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103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林若夏若为了爱情嫁给他,此人绝非良配;若为了攀附权势而接近李海,更无异与虎谋皮。

  林若秋蓦地朝向对面道:“你为何要告诉本宫这些事?”

  北狄远在边界,不可能有人千里迢迢跑去求证,且此事只她们兄妹二人知道,李蔷若烂在肚里,更不可能有人给李海面上抹黑,这桩婚事便是妥妥的。

第141章 皇贵妃

  李蔷苦笑道:“娘娘想听实话么?不过因着妾身初进宫时, 娘娘对嫔妾的一点好而已, 嫔妾不愿有负于人。”

  那时候李家正炙手可热, 她顶着一副残破不堪的相貌进宫,心里已知会落人笑柄。赵贤妃鄙弃她, 谢贵妃拉拢她, 她都不以为意,情知这些不过是出于利益谋算而已, 唯独林淑妃待她始终坦坦荡荡, 并不居高临下俯瞰他人,亦不因李家的权势对她另眼相看,只凭这份尊重, 李蔷便觉得心中慰藉。

  故而在得知中郎将家那场意外之后,李蔷便已决定, 要将往事原原本本讲出来。不管能否阻止, 但求无愧于心。

  大恩不言谢, 林若秋只郑重的向她敬了杯茶,“多谢姐姐。”

  此时这句称呼自然与身份无关, 她只是诚心诚意向李蔷表达一份感激之情,为她今日的坦然相告。

  李蔷笑了笑, 扶着侍女的手兀自回去。

  林若秋叹道:“我看错了人, 殊不知她竟是个好的, 难怪人都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打从李海向皇帝献上那张舆图之日起, 林若秋就觉得此人野心匪浅, 兼带着对这一家子都没多少好感, 后来的李清虽清高良善,却也没少惹麻烦,仗着恋爱脑妄图引宋氏私奔,若非林若秋从中帮忙,他二人此刻安能逍遥法外;唯独李蔷这个小妹却是难得的忠诚可靠之人,她若身为男子,只怕李家的希望才该着落在她身上。

  红柳道:“娘娘此刻打算怎么办?”

  事情虽打听清楚了,可能否阻止这桩婚事,还得看天意。且不说此事只有李蔷一人的证言,就算确有其事,只怕林若夏也会如飞蛾扑火一般赶上去,而不相信那可怜女人的悲剧会在她身上重演——人总是宁愿相信自己会是特殊的那一个,何况李海又是这样英俊的一个黄金单身汉。

  面对这样致命的诱饵,哪怕明知会被毒死,林若夏或许亦甘之如饴。

  林若秋静默良久,还是修书一封,托人向家中送去,她能做的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至于林若夏愿不愿意听劝,则只有靠她自己了。

  =

  结果不出林若秋所料,林若夏看了那封信,只是嗤之以鼻,毫无留恋地让人拿去烧掉。

  林耿却有些将信将疑,“若你妹妹所说不错,这李海恐怕是狼子野心,咱们还是别跟他家结亲为好。”

  林老爹虽碌碌无为了一辈子,谨慎两个字还是知道的,女婿再有钱有势,若心地不好,对他这个丈人未必是好事,林耿可不想把一头豺狼引到家中来。

  林若夏不屑地冷嗤一声,“您信她的鬼话!她生怕我得了好处,这才变着法儿捏造些谣言,想来坏我的姻缘,你怎么能偏听一面之词呢?”

  何况相由心生,李海生得那样俊美(待她尤其斯文有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坏蛋呢?就算他真的曾遗弃一个牧民之女,也是那女子自己不识好歹,明知道配不上他,就该老老实实死了算了,缠着人算什么?倒是林若秋赶在紧要关头寄来这样一封不怀好意的心,简直其心可诛,林若夏可不能看着煮熟的鸭子从手里飞走。

  眼看林耿仍有些犹豫,林若夏便劝他道:“您老可得想清楚了,三妹妹进宫这么久,可有为您谋求过一官半职?没有!她宁愿拉扯二哥那个傻子都不愿让陛下提拔您,您说这个淑妃娘娘做来何用?我就不一样了,若女儿嫁进忠勇侯府,定能让侯爷对我钟情有加,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您都看在眼里,在陛下面前说一句两句话,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

  正是这项诱惑促使林耿下定决心,想想也是,三丫头那个没良心的光顾着自己得宠,半点不肯替家里人着想,这样的赔钱货要来何用?就算林从武日后出了头,体面也都在儿子身上,谁还记得他这个老子?

