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第110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古代言情

侯万中等人也不敢要求太子解释啊,及时收起异色,一起将皇家叔侄五人送进大帐才告退。邓坤走的时候,下意识地看向张肃,张肃不解其意地与他对视,直到邓坤率先移开视线。

大帐之内,秦弘将事情经过详细地说给几位至亲听。

雍王气得拍桌子:“多大点屁事,也值得你请辞?”

秦弘:“与这次受罚无关,是我早就力不从心了,二弟妹妹不清楚我的头疾,去年王叔一直在京,难道还看不出我这身体真的扛不住了?”

雍王说不出话了,也不是很想说,耷拉着眼皮,耳边是他离京前儿子对谁当太子更有利于儿子的分析。

大侄儿最懦弱最容易让位,老二骨头跟他一样硬,老三没骨头,可老三身后有骨头比他还硬的小侄女。

秦炳想说的王叔都说了,再看看铁了心辞去太子之位的大哥,注意到旁边三弟的垂头丧气,秦炳突然一个激灵:“大哥不当,那谁当?啊,大哥你不是看我立了战功才要让位给我吧?那可不行,我只会打仗,干不了太子的事!”

他连南巡路上那些文官都应付得头疼,整天跟严锡正等重臣打交道脑筋更不够用。

秦仁猛地抬起头:“我也不行,你们俩谁爱当谁当,反正我不当!”

二侄子说话雍王就看二侄子,三侄子开口雍王就看三侄子,见这俩都不要当,雍王松了口气,对大侄子道:“你是长子,再苦再累该你担着你就得担着,没事,回京后王叔替你跟皇上说去,让他重新立你,你别抹不开脸就行。”

秦炳、秦仁齐齐点头,再齐齐盯着大哥,以证诚心。

秦弘笑道:“你们若不想让我踏踏实实做这个安王,我就继续求父皇废我为庶人,也好让你们相信我的决心。”

秦炳、秦仁:“……”

秦弘:“行了,我只有辞去太子的资格,没有劝父皇立谁为太子的资格,我没有,你们也没有,那是父皇该操心的,你们只管做好份内之事,少自作主张。”

应付完王叔与两个弟弟,秦弘才有空去看最明理的妹妹。

庆阳看得出大哥的心志之坚,于是朝大哥笑了笑:“我都听大哥的,愿大哥了却心事后,自此再无头疾之忧,福寿绵长。”

秦弘就知道,兄妹几个,妹妹最懂他。

.

身边多了两个皇兄,又出了废太子的事,接下来行军路上庆阳并没有机会与张肃单独相处,不过张肃素来沉稳,即便张肃猜不到父皇的心意,谨言慎行的他也不会惹出什么乱子。

腊月初三,大军押解还吊着半条命的耶律崇、耶律续兄弟以及两人的妻妾子女即将抵京。

作为北伐监军,庆阳如出发之时穿了那套明黄色的战甲,独自骑马位列前方,听着身后二哥想让大哥与王叔紧随在她身后,听着大哥坚持要与三哥跟在王叔、二哥身后。

都是熟悉的声音,让庆阳想到了三位皇兄与王叔或劝或推太子之位的情形。

当时庆阳就觉得叔侄四人很聒噪,包括她最亲的三哥。

她还是亲近三哥的,也敬重大哥,但这不妨碍她嫌他们聒噪,如同此时的让来让去,既聒噪又可笑。

因为她是妹妹,是公主,所以哪怕她已经贤名远播威震草原,他们也都想不到她吗?

摸了摸身下似乎也被他们吵到的坐骑,庆阳抬头眺望京城的方向。

想不到也没关系,她已经走在了他们身前。

第135章

今年的京城接连出了好几桩值得所有百姓都津津乐道的大事。

最先是开春时庆阳公主的《南巡游记》横空出世, 有钱的官员富商都抢着去买国子监与各大书坊印的书,舍不得花银子买书的百姓书生既可以去里正、先生们那里借阅, 也可以去茶楼听说书先生们一篇一篇地讲,总之只要好奇皇上公主在南巡期间都做了什么的人,就一定有途径去打听了解。

跟着是夏日里兴武帝要发兵北伐,钦点的监军还是庆阳公主,让一位公主去打仗去监军,多新鲜啊,那段时间百姓们为争论庆阳公主到底行不行就争得吐沫四溅,便是一家人为此闹得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也大有人在。

