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19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宋仁是在宋家长大的,宋家三兄弟的恩怨他也听说了。可在其位谋其事,他自然是要站在宋桃这边的。

  他正犹豫着怎么跟宋桃说这件事,宋桃已撩开了车帘,冷冷地道:“我们回窑厂!”

  宋仁连忙应“是”,指使着车夫离开了北城门。

  宋桃端坐在车厢里,手上的帕子被绞得像梅干菜。

  *

  宋积云站在八仙庵观音殿旁暖阁的二楼上,望着庵堂内外乌压压的人头,只觉得头皮发麻。

  要不是江县令早调了衙役来维持秩序,又让提前安排了可以让城中店家和货郎摆摊的地方,八仙庵恐怕要发生踩塌事故。

  可她心里也有些困惑。

  她问郑全:“怎么会这么多的人?”

  此时又不像后世,什么消息都传播得特别快。

  郑全刚刚去巡逻了一番回来,连茶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闻言立刻道:“听邵公子说,他们联系了牙行,雇了人在大街小巷,乡间山头吆喝。如今梁县少有不知道观音像的事的。我过来的时候还听见元公子和江县令说,恐怕这几天八仙庵都会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让江县令别把县衙的人撤走了,我们家每人每天补他们一两银子的饭钱。”

  (本章完)

第168章

  元允中整天冷着个脸,宋积云没想到他还曾经做过这些事。

  不过,今天得亏他考虑周到。

  宋积云忙道:“应该,应该。”

  还把元允中的主意按后世的经验细化了一下:“不仅许诺的银子要到位,而且每天发一次,还要安排专门的厢房给衙役们歇脚,准备些酸梅汤、茶水点心供他们歇憇。”

  郑全咧了嘴笑。

  他们身后突然传来邵青的声音:“这些公子早就交待下去了。您就放心安安稳稳地做您的大善人, 窑神转世好了。”

  宋积云和郑全齐齐转身,就看见邵青和元允中一前一后上了暖阁。

  “元公子,邵公子!”郑全忙打着招呼。

  宋积云却注意到元允中脸色有些不太好。

  她朝着邵青抬了抬眉毛,无声地询问出了什么事。

  邵青笑了笑,悄声地调侃元允中:“走了一圈,看到人还是那么多,不高兴了!”

  原来是为了她的事。

  宋积云立刻笑盈盈地走了过去, 双手合十, 真诚地对元允中道:“元公子,多谢多谢!您今天辛苦了,快过来歇会!”

  她亲自去给他斟茶。

  元允中脸色微霁。

  宋积云抿了嘴笑。

  元允中是这么好安抚的吗?

  让她想起傲骄的小猫,顺毛摸一摸就好了。

  不知道她好生哄哄,元允中会不会像小猫般撒娇地朝她露出肚皮求撸毛……

  元允中却没有喝她的茶,径直到了窗边,仔细地看了看下面的人群,厉声吩咐邵青:“去,跟江县令说一声,让那些进入大殿的人不要多做停留。左边进,右边出。这佛像以后就供奉在八仙庵了,想什么时候看就可以看,不急着这一时。”

  邵青微肃,正色地拱手应诺, 快步下了暖阁。

  而元允中的眉宇间也少见地隐隐透着几分威仪。

  宋积云和郑全都看得有些愣怔。

  元允中已端起她刚才斟的茶一口接一口地喝了起来。

  可见渴得厉害!

  不过, 就算是这样,他举手投足间依旧从容自如, 优雅中带着几分洒脱。

  宋积云回过神来,立马又给他斟了杯茶, 温声道:“吃点茶点垫垫肚子,瞧这模样,估计中午饭够呛!”

  元允中没有说话,眼底闪过一丝懊恼,只是那懊恼快得如风,让宋积云觉得仿佛是她看错了似的。

  是因为人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多吗?

  但他能想到已经很好了!

  宋积云发现自己的声音更轻柔了:“再喝杯茶!虽说都已是暮秋了,可今年这天气却反常,雨水早,气温高,树叶子都蔫蔫的没有精神。”

  元允中“嗯”了一声,神色舒缓地又喝了杯茶。

  宋积云发现暖阁下的人群已如太极八卦图般渭径分明的分成了两拨,一拨往里走,一拨往外走。

  效率可真高!

  宋积云赞赏地瞥元允中一眼。

  元允中显然对眼前的一切并不是十分的满意,转头吩咐郑全道:“你去跟庵堂的住持说一声,让他们找些居士来帮忙,务必让那些香客不要在八仙庵里多做停留。”

  郑全回“是”,转身就跑下了暖阁。

  没像平时一样等宋积云示下。

  可见他也十分赞成元允中的话。

  只是郑全刚走, 江县令就满头大汗地带着个江小四爬了上来。

  “允中啊!”他一边喘着气,一边道,“你是不是小题大做了。我已经让人在路边竖了牌子, 还让人敲锣打鼓地喊话了,用不着再派人天天守在这里了吧?”

