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妙鱼
一下贬免了这么些人,空出了很多缺,皇帝发话安排考试,国子监的监生和有举人功名的都可以通过考试补缺,这才是利益相关的,朝臣们都忙着回家给儿孙押试题,哪还顾得上别的。
朝事顺畅不少,皇帝偶尔都能早回后殿了。
虽是那么应的,董家却是疼爱孩子的,初三日就让董氏同姜奭相看了,经董氏点头后,才同姜家说定亲事。
两家都是爽利性子,俩孩子也确实拖不得了,没几日连婚期都商定了。
于这样的时候,姜从安升了官,姜奭又可以考试补缺入仕途,董家高兴的不行,觉着女儿是否极泰来了,之前从崔家二房拉回来的嫁妆一概没用,重新给董氏置办了比之前更丰厚的嫁妆。
姜从安和顾氏都不想住得离崔家大房远了,正好北边和崔家挨着的一户因着宅子太小住不下,想卖了宅子另寻处大的搬了,知道姜家的想法后,主动找来询问。
价钱给的很公道,比市价还低些,姜从安夫妻就两个儿子,娶两房媳妇进来也尽够住了,就将宅子买了下来。
买宅子加上给董家的聘礼,姜从安夫妻俩多年的积蓄就差不多空了。
崔兰愔知晓后,打发不语带着三千两银票拿给姜氏,让不语同姜氏说了她想的挣钱法子,姜氏拉了崔兰芝,母女俩兴冲冲地拿着银子就去找顾氏了。
顾氏听姜氏说完,觉着前景一下就亮堂了,大方接了银子,给姜奭的婚事安排周全了,就和姜氏、崔兰芝一起商量开衣裳铺子的事来。
从崔兰愔住到卫王府,崔家大房同外头开始走动起来,姜氏想出的衣裳样子就被很多人问起。
若不是崔二猛的名声太盛,没人敢过来强求,估计每天都有老些来找姜氏要衣裳样子的。
姚家五夫人就曾提出想同姜氏合伙开个衣裳铺子,就不问崔兰愔,姜氏也不可能和外人来往密切了,她问崔兰愔要了个理由给拒绝了。
现在同亲嫂子和大女儿一起开铺子,姜氏打心底里欢喜,心情好,画起衣裳样子也是得心应手。
崔兰婷的亲事又没了下文,常氏因着气愤大房这边竟促成了董氏和姜奭的婚事,对姜氏生了怨气,从宫里回府后,就不似之前一天两三遍地往大房来。
待崔昘都升了官,还是从太常寺入了户部,独漏了崔冕还在五军都督府的闲差没动地儿,常氏就更不是滋味了。
一家子用晚膳时,她同崔冕抱怨:“老二和老三眼里根本没你这个大哥。
愔姐儿做了皇后,咱们二房一点好都没落着,既然这样,又何苦让开阳不得回家。”
崔冕听出不对来,“你同那逆子来往了?”
常氏眼神躲闪着,“总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他找我认错,哭得那样,我就……”
边上崔兰婷说道:“大哥还去搅了大嫂的婚事。”
崔甫也跟着道:“大哥在外面就差写个‘我是国舅爷’的条儿贴在脑门子上了,人家怕他后面真被允了回家,都不敢惹他,孟指挥使想处置他,也被左右的人劝住了。”
对上常氏告诫的眼神,崔兰婷忽然就不想忍了,索性都说了:“那日进宫,永嘉公主问起她给我说的婚事,我娘拒了永嘉公主后,转头就同二姐问平王是不是该议亲了。”
崔冕脸色瞬时铁青起来,指着常氏怒道:“无知蠢妇,你背着我见那逆子不说,还敢过问平王的婚事,你想做平王的岳母,我是不敢的。就是有你这样什么都敢贪的,皇后怎会不远着你,陛下又怎会用我。”
知道是自己的行为连累了崔冕,常氏才后悔了,“那我去给皇后赔不是。”
崔冕已怕了她,断然道,“往后你就在家里一步都别往外迈,也不许去膈应二弟妹和三弟妹。你要不听,我只能让你家里来接你走。”
常氏被吓到了,缩着肩膀应了。
崔冕对崔兰婷道:“回头我找你三叔,以后你的婚事让你三叔三婶帮你张罗。”
“我听爹的。”崔兰婷羞窘着应了。
崔兰婷只要有事都会找崔兰芝说了,这回也不例外,崔兰愔隔三两日就要打发人来家里问,很快也知道了二房发生的事。
