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到重生嫡姐大腿后 第3章

作者:鸦瞳 标签: 天作之合 宅斗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那采买的油水叫四房独享三年,也该腾出位子来。

  大太太一边心中暗喜,一边又对明泽擅自向二房三房卖好的事不满,免不得嘴上要埋怨她两句。

  “你糊涂,要拉拢二房三房,何必给入宫这么大的好处。二房倒是有个靖安伯可以结交,为着瑾哥儿也便罢了,那三房有什么?还不是白白便宜了明月丫头。”

  虞明瑾紧随大太太身侧。

  见坠在后头的明泽不吭气,便开口解围道:“母亲这儿的香糖果子真好吃。晨起请安到这会子,我可一直饿着肚子,您快别数落大姐姐了,叫嬷嬷弄些吃食来吧。”

  大太太满脸宠溺,连忙道:“好好好,这就吩咐人去做你爱吃的姜辣鱼羹,花炊鹌子、银牙牛炸肚、炒白腰这些哥儿爱用的也一并备好,要多放芥辣。”

  说完,她才想起来似的:“明泽呢,可要留下用饭?”

  虞明泽听到这些菜名,脾胃已经隐隐不适,索性推辞:“晨起垫过几个糕点了,如今倒还不饿。太太与明瑾慢用罢。”

  她撤步行了礼,缓缓退出去。人还没走远,便听到太太慢声细语的抱怨“她只顾着自己,也不知叮嘱瑾哥儿垫一些”。

  回到小院,坐在妆镜前,大丫鬟青锁、银环便簇拥着虞明泽卸去妆容簪钗,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她这才从胸中长长舒出一口气,松快下来。

  她果真回来了。

  也不知是何缘故,竟重生在了十六岁——

  这一年,她还未曾进宫,出任女官司衣;也未曾拜入中宫,如履薄冰的揣摩皇后心思;更未得陛下金口玉言赐婚,高嫁太子为妃。

  前世,她一路襄助太子登上大宝,却换来君王日渐的冷待轻慢。如此消磨三年,终究病死在幽幽深宫中。

  那日正值岁末,外头雪虐风饕,是个罕见的寒冬。

  她苟延一息,才得知太子受人挑唆,竟因当年姑母升贤妃之事一直记恨虞家,亦记恨她。那一刻她才明了,自己生死与共、苦心扶持的储君,竟是个愚笨至极的豺狼。

  好在,她回到了一切都未发生时。

  又好在,今日与祖母交手,是她赢了。

  虞明泽闭目假寐,将满腹心事都一一理顺收敛了。这才睁开眼,笑意柔和地问:“西院那头,可有什么动静了?”

  青锁道:“姑娘料事如神,二太太果真命人备了厚礼送来。奴婢打眼瞧过,都是二房份例外的好东西,怕是二太太从靖安伯府带来的陪嫁。”

  “至于三房……奴婢实在拿不准五姑娘的意思,还请姑娘过目。”

  想到今晨请安时,那顽皮狸奴一般的五妹妹,明泽起了些好奇心:“拿来我瞧瞧。”

  四层的象牙食盒一一打开,顺次取出杏酪鹅,凉拌蕨菜,莼菜鲈鱼羹,浇了蜜的滴酥鲍螺,最后还有一屉清明粿,艾草皮裹着春笋丁,小巧玲珑。

  青锁将三房丫头的传话转述一遍。

  虞明泽听过,不禁笑起来:“‘惯识春山笋蕨甜’,五妹妹用心了。”

  银环扁了嘴,心直口快:“姑娘可不要被这几碟子吃食收买了。遴选女官是天大的好事,姑娘这般恩情,五姑娘怎好意思,用些野菜就打发了。”

  “你只看它贵贱几钱,却不知晓五妹妹的细心周到之处。每年春日里,我都因脾胃不和,沾不得半点油腻辛辣。这些小事方才母亲都不曾记得,五妹妹却能惦记着,如何不算用心呢?”

