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望族 第51章

作者:Loeva 标签: 穿越重生

那大丫头穿着白绫子袄儿,银红绣花比甲,系了条水红百褶裙,头上戴了几样金珠钗坏,倒也华丽,一看便是大丫头一等的人物。她听到文慧的话,抬头看来,先是一怔,继而端起个淡淡的笑脸,起身答道:“六小姐,七少爷今日还好。”这便住了口。

文慧却只是继续嚷着:“他如今在哪儿呢?九小姐过来探病,特地来瞧他的,快让他出来!”

那芍药丫头眼珠子一转,盯在落在后头的文怡身上,有些迟疑。

文怡只觉得她十分眼生,想起曾有流言说大伯母蒋氏将小儿子身边的丫头全都换了,便猜这丫头大概是从京里跟过来的。她微微朝对方一笑,道:“来得突然,恕我冒昧了。”那芍药微微低了头,却不象长房其他丫头那般恭敬,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句:“九小姐客气了,奴婢不敢当口。”

门帘乎一掀,从正屋里走出另一个丫头来,却是个穿豆青比甲,系着湖色百褶裙的,打扮比芍药要稍朴素些,年纪瞧着也大一两岁,模样倒是次了一等。她未开口便先笑了:“原来是六小姐与九小姐到了。

七少爷就在屋里,正闷得慌,两位小姐快请进屋坐!”

文慧立时便就着她掀的帘子进了屋,文怡落在后头,向她笑着点点头,方才走进去,忽地闻见一股浓郁的百合香,却又有些怪异之处,似乎夹杂了几种别的香气,倒叫人闻了心头闷闷的。文怡略皱了皱眉,便露出了微笑,朝着文慧说话的声音走去。

文安正躺在西边小书房窗下的黄花梨躺椅上看书,翘起一只二郎腿,悠悠闲闲的模样,文慧站在他身边跟他说话,他有些爱理不理的,只是随意“晤晤”几声,眼晴只是盯着那书瞧。

文慧说了几句,见他这样,倒有些恼了,一把夺下那书,扫了一眼,便跺脚道:“我正与你说话呢,你只顾着瞧这些前人杂记做什么?!不过是些读了几年书的穷酸,胡编乱造些耸人听闻的所谓秘闻,骗几个吃饭钱罢了!你一瞧就知逍有多荒唐,偏还把它当宝似的!有这个闲情,还不如出门逛去呢!”

文安冷笑一声,翻身而起:“我倒想出门逛呢,只可惜顶了这么一张脸,生怕别人以为是大白天的见了鬼呢!”

他一起身,文抬才与他对了个正脸。原来他面上右颊靠下的一片肌肤,就仿佛一片光滑的土地被犁出几道深坑似的,明显地凹凸不平,而且凸起的伤痕一直蔓延到右耳下方,远远望去,倒象是被什么东西糊住了小半边脸,有些发白。文怡暗暗大吃一惊,她只听说文安脸上受着了,留了疤痕,却不知道有这么严重。

不过文安一向看重自己的容貌,连家门都不肯出,肯定讨厌别人对他脸上的伤大惊小怪吧?文怡在袖下握了握拳,面上却半分异色也没有,只是微笑着行礼:“见过七哥哥,先前听说七哥哥在养病,妹妹也不敢来打搅,如今可算大安了,因此特地来看塑,还请七哥哥莫怪妹妹唐突。”

文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面上却是淡淡的:“九妹妹有心了,今儿怎么有空特地过来?”

不等文怡回答,文慧便飞快地插嘴道:“九妹妹听说你从那柳东行处得的药没了,又没处找药去,便提议让你随我们回京,请柳东行再给你配药呢!”

文安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冷笑道:“我可不帮你跟柳家人通消息!”然后又躺回躺椅上,拿起书继续看着1嘴里漫不经心地说:“我病后懒怠,礼数上不周全,九妹妹别见怪!”

文慧顿时红了眼圈,深吸两口气,木木地喊他:“给我起来!”

