知了:“估计是想家了。”

薛瑜困惑:“家里除了两房仆人,也没什么啊。”

林知了:“有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回到家心里踏实!”

薛瑜不觉得丹阳的家能令她心安。因此薛瑜无法理解,“我去后厨看看。”

林知了:“看看可以,不许掌勺!”

薛瑜装没听见。到后厨她就问要不要帮忙。厨子犹豫不决。薛瑜拿起还没做的竹签,看到上面写着锅包肉,“交给我吧。”

厨子赶忙提醒:“忍住!”

“我又不傻!”薛瑜白他一眼,做给食客吃的,哪能由着性子来。

厨子怕她忍不住,边炸鱼边打量她,看着她调糖醋汁用的糖和醋一样多,才敢专心做松鼠鱼。

午后客人离开,林知了也送二哥二嫂出城。

由于老太医说刘丽娘有可能早产,而民间还有个说法“七活八不活”,刘丽娘潜意识认为孩子七个月出生。

去年九月查出身孕,离早产的预产期近了,刘丽娘想着孩子的东西都在村里,因此才着急回去。

林知了想叫二嫂在她家生孩子,因为城里有很多郎中,还有老太医。

月底,薛理休息,林知了叫他带着弟弟妹妹去村里探望二嫂,顺便问问她要不要搬到城里生孩子坐月子。毕竟离东市近,吃什么买什么都方便。

薛理走后,年龄最大的洗碗工魏娘子把林知了拉到北屋账房门口,低声说:“掌柜的,你不该叫刘娘子来你家生孩子。”

林知了:“为什么?”

“借死不借生啊。”魏娘子对她的无知感到无奈,“你和薛大人还没孩子,刘娘子在你家一次生俩,要是把你和薛大人的子嗣缘带走了,您以后怎么办?就算不会把孩子带走,把福气带走,你和薛大人的孩子定会隔三差五生病。”

林知了看着魏娘子说得真情实感,无语又不好反驳:“薛大人心里眼里只有家国天下,有没有孩子对他而言不重要。”

魏娘子惊得结巴:“那你你,你怎么办?”

林知了:“我不是有林飞奴?别看林飞奴天天要换姐,真离了我,他能哭成刘备!”

“可是,小飞奴毕竟是你弟。你弟成亲后跟你弟媳是一家人。”魏娘子恨不得上手摇摇林知了的脑袋,看看里面是浆糊还是水,“你怎么能这样想?”

林知了真不在意子嗣。

先前一直觉得薛理在意。那天晚上他竟然可以脱口而出“关他何事”,想来薛理说不在意子嗣并非宽慰她。

林知了:“若是我真不能生,你不会劝我给薛大人纳妾,妾生的孩子养在我名下吧?”

魏娘子瞬时露出理应如此的神色。

林知了拍拍她的肩:“这就是你和我的不同啊。”

魏娘子顿时无法反驳。

林知了笑着说:“会有的!薛大人忠君爱国,老天定会赏他一对儿女。”不待魏娘子再说出一番为她好的话,就叫俞管事和几个厨子去对面仓房,把里面的酸菜缸搬出来。

去年腌了许多酸菜,如今只剩半缸,而没了酸菜的缸一直放在里面。

几个伙计和厨子把缸搬出来,林知了就说先准备午饭,午后没事了再刷。

林知了到对面库房把门窗打开透气,又检查一下酱缸,确定没生虫就小心盖好。

随后林知了又去放粮食的库房。年前买的杂粮少了一半,面缸里的面不多了。林知了决定下午和采买一块去市场,采买买菜,她绕去面坊,叫面坊先送一车,明后天再送两车。

待林知了和采买回来,薛理和林飞奴也回来了。薛瑜没回来,她前两天听说二嫂可能早产,决定陪二嫂聊聊天,防止她一个人屋里瞎琢磨。

他俩回来休息片刻,林知了驾车载着俩人去市场买菜。

林飞奴要吃小鸡炖菜,薛理想吃松鼠鱼。

虽然他俩时常在仁和楼用饭,但这两道菜轮不到他俩,只因小鸡炖菜和松鼠鱼日日都会卖得一干二净。

俞丫曾提议多买几只鸡和几条鱼,林知了拒绝,原因有二,一是有可能卖不完,其次每天缺一两只一两条,食客来晚了没吃上,因此心里惦记就还会再来。若是无论何时过来都能吃到,日久天长,食客反而觉得不过如此,不吃也罢。

兴许怀疑鸡和鱼是昨日剩的。

俞丫听闻此话才意识到她这个管事的还有得学。

言归正传,林知了问:“你俩收拾鸡和鱼,我只管做?”

俩人毫不犹豫地点头。

到家下了车,林飞奴就去烧火,薛理杀鱼。鱼洗干净,锅里的水开了,林飞奴杀鸡,然后俩人一起拔鸡毛。

林知了自然是准备米饭和配菜。

三人齐动手,天黑下来便吃到饭。

天不冷了,林飞奴要遛大花。可是黑灯瞎火的,林知了哪敢放他出去,只能跟出去。林知了出去,薛理也出去。

在巷口闲聊的四邻待一家三口和大花狗走远就指着他们说:“我算是明白薛大人和林掌柜怎么不着急生孩子。”

另一个邻居说:“以前我觉得林掌柜只是不敢叫我们知道她着急,私下里没少看大夫喝苦药。可是她搬到咱们坊整整一年,我只见过她熬两次药,一次是给她弟,一次是给她小姑子。”

又一个邻居说:“她二哥就是大夫。薛郎中的医术挺好。我看刘娘子的肚子像是俩孩子。我觉得林掌柜也等着一次生俩。”

“俩孩子危险啊。”又有邻居说。

最先开口的邻居摇头:“薛大人能请到太医。有太医坐镇,死了也能从阎王手里抢回来!”