就在官员与百姓们都心系北伐战事时,秋天到了,草原上频频传来捷报, 先是庆阳公主亲率的主力军斩杀了十几万的东胡骑兵还活捉了东胡王兄弟,再是庆阳公主派出去的奇兵横跨两三千里直捣了东胡王庭,这下子, 本就相信庆阳公主的百姓欣喜若狂, 质疑过庆阳公主的官民们也不得不服, 再同为大齐的胜利喜气洋洋。

本以为今年的京城已经够热闹了,冬月初一个户部郎中的贪污案竟牵扯出了当朝太子与永康公主,更没想永康公主才被禁足,太子宣读完罪己书后竟要主动请辞, 这位当了十几年储君的新朝第一位太子被废黜后直接改封安王, 当天就搬出了皇宫。

百姓们只觉得自己的口水都快不够用了,还在揣测新太子是谁,听说庆阳公主与北伐京军腊月初三就能进京,皇上也将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相迎,京城的百姓们就恨不得全都要去围观这一盛况。

初三一大早, 天还没有大亮,从南城门外到皇城的朱雀门前便由两列御前军戒严出了一条供帝驾与凯旋将士们畅通无阻的大道,想看热闹的百姓们得先经过搜查才能排到御前军之后。虽然繁琐,虽然肯定要起早过来排队,却也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似火。

兴武帝自然知晓大军抵达城门外的大概时辰,但他还是提前半个时辰就带着文武百官来南城门外等着了。

天公作美,今日是个大晴天,虽然吹过来的小风依然冷飕飕的,可天蓝日光足,看着就叫人心里敞亮。

兴武帝早早下了马,双手揣在明黄色的龙袍袖子中,笑着与围在身边的几位重臣闲聊,一个地方站累了就往旁边走几步,皇上一动,几位重臣就跟着动,开口时呼出一团团白气。

聊着聊着,兴武帝朝着吕瓒、张玠、樊钟等武将感慨道:“朕是老了,不然这仗朕一定会亲自去打,想想咱们年轻时在战场上的意气风发,谁高兴在家里干等着,再把立功的风头让给别人。”

兴武帝如今五十七岁,张玠五十六,吕瓒五十,樊钟最年轻,刚刚四十二。

不提吕瓒、樊钟,只看兴武帝与张玠,虽然才差了一岁,张玠的头发还是全黑的,除了眼角的细纹别的地方皱纹都不明显,兴武帝却是白发比黑发还多,额头、眼睛、唇边皆皱纹明显,与六十五岁的严锡正更像同龄人。

吕瓒前两年还不明白皇上怎么老得这么快,女婿废太子这事一出,才几天啊,他就觉得自己多操了比前面几年还多的心,再想想皇上又要处理源源不断的国事又要为犯错的儿女们生气还得琢磨废太子立新太子等等必须解决的大事,吕瓒立即感同身受了。

张玠道:“皇上龙精虎猛何以言老,只是皇上天威浩荡,您若亲征耶律崇定会避战。”

樊钟:“是啊,再说皇上打了几十年的胜仗了,该给小辈们立功的机会了,不然臣都想把怀忠替下来。”

吕瓒:“……皇上虽未亲征,可皇上栽培了一双好儿女,庆阳公主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敬王殿下气吞山河直袭东胡王庭,不是臣阿谀奉承,公主与敬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严锡正、戴纶、杨执敏等文臣也赶紧夸赞这对儿立功的皇家兄妹。

兴武帝开怀大笑,笑够了才摸着胡子道:“麟儿确实不错,像朕年轻的时候,有敢打的魄力也有打赢的智谋,敬王这次也立了功,但少了肃郎的一路辅佐劝谏,全都由着他的莽劲儿,西路奇兵可能会耽误在半路。”

深入草原听着简单,好像一直骑着马跑跑跑就行,其实两三千里的路,既要及时找到草原部落补充一万兵马的粮草,又要时时振奋将士们的士气,还得想办法从胡人俘虏口中审出并判断正确的方向,这种种需要动脑袋的谋划,老二与傅魁合起来都成不了事,当然两人也是有用的,他们身上的悍勇气势与热衷立功的野心很能维持士气。

张玠立即替自家儿子谦虚了几句。

身后听到兴武帝那话的文武官员们的心思悄悄地活泛起来,北伐首功确实是庆阳公主的,但这种场合兴武帝都吝于言辞夸赞敬王,莫非敬王要与太子之位无缘了?

有心人看向了左相严锡正,那可是敬王的亲外祖父,严家真就没有一点野心?