文安只是翻了个身。

文慧的眼眶都湿了,一甩袖就跑出了门。站在角落里的青衣丫头飞快地喊:“芍药,快送送六小姐!”又回头朝文怡笑笑:“七少爷心情不好,怠慢九小姐了,真不好意思。”

若是平日,文怡这会儿就会走人了,只是她是打着探听消息的主意来的,哪能轻易放弄?想了想,便微笑着走到躺椅边上,柔声道:“七哥哥,你别生气。六姐姐早就跟柳家表哥翻脸了,若不是为了你的药,她也不会想到找柳家人。方才我跟她无意说起时,她还说不想跟姓柳的打交道呢,还骂了柳家表哥一大通话。若不是我劝她,七哥哥的伤要紧,她是万万不会跟你提这件事的。”

文安眉角动了动,眼珠子转了过来,似笑非笑:“这话当真?可好好的,你又怎会提起行哥儿的药?是她先告诉你的吧?”

文怡笑道:“七哥哥忘了?那回去江对岸游玩,你和柳大公子是与我坐一条船的,他当时就提起一个极好的去疤的方子。因此我听到六姐姐为你的伤烦心,便想起了这件事,提了一提。没想到柳文公子已经送过药来了,只是用完了,却没处找他配去。”

文安的神色缓和了许多,有些黯然地道:“其实他是给过我方子的,但照那方子配出来的药,初时还管用,却只能治到现如今这个地步。再配又有什么用呢?横竖我不出门吓人就行了!”

“话不能这么说。”文怡仍旧笑着:“他知道这个方子,兴许还知道更好的方子呢?我听说他有个极好的朋友,是归海的大商家子弟,最是见多识广的。便是他不知道,兴许他那朋友知道呢?便是什么法子都没有,问一声也是好的。柳大公子与七哥哥不是好友么?他要是知道你如今这个境况,一定会出手相助的!”

文安闷闷地坐起身来,道:“他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肯帮呢!自打他离了这里,我也曾写过信去,只是一直没回信。我哪里还敢有奢望?!从前那些朋去,只怕现下都把我当成是鬼怪了!”

文怡掩口轻笑:“七哥哥,这话你要是说别人,我还会信,但要说柳大公子,那万万不可能!当初他救你回来时,你的伤比如今重了何止十倍?!他那时候都不曾怕过,如今自然更不可能怕了!至于不回信嘛……我听六姐姐说,他先前得了军中大人物的赏识,得了荐书,考武举去了!可他家里人先是一无所知,事后却大为光火。想来这里送过去的信,他未必能收到。

文安立时大吃一惊,猛然站起身来:“他考了武举?!他真考了?”说罢又十分艳羡,“我早知道他定会做几件大事的!他怎么也不跟我打声招呼……”接着又冷笑,“三姑姑三姑父当然要光火了,他们只盼着他一辈子没出息呢,最好就是在乡下地方窝一辈子,听他们的话,要个乡下姑妹做老婆,生几个没出息的儿女,没找花了就求他们施舍几两银子,然后千恩万谢、三拜九叩地,回头还在族里宣扬他们大妻的仁爱美名,最好宣扬得满大下的人都知道……好响的算盘!”

文怡努力忍住笑意,只觉得心中十分痛快,把往日对文安的几分怨气都一概销了,神色间还亲近了许多:“七哥哥既晓得他的难处,想必也能体谅了,他并不是有心与你疏远,多半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文安哼哼两声,又忽然盯着文怡瞧:“你怎的忽然帮他说起话来?你与他很熟?”

文怡忙收敛了神色,干笑两声:“七哥哥糊涤了?方才咱们不是才说到他那个去疤的方子么?既然他并未与七哥哥疏远,那你就写封信,叫个可靠的人带进京去,也不必托柳家的人转交,只需打听参加武举的人会在什么地方聚集,然后寻机直接找到他,也就省事了。”

文安笑道:“方才六姐姐不是说,你要劝我随她们回京么?”

