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102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当下灵活的避开,带着点恼意道:“都什么时候了,陛下还来扰臣妾!”

  楚镇抓着女儿的胳膊让她坐在自己膝盖上,一面乐呵呵的道:“别人的姻缘,要你操什么心?朕看你也忒多事。”

  林若秋也想撒手不管呀,可到底是一家子姊妹,同气连枝,林若夏的终身大事势必会对她有所影响。她要是嫁个寻常高官也就罢了,可她挑的却是李海这样的人家,林若秋难免操心起娘家的未来。

  林若秋歪着头向皇帝道:“您觉得忠勇侯为人如何?”

  楚镇思量片刻,“够聪明,也够识时务。”

  意思是李海的智商和情商都无可挑剔,可至关重要的人品却半点不提,可见皇帝也觉得此人具备相当的危险性,可以重用,却不得不防。

第139章 回宫

  叫人拿绿豆面子洗了手,他方捏了捏林若秋的耳垂, 看似开玩笑、实则却是认真的道:“既是他二人有缘, 朕愿意赐婚, 想必李海不会推脱。”

  他当然不会拒绝,或许这一切都是他计划好的,林若秋静默良久, 还是闷闷道:“等回去再说吧。”

  她不能贸然答应这桩婚事, 林若夏自个儿要往火坑里跳她管不着, 可若是让整个林家为她陪葬, 那林若秋就必须得阻止。还是等回京之后,多方打听一下李海的情况,她才能确定, 此人是否可堪良配。

  暂且不去理会家中纷扰, 林若秋将思绪收回到眼前来, 叹道:“可惜何娘子不肯随咱们上京, 那剑舞也看不成。”

  虽说刺客已经找到, 并不关春田坊的事, 可何妙灵却极为引咎自责, 认为是自己管教不善才令探子混入, 从此怒而封剑, 退隐坊中,不再于人前献技。

  楚镇笑道:“你若喜欢, 朕再搜罗一帮舞伎入宫献舞便是, 偌大的天下, 总能有好的。”

  林若秋仔细想了想,“还是算了。”

  天下艺高者不少,可是像何娘子这样徐娘半老又心高气傲的实在不多,万一招徕的尽是柔媚可喜的青春佳丽,林若秋可不敢引狼入室。她宁可牺牲这么一点小小的娱乐,也不能让别的女人来与她分享宠爱。

  楚镇便笑着去拧她的脸,“小醋包。”

  林若秋坦然举起女儿,避开皇帝的攻势,又借机岔开话题,低头问景婳道:“婳婳想要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

  等第三个孩子出世后,眼前这两个小萝卜头势必会稍稍感到冷落,至少在她养胎的这段日子里,母子之间可以多亲近亲近。

  景婳把手指含在嘴里吮了一会儿,十分果断的道:“我要小弟弟。”

  虽然身旁有了一个楚瑛,可楚瑛的性子与她大不相同,打小就十分文静,姐弟俩玩不到一处。如果母妃再生的话,就给她一个活泼的弟弟吧。

  小孩子总是如此,对于血缘似懂非懂,他们更熟悉“玩伴”这个概念。

  林若秋很是得趣,又去问儿子,“阿瑛呢,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楚瑛眼神放空了一会儿,这使他看上去像个成熟的小大人,好半晌才吐出模糊的两个字。

  林若秋侧耳听了听,仿佛是在说“妹妹”,不禁笑了起来,又道:“什么原因呢?”

  这回楚瑛干脆闭着嘴不说话了。

  楚镇嗔道:“他才一岁出头,你指望他说多少话?”又拍着两个孩子的背道:“好了,别在外头站着,都进去玩罢。”

  甲板上安静下来后,他方瞅着那一方隐秘的天地道:“到瓜熟蒂落,又得明年罢?”

  林若秋嗯了声,想想时间真是过得飞快,这才多大点功夫,她进宫已经快四年了,刚进宫时懵懂无知,自誓要做一个不问情爱的修士,其实那时候的她哪懂得什么爱情?不像现在,日子虽过得平淡如水,她却能从中品味出一种浓烈又沁人心脾的滋味——爱与被爱都是好的。

  或许她不该对林若夏的前景那样悲观,就算她此刻抱着功利性的目的去接近李家,日后也能收获一份真爱——这种想法简直荒诞得和童话一般了。毕竟林若夏遇上的并非王子,很可能是魔鬼。

  林若秋望着江边盛开的荷花,很是唏嘘不已。这时候御花园里的荷花想必也都开了吧,但等她回去的时候说不定早就谢尽了,不知安然会否留下一瓮荷花酥等她回去享用:她厨艺不精,唯一会的就是这个。

