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春水
纪长卿:“……”
“娘,咱们初来乍到,总要考察一二,不然万一娶个搅家精回来,您也不得安生。”
“所以才要相看嘛。”
戚氏给冯清岁递了个眼色。
冯清岁乖巧附和:“娘言之有理,我帮二爷好好留意一下。”
纪长卿:“……”
他皮笑肉不笑道:“那就麻烦大嫂了。”
倒要看看,冯清岁给他相个什么人出来。
殊不知,冯清岁压根没空关心他的亲事。
作坊那边赶在初雪前制好了毛衣和羽绒服,冯清岁联系好自己曾经待过的慈幼院后,带着五花将衣服送了过去。
当年的院监早已调去其他地方,现任院监是去年从别处调过来的。
原先照顾孩子的嬷嬷换了一批人,当年和冯清岁一起待在慈幼院的孩子被领养的被领养,到年龄出院的出院,如今一个认得她的也没有。
院监只当她是热衷行善积德的贵妇。
“真是太谢谢了,我们正为过冬发愁呢,有好些孩子连棉服都没有,您就雪中送炭来了。”
冯清岁笑着应付了几句。
院监忙着陪她,嬷嬷们忙着给孩子穿毛衣,这会的账库空无一人。
五花悄然离开,按冯清岁提供的位置去了账库。
历年来的收养领养账册都存放在账库里,属于慈幼院的绝密档案,纵是捐赠人也无权查看。
冯清岁不能堂而皇之地要到翠雀的领养信息,只能出此下策。
她随院监指引,先后参观了慈幼院膳堂、寝室、学堂,最后来到展示堂。
“这里所有画作、绣品、木雕……都是我们慈幼院的孩子所作,成年后才离开院里的孩子都能习得一技之长,足以养活自己。”
院监介绍道。
冯清岁在一幅三尺斗方的绣画前停下脚步。
这幅画上绣了个眯着眼,美滋滋吃糍粑的小姑娘,脸蛋红扑扑的,像是涂了胭脂。
但她知道,那不是胭脂,是冻出来的红肿。
这是姐姐绣的她。
院监刚要解说,一个嬷嬷突然上前,附耳说了句什么。
她脸色顿时紧张起来,跟冯清岁说了句:“抱歉,有位大人来巡视,我先去迎接一下。”便带着人快步离开。
冯清岁盯着那幅画看了许久,脚步声再次响起时,她转过头,以为是院监,却看到一道意料之外的身影。
第19章 送给您
纪长卿穿着一身绯色绣仙鹤官服,身姿笔挺,神情淡然地走进展示堂。
见着冯清岁,微微一笑:“听院监说大嫂刚好来捐赠衣物,我还以为她认错人了,没想到真是大嫂。”
冯清岁:“……”
这厮一直派人跟踪她,她就不信他不知道她要来慈幼院。
“我也没想到,”冯清岁轻笑,“二爷日理万机,竟还有空来巡视小小一个慈幼院。”
纪长卿听出她话里的讽刺之意,知她误会了,笑道:“钦天监测出今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寒冬,京兆府上了折子,求拨一笔专款,用于慈幼院过冬,陛下命我核实。”
不然他倒也不至于特地跑来慈幼院。
——当然,京城那么多家慈幼院,他偏偏来了这家,确实是因为她在这的缘故。
冯清岁听到“百年难得一遇的寒冬”几字,蹙起眉头:“慈幼院的冬衣里填充的都是芦花柳絮,经不起寒冬。”
跟在纪长卿身后进来的院监听到这话,脸上笑意一顿。
“芦花柳絮?夫人这是打哪听说的?我们慈幼院孩子的冬衣都是丝绵做的。”
冯清岁看向她:“丝绵做的这批冬衣是四年前别人捐赠的,新来的孩子都没有,不是吗?”
院监脸色微僵。
她一直陪在这位夫人身边,没见她跟哪个孩子接触,怎么这么清楚?
莫非来之前打探过?
她找补道:“我去年年底才调过来,对之前的情况不太了解,夫人说的这些,回头我核实核实,若果真如夫人所说,定当上报。”
冯清岁:“院监先前在哪个院?”
“青云路那边。”
“那边的冬衣都是丝绵做的?”
“当然……不过三年前也有热心人捐赠了一批棉衣。”
冯清岁神色微寒。
姐姐一番善心,倒成了这些贪墨之人的遮羞布。
纪长卿脸色也沉了下来。
“方院监,等会将历年收支账簿呈上来,本相要过目。”
方院监心跳骤然加速,忙应道:“好!”
心想幸好她没来得及在账簿上做什么手脚,真要查出问题,也是上一任院监的事,跟她无关。
孰料纪长卿转头吩咐随从:“百福,你去其他慈幼院走一趟,把账簿都收上来。”
方院监:“!!!”
脸色一下子像被漂洗过,掉了好几层颜色。
纪长卿仿佛没看到她的变化似的,淡淡道:“不是要向本相介绍这里的展品吗?”
“是,大人。”
方院监心乱如麻地给纪长卿解说起来。
纪长卿对这些手工艺品没多大兴致,只多看了两眼那幅吃糍粑的小姑娘的绣画——他进门前,冯清岁就站在这幅画前。
小姑娘的吃相绣得十分灵动可爱,就是瘦了点,要是脸上多点肉,会更好看一些。
他脸色又沉了几分。
穿的都克扣了,吃的又能好到哪里去。
慈幼院的房舍都很整洁,孩子脸上也有笑容,展示堂这里的展品也充分展现了慈幼院的培育成果,乍看上去花团锦簇,功绩卓著。
若非冯清岁点出,他未必觉察得出个中猫腻。
冯清岁又是如何得知?
据燕驰禀报,她联系这家慈幼院之前,不曾来访,也不曾遣人查探。
如何连院里孩子的棉衣是四年前被捐赠的都一清二楚?
他转身看冯清岁,却发现她已经走到外面去了。
冯清岁是在五花过来时离开的。
翠雀的领养信息已经到手,目的达成,自然没有逗留的必要。
走到慈幼院门口,五花去解驴,她在原地等待。
身后忽然传来凌乱脚步声。
一个大半张脸覆着烧伤疤痕的五六岁男孩带着一个矮他一个头的女孩跑到她跟前。
“夫人,谢谢您送我们的衣服,它们很暖和。”
男孩感激道。
“我们没有什么可报答您的,这盆花是我和妹妹从家里带来的,过年的时候挖出来放水盆里,能开很漂亮的花,想送给您。”
他举起手里捧的陶盆。
陶盆缺了一小角,里面种了几个凸出来的水仙种球。
“真要送给我吗?”冯清岁问道,“这可是你们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东西。”
男孩认真点头:“真的。”
女孩也跟着点头:“我们还有一盆小的。”
冯清岁接了过来。
“谢谢,我会好好养着它们的。”
五花刚好将驴车赶过来,冯清岁让她将花盆放到车上,取了一盒松子糖出来,递给俩孩子。
俩孩子忙摆手:“您留着吃吧,我们不饿。”
冯清岁蹲下,将糖盒塞到小姑娘怀里,“拿着吧,记得藏好,别让人看见。”
小姑娘懵懵懂懂:“为什么要藏起来?”
她哥哥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脑袋:“给人看见了会抢走的。”
小姑娘一双大眼睛立刻瞪得溜圆:“那我们吃完再进去!”
冯清岁笑了笑。
“真聪明。”
和她小时候一个想法。
她和姐姐在外头买了吃食,也总是吃完才回去。
当哥哥的想了想,同意了妹妹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