话糙理不糙。

四邻深以为然。

被谈论的一家三口此刻也在聊别人。

林飞奴最先开口:“阿姐,我有一个朋友——”

“无中生友?”林知了下意识脱口而出。

少年气得跺脚:“不许打岔!”眼神示意姐夫看着她,“他爹娶他娘的时候没钱,他能吃饱穿暖全靠他娘的嫁妆。后来他爹有钱了,家里的房子大了,他爹又开始沾花惹草,小妾一年一个,家里也变得乌烟瘴气。”

这种情况很常见,林知了不感兴趣,很是敷衍地点点头。

天色昏暗,林飞奴看不清他姐的表情,见他姐在听就继续:“他爹最近要去别的地方做生意,你说他和他娘应该跟过去吗?”

林知了:“要看他娘怎么想的。”

林飞奴:“如果是阿姐,阿姐会怎么做?”

林知了:“我会说我带着孩子留在京师守住家业,维系他在京师的人脉关系。若是都走了,日后再想打入京师商人圈子就难了。”

林飞奴:“可是他爹不在家,他娘能打理好家业吗?”

林知了:“他爹前脚走,他娘就把房子和商铺过户给他。如今他还小,不会经营就租出去。租金足够母子二人用的。再以人情来往的名义叫他爹把钱留下,最少留一半。他爹走后,他娘就用这笔钱买房,也放他名下租出去。如此一来,不用担心坐吃山空,也不必担心家里没了男人小偷光顾!”

林飞奴:“也不会因为不懂做生意被人骗的血本无归?”

林知了点头:“他只需好好读书。就算只能考上秀才,他爹再回到京师都不敢作践他和他娘。要是不喜欢读书,就把功夫练好,届时他爹也不敢跟他动手,逼他把房产让出来。”

林飞奴闻言很是欢喜:“我就知道问阿姐准没错!”

薛理:“你说的朋友是不是你同学夏子乔的表哥,赵怀远的长子?”

林飞奴震惊:“你,这也能猜出来?”

林知了听糊涂了:“赵怀远要走?”

第158章 举荐同僚

近日大理寺把赵怀远的小妾做的事查清楚了。

七年前案发之初, 赵怀远找人活动过,可他那个时候才升任五品郎中,又是在没钱没兵没权的礼部,自身也没有显赫的家世, 以至于满朝文武没人理他。

赵怀远大概寻思过, 杀人的是小妾的弟弟, 又不是他正经小舅子, 四处碰壁后就叫小妾认命。

小妾姐弟五人,只有一个兄弟,她和她姊妹都指望着弟弟顶门立户, 如何能叫弟弟蹲大狱。

姊妹几人凑钱买通押运的衙役在半道上把她弟换下来, 替她弟蹲监狱的是她远房表弟。外甥像舅,这个家贫的表弟跟小妾的父亲很像, 跟她弟像双胞胎, 除了经办此事的衙役,就是核实此案见过她弟的大理寺少卿也分不出谁是真凶。

起初衙役也不敢把人掉包,因为她弟牵扯到人命。即便是失手杀人, 可人也死了,是重罪!

小妾对衙役说她相公是礼部郎中。虽然官不大,但很多事都是他来做。衙役以为赵怀远知道此事,只是不方便亲自出面,又想到若是能因此搭上赵怀远,日后赵怀远吃肉, 他们也能跟着喝汤,这才松口。

赵怀远的这个小舅子也是怂包,年前被金吾卫送到大理寺就全交代了。

赵怀远确定“掉包”这件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依然向皇帝上一份请罪的折子, 还自罚三万贯,又自请去边关。

赵怀远之所以被皇帝撵回家养伤,是因为他先前提议退守关内,叫皇帝放弃祖宗家业,被薛理打了。如今自请去幽州,而幽州和在辽东立国的契丹只隔一道长城,可谓是真心悔过。

皇帝还有什么理由弃之不用呢。

吏部查幽州空缺,幽州府没有人员调动,但幽州管辖区域内东北方的蓟州知州在任六年,再不动一下就成土皇帝了。

可是蓟州知州是正五品,赵怀远是正三品,吏部尚书感觉降的有点多就请皇帝定夺。皇帝觉得很合适,像赵怀远一顿饭用百文还嫌少的官吏就应当到底层磨炼几年。

吏部尚书还有一层顾虑,蓟州和契丹一墙之隔,赵怀远会不会因为被贬怀恨在心把契丹人放进来。

皇帝感觉赵怀远不敢!

倘若他真是个怂蛋,契丹人到城下练兵就能把他吓破胆呢。皇帝思索再三,又不想用赵怀远。可是不给真心悔过的人一个机会,日后无论大贪还是小贪岂不是个个铮铮铁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皇帝叫吏部尚书给赵怀远配个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