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鸩离
穿了一会儿,怕把新衣裳弄脏,她就脱下衣服来,小心的放在床边的木衣架上挂着,转头去通知陈秀和周岳准备去北京的行礼。
陈渊当然不放心她们两个姑娘家独自上北京,除了提了一句让徐家人也跟着来玩玩的话儿,还重点说了一句,让周岳护送她们俩。
见识过周岳不输于陈渊的狠戾手段,徐宝对于他跟着她们一起去北京没有任何意见,跟他们打了一声招呼后,就回到家里准备一些特产。
所谓的特产,依旧是她做的红薯干、麻辣咸菜、自己晒的菌子、养在灵泉里的鱼,做成的香辣咸鱼块等等。
强子几个扒在她的门边,看着她忙忙碌碌收拾东西,小小的行囊鼓得老高,大有一种要把家里搬空的趋势,最粘徐宝的玲子就有些伤心,红着眼睛问:“姑,你还会回来吗?”
徐宝原本是打算带几个侄儿侄女去北京见识见识的,奈何她娘说路上诸多不便,孩子太多管不过来,真带他们去了,呼啦啦的一群人,吃住怎么解决?陈渊再能干,他们又没结婚,不能什么事儿都麻烦人家。
徐宝想想也在理,就只打算让老娘跟着她去,这会儿看见玲子那伤心的小模样,她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瓜子,笑着道:“我当然会回来。我这趟只是去探亲,看看我亲妈,再看看你陈大哥,过一段时间就回来,到时候给你们买好吃好玩的。”
“那就好。”玲子松了口气,正想说什么,她哥刚子已经抢在她面前说话:“我听人家说北京的烤鸭可好吃了,姑,你到时候给我捎只回来呗。”
“别做白日梦了。”站在他身边的墩子推了推眼睛,一副很了解的姿态道:“也不想想咱们这儿离北京有多远,光坐火车都要两天三夜,现在又是三伏天,真带回来都臭了,还是想一些实用的。”
刚子没办法,只能改口让徐宝多给他带一些点心,着重说了最好给他带两罐水果罐头,他听人家说,水果罐头可好吃了,比蜜甜,比肉都好吃,他一直都想吃吃看来着。
徐宝答应后,问其他侄儿侄女想要什么,她看情况,尽量带回来。
强子要了两本戏曲话本,他虽然辍学在家干农活儿,但对戏曲评书类的特别感兴趣,闲的没事儿的时候总要哼唱两句不知从哪学的戏腔。要两本戏曲话本,也是想着自学成才。
第41章
墩子要了两本科学类的书籍, 一大堆高中、大学各种学习资料。
他头脑聪明, 学习成绩每年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原本今年初考后,他肯定会考上重点高中。
但最近风头不大好, 初高中成绩优秀的人都会被老师约谈, 而后成为知青中的一员, 被放去偏远的山区支农。
虽说第五大队本身就是乡下,还有点偏僻,镇上的初中目前还没有波及初中生被下放的迹象。到底墩子心里清楚, 现在各地大批大批的下放知青,只怕不久的将来, 国家形势要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他考上高中后停课自学, 等形势平静后,再继续上学也不迟。
玲子也要了两本书,外加一套学习用具。自从她爹娘离婚后, 她娘再嫁, 她爹除了每个给他们兄妹俩邮寄生活费,好几年都没回来看过他们, 玲子就变得特别黏对她好的方如凤和徐宝。
在徐宝近乎洗脑,女孩子要多读点书, 读书才是穷困孩子最好的出路下, 玲子是拼尽全力的认真学习。墩子时不时给她复习指点, 玲子的成绩也十分不错,总能保持在班级前三, 被老师夸赞了好多次。
方如凤去参加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怕她如其他乡下人一样,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识个字就可以了,最多让女孩子们读完小学就不让读了,然后让女孩儿们回家帮忙照看孩子,做家务活儿等等。
一直劝方如凤,说玲子学习不错,让她能读就读,学习费用花不了几个点钱的,等玲子以后读出来,说不定能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方如凤不是那种小气的人,不像村里的妇人老太太们,觉得女儿就是赔钱货,迟早要嫁出去,因此不把女孩儿们当人看,舍不得给她们吃,舍不得给穿,没事儿还拿她们当出气筒,打打骂骂是常事儿。
方如凤小时候吃够了当女儿的苦,为人父母之时就打定主意不让自己的女儿和孙女儿走她的路,受她受过的苦。因此徐家的女孩儿们她从未克扣虐待过,自然对孩子们上学的事儿没有意见。
相反,知道玲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方如凤还十分的开心。用她的话说,徐家的儿子都是蠢货,难得女儿们聪明些,她怎么着都要支持她们读书。
墩子听了她的话,默默拿了本书坐在窗户后看书,一副要远离强子几个‘蠢货’的姿态。
强子、刚子:
梅子和金花银花年纪都还小,徐宝许诺给她们俩买一些好看好玩的吃食玩具,就让他们各自回屋休息。
三天后,天还未亮,徐宝就起了身,打算去灶房煮点早饭吃,一会儿就和方如凤她们坐车到县城,再从县城转车去市里坐火车。
刚走到灶房,就看见里面李红艳站在灶头前炒菜,看见她进来,偏头冲她笑了笑,“醒啦?先洗漱吧,我烧了热水,搁在木桶里,饭菜一会儿就好。”
徐宝嗯了一声,看见灶头旁边的木桶上盖了两张洗脸帕,避免热水变凉,心里有些疑惑,这个三嫂,今天怎么转性子了?
