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59章

作者:佛罗伦刹 标签: 破镜重圆 励志人生 古代言情

  裴瑯道:“我要向李兄寻求的答案,正是关于此事。李兄深扎陇右三年,不知李兄可有眉目,究竟是谁有一双通天之手,能收集如此多的晋王罪证?”

  李凭云沉思一番,裴瑯也在默默观察此人的神情,谁料他认真道:“莫不是有神仙在赵主簿身后帮她?”

  “哈哈哈...”裴瑯干笑道,“倒是不无可能哈,只是没想到李兄也信神佛之说。”

  李凭云爽朗笑道:“宁可信其有嘛。”

  裴瑯语气突然一沉:“既然此事李兄没有见地,那另一件事,李兄一定能帮得上我。”

  李凭云心道,原来是在这儿给他设套呢。

  他道:“侯爷有命,草民岂敢不从?”

  “陛下命鸢妹彻查陇右科举舞弊一事,实则是给鸢妹提升官声的幌子。她是赵太傅的掌上千金,是陛下一手培养的进士,怎会真让鸢妹涉险。”

  李凭云道:“侯爷不必绕弯子,有事直说即可。”

  裴瑯从怀中取出一纸文牒,“皇帝口谕,陇右道肃州府太和先县丞李凭云,令其任太和县县令,奉朕之命,清肃陇右贪腐,即日奉行。”

  皇帝口谕,李凭云不得不跪。

  “李县令,还不接你的告身书?”

  李凭云双膝曲起,跪在裴瑯面前。

  “下官叩谢天恩。”

  裴瑯以为他跪下了,就会低人一等,殊不知尊卑上下,从不是由身份地位决定的。

  李凭云他如此漠视一切,哪怕他做出最臣服的姿态,也难以让人相信他的臣服。

  “李县令起来吧。”裴瑯亲自扶李凭云起来,“有一事,我还得求李县令帮忙。”

  李凭云笑道:“侯爷今夜究竟带来了多少坏事?”

  “陇右的事交给李县令,陛下再是放心不过。陛下和赵太傅的意思是,趁此机会将鸢妹调回长安,但鸢妹的性子,李县令想来也清楚,她误以为能将晋王问罪,是自己的功劳,现在突然将她调走,她肯定不从。别人说干口舌,不比李县令一句话来得有用。”

  “所以,侯爷的意思是想让下官把这些消息转达给赵主簿。”

  裴瑯又拿出一份文书,“这是将鸢妹调回长安的文书,此事不急,李县令可以一边整顿陇右,一边做决定。当然以鸢妹父亲的意思,自然是她越早回长安越好。尚书省的遴选考试在即,若鸢妹能赶在这之前回长安,以她的实力,进入尚书省不是难事。”

  李凭云从裴瑯手中拿来赵鸢的调任文书,他看也不看一眼,直接道,“不需要那么久,一日便足够。”

  裴瑯松了口气。

  “不过,下官帮了侯爷这么大的忙,侯爷要拿什么来答谢下官?”

  “那就看李县令想要什么了。”

  李凭云将赵鸢的调任文书夹在两指之间,脸上虚假的笑意骤然退散。

  “若是下官想要...”

第54章 第三只蜻蜓3

  李凭云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明晃晃的野心。

  “若下官想要赵大人呢。”

  裴瑯目光放空了片刻,忽然回神过来,上前就是给李凭云一拳。

  他乃将门世家,自幼习武,这一拳砸过去,李凭云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裴瑯捏着他的衣领:“你把鸢妹当什么了?”

  李凭云垂眸,“把她给我。”

  “你若想娶鸢妹,就堂堂正正去她爹面前求亲,私下里让我把她让给你,她是个物件么?”

  李凭云嘴角扯开一抹笑,若他能够,自然堂堂正正去求娶她了。

  只是赵家的门第,从不容他这样出身的人入门。

  李凭云从不认为上天对他不公。

  他的生父是个船户,以渔为生,生母是个有着胡人血统的碧眼乐伎。官府不准船户上岸,父亲打鱼回来,母亲便抱着琵琶,带着他去街头卖鱼,母亲弹琵琶,他做买卖。

  他未曾因自己身上的鱼味觉得不公,未曾因自己无法像其它孩子读书认字而觉得不公。后来,他也未曾因为自己在科举中的不公对待而觉得不公。

  这是他第一次憎恨上天不公。

  不求权贵,只奢想自己是个良民出身。

  可他连良民都不是。

  裴瑯察觉李凭云嘴角诡异的笑容,他松开李凭云,“你笑什么?”

  “侯爷刚刚错失了一个保安都侯府平安的好机会。逐鹿军是侯府私兵,前些年陛下整顿私兵,独留了安都侯府一支,目的为何,侯爷想必也知道。能与晋王在军中声誉匹敌的,只有安都侯府。安都侯府兵原本是拿来制衡晋王的,一旦晋王定了罪,其下私兵统统收编,逐鹿军将是大邺唯一的府兵,早晚会收归朝廷,届时侯爷只剩一个爵位和散官官阶,如何撑起一个世家?”