崔冕有这样的转变,崔甫也不糊涂,崔兰愔心里又认可了些。
她找崔谡过来,“你去找孟怀宗,让他给崔昶调远些,最好调回山西,从此就让他在那里安家落户吧。”
崔谡早有此意,“我早想这么干了,是怕人说我因着些许的事就对兄弟赶尽杀绝,到时带累了你的声誉。”
崔兰愔嗤笑,“我要什么声誉,你也不要有负担,不管什么事,咱们自己不憋屈才行。”
崔谡得了准话,这会儿就开始磨拳搓掌起来,“那撵人前,我得先揍他一顿给气出了。”
知道皇帝能随时洞察她的想法后,崔兰愔改变了做法,遇上什么事她都会同皇帝说。
其实潜邸那会儿就是,为引着他说话,她大小事都会说给他听。
不过几日,她就有种两人又回到潜邸叔侄相伴的时候。
这回也是,皇帝回来用午膳时,崔兰愔就将最近崔家两房发生的事,以及她指使崔谡去找孟怀宗的事,当说闲话一样都说了。
皇帝就道:“这样的事你尽管吩咐谡哥儿去做。”
说到这里,他随即失笑:“也不能总谡哥儿这样叫着,咱们的崔同知面上哪好看。”
崔兰愔一想也是:“可二十岁行冠礼才能取字,他翻了年才十八。”
皇帝不以为然,“那是一般人,他都从四品了,早有资格取字了。‘谡’字有‘起立’之意,《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就取‘立言’二字吧。”
“念着顺畅上口,寓意也好,谡哥儿一定会喜欢。”
皇帝就搂过她说道:“你家里先挤着住阵子,也别急着买宅子,回头我都有安排。”
崔兰愔笑着掩住他的嘴,“表叔你于我家里做得已够多了,宅子的事就算了,如今我嫁了,家里住着很宽敞,就是谡哥儿成亲也住得下。”
皇帝仍道:“记着别买宅子就是。”
崔兰愔以为关着朝事,忙道:“我记下了。”
她还想着若是崔家大房附近还有宅子卖,她出钱买来给家里扩一下,现皇帝如此说了,只能再等等了。
说着话,不言引着曹院判进来。
皇帝扶着崔兰愔坐好:“曹院判于孕事上颇有专精,他能于孕满三个月后诊出男胎女胎,咱们叫他瞧瞧,回头你准备孩子的衣裳用物也有数。”
崔兰愔没想到曹院判有这样的本事,若是提前知道男女,正可如皇帝所说,可以提早给孩子的各样东西都准备起来。
曹院判先听了她的右手脉,好一会儿后,又换了左手脉,两下里听了足有半刻钟,曹院判先看了眼皇帝,犹豫了下才道,“回陛下、娘娘,臣诊出来是位小……公主。”
崔兰愔一直就有预感,这会儿遂了心愿,抑制不住的欢喜:“真的是小公主?”她忘形地拉住皇帝的手,“那你不许再对着她念奏折了。”
知道各方都在暗中伺机而动,而她于宫里宫外的把控还很不足,她很怕护不住孩子。
若是外面都知道她怀的是女孩儿,那些人想必不会出手了,毕竟费心费力布下的人手得用在刀刃上。
她只求孩子健康安全,对于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她是随缘的,她都会爱到骨子里。
她的想法是,是男孩儿她就争取强大,保着儿子做下一任皇帝。
是女儿她就将皇帝的好东西多划拉来,让女儿做最恣意逍遥的公主。
见崔兰愔并没不喜,反而很欢喜是公主,曹院判舒了口气。
皇帝也很高兴,将皇后的手包在手心,不过他却没有顺着皇后的话说:“不说好了,女儿也要为父分忧,奏折还是得念。”
皇帝计划的还不止这点儿:“回头你同白叔他们说了,忙你的差事外,该着手挑选年龄相仿的孩子,待公主三岁了,就得教起来。”
“你让咱们女儿也学功夫?不合暗麟卫的规矩吧?”崔兰愔被惊到了,暗麟卫不是只有定下未来的太子时才着手挑选年龄相仿的孩子来教么?
“规矩都是人定了,现在我说了算。”皇帝根本不当回事,“从我跟着暗麟卫学功夫起,之前的规矩就破了。”
虽很喜欢软糯娇憨的小女孩儿,但崔兰愔更想自己的女儿不被束缚住,若是能练出皇帝这样的功夫,她的小公主岂不是天大地大哪里都去得,谁也不能压制住她?