  若夏就不一样了,自己往日没少疼她,若她能得忠勇侯青眼,自己这个老丈人的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

  林耿打定主意,立刻就备了拜帖带上礼物去往忠勇侯府,王氏那个蠢妇不肯为家里人出头,他只好舍出这张老脸前去交涉,若将来的侯爷女婿能让他的官职稍稍往上升一点,那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永昌伯林耿三番五次到忠勇侯府拜访,李海迫于压力,只得请求圣旨赐婚,准许他跟林家二小姐结亲,似乎真是被这家人的热忱打动了。况且男未婚女未嫁,本来也算得美谈一桩。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历代的皇帝对于这种事多数是乐见其成的,不过楚镇还是来问过林若秋的意思,似乎她不许可,那方朱印就盖不下去。

  林若秋叹道:“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不必过问臣妾。”

  她也实在懒得管,该说的她都说了,人家执迷不悟,她能有什么法子?何况皇帝若不允准这桩婚事,吃亏的只会是林家,毕竟李海的行事可谓堂堂正正——若非林家执意要讨个说法,他还未必肯答允这桩婚事呢,还不是为了小姐名声着想么?

  若皇帝一定不许,那不止成了林若夏私德有亏,整个林家的口碑都会受到影响。未免因小失大,也只好让林若夏得逞。

  反正婚姻大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日后过得好与不好,都该她自己受着。

  林若秋且腾出空间来整顿宫中庶务,当然在此之前,她先去拜见了魏太后——长者为尊,她离开这么久,向太后娘娘打声招呼是应该的。

  魏太后得知她再度有了身孕,面上依然是那副既欢喜又复杂的神情,对老祖母而言,添几个孙子当然是好事,可若孙子并非出在她喜欢的女人肚子里,那这份欢喜就得打折扣——无奈如今林若秋独宠已成定局,魏太后也就断了再从家中寻美貌女子的念头,何况魏家的女孩子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莫说拿年轻时候的魏太后来比了,就算比林若秋这个歪瓜裂枣也不如,若将这样的女孩子拉进宫来做嫔妃,魏太后自己都嫌丢人。

  林若秋也就不再管老太后怎么想,而是高高兴兴的留在琼华殿养胎,至于宫女太监们的问题倒是容易解决的,楚镇一回来便恢复了先前的份例,说是今岁五谷丰登,很不必过得紧巴巴的,又以林淑妃有孕的名义赏赐一波,如此一来,宫中人人都对林若秋感恩戴德,哪怕要这些人为她去死,只怕也心甘情愿——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只是要他们拍拍马屁,这任务简直太轻松了。

  一时间,人人为她歌功颂德,称赞她施惠上下的功绩,林若秋的名声简直到达光辉的顶点,比圣母玛利亚还普照大地——而且她并非踩着谢氏等人上位,足可见她为人多么谦逊,这样贤德的女子,不正是皇帝乃至大周之福么?

  许是为了佐证传言,楚镇并未处罚谢赵两位嫔御,反倒温言安抚了她们,连宫务也许她们管着,毕竟林淑妃初初回宫,一应人事都生疏得很,且她忙于安胎,也不好拿这些琐事去打搅她。

  谢贵妃和赵贤妃白吃了哑巴亏,还得替人做嫁衣裳,心里不消说是憋屈的。她二人并不傻,回头自然品味过来,只怕南巡一事全是皇帝设的局,如今她俩两败俱伤,林若秋反倒在宫里宫外拥有了大批拥趸,得益者一目了然。但即使知道这些,她们也只好哑忍下去,归根究底,若非太执着于名利得失,何至于上这种当?可事已至此,只不抓紧手中剩余的权柄,损失就更大了。

  也正是在这时候,楚镇再度提起立皇贵妃的话,这回的人选就确凿无疑了。

  林若秋诧道:“现在?”

  刚回宫就大肆晋封,会不会太出风头了些?她觉得自己已经够招人恨的了。

  楚镇坦白道:“待你生下孩子再正式立你为后,这中间还有数月,朕不想亏待你,既如此,不如先封一位皇贵妃,反正在这心里,这后宫第一人的位置非你莫属。”

  林若秋低头望着仅有一点凸起的肚子,十分委决不下,不过皇帝一定要封的话,倒是现在就晋封的,不然月份大了,恐怕礼服都穿不进去,鼓鼓囊囊的多难看!

  她便点点头,“好吧。”

  楚镇吻了吻她的手心,眼中沐浴着细细的光辉,“等了这么久,朕总算可以让你站在朕身边方寸之地。”

  套用那句俗话,这是常人的一小步,却是林若秋的一大步,她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与皇帝比肩站立,不再有任何人居于其上。

  林若秋只觉心中一片柔软,软得几乎化开。用不着那些繁文缛节的洗礼,她现在就觉得很幸福,很满足,整个人都如置身于天堂之中,就算是立时死了,她也甘之如饴。

  中秋宴上,皇帝乘着酒兴便宣布了立淑妃林氏为皇贵妃的消息,众人先是一怔,继而便齐齐举杯祝贺。毕竟皇帝此言一出,等于后位人选就确定了,太宗皇帝的胡皇后就是先封皇贵妃、几个月之后再立的皇后,可见楚镇是个遵循旧例的好皇帝,不像先帝那个多情种子,为了昭宪娘娘将整个后宫搅得腥风血雨。

  如此一来,连林淑妃的独宠都不怎么可恶了,毕竟她除了霸着皇帝这条外,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而无论从品行还是能力来看,她都是宫中嫔妃的佼佼者,若要立后,舍她其谁?