文怡抿嘴一笑:“若是七哥哥回了京城,找人倒是更方便些。他既考了武举,明年一定要参考会试,不怕他不在京中。”

文安想了想,觉得果然有道理,就算柳东行不知道,但有个不会对他脸上的伤疤侧目的朋友,他也不用整天闷在屋里了。只是他还有几分迟疑:“若是我回了京……亲朋好友们一定要来问……”

文怡却道:“便是来问又如何?男子汉大丈大,何必为了容貌患得患失?况且七哥哥本来长得俊秀,不过是添了几道疤而已,离得远了,也不大看得出来。脸上有疤的人多了去了,柳大公子也有疤,可他还能考武举呢!等到七哥哥将来做下一番事业,还有谁拿你脸上的几条小伤疤说事?!”

文安听了觉得十分顺耳:“这话说得没错!春天的时候,行哥儿论骑射还不如我呢!他离开前我听他说会苦练武艺,这才几个月的功夫?他就中了武举人!赶明儿我也用起功来,日后考个武状元回来,有谁敢嘲笑我破了相的,我就把他扔下淮江去!”

淮江是京城边上流过的一条大河,据说水深达数十丈,要是把人扔下去,就真真是狠话了。文怡干笑几声,心里念了几句佛,才道:“大伯母从京里回来,想必对柳家如今的情形知道多些,七哥哥不如叫两个丫头来问问,看柳大公子现下是否住在京城柳府?”

文安立时便转头叫人:“青葙,你知道么?!”叫的正是那青衣丫环。

青葙笑着回道:“倒是听说过一点风声。三姑太太曾经过府向我们太太哭诉呢,说那位柳大少爷自打回了京,不知怎的就认识了几位将军,整日不着家,只在外头厮混,有时喝得醉醺醺地回来,有时身上还带了血,这里肿了,那里青了,都是家常便饭!身上无一日是完好的。

家里骂了好几回,都不管用,直到他中了武举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姑老爷本想教训他,不过是说些狠话,赶他出来,想着不过一两天功夫,他就知道错了,回府求饶去,从此再不敢胡闹。

没想到他居然就在外头赁了房屋居住,连中秋也没在家里过呢!”,文安大笑合掌:“原来如此!他倒是逍遥得很!等我回了京,一定要上门闹他去!”

文怡心里暗暗为柳东行心疼,也不知道他身上的伤是不是重,现下是不是已经痊惫了,又担心他搬出去住,身边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侍候,想来他明年还要参加会武呢,万一日常起居无人照料,他又天天拼命练习,身子会不会有不妥?

她心里乱糟糟的,却在听到青葙在介招完柳顾氏哭诉的内容后,忽然冒出一句:“柳大少爷颇得几位将军公子的赏识,还有人来问他是否婚配,想来是要给他说亲呢。太太起程时,柳姑老爷已经有松口的意思了,只不过还未完全消气,想来到了年下,柳大公子总要回府去祭祀祖先的。到时候说几句好话,柳姑老爷就会让他回去了。怎么说也是一家人,柳姑老爷又是他长辈,总不能就这么放着他一个人住在外头吧?”

文怡心下大震,也没听请楚文安在旁说了些什么,只在袖下将那帕子紧了又紧,听着文安说完:“……什么好人家!若是三姑姑给他寻个丑八怪或是女老虎,我一定要回去替他撑腰!”便勉强笑了笑,看着青葙脸她有些为难的表情,岔开了话题:“六姐姐方才跑出去了,不知现在气消了没有?”又劝文安,“她为了柳家表哥中伤你的事恼了,一天不知骂那人多少回呢!她便是有再多的错,心里也是疼你的。七哥哥,你就待她和气些又如何?”