  明泽语气中藏着几分感慨艳羡,摇摇头叹,“与旁人来说,进宫或许是富贵滔天,可依着三房叔父叔母的性子,怕是躲还来不及。”

  银环听这话心里不好受,笨嘴拙舌的安抚:“太太定然也不是成心的。便是旁人都记不得,总还有青锁和我照顾好姑娘。”

  明泽莞尔,似乎并不在意大太太是否无心。

  “你且瞧着吧,入宫一事老太太不会轻易放手,只怕还要派嬷嬷来教习规矩。到那时,二妹妹和五妹妹是何脾气秉性,一探便知。”

  私心里,她也盼着五妹妹莫要存了入宫的心思。

  若此番能叫皇后不再打虞家的主意,往后,她必会护了妹妹周全。

  ……

  人上了年纪,瞌睡就变少许多。

  老太太这几日心事重重,醒的要比往日更早一些。

  那头钱嬷嬷听到动静,已经点了两盏地灯,将床帐子分别绑在两侧帐架上。老太太晃了晃神,亮光便趁机柔和地洒在铺盖间。

  钱嬷嬷扶着人坐起身,靠在软枕上,喝杯温水润润嗓子。

  老太太发问:“叫你寻的人,可都安排妥当了?”

  钱嬷嬷:“您安心,今日过了晌午,三位姑娘们就该跟着教习嬷嬷去学规矩了。这位可是从前调教过姑太太的,手上没个轻重,只怕过不了半日,五姑娘就要头一个扛不住的。”

  “五丫头本就是个好打发的,我是担心那二丫头逮着机会,要与明泽一争高下。”老太太说着,鄙夷地轻哼一声,“二房三房说到底只是庶出子,他们生的女儿,又如何能与明泽平起平坐。此番四房都没得入宫的机会,凭他们,也配?”

  钱嬷嬷抬眸,瞥见老太太提起两个庶子愤恨怨毒的模样,将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她是伺候主子大半辈子的人了。

  想当年,老太太还做姑娘的时候,亦是洛阳城盛名在外的贵女。后来,她风光嫁入虞家,平安诞下长子,却成了噩梦的开始。

  大老爷幼时体弱,又开窍甚晚,愚钝至极。老太爷为着虞氏门楣,终究是放弃了培养长子,想要再生一个。

  谁知,除过姑太太这个女儿,老太太竟多年未能有孕,最终只得忍气吞声,为丈夫纳了两房妾室。

  二老爷和三老爷便是那时候出世的。

  这许多年的夫妻离心,面上无光,老太太全都一一记着。她将两个庶子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连带着亲生的大老爷都不受待见。

  唯一能入眼的,也只有四老爷了。

  钱嬷嬷摇摇头,暗自叹一口气,只盼着姑娘们可千万别惹出什么大麻烦来。

  ……

  三位姑娘正聚在凉亭里说笑。

  虞明月刚编完一则“才子佳人一拍两散”的故事,本意是想逗个趣儿,谁知却惹得二姐姐虞明汐掉了眼泪。

  “这书生也忒冷心冷肺了。人家官小姐倾心于他,伤情而死,好容易起死回生得来圆满,他竟在婚后如此不知爱惜,为着柴米油盐的鸡毛小事出言中伤,竟、竟还和离了。”

  明月笑道:“二姐姐仔细想想,自小锦衣玉食、五德八雅教养起来的官家小姐,只为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穷书生,就抛了双亲、弃了性命、失了骨气,哪里还能唤一声佳人呢?这般女郎,和离倒不算屈了她。”

  二姑娘一心沉浸在悲剧里,旁人说些什么,是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明月见状,想着再多提醒几句,却被一旁的大姑娘按住了。

  虞明泽摇摇头:“五妹妹通透纯澈,当知人若起了执念,便如两耳塞豆、一叶迷山。终究只有撞了南墙,方能清醒一二。”

  明月定定瞧了明泽半晌,莞尔蹭过去撒娇:“大姐姐,你的手好软呀。”