  也不知谢贵妃等人如何了,她离开这么久,宫中权柄想必早就落入谢赵二人之手了罢。林若秋回想起来并无惋惜,若非这趟随皇帝出游,未必能治好皇帝的病,更别说又添了个孩子——两相权衡之下,她的得远远多于失。

  还未至宫门,林若秋便远远看见一群人在那儿跪着,想必是得知御驾回銮的消息,特意前来相迎。

  车驾到了近前,楚镇道声平身,众人这才敢起来。林若秋这时才发觉谢赵二人的脸色并不怎么好,一个个憔悴得脸上傅了十斤粉还遮掩不住,是因为思念皇帝才睡不好觉?可她俩从前也没这样过。

  谢贵妃上前问候了皇帝,方将目光挪到林若秋身上,浅笑盈盈的道:“淑妃妹妹的气色看来不大好,想是舟车劳顿所致。”

  似乎林若秋气色不好,她心里反倒舒坦。

  林若秋并不敢拿大,下车与她见了平礼,红柳绿柳怕主子动作过大伤着胎儿,忙上前一左一右将她搀扶着。

  这样隆重的阵仗,难免引起谢贵妃的注意,加之林若秋一手按在肚子上,似乎有意护着里头,谢贵妃不由微微眯眸道:“淑妃妹妹这是……”

  林若秋略有些尴尬,她该自己承认吗?这样好似有点炫耀的意味,不承认也不太好。

  亏得魏安上前打圆场,陪笑道:“不错,淑妃娘娘有了身子,这不陛下才赶着回来,也是想让娘娘安心静养的缘故。”

  谢贵妃很快调整好状态,“那便恭喜妹妹了。”

  另一边,赵贤妃向林若秋投来嫉妒的一瞥,可眼下她似乎顾不上这个,而是忙忙拦住皇帝车驾,似乎要当场演一出窦娥冤。

  谢贵妃见她这般作态,唯有深吸一口气,紧蹙着眉头快步过去,看来赵氏这出竟是冲她而来的。

  林若秋虽然很有看热闹的心,但保命的念头还是占据了大半,在外头散漫惯了,她可没胆量面对这两位久经沙场的悍将,遂忙忙拉着红柳等人告退。

  去琼华殿的路上,进宝便将适才探听到的消息一一道来,原来林若秋离宫这些日子里,贵妃与贤妃并未与她想象中和睦相处,反而斗得不可开交,从各宫的份例乃至整修宫墙该用几块砖几块瓦,几乎处处都得轧一轧苗头。自然多数是由赵贤妃挑起的争端,可谢贵妃也不是好欺负的,凭什么咽这口气,最后甚至连娘家都牵扯进来了,两位娘娘互相攻讦时,一个牵扯到赵将军门下贪污受贿的旧案,另一个则说谢丞相的亲戚为了侵占田地曾打死过几条人命,亏得谢丞相手眼通天给按下来了。

  认真说起来,这些娘娘谁又比谁干净?不过是之前因利而合,才互相遮掩,如今一到利益攸关的时刻,就个个都撕破了脸。

  进宝末了还不忘来上一句聪明的总结,“娘娘可知,如今宫里人人都苦不堪言,大伙儿都盼着您回来主持公道呢!”

  林若秋锤了他一下,笑骂道:“少胡说吧,我哪里就比她们能干了?”

  进宝揉了揉脑袋上的包,分辩道:“是真的,娘娘您知道,小人从不撒谎。”

  林若秋半点不信,一个两个说这种话,她或许会为之莞尔,毕竟大势所趋,总有些对她真心奉承的,可若说她能盖过贵妃贤妃等人的积威,那等于是在做白日梦。再说她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得宠归得宠,治理后宫还是谢婉玉等人更擅长些。

  直至到了琼华殿门首,林若秋看到一大片黑压压在那里站着,见了她忙不迭上来诉苦,亏得楚镇拨给她的一班侍卫,这才将苦主们给拦住,可她人站在这里,那些宫娥太监的言语总有三五句飘进她耳朵。

  林若秋侧首听了半日,这才发觉进宝所说并非诓她,谢赵二人斗得你死我活,首当其冲的便是宫女奴仆们,两方都竭力给对面使绊子,去浣衣局取个衣裳都得费大几个钟头,迟了还得受自家主子申斥,有这般坑人的吗?去膳房取膳的时候也是一样,这边催着,那边又来了人,还得兼顾得各宫的口味,上头拨下来的份例银子才那么些,他们怎肯用心办事?