文安一听,便收了笑容,有些勉强地说:“知道了。”然后又躺回椅上去。

文怡忙寻机辞了出来,这回青葙倒是殷勤地将她送出了院门,看得芍药面露诧色。文怡趁机问她些“几岁了”、“是不是家生子”、“原先在哪里当差”、“家里还有什么人”之类的话,便回了萱院独坐。

等到卢老夫人和于老大人说完了话,带着孙女儿告辞回家时,已是午时。文怡吩咐人去开饭,却看着祖母,犹豫半日,肚里有无数的话要说,可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咬了咬唇,忍住了,吃过饭后,便去了赵嬷嬷的房间,小声将听来的话全都告诉了她。

赵嬷嬷大惊失色,立时便转告了卢老大人。卢老大人摒退众人,召了孙女前来细问,直到待文怡从长房打听到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听完了,便沉默下来。

文怡心下揣揣,不安地看着祖母,唯有手中紧绞的绢帕透露出几分焦急来。

半晌,卢老大人才说出一句让文怡大吃一惊的话:“你大伯祖母要随你大伯母回京修养,到时候……你跟着一块儿去!”

第一百零四章 利之所趋

文怡几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结结巴巴地再问了一遍:祖母……您说什么?!”

卢老夫人倒没生气,把话又重复了一遍,才道:“ 你二人的婚约只定了一半,无站如何,也耍把剩下的一半礼数全了才好。京城与平阳离得远,柳家人做了什么事,我们也不知道。加上你不在你三姑母跟前,以她的为人,怕是早把曾向你捉亲的事都忘了!既然你大伯祖母要随你大伯母回京,又有兄弟姐妹同行,你就当跟去见见世面,再把亲事定下来,省得夜长梦多!”

文怡红了脸,低下头,半晌才小声道:“ 祖母糊涂了,孙女儿……就算跟去了,又怎好为自己说亲……”。

卢老夫人却笑了笑:“ 此事我自会托给可靠之人,你不必发愁,柳家的行哥儿虽然才了出息,但武举人也算不得什么,那些军中的大人物即便才心招他为婿,也多半会观塑一阵,等他中了武进士再说。何况你三姑母夫妻二人也未必愿意他结下一门好亲,当初不就是为了这一点,你三姑母才看中你的么?”

文怡的脸更红了,但事关自己终生,她还是大着胆子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就怕如今事过境迁……柳姑父为了更上一层楼,会中意别家的女孩儿……”

卢老夫人冷笑一声:“ 他已是皇亲目戚,又深得皇帝信任,无论最近是否沾上麻烦,只要有贵人欲与他家结亲,他只怕未必乐意便宜了行哥儿!武举一事过后,他便是再糊涂,也会看出行哥儿不是愚钝之辈,而且对他全家心怀怨慰。若是结了好姻缘,岂不是添了依仗?!别看他一副打算为侄儿说门好亲助其平步青云的棋样,我看他最终多半会看中一户面上看着风光,实则对行哥儿半点助力都没才的人家!只有这样,才能将行哥儿的身份继续压制下去。哪怕是叫外人知道了,也无人能动摇他在族中的她位!”

文怡咬咬唇,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柳姑父生出几分怨气。想了想,她才低声道:“ 孙女儿……不知该不该去……祖母年纪大了,一人在家带着弟弟妹妹,又要管家,未免太过劳累……” 她很犹豫,不知该不该上京。去了,她放不下祖母与弟弟。不去,又怕与柳东行的姻缘有变……她很矛盾,活了两辈子,她似乎是头一回为了一个男子而做下这么多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还没忘记,自重生以来,她最大的愿塑,就是宗人平安康泰,生活富足安定。难道要为了谋得一桩私心期盼的姻缘,而抛下家人远行么?前世的这个时候,正是祖母病重亡故之时。虽说如不诸事都改变了,但万一在她离家时,祖母的身体才什么变故,又该怎么办?!

可是,留下来照顾祖母,也许……就意味着她与柳东行今生有缘无份……

她从没经历过这种矛盾,心底隐隐才些发痛,一股情绪漫入心房。她觉得,那应该叫“ 不合” 。

祖母……与柳东行……她该怎么选?!

