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山山
朱松看了看众人,嘴巴一张,道:“南京城皇宫之外,午门!”
“嗯?”
朱松话音落地,众人的眉头全都皱了起来。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这个午门对于大明百姓们而言,还是一个颇为怪异的地方,每每大明朝廷斩首什么要犯,铁定选在午门,这个地界儿够敞亮,所有的百姓们都能够瞧见,能够起到震慑,以及展示大明朝廷的威严。
如果选在午门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的话,那日后斩杀要犯什么的,不就少了个好地界儿吗?
当然了,跟 ' 英魂纪念碑 ' 相比,斩首要犯可以换个地界儿嘛!
“选午门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确实不错,完全能够供万民祭奠和瞻仰。”朱棣点点头,道:“而且,午门就在皇宫之外,也便于宫中禁卫们守护,不错,不错,就选在这吧。”
“四皇兄,你先别急着定啊!”朱松一咧嘴,赶紧说道:“其实,臣弟还有一个想法。”
“你小子鬼心眼挺多啊!”朱棣瞪了朱松一眼,“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嘿嘿,其实臣弟还想在北平府的北平城中,建一座 ' 英魂纪念碑 ' !”朱松嘿嘿笑着,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咱们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了供百姓们瞻仰我大明英烈的地方!”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明英魂永垂不朽
“北平府?”
“为何选在北平府呢?”
暖阁之中的文武大臣们全都愣了,只有朱棣以及姚广孝的眸中闪过亮光。
看来,朱棣想要迁都的法子,早就开始有了,而且姚广孝可能还知道!
“嗨,我方才不是说了?”朱松摆摆手道:“这南京城位于南方,而北平城则是北方。北平府曾经是四皇兄的封地,四皇兄在北平呆了多年,而且靖难又始于北平,于情于理,在北平府建造一座 ' 英魂纪念碑 ' 并无过错吧?”
对于朱松所言,一众朝臣们并未说话,只是下意识地将眸光投向了朱棣。
此刻的朱棣眉头蹙起,右手食指伸出,一下一下地敲打着座椅扶手。
看得出来,朱棣也在琢磨,也在思考。
暖阁中再一次沉寂了下来,这次可比之前朱松提议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的时候还要长。
过了足足两刻钟的时间,朱棣开口道:“依你!”
这两个字出口,朱松和几名武将们倒是没啥表情,但是再看解缙、姚广孝等人的脸上,全都出现了异色。
他们都是靠脑子吃饭的主儿,朱棣同意了此事,他们自然联想到了迁都。
说实话,朱棣从北平带过来的这帮文武大臣,以及那些一路南下的兵卒们,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他们的亲眷好友都在北方,他们想要回去。
而朱棣呢?他的皇位毕竟是篡夺得他侄子朱允文的,屁 . 股底下的龙椅还带着无尽鲜血的暖意,整个皇宫痘充斥着之前不美好的回忆。
其实朱棣是最想回到北平府的,他甚至都琢磨好了,安排工部的人,开始在北平府仿造南京的皇宫,再建一座辉煌的宫殿!
等到北平府的皇宫建成,朱棣便会迁都!
“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朱松脸上露出了欢心的笑容,“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是讨论一下,这纪念碑应该如何建造,选材如何,外形如何,当有何字!”
“这好说,既然是纪念碑,上头自然要写上一些英魂事迹,最好再让解大人他们撰写一些悼念的词文,怎么样?”金忠这五大三粗的家伙,倒是接口挺快的。
“撰写悼念的词文是应该,但是对于一些英魂的事迹,我看便不必了吧!”
姚广孝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道:“首先,我大明自从洪武爷起兵伐元至今,不知道有多少兵将们英勇就义,这些兵将们的事迹或许在兵部有记载,但是如何甄选出来呢?如果全都誊上去的话,那得建多大一座碑啊?”
“也对,是末将考虑不周。”金忠愣了一下,旋即苦笑了起来。
这家伙是真忘了,那么多的英烈事迹,怎么誊写在碑上?那不是扯淡吗?
“松弟,这问题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你也别在一边躲悠闲。”瞧见朱松提出了问题之后,就藏在后头悠哉悠哉地喝着水,朱棣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啊?”刚刚塞嘴里一枚点心的朱松,愣了一下,随后道:“四皇兄,我可没躲悠闲,臣弟这不是在听着诸位大人们的意见吗?”
“别打马虎眼。”朱棣瞪了朱松一眼,道:“你小子自己都说,为了 ' 英魂纪念碑 ' 之事你琢磨了挺长的时间,你心里头会没个谱儿?”
