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第424章

作者:木香台 标签: 古装迷情

他这一笑,就变得一点都不凶了。

呼隆这回看懂了孔武的意思。

孔武说的是:“再敢回来欺负人,我锤死你们。”

他看懂了,却笑了。

呼隆也是看着很凶的人,平日要么不笑,要么大笑。

这会儿,他少见地露出一抹很浅的笑。

他明明背着光,眼里却也染了一层红霞。

这个孩子像他小时候。

不止身体和力量像。

孔武这模样让他想起来,在很久以前,他还小的时候,曾经和那些嫉妒他的兄弟打架。

他一个人打跑了好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受了伤,腮帮子肿得都说不出话了。

可他还是恶狠狠抢过一个人的流星锤,挥舞地赫赫生风,警告对方,再想来欺负他,他就锤死他们。

“巴格塔。”呼隆又叫了一句。

孔武摇头:“啊啊、啊啊!”

很不满意地表示自己叫孔武,不叫巴格塔。

呼隆定定地看了孔武一会儿,因为知道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相见的机会。

他很欣赏孔武,心疼孔武幼时的遭遇,也后悔曾经的疏忽。

可是他不会为了孔武留下来。

就像他这些年来频繁对南边发动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生死不明的儿子。

他有更大的野心,他做不到对大齐俯首称臣。

他只能往更远的地方走……

天边的晚霞一度烧得绚烂,而后颜色褪去。

烧黯淡了。

浑邪的太阳从这片草原落下去了。

第401章关于新皇的传言

西北的战事结束了。

随之结束的是大齐西北数年的动荡局面。

战场上有很多尸体,有些能被找到收尸,有些已经找不到了。

克兹族人说:

“找不到的那些人已经融进了这片草原的生命里,与草原一起永存。”

明昭元年,大齐铁骑踏破铁勒汗、浑邪二国疆土,灭其国,威震边陲,震惊朝野。

援军班师回朝,薛家军的一些将士也回京接受封赏。

打完仗的克兹族士兵,有些继续在军中,在这里戍守边疆。

他们的家在西北,他们愿意守着这里的门户。

由于现在这片地区地广人稀,水草丰茂,适合放牧。

有一些克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迁徙过来,带来他们幸存的牛羊和新生的牛羊小崽子。

新的帐篷、村落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数不过来的牛羊。

战事结束了,之前因为战乱而被阻断的商路也可以再次通行了。

去西域探索商路的宋家人回来了。

他们和在西北留守的宋家长辈相聚,互相关切地问对方一切可好,之后才兴奋地说起这次西行的收获:

“我们走过了阿罗国、莫西国……走过了沙漠、渡过了海峡……”

宋钰的几个堂兄的语气里都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那边的国土风俗和我们中原很不一样,他们的房子很高,屋顶尖得跟个锥子一样,他们不吃米,天天烤面团吃。”

“他们很多的人头发是黄色,眼珠子又绿又蓝,不过不吓人……他们看见我们,他们被吓到了……”

几人从行囊中拿出被层层包裹的玻璃器皿、玛瑙首饰、香料、精致的毛毯。

“这些比我们之前从西域商人中买到的货更上乘,价格也更低,我们宋家可以再建立更多的商队……”

宋钰爹连声道好:

“如今是大齐新朝,我们宋家可以堂堂正正地东山再起了!钰儿也能回家了。”

他说这话时百感交集。

当年老太爷在的时候,宋家何等风光。

可当时宋家子弟大多都沉湎于酒色之中,耽于享乐,因为他们有几辈子都败不完的家产。

就连他自己也是从年少玩到老的。

后来变故突生,这几年来过得着实艰难,但也逼得他们宋家子嗣从销金窟里醒过来,振作一番,复兴家业。

宋家人彻夜商谈,最后兵分两路。

年轻一辈的先继续留在西北筹备商队,老一辈的回京城联络以前的人脉。

宋钰爹等人舟车劳顿,紧赶慢赶地回了京城。

他们昭庆六年被流放,时隔八年归来,看着城门上“长安”二字,有一瞬觉得恍若隔世。

离开了长安的繁华,也避开了长安的战火。

他们走进长安城的时候,看见重建过的房屋、道路和以前都有些不一样了。

皇上将宋家以前在京城的房产归还给他们,但是他们估计宅子都被烧得差不多了。

等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老宅一看,发现烧虽然是烧过,但是已经有人翻新修过了。

宋钰从大门里快步走出来:

“爹、娘、二叔、三叔、婶娘……”

他晒得很黑,身子骨也瘦,但是人看着很精神。

新朝建立后,宋钰在黑匪山交接好了手中的事,然后就来了京城。

他一方面在京城附近开设新的制墨作坊,另一方面着手修缮祖宅,让宋家人回京的时候能回家。

叔伯们都称赞:“钰儿,好,好啊,钰儿真是越来越有老太爷当年的风范了。老太爷当真是没有看错人!”

宋钰他娘顾不得那么多,还没进门就抱着儿子大哭起来:“我儿受苦了,受苦了……”

哭声有些大。

不过街上的人倒是不太在意,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因为前段时间朝廷大军凯旋时,不少人家都在哭。

人没回来的要哭,人回来的也要哭。

那十来日,大街小巷总能听到哭声的。

人之常情,大家都能理解,听说连皇上见到出征归来的皇后娘娘和公主,都红了眼呢。

不过这只是坊间传言,是真是假他们也不知道。

这段时日,京城中人人最爱谈的都是他们的新朝皇上、皇后娘娘还有公主。

毕竟这一家子太不一样了。

他们以前只听过皇上御驾亲征的故事,可没听过皇后和公主亲征。

尤其是大军回来后,不少士兵将战场上皇后娘娘和公主杀敌的英姿说得绘声绘色。

他们说皇后娘娘一枪可平山,公主一鞭驱万马。

还说她们身边有各路高手,打仗的时候就跟八仙过海似的。

这事情后来越传越神乎,说皇后和公主领着天兵神将打胡人。

反正,就说得很离谱。

关键是,越离谱,大家就传得越起劲,再这么传下去,估计民间迟早要给她们塑像盖庙供起来了。

相比之前,关于皇上的传闻就显得不那么神奇了。

他们知道新皇毓秀儒雅,满腹才华,还是个仁君。

皇上说大齐想富强,应当先休养生息。

朝廷将赋税徭役都减免得比前朝的一半还少,而且还给不少人重新分了田地。

这旨意一颁布,他们这些百姓都欢天喜地的。

人还是要活着好,活久了,熬死了前朝的皇帝,这不就等来明君了么?

而且,皇上不止对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施行仁政,对牢里那些作奸犯科的人也改变了处罚。

那些作恶的人以前都是要么吃一辈子牢饭,要么吃几天牢饭然后被削脑袋。

可是皇上把一部分人的死刑给改了,派他们去挖煤烧矿开荒地,说不能浪费人力。

反正大家听着都觉得皇上心善呐,至少没随便砍人脑袋。

而且皇上还很勤俭。

比如,皇上说了,今年中秋不办宫宴,不能铺张浪费,要君臣百姓一同共克时艰。

援军从西北回来复命的时候,长安的夏天早已过了。

眼见着到中秋了。

上一篇:替嫁给纨绔太子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