卢老夫人看着孙女儿眼中浮现的犹疑、隐痛与坚定,不由得叹了口气,但心里也才几分欣慰。

她露出了慈爱的微笑,拉过孙女的手,让她在身边坐下,安抚道:“不必担心祖母,萧老大夫才来过两回,我照他的吩咐吃药,身子已经调理得很好了。他都发了话,你还担心什么呢?家务有仲大夫妻俩管着。康哥儿向来乖巧,顺哥儿和全哥儿都懂事了,不必让人操心,文悦那里有奶娘和丫头们,我怎么会累着呢?祖母答应你,身体一旦有不适之处,就立时请萧老大夫过来,如何?”

文怡听着心下稍稍安定了些,只是还才些闷闷的:“ 萧老常年云游四方行医,哪能依靠他呢?若是祖母身子不适,应该直接去城里请医术高明的大夫来才是!”

卢老夫人笑了:“好,祖母就听你的。放心吧,仲大一家子都是行事老到的,你只去几个月,又能出什么事?就当是为了安祖母的心,如何?”

文怡还要再说什么,卢老夫人便拉下脸来:“你这是小瞧了祖母么?!当你一走,祖母就没法活了?!”

文怡再不敢说什么,卢老夫人才稍稍缓和了语气:“若是你对行哥儿无意,不看重这门亲事,你就别去了!等明年你及了笈,祖母就给你另寻一门亲事。你聂家舅母那里,不是正想牵线么?听一听也好,兴许是个好人家呢?前几日你四伯母娘家的嫂子到庄上做客,也跟了你四伯母过来请安,话里话外,都是要相看你的意思呢!刘家也算是名门了,并不辱没了你,只是不知道那家哥儿人品如何。反正没了柳家,还会有别的好人家,我可是无所谓的!”

文怡脸涨得通红,这回却是气的。她前世就是因为误信传言,对婚嫁心生恐惧,才会愤而出家的,随师傅在外几年,没少看那些大户人家里妻妾相争、夫妻反目的丑事。自重生以来,她虽为了祖母,巳接受了自己定要嫁人的命运,可若不是遇上柳东行,她还是会对婚姻心怀恐惧。若嫁的是柳东行还好,嫁给别……她立时打了个冷战,脸都白了:“祖母!孙女儿不嫁那些人……”

卢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背:“傻丫头,这是迟早的事!便是你再不愿意,也挡不住别人看中你!有些情面是拒不得的,刘家那边,因为你十五叔十五婶去了,族里还在服丧,因此只是试探口风,并未明说,祖母含糊几句,就混过去了。等你小功过了,他家再提,因有你四伯母的情面在,咱们家就不好推拒了!便是拿柳家来做挡箭牌,万一柳家在京中为行哥儿订了亲,咱们岂不是尴尬?!例不如早做筹谋。你听祖母的话,就当是出门玩几个月,见见世面,亲事自有别人料理!”

文怡心里又惧又气,这才记起,自家如今再不是从前那个绝户之家,不但有了嗣子承继香火,还得回了三十顷上等田地,连族里公中的产业,也恢复了每年的分红。六房如今在顾庄算是个大户,仅在长房、二房之下,论富可能不如匪劫前的七房,但是有个诰命在,身份又不一般!六房人口又少,她还是唯一的亲骨肉,若是出嫁,必能得一笔丰厚的嫁妆。单凭这一点,也足以吸引那些家中有适龄子弟的人家了!

文怡咬住下唇,知道自已这回是一定要下决心了!不管怎样,至少她愿意嫁给柳东行,既然祖母这里有人照料,就为自已的未来搏一搏吧!

卢老夫人看着孙女神色间的变化,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事不宜迟,她第二天就下了帖子,请蒋氏上门吃茶,然后委婉地提出了让其将孙女儿带去京城走动走动的请求。

蒋氏却正有心事,闻言先是一怔,继而喜出望外:“ 这事好啊!二老爷已经答应了,让我把五丫头和十丫头都带上呢!再添上九丫头,真真再好不过了!说来她年纪也有十四了吧?明年就及笈了,瞧着水葱一般清秀,行事又稳重,也是该说亲的时候了。叔祖母放心,我一定为侄女儿寻个好人家!”

