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1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肯定是吹牛的啊!御窑厂烧个龙缸哪次不死几个人?有时候几年都未必能烧出一个来。烧尊佛像,那得窑神转世吧?”

  “那位宋家大小姐不就被传是窑神转世吗?说不定人家就真有这本事呢?”

  “是真是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宋家定了这个月十八号送佛像,到时候肯定会举办开光大典的。”

  众人像过年似的,呼朋唤友,都准备那天去看看热闹。

  宋积云却被那些对商机反应惊人的客户堵在了窑厂。

  “宋老板, 我和令尊生前那可是好友,我们那里的普陀寺正在重建,您无论如何也要帮我们烧一尊大佛。价格好商量。”

  那人立刻就遭到了众人的嘲讽:“说得谁好像跟老宋老板没交情似的!宋老板,我不仅和令尊生前是好友,而且是你们窑厂的大客户,你要是不相信,可以叫了周掌柜去证实。就是令尊出事的那会儿, 我们东家还曾经亲自来拜奠过老东家, 我们家的订单, 你怎么着也得给我们排上。”

  “宋老板,大尊佛像难烧,我们是知道的,我们家就不求这大开门的物件了,您看您能不能帮我们家烧些就您雅厅里摆着的那半尺来高的佛像?我们家全款。不,我们家加两成。”

  顿时就有人嚷起来:“杨掌柜,伱也太不要脸了!宋老板,我们家没他们家财大气粗,但我们家可以承诺,只要您把我们家要的订单给安排上,你们家销不完的日用瓷,我们家全包圆了, 而且原价买。”

  所谓的销不完的日用瓷,是种客气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残次品。

  窑厂烧出的残次品也会再分类, 一些能用的就白菜价卖出去, 一些不能用的就砸碎了丢在河边。

  毕竟残次品也是瓷器, 不能吃不能喝的, 还占地方。

  整个宋家窑厂的前院闹腾腾的,吵得宋积云脑袋痛。

  可她一开口,众人顿时安静如鸡,全都仔细地听着她说话:“我知道大家都急。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窑厂才会把‘玉瓷’的作坊和窑厂分开。大家要订货,直接去‘玉瓷作坊’找周掌柜就行了。我这边,只管生产——他下什么单,我们就烧什么?”

  “宋老板,我们这不是在周掌柜那里排不上号吗?”众人起哄。

  宋积云无能为力。

  好不容易才在郑全保护下脱了身。

  她像是跑了三公里似的,瘫坐在了窑厂账房的太师椅上,庆幸地对罗子兴道:“还好当初把玉瓷分出去了,不然窑厂别想开工了。”

  罗子兴这些日子只要想想自己年底能分到的分红就止不住地笑。

  “还是东家善谋果断!”他不仅像从前称呼宋二良一样称呼宋积云为“东家”,还亲自给宋积云端了杯茶到手边,“如今很多小作坊的人听说我们家要模具师傅,都跑来问信。再过段时间,怕是整个景德镇的模具师傅都会来我们家做工了。”

  宋积云沉吟道:“你看看有没有好苗子。今年的窑神节,想办法请几位能带徒弟的大师傅过来。”

  甜白瓷她迟迟早早要收回来的,但好的模具师傅却不是那么好找的。

  这次烧佛像,别人家都是火候影响了成品率的高低, 他们家却是模具师傅的手艺高低影响了成品率的高低。

  罗子兴忙道:“东家放心,我让人盯着呢!”

  说到这里, 他犹豫道:“东家,您看这次窑神节,我们要不要再多收些学徒?”

  趁着佛像的东风,他们家的日常瓷都销脱了。

  管你是什么样的花色,大伙儿为了和窑厂搭上关系,都一窝蜂地抢。

  他甚至想要能买处泥坑就好了。

  可惜景德镇能开采的泥坑多被人世代传家,很难有卖出来的。

  宋积云点头,说起另一桩事来:“你上次说,找到个非常好的模具师傅,却被良玉窑厂给挖走了,是怎么一回事?”

  罗子兴说起这件事来也是一肚子气,他道:“您也是知道的,景德镇的瓷器多是拉坯,只有特定的时候才能用上模具师傅,而能烧大型器物的都在御窑厂,外面的模具师傅就是能接到活的也多是些小物件。

  “那位模具师傅手艺是出了名的好,可接到的活不多。后来良玉窑厂到处挖人,不知怎么地,就看中了那位模具师傅,许了重金,签了他去。

  “我一开始还担心良玉窑厂是不是早就打定了主意也烧佛像,只是被我们赶早了一步。谁知道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良玉窑厂把人挖了去,怂恿着人改了行,如今在良玉窑厂拿着大师傅的工钱,做的学徒的活计——桃小姐作保,让他跟着良玉窑厂挖来的一位大师傅学画图,准备让他做画师呢!”

  这就有点奇怪了。

  好好的模具师傅让人改行做画师。

  除非这个人有做画师的天分。

  宋积云道:“你敢确定是先挖的人,后劝人改的行?”