  说话间,他看见了宋积云,笑着同她打招呼:“原来宋小姐也在这里!”

  宋积云上前和他见了礼,目光却一时落在江县令身上,一时落在元允中身上。

  听这语气,元允中和江县令很熟悉啊!

  宋积云若有所思。

  江县令却在那里继续和元允中抱怨:“又不是唱大戏,怕戏台子塌了。你还让我把巡检司的人调过来。他们归布政司管,又不归我管,我管不着啊!”

  巡检司的人不是说被一锅端了吗?

  这么快就把人补上了!

  宋积云看着江县令。

  江县令道:“从南昌卫调了人过来。伱们这边有御瓷要随时往京里送,不可能断人。”

  宋积云笑着颔首。

  元允中却面寒如霜,冷冷地道:“人过来了没有?”

  “来了,来了。”江县令说着,“我亲自去借的人。”

  他的话音还没落,有衙役跑上来,道:“江大人,巡检司的邓大人过来了,说是要见见您。”

  江县令看了元允中一眼,这才道:“快请他上来。”

  邓大人是个年约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相貌英俊,身材高挑,一身巡检司的武官袍子,勒得宽肩细腰,英气勃勃。

  看见宋积云,他目露惊艳之色,却也守礼地没有多做停留,和江县令行礼之后,眼神却忍不住地不时往元允中身上瞟,显然对元允中非常的好奇。

  “江大人,我能理解您作为父母官的心情。”他声音清亮,语气谦虚,说出来的话却带着居高临下的冷酷,“可把巡检司的人也调过来维持秩序,会不会太谨慎了些!那些民众不听劝告,就算是出事,与官府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吧?若是您怕上峰问起来不好交待,我可以帮您作证——该做的事您都做了,不该您做的事,您也安排人防备了。”

  宋积云听着皱头微蹙。

  元允中的脸色则更冷了,他没等江县令说话已生硬地道:“教化民众,不是为官者的责任吗?”

  邓大人显然没有想到元允中抢在江县令之前开口说话。

  他看了眼江县令。

  见江县令并没有责怪和不悦之色,他神色一肃,道:“教化百姓,也不是立刻就能见效的事。要不然也不会每年都有那么多的百姓不听劝阻而死人了!”

  说完,他看着元允中问江县令:“这位是?”

  元允中目光清冷,斜睨着邓大人。

  “这位是元公子!”江县令敷衍地笑道,并没有介绍他们认识的打算,笑着对邓大人道:“哎哟,这不是给你们巡检司的人找点事做吗?人宋家愿意一天出一两银子。你要不要先问问你手下,看他们愿不愿意赚这银子?”

  邓大人见状,面露不悦,沉着脸走了。

  (本章完)

第169章

  江县令望着邓大人的背影,轻轻地叹了口气,对元允中和宋积云解释道:“邓大人是英国公的侄子,英国公让他出来练练手。这小子锦衣玉食,没见过什么阵仗,长大些,经历得多了,就懂事了。”

  元允中的脸色并没有因此而放晴。

  偏偏又有衙役噔噔地跑了上来,人刚从楼梯间露了个头,已急冲冲地道:“江大人,您快去看看吧!万公公过来了。被堵在了仪门处。他不耐烦,吩咐着手下的人挥了鞭子赶人。陈捕头求他手下留情,他说什么一群贱民,死了就死了。百姓四处躲闪,好不容易维护好的秩序又乱了套不说,还有些百姓受了伤……”

  “什么?!”没等他的话说完,江县令“腾”地就站了起来,拔脚就往外走,“怎么这个时候才来报?伤了多少人?是谁在那里守着?有没有乱起来?”

  他连珠炮似的一串问,炸得那来报信的衙役脖子直缩,喃喃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江县令也懒得理会他,径直下了楼。

  那衙役和江小四一看,小跑着跟了过去。

  元允中一巴掌就拍在桌子上,桌上的碗盅叮铃铃直响:“蠢货!”

  不知道是在骂万公公还是那些因为畏惧权势而不管事的衙役。

  “你在这里呆着别动。”元允中交待宋积云,“我去去就来!”

  他脸色铁青,神色凌厉,如出鞘的刀剑。

  宋积云吓了一大跳。

  元允中已转身往楼梯间去。

  宋积云忙喊住了他,赶在楼梯口温声对他道:“你小心点!”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