“嘿嘿,还是被你给瞧出来了。”朱松嘿嘿笑了起来,也不装了。
迅速嚼了两下嘴里的点心,朱松这才侃侃说道:“四皇兄,臣弟听闻,在山 . 西承宣布政使司的临汾市境有一县,名叫浮山县……”
“你先等会!”朱棣突然打断了朱松,道:“郑和,去给解卿准备笔墨纸砚,可不能让松弟白费口舌,将这些东西全都得记下来。”
“呃……”朱松愣了一下,道:“四皇兄,不至于吧?咱们就是先商议一下,等一切都确认之后再整理出来,不就成了?”
“哎,至于,相当至于!”朱棣摆摆手,道:“真还不知道你小子,回头朕若是再找你商议此事的话,你铁定又要左推右搡地不想提及。”
“得,臣弟怕了你了。”朱松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今天来上这么一出,也不过是心血来潮,再让他搞这么大一票,他还真不想干了。
没过多长的时间,郑和就为解缙准备好了笔墨纸砚,而且还是一大沓的宣纸,看样子准备得还挺充分呢!
“行了,你继续吧,这次朕不打断你了。”朱棣摆摆手,示意朱松可以继续了。
“哎,我这口也干呐!”朱松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浮山县位于山 . 西境西南部,地处太岳山南麓,那太岳山盛产的花岗石乃是质地最为坚硬的,而且那些花岗石能够久经风吹日晒,能够长久留存!”
说到这里,朱松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而产自大理的汉白玉,亦是以坚硬著称。咱们可以聚集能工巧匠们,采用堆砌的形式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完全由花岗石与汉白玉堆砌,有了这两种石材,完全能够长存拜年,千年甚至是万年。”
“你这提的难度有点大啊!”朱棣摸了摸下巴,对于这个浮山县他还是晓得的,只是那太岳山的石材可不好采集,而且从朱松方才所说的话来看,拿采用的石材可不在少数,“到时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
“这一点倒是用不着担心。”朱松笑了起来,“四皇兄,你忘了咱们从安南带回来多少的金银?还有咱们在平倭、朝鲜甚至是安南之地的奴隶,这些家伙们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吗?”
好嘛,朱松这家伙是真狠呐,打算直接从这几个地方调人了。
不过想想也是,反正这些地方全都成了大明的地界儿,原本倭国、朝 . 鲜以及安南的百姓们,不全都成了大明的奴隶吗?亡国奴,还有什么权利可言?
再说了,现在这三个地方的百姓们可全都是由大明朝庭在养活,让他们干点活,来换取生活所需品,甚至干得好了,还有可能赏赐他们一点金银,他们又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啪!”地一声脆响,却是姚广孝拍了个巴掌:“和尚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你没想到的事多了!”朱棣笑看了姚广孝一眼,道:“朕猜,这小子对于 ' 英魂纪念碑 ' 肯定有个全盘的打算,你小子就别藏着掖着了,赶紧说!”
“行行行,别催臣弟啊!”朱棣顿时讨饶,“这英魂纪念碑啊,应该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呈方形,共分为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其中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
九个花环。”
“这建台座、须弥座以及碑身还能理解,可是这小须弥座上的九个花环是怎么回事?又有什么意义?”姚广孝是个佛祖心头座,酒肉穿肠肚的和尚,作为一个宗教人士,他实在是不明白,这九个花环是啥意思。
而姚广孝的问题,也恰恰是暖阁之中众人想要知道的。
朱松瞥了姚广孝一眼,道:“这九个花环除了漂亮,最重要的时候它们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我大明的百姓们对大明英魂们的永远怀念与敬仰。”
“你要这么说的话,和尚我倒是理解了。”姚广孝了解地点点头,“还有呢?”
朱松想了想,继续说道:“咱们大明自洪武爷至今,历经两任皇帝,洪武爷起兵伐元,乃是我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身居开国之功。而四皇兄呢?拨乱反正,又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建了万世功勋!本王以为,当在 ' 英魂纪念碑 ' 的大碑座上,镶嵌四块汉白玉的大浮雕,浮雕上就雕上洪武爷与四皇兄的文武身雕像!”
对于朱松选择性地,将处于大明皇帝中尴尬地位的建文帝朱允炆给忽略掉,暖阁之中的诸位文武大臣们,全都没在意。
毕竟当今万岁爷就矗在那,他们可不敢吐半个不字,没看曾经的硬石头魏国公徐晖祖都没说啥?他们可不敢去碰触那个不该谈论的话题。
“文武身雕像?”别人不敢说话,朱棣可不管那些,反而对朱松的话很感兴趣。
“哦,其实就是四皇兄你与父皇,身着黄袍的雕像,以及手握兵器、身骑战马、披盔戴甲的雕像。”朱松很快解释道:“这文武身,是臣弟自己造的词。”
朱松这么一解释,暖阁当中的文武大臣们,看向朱松的眼神变了。
嘿,这家伙竟然也知道拍马屁了,为啥?