  两位娘娘斗法还在其次,有一点却志同道合,那便是竭力俭省开支,好让皇帝回来后称赞她们节俭,今年的暑天比从前更难耐,可冰敬却少了一半还多,人人都热出满身大汗,身上都馊臭了还是热腾腾的,闻见那味儿都能作呕——此话自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节省用度应该确有其事。皇帝并未令她们如此行事,显然此举皆出自谢赵二人自身的考量,毕竟节俭是贤德的标准之一,也是最好下功夫的地方。

  众所周知,福利这个东西是刚需,不能削减,谢贵妃赵贤妃光顾着节流却不开源,无怪乎底下人怨声载道。

  也难怪这些人会来求她主持公道,毕竟林若秋治下一向很大方,从来没有苛待宫婢的行为——其实是没有机会,她并未独自管过事,自然乐得清闲,怎么宽松怎么来。

  林若秋发现皇帝给这两位娘娘挖了个陷阱,其实她并不比谢赵二人更加出色,可是这么一来,却显得谢赵二人统领后宫的能力皆不如她了,换言之,皇帝帮她取得了“人望”。别小看这些,宫中人多嘴杂,诟谇谣诼都能要了人的性命,要不怎说口舌易生是非呢?

  其实也能理解的,一家独大,可靠强权保持太平;三足鼎立,彼此亦能互相制衡;可当山中只剩下两只老虎时,就势必得分出一个高下来,如今谢赵二人鹬蚌相争,却让她得了渔翁之利。

  她什么也没做,却无形中成了众望所归。

  林若秋忽然觉得她这个宠妃过得真是太惬意了,她根本用不着动脑子,有皇帝帮她宫斗就够了。

第140章 狠心郎

  周遭的嘈杂声绵延不断, 林若秋恍然置身动物园中。被人这样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 她心里固然得意, 可是场面太混乱了也不是好事,就算她有心做个包青天, 可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 吵得人鼓膜疼,哪有心思断案。

  林若秋遂让红柳在前方开出一条道来, 自个儿且雍容大度的道:“你们的难处本宫都知道, 不多时就会向陛下禀报,大家且散了吧。”

  不管有什么麻烦,先推给皇帝就对了, 至于是伸张正义斥责那两位娘娘一通或是体贴下属帮她们将事情圆过去,都得看皇帝的意思, 林若秋位分与谢赵二人平级, 她可犯不着这时候跳出来吸引火力, 才回宫就拉仇恨未免太蠢了——况且归根到底,这本就是皇帝惹出来的问题, 只不过出发点是为了她。

  林若秋这厢敷衍着,进宝跟在她身后, 却极有号召力地比了个肃静的手势, “诸位放心, 淑妃娘娘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你们且回去等好消息吧。”

  林若秋只觉眼皮狂跳不止, 心道进宝这小子的口才真好, 也很有感染力,拿去做传销一定不错。

  大概是进宝的神情过于笃定,那些人终究信了他的话,一个个欢天喜地、呼朋结伴的散去,心里似乎已深深认定:只要淑妃娘娘一回来,宫里从此就能安享太平。

  林若秋顿觉肩上责任重大,可眼下也顾不得这些,还是安顿下来要紧。她原以为自己离宫几个月,琼华殿早就蒙上一层蛛网,可谁知推开大门一瞧,只见里头窗明几净,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色色都纤尘不染,似乎比她离开的时候还要新些。

  红柳抿着嘴笑道:“娘娘莫非忘了?陛下嘱咐过尚宫局,哪怕是您不在了,也得日日派人过来清扫,为的就是怕娘娘您生气,您说尚宫局敢不敢怠慢?”

  林若秋着实感慨,可见圣旨比什么东西都管用,她说一千句一万句,也比不上楚镇说一句的。每当此时,她都不禁庆幸她嫁了世上最尊贵的男人,省却多少麻烦。

  程姑从里头出来,见了她便笑道:“娘娘可算是回宫了,太皇太后想您想得不得了,正派奴婢过来看看呢。”

  当初林若秋为着协理六宫之事忙得焦头烂额,太皇太后才派了这位老姑姑过来帮她分担,后来林若秋随着皇帝南巡,程姑自然不便守在琼华殿空等,也便继续回去服侍太皇太后。

  林若秋见这位老人家向自己行礼,忙让红柳将她搀起,一壁微笑道:“太皇太后可好?”