  嘿嘿。

  二姐姐可真傻。

  有香香软软的大美人做靠山,要什么臭书生。

  明泽的掌心被妹妹的指尖轻轻挠蹭,不由怔愣一瞬。

  她已许久不与人亲近了,如今瞧着五妹妹这般亮晶晶的眼神,竟只觉得可爱。

  春和景明中,姊妹三人饮茶闲话,欢声笑语连连。

  等到未时一刻,教习嬷嬷总算如约抵达。

  明月才吃了满盏的八宝擂茶,早已困得打盹儿,被明泽在桌下扯了扯袖子,这才清醒过来,跟着起身行礼。

  教习嬷嬷姓徐,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冷冰冰打量一圈:“三位姑娘都是太傅府精心教养长大的,乃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未将老身放在眼里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但若是来日入宫,冲撞了哪位贵人,或是叫旁人背后嗤笑太傅府的教养,姑娘们再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虞明泽早知来者不善,扬了笑脸又行一礼:“徐嬷嬷言重了。姐妹们早早在此恭候,如何会不敬您呢。”

  “大姑娘自是心诚。方才行礼间,老身便知晓,姑娘在建康城的美名做不了假。”

  徐嬷嬷浅笑颔首,又肃了面孔斥道:“只是二姑娘,老太太说你出身官宦名门,外祖又享当朝爵位,因而娇蛮跋扈,缺乏管教。可如今瞧来,姑娘向老身行礼时,却如绵软蒲柳,潸然羞怯。二姑娘当记得,出了这道门,你便担着虞氏女眷们的颜面,阖该不卑不亢,不可矫枉过正。”

  二姑娘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几句训斥兜头砸下来,她早已面红耳赤,瞧着又要哭似的。

  徐嬷嬷未作理会,又看向明月:“五姑娘。”

  “嬷嬷请讲。”

  “方才拜见老太太,便听闻姑娘性子懒,贪口欲。这些小习性平日里在内院也便罢了,逢客上门之时,也都如此偷懒耍滑,实在有亏声名。还望姑娘念及姊妹,上进才是。”

  虞明泽在旁听着,心道不好。

  只一个照面,这位嬷嬷便将二妹妹和五妹妹的性情弱项拿捏住,不愧是当年调教姑母的宫人。

  二妹妹显然已是败下阵来;

  也不知五妹妹小小年岁,能否应付的来?

  明月听了训话,面上倒是没什么变化。

  徐嬷嬷的话不疼不痒,她小学班主任都比这骂的狠一些。

  想到这儿,她大大方方重新行了礼,笑道:“嬷嬷温和指出错漏,明月心中感激,便有一言也想说与您听。若是说的不好,嬷嬷只管当个耳旁风便是。”

  徐嬷嬷稍显意外,颔首道:“五姑娘请讲。”

  “嬷嬷方才说,先去见过了祖母,从中得知二姐姐与我行事颇有偏颇之处,但嬷嬷亦该知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我是如何姑且不论,我二姐姐的性子,嬷嬷瞧来可像是跋扈之人?”

  “姑母在世时,曾与我母亲夸赞,说您是中正严明、可以真心相交之人。”明月循着原书的剧情人设,绞尽脑汁拍了一句马屁,“明月今日斗胆直言不讳,还望嬷嬷莫要见怪。”

  徐嬷嬷细细听完,颇有深意地望一眼虞明月。

  不知她想到什么,良久,才回礼道:“五姑娘这番话,老身受教了。”

  “只是,姑娘方才言谈间,表露出老太太抹黑污蔑孙女的意思,此为失言。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老身要罚姑娘抄录《韩非子》说难一篇,由此才能记着教训。”

第3章

  戌时三刻,外头天色已暗。

  虞明月还没抄完书。

  嫌座椅两旁的戳灯不够亮堂,咬金又给添了盏无影灯,摆在栅足书案前头。

  “姑娘也真是的,让奴婢抄最后两遍得了,非得要自个儿来。”

  漱玉在一旁忙着煮茶,闻言笑起来:“就你那鬼画符,徐嬷嬷瞧见还不得一眼分辨出来,快别给姑娘添乱了。”

  明月弯唇誊写完最后一句,终于落笔,靠着圈椅伸了个懒腰。

  “漱玉说的没错,今日瞧着,徐嬷嬷的确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不过,她做事秉持公正,也并非祖母可以随意左右。于我们而言是件好事。”

  两个丫头齐齐点头。

  漱玉笑道:“今儿后晌,二爷从书塾回来,顺路买了姑娘爱吃的那家炒货。奴婢刚煮了茶,姑娘尝尝?”

上一篇:汴京市井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