在 ' 英魂纪念碑 ' ,雕琢上洪武爷与当今万岁爷的所谓 ' 文武身雕像 ' ,虽说仅仅是在碑座上,但也摆明了是在给这两位大明的皇帝陛下搞个人崇拜!
废话,这纪念碑就建在午门之外,天下的百姓们,只要来到南京城或者去到北平城的话,就能见到 ' 英魂纪念碑 ' ,也就是说,能够瞻仰到大明两位皇帝陛下的雕像,感受到两位陛下的丰姿!
这样,不就是在无形之中加深了百姓心中对于两位皇帝陛下的印象,再加上能够与大明的英魂并列,这种崇拜感自然而然地也就在加深了!
朱棣脸上多少出现了呆愣之色,这松弟的鬼点子还真是够多的啊!
“呼……”出了口气,朱棣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你这光说碑座了,上头的碑写什么?总不能就让它光秃秃地吧?”
“怎么会让石碑光秃秃地呢?”朱松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道:“按照臣弟的设计,石碑的碑身是一块长约五丈、宽一丈、厚四尺的大石。碑身正面需要四皇兄题词,背面也得由四皇兄来起草一篇碑文。”
“题词?碑文?”朱棣挠了挠额头,“这词与碑文,为何非要朕亲自来提?”
“当然!”朱松理所当然地点头,道:“四皇兄,你可是咱们大明朝的帝王,而且 ' 英魂纪念碑 ' 是你在位的时候所建造的。之所以要你题词,是因为这些英魂们都是被你亲自封的,这也显示了咱们大明皇帝的威严,大明朝庭的威严!”
瞧瞧,人家连拍马屁都拍得这么有水平,这么理直气壮,恐怕就算是搜遍整个大明,也是没谁了。
果然,朱松话音落地之后,朱棣的脸上就出现了淡淡的笑容,显然对于朱松这个答案是很满意的。
不过自家知道自家事,若是单论书法的话,他是不能够跟解缙、杨荣、杨士奇他们相提并论的,但是朱棣的字间带着股子锋锐以及威势,外人是绝对模仿不来的,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吧。
“题什么词?”朱棣兴致勃勃地问道,“那么大的石碑,总不能雕满了吧?”
“不能,怎么可能雕满啊?”朱松连忙摇头,道:“在石碑的正面,只需要提八个字 ' 大明英魂永垂不朽 ' !而背面就有点长了:四年以来,在靖难之役中牺牲的大明英魂们永垂不朽;四十年以来,在大明建国与崛起中牺牲的大明英魂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上古年间,从那时起,为了华夏一统,而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魂们永垂不朽!”
朱松所草拟的碑文很好理解,“四年以来”是指靖难之役;“四十年以来”是指自洪武也起兵伐元至今;而追溯到上古年间,这里用到了华夏,自然就包括了华夏自有史以来,所有战争中牺牲的华夏人,都是英魂!
这样一来,也没谁会说大明自私了吧?后头可是囊括了华夏自有史以来,所有因战争而牺牲的人,甭管是输是赢,甭管是英豪还是奸雄,都是英魂!
对于朱松这后面一段话,众人消化了很长的时间,毕竟有许多东西还需要琢磨细节。
“松弟,你考虑地很周到。”朱棣开口了,“这也是告诉天下的百姓们,咱们大明不曾忘了华夏,不曾忘了我华夏的祖先!”
------------
第四百九十章 迁都北平
“好!”朱棣拍掌道,“我朱棣从不曾忘记祖先,也不曾忘记先人们对我古老的华夏帝国曾经作出的贡献!这 ' 英魂纪念碑 ' 上的碑文,就如此铭刻!”
“纪念碑的设计基本没什么了,不过还有一点。”见到朱棣脸上的笑意,朱松趁热打铁,“如今南京城的 ' 英魂纪念碑 ' 矗立地点已经选定了,那北平城的呢?”
“北平城……”朱棣稍稍沉默了半晌,道:“朕有件事情已经琢磨了许久,既然今日松弟提出了在北平城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之事,那朕索性便一起提出来吧!你们觉得,这南京城如何?”
一众文武大臣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不清楚万岁爷这句话什么意思。
“南京城?很好啊!”朱松毫无所觉地说道,“南京城气候温暖,山好水好,人杰地灵的,有什么不好的?”
朱松这货这张嘴也真是够厉害的,全都夸奖的词,没有一句含贬义的。
朱棣撇了朱松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将眸光投向了解缙以及姚广孝他们。
老和尚是跟着朱棣从北平一路南下杀到了南京,所以他对南京没啥感觉。
上前一步,姚广孝咧嘴道:“这南京城依钟山,临长江,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要说起来,可以算得上是我大明古都之一,这南京之地又多文人墨客,自然是我大明的精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