往常她不睡到太阳晒到腚,是绝对不会起来的,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舍得用她家的粮食,给她煮早饭吃?
徐宝抱着疑惑,拎着木桶出院子,和一样早起的方如凤一边洗漱,一边说了这事儿。
方如凤就道:“你以为她是真好心做早饭呢?还不是看你要去北京,想让你带点东西,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这是拐着弯来求你办事儿。”
果不其然,吃过早饭,李红艳趁徐宝回屋拿行李的空挡,就进了她的屋儿,期期艾艾的说:“小妹,你这趟去北京,能不能给我带两罐麦乳精回来?我娘家三姐前儿也生了一对双胞儿子,奶不够吃,整天饿得嗷嗷直叫。小花她爹护食儿,死活不肯借金花她俩的麦乳精给我三姐,我瞅着我两个侄子饿得那样儿,心里实在心疼过意不去,所以小妹,你给我带两罐麦乳精成不?就两罐,不要太多。”
徐宝无语了,这个三嫂,自家的女儿没奶吃不心疼,反而处处替人家的儿子着想,张口就是两罐麦乳精,当她是开百货店的啊!
当即毫不客气的说她,“我弄两罐麦乳精给金花银花吃,是看在我三哥的面子上,厚着脸皮让陈渊想尽一切办法,好不容易弄来的。三嫂你也不想想,我跟陈渊说是处对象,可我们三年没见过面了,也没结婚,我有多大脸儿,让人家一直给我买这买那?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
李红艳被她的话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还想说些什么,方如凤过来叫徐宝走了,她咬咬牙,只能作罢。
等一切准备妥当,徐家三个老爷们,帮着把她们的行李,放在早就跟队上说好的牛车上头。又在原地等了一会儿,周岳背着鼓鼓的行囊,和陈秀匆匆忙忙赶来,徐宝四人就上了车,跟徐家人挥手告别。
赶车的是大队长徐爱国,队上的两头牛平时不下地时,队上的人如果有急事要去镇上或者县城,可以提前跟他打报告,他查明事情属实后,就套上车把式在壮牛身上,送人去目的地。
徐宝作为村会计,又是徐爱国远亲,这上北京的事情也不小,是全队头一份的大事儿,不用徐宝开口,他便亲自登门说了到时候她们要走,他就赶牛车送她们一程的事儿。
徐宝原本有自行车,想着她骑着自行车搭着她娘,周岳骑着陈渊的自行车,搭着陈秀,到了县城把车放在沈素云那里就成了。
哪知道徐爱国上门主动说起送他们的事情,她娘又是个好面子的人,觉得平时徐爱国怕把队上的两头牛累坏了,轻易不会答应搭牛车送人。这次主动送他们,是给她家女儿和未来女婿的面子,说啥都要坐。
徐宝没办法,只能任由徐爱国表现了,回头从北京回来,少不了要拿点北京特产啥的感谢人家。
确定大家都坐好后,徐爱国坐在车前头,拿柳树皮做的鞭子轻轻拍打了下大水牛的屁股,然后吆喝了一声,“驾!”,大水牛就抬着蹄子,慢悠悠的往前走了。
这时候才凌晨四五点,天色黑蒙蒙的一片,只有启明星挂在天空。
周岳怕前头的水牛看不清路,把他们一车人带进水沟里去,就把随身携带的稀罕铁皮电筒打开,水牛的速度便快了些,到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了县城车站。
周岳去车站里买票,这时候买车票都是要介绍信的,周岳不是小兴村的本地人,大队自然不会给他开介绍信,不过这不妨碍他买不到票。因为早在他们出发之前,陈渊就邮寄了一张军队开具的亲朋探望介绍信给他。
卖票窗口的售票员,拿着军队的介绍信,还有方如凤、徐宝、陈秀三人,一人一张大队上出具的介绍信,把人叫到跟前,仔细核对身份后,这才拿起红戳在一张张四五厘米长宽,有些灰白的小车票上盖了印子,扯了四张给他们,说:“九点的车票,一人一票,先上车先有座儿,过期不候,车走,人没上的话,不退票,不退钱儿。”
徐宝砸舌,心说怪不得往年她想去北京看亲妈,方如凤说坐车麻烦,最好不要去。不就坐个短途客运车,这又是介绍信,又是盖红戳的,票要是没拿好弄丢了,都不能补票
他们买车票的时候,徐爱国就等在车站外头,看管他们的行李。瞧着他们手里一人拿着一张小票据,他觉得稀奇,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把票还给徐宝,眼中无不羡慕的说:“等啥时候我有空了,我也坐车去北京看看,就算去不了北京,去市里转转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