  罗子兴点头,道:“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反复问了好几遍。那家的人都说之前还以为是让去做模具师傅的,去了之后才知道良玉窑厂不需要模具师傅。”

  也就是说,宋桃通过“未来”,知道了些什么。

  目前宋桃的窑厂只做“玉瓷”,而玉瓷最大的特点就是洁白如玉,就算是想弄出点花样子来,那也是要雕工而不是画工。

  如果说宋桃是为了以后烧“青花”做准备,能画“青花”的师傅在景德镇是最多的,她大可不必专门去培养一位画师。

  可见这位画师在“未来”一定身手不凡,或者是创造了奇迹。

  从前的事是不可改变的,未来却是有无限可能的。

  宋积云笑道:“她愿意培养就培养吧!窑厂做得越大越强,我们的对手就会越多越强。她想做我们的对手,那还得看她到时候有没有资格做我们的对手。”

  罗子兴连连点头,和宋积云说起了十八日送佛像的事。

  宋桃却正为御窑厂那边传来的一则消息而雀跃,根本无暇顾及八仙庵的事。

  (本章完)

第167章

  “万公公同意见我了!”宋桃脸上的笑容止也止不住地往外冒。

  她双手合十,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念了声“阿弥陀佛”。

  站在她对面的男子不住地点头,笑容满面地道:“万府的大总管约了我们明天一早就过去。”

  男子名叫宋仁,是宋桃最近从昌江码头发掘的一个帮闲。

  前世,他曾经在宋积云的窑厂做过管事。宋桃初进窑厂的时候,就是在他手下做事。

  宋仁不仅精明强干,胆大心细, 而且人品端方,连宋积云都曾经称赞过他。

  只是她那时和宋仁接触得不多,不知道他的来历,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进的宋家窑厂,她找了好久才把人找到。

  果然,宋仁到她身边没多久, 就把万公公那边的事搞定了。

  而之前她派去接触万公公的人, 礼倒是送了不少, 可别说是万公公了,就连万公公身边的小厮都搞不定。

  宋桃高兴地赏了五十两银子给宋仁。

  她准备培养宋仁做她的左膀右臂。

  宋仁也很高兴。

  他是拖油瓶,跟着母亲嫁到宋家的,最近因为他继父的亲生儿子去世,他才改姓了宋。

  没想到一改姓就被宋桃高薪聘到了窑厂做工。

  可见还是得背靠大族才好乘凉啊!

  他提醒宋桃:“既然万公公那么喜欢玉瓷,这次去拜见万公公要不要再带几件精美的玉瓷过去?”

  “那是当然。”宋桃笑道。

  她早有准备,这段时间又烧了好几件玉瓷物件。

  只是他们依约到了万公公的府邸时,事情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

  万公公的府邸上下都弥漫着股紧张的气氛。

  一看见他们,万公公身边的小厮就不住地催促他们:“你们快点!我们家大人马上就要出门了,晚了就只能等下次了。”

  宋桃顿时心生不妙,可既然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带着宋仁快步跟上。

  等他们在万公公会客的厅堂坐下来,万公公很久都没过来。而那些给他们上茶点的仆妇态度颇为怠慢,问什么都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 直到她狠狠地打点了这些人, 这些人脸上才带了点真诚的笑容,告诉他们万公公在用早膳。

  至于万公公什么时候出门,出门去做什么, 是临时决定出门, 还早就定好了今日是要出门的,他们全都一问三不知。

  好不容易等来了万公公,万公公对他们却态度冷淡,既没有询问他们的来意,也无意和他们多说什么,心不在焉地随意寒暄了几句,就端茶送客了。

  宋桃就算想多说几句话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从万府出来,宋桃不免心情低落。

  宋仁更是沮丧道:“还是我本事有限,没能让万府的人对我们另眼相看。”

  他们都意识到,今天显然不是个来见万公公的好机会——万公公急着出门,根本没有心思招待来者。

  但若是交情到了,就算是万公公临时出门,他们也能提前得到消息,换个时间来见万公公。

  宋桃只好打起精神来安抚宋仁:“这是意外,谁也没有想到的!”

  宋仁闻言更是内疚了,他道:“三小姐,要不我这几天暂时不去窑厂了, 就守在万府了。我就不相信, 他万府还是铜墙铁壁不成!”

  宋桃很欣赏他这不服输的劲,稍一思忖, 干脆道:“那你去账房支几百两银子,该打点的时候就打点,不用给我省钱。可这不该花的,你还得想办法给我省了。我们现在毕竟是刚开始,等以后窑厂的形势好起来了我分伱干股。”

  话说到最后,已隐隐带着,带着几分调侃。

  宋仁喜出望外,迭声承诺:“三小姐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办好了。”

  两人这才往自家窑厂的骡车去。

  谁知道一抬眼,却看见万公公的大轿从身边急匆匆地抬了过去。

  “这是?”宋桃心中一紧,吩咐宋仁,“我们跟过去。”

  看看有没有机会再和万公公搭话。

  宋仁也是这样的想法。

  两人不远不近地跟着。

  谁知越往北行人越多,到了城门口,已是水泄不通,挤都不挤不进去。

  万公公官威加身,有守城门的官兵立刻上前疏散人群,很快就出了城。宋桃和宋仁却被堵在了城内。

  宋仁随手拉了个人打听。

  说话的人红光满面,兴奋不已:“你连这都不知道啊!今天是宋家窑厂送观世音瓷器像去八仙庵的日子啊!大伙儿都去看热闹了。”

  没等宋仁开口,旁边立刻有人搭腔:“听说还请了在无名寺挂单的九华山高僧讲经。八仙庵那边已经挤不进去了。你们要想去看热闹,可以去八仙庵旁边的惠安坊,那边有摆摊,还有玩杂耍的。我瞧着这比窑神节人还多,还有意思。”

  “可不!”大伙儿议论起来,“之前我看到江县令轿子从这里过去,刚刚又看到了万公公的轿子。听前面的人说,他们都往八仙庵去了。”

  “我还看到了马老爷的轿子!今天估计梁县有头有脸的人都去了。”

  “那得多少人啊!”

  众人说说笑笑的,很是喧嚣。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