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华歌 第114章

作者:浅色线条 标签: 古代言情

  泥巴墙也就半人高。

  一时间倒也没人管她。

  “你怎么在这儿?”

  同样一句话,从两人嘴里说出。

  她笑了笑指向屋子里:“你先给我说说,里面是个啥情况?”

  董杏林皱了皱眉,叹息一声。

  “对了,你不是大夫嘛?”

  “我……我只是个……”

  原来比起屋子里那位游医大夫,董杏林更早一步来,可惜,人家嫌他太年轻,不让他给患者瞧病。

  “你懂个什么?别在这儿瞎捣乱!”

  董杏林被拦在外面,见那位游医进去了。

  瞧了好一阵。

  “病患什么症状?”

  “邪郁少阳。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中苦涩,舌苔黄腻。如此一般,宜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听得她脑袋上又是三个问号。

  “兄台,请说人话。”

  好像是过去老人们说的“打摆子”。

  再翻译一下,或许是疟疾。

  由于她非专业人士,何家湾的土话也听不大明白,只能估计是得了疟疾。

  病症是疟疾。

  请问,该如何医治?

  当当当——请诸位睁大双眼!

  大夫“望闻问切”后,取出随身携带的白纸,毛笔,以及朱砂,一阵奋笔疾书。

  “疟小儿父字石拔,母字石锤,某甲姓何名柱患疟,人窃读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灶君,今有一疟鬼小儿骂灶君作黑面奴,若当不信,看文书急急如律令!”

  (注:治疟符引自孙思邈《千金要方》)

  写完后将这玩意儿拿到厨房,贴灶王爷脑门上,一边照读,一边跪拜,意思是跟灶王爷说,有个疟鬼,骂你是黑面奴,你不出来收拾收拾它?

  “疟鬼?”

  董杏林低声说道:“疟鬼乃是各冤死的人变成的,写那咒符,为的就是让灶王出面,把疟鬼从他身上驱走。”

  ???

  有用吗?

  请看第二步——《禳疟法》。

  这也是《千金要方》里有记载的东西。

  灶王爷不肯发威,咋办呢?

  去找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来!

  下一次疟疾要发作的时候,赶紧,把大公鸡塞病患怀里,抱住了,抱紧了,开掐——

  一定要保持大公鸡不停叫唤!

  如此一来,大公鸡旺盛的阳气,才能将疟鬼驱走!

  折腾半天,病患还是不好。

  怎么办?

  游医沉下脸来,只能如此——拿出终极武器——艾灸。

  盗版大唐跟正版一样么,最流行的治病方法,正是“艾灸”。

  如何艾灸?

  点燃艾草。

  然后让病患正面朝上躺下,从胸口正中往下,沿着穴道一路往下——烫!

  不要管空气中烧烤人肉的味道!

  不要管鬼哭狼嚎的喊叫!

  只要看皮肤烧出疮口,溃烂流脓没有,烧烂了——疟鬼就死了。

第115章 许可证与资格证

  双眼里一连串的问号。

  再三确认。

  董杏林正儿八经回答,此治疗方案,确实相当规范。

  呃……

  她默默转身准备离开,董杏林却说道:“换做是我,我不打算如此医治。”

  “你打算塞两只公鸡?”

  董杏林看了眼屋子里,跟着她往外走。

  “偶得之一方,用柴胡,黄芪,半夏等药,能治此病,不过此时也找不到那些药物,唉,我也没更好的法子。”

  跟某些不同,董杏林倒是看得开。

  别人不信他。

  他也不强求。

  “对了,你怎么在这儿?”

  一问倒是新奇。

  上次见董杏林,还是在周家庄,他对女性方面的疾病,似乎非常感兴趣,不过很多地方的女性对于自身病情不便外说,周家庄女子多,能让他瞧的人却不多,于是乎,他误打误撞去了洪家村。

  “有一老伯,腿失一半,竟能存之!”

  “你说的是鲁儿娘的爹?”

  “你怎么知道?”

  董杏林详细一问,随之来了何家湾。

  “那大夫在这儿?”

  “就在天葵寺!我特来向那位医师请教!”

  董杏林一人说得老起劲儿,她听得哈切连天。

  三人回到天葵寺前。

  哎哟喂,人……更多了。

  至于吗?

  热闹成这样。

  望了一圈,没看见陈志诚等人,倒是孙大找到了她。

  “他们先进去了,跟我来。”

  “寺庙有地方住吗?”

  “天葵寺不小,有空闲的住宿房,不过一般不留女客,你住的地方要偏远些。”

  天葵寺是当真不小。

  去外客住宿房一路,大概走了二十分钟,只是从侧门进,经过三门殿,天王殿,以及大雄宝殿,路过看了看,殿堂不算豪华,倒是崭新,一路见不少僧侣。

  “住宿费怎么算的?”

  孙大低声说道:“这个叫上香布施。”

  比起驿店,寺庙里的住宿费,低得多,平日里也有施主香客,以上香布施的名义给寺里一些财物作为实际上的食宿费,然后就可以在寺里住上一阵子了。

  “吃饭也不要钱?”

  “嘘!”孙大左右看了看:“哎呀,你小点声。”

  由于明日有剃度传戒会,住宿房相当打挤,跟着一起来的董杏林没地方留宿,挤一下都挤不下。

  住宿房的环境不如驿店,一个大通铺,能睡十来个人,确实是挤不下了。

  董杏林悻悻然离开了:“我自己想办法。”

  她则跟着一位僧侣去了女客房。

  分开前,特意交代了一句石头:“我的海酱可保管好了。”

  往北面去。

  路过一间殿堂,里面是阵阵“和尚念经”声。

  僧侣解释道:“此时正值晚课。”

  和尚们每天两次念经打卡——课诵,早课+晚课。

  到了规定时间,所有僧尼聚集在大殿或讲堂,由住持高僧等带领,一边敲打木鱼,一边带着节奏的开始RAP……不,是一边唱诵。

  “那里就是斋堂,待贫道引女施主去檀香堂,女施主请尽快去用食。”

  僧侣给她指了个不远的地方,紧着,另外一个僧侣示意找他有事。

  僧侣请她稍等片刻。

  她在旁边走了几步,背后就是几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