严锡正一脸敬仰地看着兴武帝:“皇上开国不足二十年,对内励精图治使得百姓丰衣足食,对外南讨骠国北伐二胡使得外邦臣服,一如臣最初梦中所见,皇上称帝乃是天命所归,皇上开创的大齐也定将迎来百年难遇的太平盛世!”

众臣愕然,众臣回神,众臣跪地齐呼“天命所归、太平盛世”。

兴武帝爱听,笑着叫众臣免礼,再朝终于现出身影的凯旋大军望去。

这一刻,君臣与离得近的百姓们都朝南而望。

大军浩浩荡荡,最醒目的却是一马当先的那道明黄色的身影,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身穿明黄战甲的庆阳公主的面容也越来越清晰,公主出发时莹白如雪的脸庞晒黑了,可战盔下公主居高睥睨臣民的眼眸威势更足,就像早在京城传开的公主处决胡人战俘前说的那句话,她不单单是大齐的公主,更是大齐随时都可以射向草原的一支利箭,那利箭已经射出过一次,一次便让草原血流成河悔不当初,那利箭虽然回来了,但只要她在,便可以再射向草原无数次。

距离城门两百步时,庆阳抬起右手。

排在她身后的雍王、安王、敬王、咸王最先勒马,跟着是侯万中、邓坤、张肃、傅魁等将领,跟着是更后面浩浩荡荡的亲兵与七万大军。

停顿片刻,大军止步于此不再靠近城门,庆阳再继续带着立功将领以及押解耶律崇等俘虏的两千多亲兵前行。

距离君臣只剩十几步时,庆阳迎着父皇含笑的双眼再度勒马,随即率先下马,疾行几步单膝跪到父皇面前,拱手道:“承蒙父皇信重,儿臣幸不辱命!”

父女俩一个身穿明黄龙袍,一个身披明黄战甲,一立一跪,万众瞩目,别的什么开国功臣什么将领新秀,此时此刻都沦为了父女前后的陪衬。

兴武帝双手扶起女儿,再握着女儿的手腕转向满朝文武,转向簇拥在御前军两侧伸着脖子朝这边张望的百姓们,扬声道:“朕开国时,你们说朕是天命所归,庆阳降生于朕的登基大典当日,朕说她是天命赐给朕的麟儿。如今国泰民安,朕幸不辱天命,如今麟儿凯旋,亦不辱她生为大齐帝女的天命,故可知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兴武帝的话音刚落,樊钟、杨执敏最先跪了下去,异口同声:“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严锡正仍在挣扎,因为他已经猜到了皇上的真正选择,更知道这琅琅上口的八字一旦在民间传开便再没有办法让百姓们忘却,其收揽民心之效更甚过那套《南巡游记》。可没等他做出决定,戴纶、吕瓒分别带着一批文武官员跪了下去,势不可挡。

严锡正偏首环顾,与同样站着的聂鏊互视一眼,各自垂眸也跪了下去。

文武百官一跪,秦弘带着王叔与两个弟弟也跪了,跟着是离得较近的两千多亲兵、城门附近的御前军与百姓,当这边响起一片“天佑庆阳!天佑大齐”,离得更远的七万大军与排在城门里面的百姓们也如浪潮般接连跪下,高呼起“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被关在第一辆囚车里披头散发的耶律崇难以置信地前看后看,什么意思,中原人何时开始如此推崇一个公主一个女人了?

第二辆囚车里的耶律续只盯着前面囚车里不断转动脑袋的大哥,再在大哥终于看向他时半嘲讽半苦涩地扬起唇角,他早就说过,大齐皇帝敢派一个公主去监军,这个公主就绝非等闲之辈,可大哥不听他的,大哥中了这个心机深沉、心狠手辣的公主的邪!

亲王这边,雍王是不得不跟着喊,可他望向大哥的眼神很是不赞同,小侄女确实有本事,但他与二侄子也立了功,侯万中等武将也立了功,他们才是真刀真枪斩杀十几万东胡骑兵赢得这场胜利的人,大哥为什么把所有功劳与风光都给了只是动动嘴皮子的小侄女?

秦弘喊得真心实意,没有妹妹,他根本不敢辞去太子之位,因为他知道二弟、三弟比他更不适合那个位置。

秦炳喊得有些憋屈,他当然服妹妹,但父皇眼里为何只有妹妹,还天佑妹妹天佑大齐,难不成没有妹妹大齐就不行了?还是说,父皇想让三弟做太子,所以才把妹妹捧这么高?