  林若秋含笑接受众人的祝福,虽然她是以茶代酒,只肯喝酸梅汁,楚镇却怕那梅汁喝多了伤胃,数杯之后,就让人将她手中的铜盏撤下去,至于剩下的,当然都由皇帝代劳了。

  殿中气氛热烈,一片喧嚣中,唯独谢贵妃所在的方位分外冷清,去年的中秋宴上,她并未输掉风头,靠着多年经营,还是能在后位的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却已败了,败得分外惨烈,甚至无人想到来慰问半句。

  她看着灯影下一杯接一杯喝着闷酒的赵氏,心道你我其实都一样,都输给了那个女人,但并非不如她,只是输给了皇帝。说到底,林氏比她们都要聪明,从一开始她俩就选错了路,注定是要输的。

  她轻轻抬头,望向高台上光彩照人的女子,这么多年,她到底是真爱皇帝,还是在做戏?她不信这世上真有两情相悦,何况在宫里,一旦付出了真心,没人能够全身而退。

第142章 威风

  晋封林淑妃为皇贵妃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

  林若秋先到太和殿谢了恩, 接着就一脸虔诚地捧着圣旨到长乐宫, 她还得拜见魏太后。一般册封圣旨上皇帝都会多添一句“仰承皇太后慈喻”,尤其像立皇贵妃立后这样的盛事, 更是必不可少。不光是为了体现对皇太后的尊重,彰显孝道, 也是给林若秋这个皇贵妃多添一重护身符,表明魏太后对她也很满意, 也能向外人表示,婆媳间相处有多么融洽——实情如何且不论, 面子功夫总得做足。

  故而林若秋严妆去往长乐宫的路上, 心中着实惴惴, 唯恐魏太后会当场给她难堪, 指责她德不配位——谁说得准呢, 以魏太后素日对她的恶感, 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红柳悄悄上前一步, 安抚她道:“娘娘放心,会没事的。”

  毕竟圣旨都拟好了,魏太后若再驳回来,那不是给皇贵妃没脸,是打皇帝的脸。

  林若秋虽估计着魏太后不会不顾大局,可直到正式踏进长乐宫的门槛,她才松了口气。

  魏太后对她并没有多亲热, 而是很客气、很疏离, 就好像她陪伴皇帝南巡一趟, 魏太后就已经忘了她这个人,直到此时还想起来。

  听完魏安宣读的旨意后,魏太后只轻轻哦了声,瞥了眼黄绢上的字样,确认是皇帝的亲笔后,就让崔媪取她自己的印玺来,蘸了印泥盖上。

  没有祝福,没有告诫,有的只是约定俗成的流程,大约魏太后已看淡了,倘若皇帝一定要立一位皇贵妃,那就立吧,横竖魏家的人没这福气,谁拣了便宜都一样。

  林若秋从未像现在这般与太后娘娘和谐相处过,她忽然觉得未来也不怎么可怕了——倘若她被立为皇后,正式成为楚镇的妻子,免不了要与魏太后这位婆母多多交涉,可若是面子上装得母慈子孝,背地里关起门却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对她和魏太后而言都是一种解脱。

  很好,她很喜欢这样的模式。

  回去的路上,红柳免不了小声嘀咕,“太后娘娘待您也太冷淡了,好歹说两句吉祥话也行呀,何必板着一张脸叫人不痛快。”

  林若秋却莞尔,“就是这样才好呢,井水不犯河水。”

  魏太后若真对她亲热起来,林若秋只会觉得对方失心疯了,再不然就是设计什么阴谋。既然个性不合,就不必硬要强迫彼此相处,看来她跟魏太后倒是想到一处去了。

  回到琼华殿后,林若秋便脱去那身厚重的礼服,正要命人盛碗燕窝润润口,就见安然姿势笨拙的过来了——因皇帝的旨意来得仓促,尚宫局是用从前魏昭仪的服制改做的,穿在她身上难免宽绰了些,像个偷穿大人衣裳的小孩子。也怪安然总不长个子,白吃了这些年的饭。

  她亦是为了晋封前来谢恩。或许是为了冲淡一下立皇贵妃造成的震动,又或是为了六宫同庆,皇帝将安然跟李蔷各提了一阶,一个晋为昭仪,一个晋为昭容。无论有心还是无心,众人算是看出来了:凡是跟皇贵妃娘娘交好的,陛下总不会亏待她们到哪儿去。