  程姑点头,脸上的褶子都能挤出花来,“都好,都好。”

  又絮絮告诉她这段时日宫中情况,林若秋大致听了听,与方才堵门时的所见所闻大致相同,只是那些宫娥太监关乎切身利益,有意无意的将事实夸大,而太皇太后身在局外,自然更云淡风轻一些。

  但后宫不宁并非一句空谈,可见皇帝这招着实精妙,只需留给谢赵二人一个可供发挥的战场,她们自个儿就先乱了阵脚了。

  太皇太后活了这些年,什么阴谋诡计能瞒过她耳目,何况皇帝这样光明正大的阳谋。不过人皆有私,林若秋与太皇太后交好,老人家自然是站在她这边的。

  而据程姑转达的消息,太皇太后希望她趁这个机会,一举平息宫中纷乱,也能趁机立威,大局定后,谢贵妃和赵贤妃自然不再是她的对手。

  林若秋谢过太皇太后的美意,便命人送走程姑,权势虽炙手可热,但攘外必先安内,她总得把林若夏的事情解决了才好。

  林若秋便命人传李婕妤过来。其实她更想见一见安然,同她分享扬州带来的土仪特产,气氛想必会轻松许多,不过正经事要紧,姊妹间就改日再聚吧。

  李蔷很快就由红柳领了来,大约料着待会儿的谈话不会愉快,她打扮得十分郑重,其实照林若秋的意思,她本可以穿得更年轻娇嫩些,何必把自己弄得这样老气——似乎打从进宫之日起,她便以心如槁木的姿态生活着,可除了宫中,她根本已无处可去。

  李蔷福了福身,得她点头之后,方站起来笑道:“久不见淑妃娘娘,娘娘更显风韵了。”

  语气挺自然的。

  林若秋面对着她却有些不自在,倒不是怕她或者嫌弃她,而是……她不知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女人才好。李蔷并非敌人,亦算不上盟友,只是每每见到这个可怜的女人时,林若秋便觉得自己的幸福是一种罪恶。

  收起这些古怪的想法,林若秋款款开口道:“姐姐想必已听说令兄与家姊之事?”

  大家都是明白人,她就不卖关子了,况且林若秋这趟请她过来不是给人下马威,她只想打听一些必要的消息——这些消息唯有眼前人能给她提供。

  李蔷亦是难得的坦率,并不拐弯抹角,直白的道:“嫔妾已经听说,娘娘想知道的事,妾身也都会一一告诉您,绝无隐瞒。”

  顿了顿,她便沉声道:“家兄曾有过一位妻子。”

  林若秋一怔,这与她所问有何联系,是不是跳跃性太大了些?等等,李海已经娶了妻室,这年头还有犯重婚罪的?

  略一思忖,林若秋似有所悟,试探着问道:“令嫂想必为北狄人氏?”

  李蔷点头,“不错。”

  她们一家子除了二哥李清之外,都是少时就为北狄人所掳去,北狄人待他们如奴隶、如牛羊,可毕竟念着忠勇侯一家的身份,不敢过分虐待,反而试图加以感化,李海的妻子就是那时分派过来的。她是一个牧民的女儿,虽不通汉话,但长得很漂亮,性情也很和顺,夫妻间相处十分和睦,奈何天不假年,有一次李海带她到一处山中行猎,那女子再没回来,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也是在那不久,她们兄妹三人趁着北狄动乱,一路轻装简行回到中原,李海如今荣膺富贵,自然不会再提起从前的妻室,更何况京中不少人家都想将女儿许配给他,李海更不必提起那段余波。

  林若秋只觉呼吸一滞,“你的意思是,忠勇侯为了回到中原,不惜杀死那牧民的女儿?”

  李蔷轻轻摇头,“我不知道。”

  在进入大周边防之后不久,她四处托人打听,才知崖底下发现了一具矮小的尸骨,被野狼啃得不成样子。至于那女子是被人蓄意杀害还是不慎跌落山崖,却无人能证明半分。

  但不管怎样,多亏没了那女子的负累,他们才能顺利逃脱,且李海要获得大周皇帝的信任,自然不可能与北狄人多有牵涉,那女子不通汉话,带回来亦是麻烦,就算她对李海一片真心,李海也定要甩脱她的。

  林若秋只觉牙关发颤,她知晓男人天生就比女人狠心,也知晓成大事者该不拘小节,可却没想到一个人能决绝到如此地步。就算那牧民女子的失踪只是偶然,可李海对她弃之不顾也是事实,更何况李海回来之后安享尊荣,亦从未向人提起他曾有过发妻一事,便可知此人有多么冰冷无情。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