秦炳隐晦地斜了眼旁边的三弟。

大哥刚说辞了太子一事时,秦炳想的是他跟三弟各有各的毛病,还是大哥当最合适,而且为了证明他没有跟大哥争夺帝位的野心,他必须第一时间表明态度。但确定大哥宁可做个庶人也不要再重新当太子后,夜里秦炳就睡不好觉了,思来想去,他还是比三弟合适,再加上他是二哥又有战功,父皇不选他选谁?

但眼前这一幕让秦炳无法再自信了,父皇那么宠爱妹妹,会不会因为妹妹让三弟做太子?

秦炳从未想过要跟大哥争,但是输给三弟,他不服!

秦仁能听出王叔声音里的不快,也能感受到二哥那边传来的隐隐不甘,这让他无法再单纯地为妹妹高兴,反倒开始为妹妹担心起来,怕妹妹因为过于风光遭到王叔、二哥的嫉妒,甚至也因为储君之事为兄妹俩为母妃担心,他是真没想争,谁知道二哥怎么想?

四王身后,张肃一边随众人高呼着,一边定定地注视着前面公主与皇上并肩而立的身影。

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天佑过太多的开国皇帝,可天从来没有佑过那些开国皇帝们的每一代子孙,否则不会有亡国之君,也不会有新的开国皇帝。

他也没见过“天”,见到的只是公主三岁就跟着他们去崇文阁读书的小小身影,见到的是公主在演武场顶着烈日跑圈射箭练剑的身影,见到的是公主站在大殿上驳论严锡正、聂鏊两位重臣的傲然不屈,见到的是一帮臣子都不看好北伐唯有公主站在舆图前划出行军路线的从容之姿。

所以,佑公主的是她自己,佑大齐的,从前是皇上,这次北伐是公主,将来……

帝心难测,张肃没有绝对的把握。

他只知道,公主有护佑大齐之志,亦有护佑大齐之才。

那么他要做的,就是继续跟随在公主身后,陪公主走她所选择的路,为她效犬马之劳。

第136章

进城之时, 帝驾在前,隔了一段距离便是一身明黄战甲单骑领军的庆阳公主, 然后才是排成一排的四位王爷。

当年邓冲伐骠凯旋,兴武帝握着邓冲的手将人带到了自己的帝驾上,让邓冲与他共享荣耀。

但今日是女儿第一次凯旋,兴武帝若把女儿带到帝驾上,百姓们瞻仰女儿的英姿就不方便了,他倒是也可以陪着女儿并肩骑马,但一位皇帝一位公主,百姓们更急着看谁?

女儿的大日子,兴武帝不想分走女儿的任何光辉,即便是他自己。

此外, 帝驾一进城,守在帝驾两侧的禁卫司统领樊钟、御前军统领薛业就又喊起了“天佑庆阳、天佑大齐”,连喊三声, 列阵两侧的御前军便跟着喊了起来, 百姓们见此也自发跟着喊, 喊着,笑着,对离他们越来越近的庆阳公主翘首以待。

五月大军出发时庆阳神色肃穆,为一场注定会有将士们流血牺牲的战事, 如今凯旋, 感受着百姓们由衷的激动喜悦,庆阳便也笑了,视线时而扫过笑弯眼睛又因她的注视惊喜跳脚的妇人,时而扫过鹤发童颜满面欣慰的老者,时而扫过被长辈扶着肩膀护在身前的孩子们。

而百姓们眼中的庆阳公主, 身姿端正又从容地坐于马背,一看就是骑惯了战马。

公主真高啊,一身战甲威风凛凛,公主的笑容并不大,却让那双贵气十足的眼睛多出了几分亲和,那是公主在与他们同喜,而非朝他们耀武扬威。

公主的身影一晃而过,本就挤得人山人海的百姓无法移动脚步去跟随,只好去看公主后面的四位王爷,但因为有四张脸,没等他们全都看清楚王爷们也过去了。后面的将士越来越多,百姓就随便看了,直到押解东胡王族的囚车骨碌骨碌地走过来。

经过仔细搜查的百姓们没有带任何可能威胁、冒犯到皇室的器物,包括往常用来丢囚车的烂叶子污水等等,可百姓们对胡人恨之入骨,前一刻还在随更前方刚刚见到帝驾与公主的人喊着“天佑庆阳、天佑大齐”,这会儿就对着囚车破口大骂起来,还有扒着御前军的肩膀努力往囚车上吐口水的。

耶律续闭着眼睛装死,耶律崇靠着囚车,眼神如刀地扫视这些齐国羔羊,某一刻突然猛地扑向一侧,凶态吓得这边的百姓齐齐后退,还吓哭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

上一篇:困春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