卢老夫人心下一凛,已经明白了她的用意,面上却仍保持着微笑:“侄媳妇费心了,我想托侄媳妇带九丫头出门。却不是为了说亲,不过……也算是为了说亲……”她挥手摒退侍从,才压低了声音道: “当日三姑太太回来省亲时,曾为九丫头说过一门亲事。说来侄媳妇也认得,就是柳家那个大侄儿!”

蒋氏顿时愣住:“ 行哥儿?!怎么会是他?!姑太太回京后,并未向我提起呀?!”

卢老夫人闻言便拉长了脸:“ 我也正想问她呢!那天她当着你母亲和你四弟妹、五弟妹的面儿,就提了这件事,还大喇喇地命行哥儿跟九头亲近,也不避讳几个小辈。我见行哥儿品性还算不错,便向她讨庚帖,她倒好,过后竟然一声不吭了,直到柳家人离庄,才有人送了庚帖过来.却从此就没了下文!侍候我孙女的一个丫头,昨儿随她去你们家走了一趟,回来便悄悄禀告我,说侄儿媳妇你从京城带来的丫头在议论.柳家正要为行哥儿议亲呢。三姑太太这是什么意思?!当着众人的面硬要我应下亲事,如今却又要变卦,消息传出去了,我们九丫头怎么见人?!”

蒋氏听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委屈地道:“ 侄儿媳妇真不曾听说过!若是侄儿媳妇知道了,早就上门质问姑太太了!那可是她娘家人!她怎能这样欺负人呢?!”

卢老夫人叹了口气:“ 我知道他柳家门第儿高,可当时听到三姑太太提亲的人这么多,事情要是才了变数,叫我们九丫头怎么办?本来嘛……我对行哥儿也不大满意,父母双亡,又是独生子,福缘未免太薄。只是匪徒袭庄时,他一个人救下我们这么多族人,又连夜急奔搬救兵,六丫头和小七都是多亏了他,方才顺刑脱险,可见是个稳重可靠的孩子,把九丫头许给他,我也能放心……没想到.却是我们顾家的姑太太出了变故……”

蒋氏瞪大了眼:“是行哥儿救的慧儿与安儿么?!怎的我听说是东平王世子?! ”她眼里有着怀疑。

卢老夫人却是一脸不解:“ 你从哪里听说的?全族上上下下都知道是行哥儿救的人!东平王世子是后来才进屋的,不过因为六丫头受了惊吓,是他打了一巴掌.将六丫头打醒了,又送回你家.倒也算是救助过她吧。小七却是行哥儿亲自送回来的,事后还在他身边守了两天两夜,直到小七伤势缓过来,行哥儿才安心离开呢!” 说到这里,她便露出了不满:“ 那位东平王世子,不过是捡了个便宜功劳,便真当自己是顾氏一族的救命恩人了,把先前无论如何也不肯派人救助我们族人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若不是他,老十五未必会死呢!他手下的一位罗校尉要救我们的族人,还被他从重处罚,我们全族上下,除了几个昏了头的,全都在背地里骂他呢!”

蒋氏听得气愤不已:“ 原来如此!我竟不知他打过六丫头!姑太太居然跟我说,若不是东平王世子,我那一双儿女都要性命不保.害得我怠慢了真正的恩人!” 随即又担心:“ 不知那行哥儿可会生了我的气?”

卢老夫人笑道:“他是个谦逊知礼的孩子,虽不如东宁才学出众,却也没有傲气。你是他长辈,只有他敬你的,哪有你敬他的道理?”

“话不能这么说。”蒋氏正色道,“他救了我的骨肉,我便一定要谢他!”又道,“既然柳家曾向叔祖母提过亲,那这件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给我们个交待才行!姑太太虽是柳家主母,却也是顾家女儿,怎能帮着外人欺侮我顾氏女?!叔祖母放心,这事儿交给我!”