崔兰愔立即就想通了,接受了。
第101章 若即若离这是哪个在看的?
陈老太后知道怀的是小公主后,沉默了一下之后就是由衷的欢喜,
对崔兰愔道:“很好,你是个有福的。”
崔兰愔就知道陈老太后和她想到一处了。
皇后有子固然会攀到权势顶峰,可其中要经历的险恶和煎熬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到最后,人也该变得面目全非了,很难说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小公主有小公主的好,起码很多事可以从长计议,不必显得吃相那么难看。
陈老太后马上就进入了要迎接重孙女的状态,吩咐高姑姑道,“赶紧将咱们宫里好针线的都招集起来,给小公主的衣裳、被子、鞋袜都准备起来。你去库房里一定要找那最细软的料子。”
说到这里,她还是不放心,就要下炕,“不行,我得自个儿去库房里挑,你们谁的眼光也没有我好。”
“老太后,库房里满当当都是东西,别再给您绊倒了。”崔兰愔一把给她拦住,“有六个月的时候准备呢,哪就急在这一会儿了,您就让高姑姑慢慢选来您看吧。”
崔兰愔这边刚按住陈老太后,没想到高姑姑却不配合,“老太后,我这就带人将库房里的料子都翻出来,到时拿过来您一样一样选,可不能怠慢了咱们金枝玉叶的小公主。”
陈老太后连连点头,“你越发长进了,这就去吧。”
崔兰愔只能眼睁睁看着高姑姑带着一帮人去捣腾库房去了,只这会儿倒罢了,她很担心这样的情形会成为常态。
徐太后、淑太妃、婉太嫔三个过来陪陈老太后抹牌,见到起居间里所有能坐的位置上都堆满了布料,且都是娇嫩细软的面料,淑太妃和婉太嫔就有些猜到了。
淑太妃笑着问:“这是要做小衣裳?”
淑太妃在李老太后跟前服侍了那么些年,说话最有分寸,不该她说她问的一句没有。
陈老太后也不瞒着:“愔姐儿怀的是小公主,得赶紧给孩子穿的用的准备起来。你家锦姐儿不是马上要生了,你没找太医看看是男是女?衣裳用物都是怎么准备的?有好看的女孩儿衣裳样式么,找几件我们瞧瞧现时兴哪些样式。”她指着高姑姑道,“她那里都是古董的样式,可不能给我们小公主穿戴那样的。”
徐太后三个心里称奇不已,陈老太后什么时候有这样长篇大论的时候,小公主还在皇后肚子里呢,若生出来还不得成了老太后的心肝肉一样。
淑太妃也不怕说:“我生端王那时候,得原来的贺院使告诉的是男胎,不过现在的贺院使却没他爹那本事了。
我当太医院里没人会看了,原来还藏着个曹院判。
因着不知道锦姐儿肚里是男是女,衣裳被子这些我们都准备的两样,老太后要不嫌弃,我等会儿就让人送过来几件。”
婉太嫔附和道:“那些太医最小心不过了,可不会给说是男是女,皇后这里,若不是陛下发话,怕也不会说。”
陈老太后点头,又对淑太妃道,“你这就打发人去取,闲着也是闲着,让她们就手开始做起来。”
淑太妃忙吩咐跟来的去取来,她转头对着崔兰愔笑道,“老太后有了重孙女,皇后就要靠后咯!”
崔兰愔扮起伤心的样子,“可不是,这屋里都没我说话的份儿了。”
一屋子都在笑,只有徐太后看着崔兰愔的肚子神色怅然了一瞬,又很快恢复。
崔兰愔了然,徐太后曾经怀过一胎,两个月的时候莫名就掉了,宫里的女人,能得个女儿,日子就有盼头多了。
崔兰愔的心态却好转了,事在人为,她自信只要用心经营,就不至落到那样地步,皇帝也不会绝情到那个地步,她是皇后外,还是皇帝的侄女。
住到延华殿后,崔兰愔开始以为会不适应,住进来后却发现延华殿有澹月居没有的热闹。
延华殿里都是潜邸时熟悉的人,四麟仍如潜邸时一样在这里自如出入,还有钱和、不言、谷丰这些,皇帝也恢复了潜邸时的做派,回到后殿里,除了就寝的时候,就是窝在起居间的罗汉榻上,听她说这说那。
崔兰愔这时候才意识到,她心底里很留恋潜邸里相伴的那些时光,还有潜邸里相处的那些人。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少了笑眯眯的长史,好在她还要往潜邸理商课提举司的事,还是能经常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