  之前只是宫中的奴婢对她感恩戴德,娘娘主子们可不是好糊弄的,无奈楚镇陡然来了这么一出,这下林若秋便成了宫中的香饽饽,是个人都想跟她结伴为姊妹,仿佛没了她就活不成似的。

  将来皇帝提出立她为后时,这些人想必也只有赞成没有反对,毕竟皇后的宝座与她们无缘,跟在后头吃点肉喝点汤还是挺不错的。

  对于楚镇的良苦用心,林若秋自然深深感动,楚镇可以说世上最周全细致的男人了,处处都替她考虑完备,反倒是林若秋如新嫁娘一般青涩懵懂,只需安心等待上花轿就好。

  她望着安然笑道:“你不是说家中对你抱有重望吗?如今你身为九嫔之首,安伯父想必也会高兴。”

  安然圆乎乎的小脸上显出苦恼的神色,“陛下肯晋封当然是好的,不过我可不觉得自个儿有资格做昭仪。”

  要是皇帝将李蔷排在她前头,她心里反而会舒坦些。无论家世、学识、气度,李蔷样样都强过她,如今却居于她之后,这让安然怪不安的。

  林若秋劝道:“话不是这等说,你入宫比她早,论资排辈原是应该的。且世上哪来样样公允,真这么苛求,谢婉玉难道做不得皇贵妃?赵采薇难道做不得皇贵妃?无非看合不合陛下心意罢了。”

  说到此处林若秋便沉默下来,她心知肚明,论才能那两位并无输于己,论资历更不该让她骑到头上,如今皇帝令出必行,她们自然得乖乖俯首,可心里是否真心服从,却不得而知了。

  安然到她这里本是求安慰,如今见她显出消沉来,不禁怨自己多嘴,于是又吹捧了一通彩虹屁,总算将林若秋逗笑,“行了,你再怎么夸我都是无益,既然陛下一手将我捧到如今尊位,我自当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不求天下太平,但求无愧于心。”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她自然不肯再退让的,谢赵二人若愿与她和睦相处,大家也就彼此尊重;如若不能,她少不得得拿出些威势来,将那些不安分的弹压下去。

  比起宫中局势重新洗牌,宫外的硝烟就少得多了,唯一值得拿出来说嘴的,就只有忠勇侯府跟永昌伯府的婚事。

  林若夏这趟嫁得很顺利,就算先前落水的事让她名声不大好听,可到底乃陛下圣旨赐婚,没人敢胡说八道。而林淑妃新封了皇贵妃,对林家亦是锦上添花,林若夏哪怕平时再不喜欢这位姊妹,可因了林若秋的缘故她才能得到那些世家夫人的重视,为了这个,她勉强对林若秋有些感激之意。

  唯一叫她可惜的是偌大一个忠勇侯府,办起婚事来居然一切从简,李海称自己父母双亡,上无高堂,下无族亲,礼数上哪怕粗疏一点儿,林若夏只好不与他计较,事实上她这边亦是草草行事——王氏干脆病下了,不肯为庶出女儿尽力,林耿一个大男人里里外外操持,自然应接不暇。

  不管怎么说,她顺利嫁进忠勇侯府,对林若夏总归是一件喜事。成亲后的第二天,这位新晋的侯夫人便托人向宫中递了帖子,希望能向皇贵妃娘娘请安。

  林若秋并未见她,只让进宝前去慰问了一番,恭喜她新婚愉快,早生贵子,至于往来就不必了,皇贵妃娘娘怀着身孕亟须静养,生怕外人冲撞,哪怕是家里人也不行。

  林若夏无可奈何,只得跪在宫门外,遥遥对着琼华殿的方位磕了三个响头,才悻悻离去。

  直至坐上马车,她那张傅了粉的脸才垮下来。

  侍女咋舌道:“皇贵妃娘娘好大的威风,好歹是娘家一齐长大的姊妹,竟这点面子都不给。”

  林若夏冷声道:“她一直是这副性子,从未改过。”

  打小两人就不对付,那时候的她仗着父亲娇宠,可没少让林若秋吃苦头,谁知等两人成年之后,地位却颠倒了过来,林若秋一朝飞上枝头做凤凰,而她却因为婚事受挫,在家中备受冷落。

  好在……如今她也熬出头了。林若夏抚摸着衣襟上冰冷华贵的质料,想到昨晚李海那番浓情蜜意,心里便开出了花。她不得不庆幸自己的抉择是对的,忠勇侯虽比她长了十岁年纪,却实在懂得疼人,比毛头小伙子强得多呢。

第143章 人间油物

  侍女察言观色, 笑道:“皇贵妃不见也没什么, 好歹有侯爷为您撑腰,没人敢欺负您的。”

  林若夏按住她的手, 十分感激的道:“难为你们这样替我着想。”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