卢老夫人忙道:“你也别责她太过了。说来这门亲事巳经过了庚帖,便等于订下来了,以后等九丫头过门,她既是叔婆婆,又是堂姑姑,总是长辈,关系闹僵了反而不好。我让九丫头随你进京,你找个合适的时候,提醒三姑太太一声,把婚事正式订下来,就罢了,等九丫头及了笈,再商量过门的日子。我想三姑太太大概是贵人事忙,一时忘了行哥儿已经议过亲了,也是有的。”

蒋氏不知道柳家夫妻对柳东行的顾忌,只是从传言中猜测柳家人大概是为了攀贵亲,便将原来议的亲事给忽视了。她本就当了十几年宗妇,思想成了习惯,况且又对小姑有些怨言,于是便板着脸答道:“叔祖母不必担忧,这事儿侄媳妇自有道理!”心下暗暗决定,若是小姑真的猪油蒙了心,坚决要背信弃义,她定要为九侄女说一门好亲才行!

且不说卢老夫人与蒋氏如何议定文怡随行上京之事,此时长房的芷院内,顾二老爷正面带得意地向妻子说起方才母亲于老夫人传他过去密谈的内容:“母亲己经决定要随大嫂北上京城了,让五丫头和十丫头跟去,到时候母亲会在几家世交大族里,给她们姐妹选一门好亲事。”

二太太段氏听了一愣,脸上有些不自在:“可我已经吩咐去看人家了……康城有一大户,家主曾官至通判,生的嫡长子与五丫头同龄,嫡次子则比十丫头大一岁,我瞧着倒是都很合适……”

顾二老爷只是摆摆手:“康城的官宦人家,哪里及得上京城的世家大族?!你休要多言,我己经答应母亲了。”然后又得意地翘起嘴角:“母亲自知理亏,有心补偿我,因此答应帮我寻两位贵婿。而且母亲还说,大哥成天推脱,就是不给我找好缺,她进京后,一定会时时催着大哥,为我挑个好地方……”

段氏脸色猛地一变。

第一百零五章:各怀鬼胎

段氏嫁入顾家已有十几年,对这个家族的一此习俗十分了解,除去分宗搬离的一房外,其他族人即使是在外做官,又经商,也会留下部分家庭成员守着祖宅,当族中才事时,这些留守的族人就要代表自己所在的那一房,下决定或走出力办事。

即使是在外做官的长房大老爷,也不例外,而六房的六老太爷昔年也曾经在外地任官,当时他并无姬妾,便带了嫡妻与子女同行,只留下管家看房子,再托族长照应,本以为是万无一失的,却引得不少族人对此心生贪念,后来他死在任上,六老太太带着儿子回乡,颇吃了一番苦头,若不是族长处事公正,又有子嗣。只怕六房的产业都要被瓜分一空了。

段氏以代管的名义,执掌族中财务多年,对长房在六老太爷过世那一年忽然增添的几样位于平阳城内的产业早就起了疑心,更对六房那位留乡守业的管家的名字,在那年年末出现在长房奴婢名单上也产生了几分遐想,无论如何,卢老夫人没吭声,当时的七老爷年纪也大了,这么多年过去从未听六房的人提起她也就没必要多说什么了。

六房没二话,并不代表别人不知道,长房作为始作捅者难道不会担心重蹈覆辙吗,因此如果顾二老爷真的要去外地做官,家里是一定要人留守的!

段氏在那一瞬间心念电转,想起婆母于老夫人要去京城长住,继女与庶女都要随行,若是连丈夫都离开的话,家中除了她,还有谁能主持大局?!

丈夫的庶长子文和只有六岁,能管什么用?总不能把妾室留下来吧?!妾室不见得比管家可靠多少,况且,若族中有大事要公决,问个小妾也是笑话!再说,她好不容易将家中大权收拢到手,就此拱手相送,还是送到妾室手上,她怎么也不甘心!

上一篇:宋朝之寡妇好嫁

下一篇:绾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