  “裴家对陛下,对大邺忠心耿耿,陛下绝不会像对待其它世家那般对待我们裴家。”

  李凭云挑眉:“那我们拭目以待,侯爷,下官先行告辞。”

  李凭云每一步都走得云淡风轻,毫不在意。他走了很远很远,离开膳堂,又这样步履轻松地去了明堂。

  明堂的书案上,堆积着满当的书文。他拿出笔墨,将昨日碰到的一桩案情记录在纸上,写着写着,李凭云突然将笔狠狠一摔,墨点溅到了他白色的麻衣纸上。

  “李兄,这是...”田早河抱着一本书走来。

  李凭云捡起笔,“无事。”

  “李兄,千错万错,笔墨无错。”

  李凭云对别人的事从不过问,反而田早河自己忍不住说:“我受赵主簿之托在太和县办学,既然应下了她这桩事,必然不能让她失望。太和县没人盖过学堂,请匠人画的图,和正儿八经的学堂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只好亲自画了。”

  李凭云道:“有劳田兄了。”

  田早河低下头,自愧一笑:“我知道,邀我来的,表面是赵兄,实为李兄。你在我走投无路之时给了我一条出路。我想跟你一起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总要拿出自己的诚意来。”

  他停了停,继而笑道:“我年少寒窗苦读,当时的志向就是成为一名教书先生。今日只是太和县一间学堂,未来,我们会为天底下所有的贫寒学子建起学堂,让他们读书时,可以有屋檐躲避风霜雨雪,不怕热,不怕冷,吃得饱,穿的干净。让他们读书时,不但能饱暖、更能有尊严。”

  李凭云怔了半晌。

  痴。

  田早河也好,赵鸢也好,他们不傻,却太痴了。痴于一条永远看不见终点的路,可是他领着他们走上这条路的,他无法停足。

  “田兄。”李凭云从积压在案头的文书中拿出一张密函,递向田早河,“你自己看吧。”

  密函有些年头,墨迹已褪色,上面的字,却依然锋利如刀。

  那密函上写着:原陇右秋试第一田早河,更为王兆贤。此事机密,泄密者,杀无赦。

  “李兄,这是...”

  “田兄那年参加秋试,阅卷人彭海东,乃王家门生。后因一些矛盾,彭与王家割席,我便从他手里拿到了这封密信。信上写的清楚,那年乡贡第一名是田兄,上长安赶考的名额,本属田兄,后来被王家人占了。”

  田早河肩膀颤动,他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反应来面对这晚来的真相,于是漫无目的走向明堂外。

  今夜月色仍那般清白。

  田早河抬着头,五味陈杂,良久后,他走回明堂,轻声道:“算了。”

  李凭云错愕地抬起头。

  “都过去了。就算翻案,又能如何?我被王家人架在肃州刺史的位置上,这对其它人,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如今我是真真真真两袖清风,一身傲骨,李兄若肯收留我这个愚人,我会继续追随李兄。”

  读书人总是有两个极端,一种,不计手段地争抢功名利禄,另一种,则如田早河这般什么也不争。

  无事,他会替他们争来一切。

  李凭云道:“行了,干活吧。”

  二人伏案落笔,月落日升,仅仅休息了一夜的赵鸢,就开始着手政务。

  她来到明堂,明堂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人来过的痕迹,清晨的日光直射明堂的镜子上,反射出刺目的光。

  赵鸢将镜子转了个方向,回到书案前,她先是看着对面的书案发了会儿呆。

  那是李凭云的书案,她不知他们何时才能像以前那样面对面坐着,哪怕各谋各事,不发一言。

  她不知从何而起,手忙脚乱时,六子像往常一样跑进来:“赵大人,县令有请。”

  县令?赵鸢惊讶道:“是新来的县令么?”

  六子道:“算是吧,他正在书房等你,说是有要紧的事。”

  “哦...我这就去...你可知道他是什么背景?人好相处么...”

  “赵大人,我忙着替甜枣大人跑腿呢,先行一步!”

  赵鸢对镜整理了衣容,心中略有遗憾,总以为太和除了她,无人能再胜任县令,看来她终究是欠缺官场经验。

  赵鸢走向县令书房,门大敞着,她恭敬地敲了三下门,“下官是衙门主簿赵鸢。”

  里面却是无人应她,赵鸢低头等了会儿,听到脚步声,好奇地抬起头,竟看到李凭云一身常服走向门口。

  见是李凭云,她立马松懈了:“李大人?县令大人呢?”

  李凭云道:“这儿呢。”

  “哪儿呢?”

  李凭云直接越过她,“进来吧。”

  “可是新来的县令...”赵鸢反应过来了,“你?”

  “怎会是你...李...”

  话到嘴边只觉得烫嘴,李凭云不知道她究竟想说什么,只见她呆了很久,忽然激动大笑道:“我就知道,上苍不会亏待李大人的!我真是...我真是太高兴了!”

  赵鸢得意忘形,李凭云轻轻拉起她官服的袖子,将她带向书房里,并顺势关上了门。

  他松开赵鸢的手,指着书案上一只紫檀木的盒子,“送你的。”

  “送我...我生辰在四月,早已过了,最近也不是什么节气...”

  七夕已过,新年尚早,这时候送她什么礼呢。

  “谢赵大人在李某深处低谷时,不曾离弃之恩。”

  “李大人,你我之间...道什么谢呢。”她虽然嘴上这样说着,可手却不自觉地伸向那只盒子。

  她满怀期待地打开它。

上一篇:他当鳏夫三百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